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郁闷,应届考研被调剂到非全到底该不该去(有必要调剂到非全)

调剂到985名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值得读吗 想清楚这些再决定是否二战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关于好郁闷,应届考研被调剂到非全到底该不该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应届生为什么不建议非全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好郁闷,应届考研被调剂到非全到底该不该去
  2. 应届生简历最好要一页吗如果超过一页,是不是被pass的几率会更大呢
  3. 央企只招重点大学的应届生,这样对非重点、社会求职者公平吗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4. 为什么很多公司明确只招收应届毕业生,而不招收往届毕业生

好郁闷,应届考研被调剂到非全到底该不该去

关注老薛侃考研,给你意想不到的资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给你普及下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研究生从17年开始教育部进行改革,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双证唯一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但是目前来说很多企业还是不是特别的接受非全日制,非全日制更多的是给一些公职单位评职称的作用比较大,所以你是否想要去读还是主要看你读研之后想要干嘛,如果可以接受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的话那么可以接受非全的。如果说想要深入学习这个专业领域甚至将来想读博士那么建议你去考个全日制的研究生。

有其他更多关于考研的问题可以关注我。

应届生简历最好要一页吗如果超过一页,是不是被pass的几率会更大呢

感谢邀请!

建议1-2页。

①1页的做法

概括自己的性格、学习经历和相关岗位的期望信息。如果按照一页简历制作的话,内容不可以太粗糙,量也不可以太少。基本上,整页的信息要有一定的丰富度,重点也要突出。

②2页的做法

个人倾向于两页,按照大学生的简历信息,是可以做到两页儿信息的。并且可以保证信息不至于那么拥挤,又能够有足够的内容被概括出来。

③简历纸质

不建议彩打,也不一定要加封面。但是简历整体的版面布局和信息量要达标。

央企只招重点大学的应届生,这样对非重点、社会求职者公平吗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感谢邀请。。。。?_?这个问题我想反驳一下,央企不会只招重点大学的应届生,真的。一般央企、国企只招应届生,国家规定,目的是避免社会关系户,减少社会人员对企业发展扩张阶段造成不必要的人情成本,还有可以解决就业率。还有国企相对稳定,对人员能力要求不高,应届生便于管理。

也有很多普通大学的大学生收到央企的offer。再怎么不公平,也不能自怨自艾,好好努力。

“找工作的时候,能力最重要,我相信自己一定不会比那些名校的学生差。”虽然已时隔半年之久,但记者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江苏某普通二本院校一名新生谈起未来时的那份自信,高考的失利没有影响他对未来的憧憬。

学校的牌子和能力之间肯定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不过,如果这位同学能有机会参观最近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场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他将明白现实的差距:和名校的学生比起来,他的就业机会确实要少得多。

清华努力提高京外就业率

3月18日,300多家用人单位齐聚清华大学,其中包括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重点高校和重点科研单位,提供了6000多个招聘岗位。清华大学今年的毕业生共有6500人,许多人选择出国或在国内继续深造,有大约4000人打算就业,其中包括近1000名本科生。

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可以不用为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发愁,清华大学是其中之一。它的自信体现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微笑的脸上。他对记者说:“清华学生就业有个特点,他们不会‘闪婚’。不可能今天见面,明天就和你签约,一定有个过程。”熊主任的言外之意是,他们的毕业生面临的选择很多。

一家知名的门户网站曾做过一次调查,在参与投票的6625人中,只有38.8%的人对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表示满意。目前,尚没有数据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对待这个问题的整体态度,但记者获知,2010年该校的就业学生中有高达70%的人是通过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和提供的就业信息签约的。

熊义志主任没有对此沾沾自喜,他反而表示校方并不喜欢这个比例过高。“那会让学生们形成等待工作上门的习惯。”他说,“我们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人生规划主动去捕捉就业信息。”

据清华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给中国青年报记者的材料,在那些主动来清华选才的用人单位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占了四分之一,剩下的是以国企为主体的众多企业。它们大多来自北京、江苏、上海、辽宁、广东、天津和重庆等地。

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表现出了吸纳清华毕业生的强烈愿望,纷纷主动上门,敞开怀抱。

去年,有18家地市级政府组团来到清华园。今年3月9日当天,就有浙江、江苏、安徽三省的省委书记和省长“成双成对出现在清华”,向学生推荐各自的省份。

这些地方官员的到来有助于清华大学开展以下工作:当一些大学将进入北京工作的毕业生人数作为成绩来宣传的时候,近年来,该校正努力提高它的京外就业率,并将此作为一项向媒体发布的成绩。熊义志表示,今年争取提高京外就业率一两个百分点。2010年,该校毕业生赴北京以外地区就业的比例达到44.4%,“创近年来新高”。5年前,这个比例不足30%。

限招“211”院校毕业生有违公平

身处中国高等教育最顶端的清华大学,当然不能作为高校就业形势的代表。要知道,在2010年参加高考的957万人中,只有6000多人能如愿进入清华和北大,即使再加上被其他39所“985”高校录取的人数,他们也只能在657万名高校新生中占据微不足道的比例。

在中国的700多所本科院校中,只有100余所“211”高校,其他绝大部分位居二本行列。从数量上来看,可以说,正是规模庞大的地方院校毕业生决定着高校整体就业状况的好坏。

用人单位的歧视是显而易见的。

去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一次论坛上,某央企负责人在会上说,从2008年起,他们只在全国8所重点院校招聘毕业生。此人并不否认其他院校也会有符合公司需求的人才。他的解释是:既然北大、清华、复旦这些高校提供的毕业生完全能满足公司的需要,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更大的范围里选择呢?

清华大学的这场招聘会对校内外毕业生开放。来自河南的一家太阳能发电企业招聘董事长办公室人员及研发工程师,但“限清华本科”。它对“公共关系专员”这一职位的要求低一点,不过也得是“211”院校“形象好、气质佳”的女性。

让记者更惊讶的,是大庆市红岗区政府对毕业生院校的严格限制。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位负责人介绍,2008年红岗区招聘了50人,全是名校毕业,“只要了一个女的,因为她是北大毕业的,能力也很强”。她强调说,“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硕士生的第一学历也有要求了。”

红岗区政府此次在清华大学发放的招聘公告对毕业生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综合类职位,如规划、建筑、土地资源管理、园林、会计、畜牧兽医、植物保护、园艺、农学等,“面向211工程大学排名前20的院校或专业在全国排名前五位的院校招聘”。

对此,红岗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那位负责人解释说,能考上这些大学的学生在中学就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肯定也能保持上进的姿态。“而且,他们的同学来源分布很广,人脉关系对今后都有用,比如招商引资。”她说,“我当然不是说二三类院校的学生质量就差,但从长远来看,他们的使用价值更大,综合素质更好。”

二本院校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不认同一些用人单位作出的这种选择。他说,只限招“985”或“211”高校学生,对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与世界范围内反对就业歧视、保证就业平等的主流趋势相背离。

“单位选才,一般应主要考虑性价比,如果不计用人成本和岗位实际,盲目追求名牌大学人才,从某种程度上类似过去乡镇企业的暴发户买名牌西服当工作服穿、背着LV包去菜市场买菜。”晏维龙说,各类人才各有其用。一家企业如果有全球业务,多选用一些重点高校毕业生无可厚非。而对一些主要面向国内和地方市场的中小企业而言,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更实用。“我们不能对另一个重要的事实视而不见,即许多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单位都作出了卓越的业绩,推动了不少单位和部门的发展。”

“过去10个人中只有2~3个人上大学,现在其他7~8个人也上大学了。如果只接受前面的2~3个人,那就说明,这些用人单位只承认应试教育考得好的学生。”晏维龙认为,这种对人才质量的判断显得过于简单。

在机会公平上不能“嫌贫爱富”

晏维龙在该校2010届毕业典礼上演讲时说:在中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和淮海工学院一样,是地方所属高校,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也和在座的各位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学毕业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毕业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意味着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可能会走什么样的道路,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论述“千万百计扩大就业”时,强调“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不过,要做好这类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政府还需要千方百计改善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首先,作为地方高校的办学主体,地方政府要为它们提供充足的教育经费并确保及时到位。中央应将此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考核地方政府是否把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其次,要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和相关法规,对高校面临的就业歧视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湘潭大学校长罗和安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层面上以条例、政策、通知的形式将含有院校歧视的内容予以制度化,作出了不利于非“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定。这集中体现在就业资格、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三个方面。罗和安说:“从全国范围来看,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集中在知名度不高的大学,使得就业机会公平遭遇‘嫌贫爱富’的怪圈。”

最后,更关键也更为艰难的任务是,必须大力提高地方院校的办学质量。“劳动力市场大量需要实用型人才,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面临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问题。”晏维龙说。

以上都是一些例子,都努力吧。说真的,自己优秀到了一定地步,从来不怕没工作。哪怕自己创业也可以的。

为什么很多公司明确只招收应届毕业生,而不招收往届毕业生

其实这个问题,仔细一想就能明白,应届毕业生和往届生最大的区别,无非是以下几点:

1、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要求不高。相比较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往往处于企业薪酬构架的起点,大量招收应届生,可以为企业省下不少的人力成本。

2、应届毕业生更利于培养。对于刚迈出象牙塔的应届生,我们常常用“一张白纸”来形容他们。这也意味着,企业文化更容易被灌输给他们,从而为企业带来高于往届生的企业认同度和忠诚度

3、培养企业自身的人才梯队,将应届生作为管培生,为企业做好了充分的人才储备,再根据每个管培生的特点、优势、能力,培养到不同的管理岗位,形成完善的内部晋升机制,自然不再需要招聘往届生了。

另外,完全不社招、只进行校招的,基本集中在大型国企和央企上。一方面,国企和央企承担了国家解决每年海量大学毕业生的硬性指标(退伍军人和残疾人同理),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因为平台和福利好,工作稳定,除了校招之外,其他职务空缺都是通过内部推荐的方式来填补的,自然不需要社招了。

好郁闷,应届考研被调剂到非全到底该不该去和应届生为什么不建议非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郑州大学降低考研复试线,只为18个非全名额招生,考生心有不甘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80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