如何在拍摄时设置白平衡后期调整的方法又是怎样的(拍照时的白平衡有什么用)

拍红叶与金黄色秋叶照片的3个技巧,学会了轻松拿下各种拍摄环境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如何在拍摄时设置白平衡后期调整的方法又是怎样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摄影蓝调怎么弄好看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相机中的白平衡功能怎么用
  2. 雪景风光照怎样拍出好看冷调效果
  3. 如何在拍摄时设置白平衡后期调整的方法又是怎样的
  4. 风光摄影后期如何调出更耐看的色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机中的白平衡功能怎么用

不仅数码相机,目前手机上也支持调节白平衡,学会白平衡可以拍出更多创意照片。这里先介绍什么是白平衡,色温,自动白平衡。后面会展示白平衡拍出的创意照片。

白平衡就是无论环境光线色温如何变化,依然把“白色”定义为白色的一种功能.调整白平衡,是保证准确还原被摄物的真实颜色的需要。

色温,简而言之,就是定量地以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色彩。例如打铁过程中,黑色的铁在炉温中逐渐变成红色.钨丝灯所发出的光为黄色调,天然气火焰是蓝色的。色温越高,光色越偏蓝;色温越低则偏红。

自动白平衡(AWB)

自动白平衡算法根据光源条件调整图片颜色的保真程度。物体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色差,一般将一幅图像的整体色差信号用作色温数据,当这幅图像的大部分区域被一个统一的颜色覆盖时,这种色彩补偿就可能损失一部分完整的色彩。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一些特定的AWB算法被提出来以适应不同的色温情况。

色温范围

相机的色温范围,决定于你所使用的白平衡设置。下表中左侧的数值单位是开尔文(Kelvin)

常见的场景色温:

烛光的色温大概是1900K。白纸放到烛光下就是橙黄色的。

家用白炽灯的色温大概是2800K。白纸放到白炽灯光下就是黄色的。

日光的色温大概是5500K。白纸放到日光下就是白色的。

频闪灯的色温大概是6000K。白纸放到频闪灯的闪光下就会特别白。

白色荧光灯色温大概是7000K。白纸放到白色荧光灯下就是白色偏蓝的。

天光的色温大概是11000K。白纸如果只反射天光就是蓝色的。

智能手机如何设置白平衡

只需要切换到专业模块就可以选择对应的白平衡模式

数码相机如何正确设置白平衡

数码相机一般会有4类白平衡模式——自动白平衡、手动白平衡、直接调节色温值、色温场景模式。

自动白平衡就是相机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设置色温值,尽量保证“白纸”是白色的。但是出了这个范围就无能为力了。不过这适用于大多数场景。

手动白平衡能够准确地保证色温的准确性,但是需要自己设置。不同的数码相机有不同的方法设置,要参阅说明书。

直接调节色温一般都是在明确知道被摄体所处环境色温之后,或者明确知道拍摄时被摄体所处色温。一般都是影视摄影用。

色温场景模式是一种方便摄影师快速调节并且能够相对准确得到色温的方法。有诸如白炽灯、日光、多云、阴影等等很多场景可以选择。

对于白平衡设置来说,其实只要我们选择的白平衡符合被拍摄场景的色温即可。

同样的场景不同白平衡拍摄效果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择合适的白平衡才能拍出符合人眼视觉的照片。上图中钨光灯白平衡和荧光灯白平衡都能够看到很明显的偏蓝色,照片效果看起来很诡异,而阴天模式白平衡又让照片发黄了。

对于白平衡与色温的关系可以简单地解释成这样:环境的色温越高,整个环境就趋向于蓝色;环境色温越低,整个环境就趋向于红色。而正确设置白平衡就是在环境色温高的时候往照片里加黄色来中和环境的蓝色;在色温低的时候往照片里加蓝色来中和环境的红色。

白平衡的创意应用

在学会了正确设置之后,我们通过白平衡的原理就能发现,其实如果善于不正确设置白平衡,我们可以为照片增加更多色彩。

例如:

用比较冷的颜色,突出城市的科幻、冷酷感觉

又例如在大东山的秋天芒草,用较暖的色温,可以拍出其金黄色的奇幻色彩

其它实例1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高色温或者选择阴影等白平衡模式。

将相机内的色温调高,相机会自己往照片里加黄色。这样一张晚霞余晖的感觉就出来了。金灿灿的霞浦让人感到温暖和丰收。

实例2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低色温或者设置成烛光等白平衡模式。

同样是霞浦,将相机调整至低色温,相机会将画面拍摄得很“蓝”,这样就能够突出滩涂的宁静。

实例3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低色温或者设置成烛光等白平衡模式。

渔火是很好的摄影题材,江面薄雾轻起,将相机色温调低能够非常好地衬托氛围。

实例4

如何设置白平衡:调低色温或者设置成烛光等白平衡模式。

雪原最应该突出的就是寒冷。将相机色温调低,能够让整个画面呈现蓝调,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寒冷。

雪景风光照怎样拍出好看冷调效果

感谢邀请:

我想这段时间好多人都在拍摄雪景了,特别是北方人。很多人拍雪景会遇到一个问题——拍出来的雪景是灰蒙蒙的,就像下面这样:

雪景明明是洁白、亮丽的,但拍出来却是灰蒙蒙的。今天就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以及怎么解决。

“白加黑减”原则

所谓“白加黑减”就是拍摄整体偏亮(白)的画面时要增加曝光,拍摄整体偏暗(黑)的画面时要减少曝光。

这和我们常规认识是反的,拍亮的场景加曝光不就过曝了吗,拍暗的场景减曝光不就曝光不足了吗,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大家知道我们的眼睛看到物体的原理是什么吗?我们人眼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会反射光线,当光源(太阳、灯光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通过反射光线将光线照射进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才能看见物体。

因为不同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强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物体对光线反射强,所以看起来很亮,有的物体对光线反射弱,所以看起来暗。

我们人眼有视觉神经系统,能判断出来物体反射光线的强弱,从而分辨出画面是亮还是暗。

但是相机不行,相机没有视觉神经系统。相机分辨画面是亮还是暗,完全看我们给它的标准。

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发现了大自然物中物体对光线的平均反射率为18%,因为这是物体的平均反射率,所以我们将其作为相机的标准。

如果你在拍摄时,曝光补偿为“0EV”,那么相机的曝光参数“光圈、快门、感光度”就帮助你拍出一张不亮不暗的照片。不亮不暗就是曝光准确,就是中间调,也就是灰色,也就是18%灰(中性灰)。注*有兴趣的可以再去看关于18°灰的资料,这里说得太简单了,但是要讲好,又要说很多。

大家可以做尝试的,你拿相机拍摄纯白以及纯黑的物体,你会发现拍出来的都是灰色:

如果只对白纸,不做曝光补偿,测光拍摄为“中灰”:

如果只对黑本,不做曝光补偿,测光拍摄也为“中灰”:

为什么会这样?

刚刚说了,因为我们给了相机一个标准,让它根据这个标准来测光拍摄。无论拍摄的画面是亮还是暗,相机都会根据这个标准来测光拍摄。

你拍摄亮的物体(白纸)相机会判定画面很亮甚至是过曝的,所以会降低曝光来拍摄,自然拍出来的白纸是偏灰的。而拍摄暗的物体(黑本)相机会判定画面很暗会出现曝光不足,所以会提升曝光来拍摄,所以黑的物体拍出来也是偏灰的。

同样,回到拍摄雪景上来。雪景对光线的反射率很高,大概是是在98%左右,所以雪景看起来很亮,很刺眼。

但是相机可不管,根据我们给它的标准,它只会判定画面很亮,所以要降低曝光拍摄,拍出来的雪景也就是灰蒙蒙的。

要解决也很简单,拍摄的时候加1-2档曝光补偿就行,这样拍出来的雪景就是雪白、亮丽的了。

未使用曝光补偿0EV:

曝光补偿+1EV:

如何在拍摄时设置白平衡后期调整的方法又是怎样的

1、多数人拍摄时都把白平衡设置为自动,好处是颜色控制较好,不会偏色严重;

2、也有较专业人士选择定义白平衡。如晴天选择阳光白平衡,阴天选择阴天或阴影白平衡,室内灯光选择钨丝白平衡;

3、若出现偏色现象,可判断为白平衡不够正确,在PS后期ACR中用白平衡吸管进行校正,只要RGB三色等值或近似就校正完毕。

风光摄影后期如何调出更耐看的色调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您好,目前最流行的一个城市风光摄影的色调就是“橙蓝”调色,这个色调是比较耐看也比较好看的一个色调,下面我来给您说一下要如何打造及注意事项~

找好拍摄时机

对于橙蓝这种色调的拍摄时机一般是在蓝调时段,也就是日落后的一小时段,这个时候天空是深蓝色的非常好看,同时灯光已经亮起,非常容易形成天然的橙蓝对比,这也更方便后期的色彩调整。

后期调整思路

后期调整上其实主要是统一色相,我经常会用ACR或者LR中的HSL工具来进行色相统一工作。

我的调整思路如下:将红色和黄色色相向橙色偏移,将紫色和青色色相向蓝色偏移,然后降低无关颜色(如绿色、洋红色)的饱和度减少干扰。至于其他如明亮度就要根据不同的照片来进行调整了。

通过这样的色相统一,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增强调整,我可以非常容易的修出下图这样的照片。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回答,希望对您有帮助~

也欢迎您关注我,为我的答案点赞~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色温与白平衡,及在摄影中的影响与运用技巧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5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