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我国接受苏联专家建议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沧州铁狮子如何被专家弄坏的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苏联当年是怎么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有什么办法?
答案是没办法。
今天看看《半夜鸡叫》,稍微懂管理的朋友都认为周扒皮是傻蛋。
管理者都明白赶工不赶时的道理,周扒皮强行将长工一大早逼到田里,对于自己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任何工人想要消极怠工,甚至恶意破坏,简直太容易了。
萨沙想起我第一台电脑的悲惨遭遇。
当时还是大学时期,当时托朋友的朋友,买了一台组装电脑。没想到,电脑拿回家以后才几天就出故障,根本没法用。当年没有退货一说,只能不断拿去修理,平均2周就去一次。关键在于,你不知道电脑道理哪里有问题,只能挨个换部件。这样折腾了2个月,连我这个朋友都暴怒了,强行让那个开电脑铺子的家伙彻底修好。于是,他只能将大部分零件都一次性换掉,等于重新装了一台电脑,这才彻底修好了。
多年后听这个朋友说,这家电脑铺子第二年就倒闭了。为啥?老板对员工态度恶劣,还克扣工资。
当时给我装电脑的那几天,由于老板克扣工资,几个装电脑的职员天天和老板吵架,后来集体辞职不干了。
可以预计,我这台电脑就是某个职员恶意装坏的,肯定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你用不了,又不好修。而我不断去修,也让老板焦头烂额。
道理也是一样,如果周扒皮的长工心怀不满,故意拖拖拉拉磨洋工,甚至寻机破坏,周扒皮只能吃哑巴亏。
说来说去,周扒皮半夜鸡叫这事要么不存在,要么地主就是个傻蛋。
道理也是一样,大锅饭时代,你怎么能提高人的积极性?
压根就没办法。
其实,改革开放之前,工人、职员工作时间并不短。
以我国为例,1995年才开始双休日,之前每天工作六天,只休息一天。
名义上是每天工作8小时,实际上大部分岗位经常要无偿加班。
只是,工作时间长有什么用了?
我家老爸当年下放农村劳动,看到过农民为公家干活磨洋工的场面。
生产队敲钟要求下地了,时间过了很久还有人没到齐。开工了以后,农民们无精打采的慢慢干,速度要多慢有多慢,尽量不要费力气。每隔一会,一些男性农民就会说要抽烟,停下来占到一边去抽一会,然后再干。
我爸当年很年轻,又积极,最初1年每次都干得最多最好,都是生产队第一名。别人抽烟休息,他还在苦干,就像机器人一样。
结果一年到头下来,工分也就高了没多少,换成人民币也就几块钱。等于一年累得半死,花费力气是什么好几倍,就得到几块钱奖励。
第二年开始,我爸也和大家一样干活,不多干,不少干。他本来不会抽烟,现在也学着抽烟,为的是别人抽烟休息的时候,他也可以休息。
同我爸关系很好的当地一个农民小伙,当年家里被分配了养猪的任务。
当时以为养猪后交给国家,好歹也能给个几十元钱。所以他们全家都很积极,平时自己还没吃饭,也要去喂猪。老人小孩都帮助精心照看猪,1年下来长得又肥又胖。
最终大家猜猜怎么样?
猪交上去以后直接杀了,就给这家人一副猪下水和一点猪内脏,全家人都傻了。
第二年开始,这家打死也不养猪了,谁又不是傻蛋。
上面的话还没说完。
我爸后来回到城市家里,几年后回乡下去看朋友。当时到了田地里面一看,我爸都惊呆了,全家人拼死拼活的在地里面苦干,那个劲头吓死人,几乎不要命了。当年懒散磨洋工的大叔大婶,现在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干得头都不抬。
一时间不能接受,问了一下才知道田地都承包给个人了,多打一分粮食,自家多一份收入,拼死也是为自己,当然要拼了。
再去朋友小伙家一看,我的个乖乖,家里养了十几头猪,各个都是又肥又胖的。
为啥?政策变了,多养一头多赚钱,他家明年还准备养几十头了。
苏联啥样子?一个鸟样。
赫鲁晓夫时代,曾经经常去各地农场视察,看到的都不错。
一次,赫鲁晓夫又去莫斯科一个郊区农场视察,看到地里庄稼长得很好,特别高兴。
这一高兴就出事了,回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赫鲁晓夫突发奇想,让司机突然擅自改变路线,沿着另一条山村小路开过去。
根据苏联的制度,国家领袖的行车路线是严格固定的,绝对不能擅自更改,以免遇刺。
赫鲁晓夫这一改路线,就出了洋相。
没多久,车子就开到几个真实的集体农场。农场里面庄稼稀稀疏疏,农民们有的无精打采得干活,有的则坐着休息或者抽烟。
赫鲁晓夫当时勃然大怒,不过回去以后也没有骂人发脾气,应该是想通了这不管地方官的事。
资料中这么写,苏联对于农业的投入不可谓不大,甚至超过美国:坦波夫州的例子十分典型。这个州在1968到1978年间花费了3亿卢布巨资,建造了75个大型的畜牧业综合体,但肉奶和羊毛的产量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其中牛羊的头数,连续4年减少,牛肉、牛奶、羊毛生产全部亏本。1975年,坦波夫牧业联合公司一家,就亏损高达6000万卢布。这并不稀奇,是苏联工业的缩影。
该州在1971年到1975年投入到农业的固定生产基金增加了几乎一倍,然而由于农民的消极工作态度,农业总产值仅仅提高了1.3%。而坦波夫州的情况,在苏联各地都普遍存在。
戈尔巴乔夫回忆,他的老上级和恩师安德罗波夫执政后,曾花费很大精力去搞“反对低效率的运动,狠抓了职工的劳动纪律”。戈尔巴乔夫对此不能理解,认为这应该是地方政府做的事情,何必中央政府亲自去抓。
安德罗波夫对他说:小伙子,等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搞这个有多重要了。
是啊,消极怠工就足以毁掉苏联。
被誉为苏联邓小平的安德罗波夫,已经开始搞“体制改革试验,推行农业集体和家庭承包制、在工业和建筑业中推广和完善承包作业队、工业部门给予工厂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力,放松中央政府机构的控制。”这才是治本的办法。
可惜,安德罗波夫已经70岁,又百病缠身,执政1年半都不到就挂了。
如果他能够活长一点,说不定苏联会有别的未来。
苏联科技为什么发达
鼎盛时期的苏联,在很多领域都能够与美国一较长短,那么苏联的这些技术是怎么来的呢?
苏联科技发达的原因苏联是由沙俄帝国发展而来,是在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成功后,建立的联邦国家。因此要了解苏联的科技,我们还是要从沙俄时代说起。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工业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8世纪中叶,英国凭借着瓦特的蒸汽机,成为了全球工业界的带头大哥,而此时的俄国已经对这项技术有所耳闻。
1697年,沙俄皇帝彼得一世带着庞大的使团,前往欧洲学习先进的技术。在彼得大帝的努力下,英国人的造船、航海、蒸汽机等技术都学到手,还带回了大批的科技人员来俄国工作。
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俄国虽然脚步稍慢,却还是紧跟着世界的潮流。彼得一世出国学习的时间,对应中国是清朝康熙三十六年。
19世纪中叶,第二次工业革命拉开帷幕,内燃机和电力技术开始走进历史舞台。此时的英国却还沉醉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喜悦中,不忍心淘汰旧设备,所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被德国和美国超越。
俄国虽然也享受到了蒸汽机带来的好处,但当时整个社会生产的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所以很快又迎来了内燃机和电力设备的更新和改革。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俄国凭借着工业改革,挤进了全球第五大工业国的行列。
人类历史的两次工业革命,俄国都抓住了机会,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比如教育体系的改革:
彼得一世出国学习回来后,他就开始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针对各种专门技能设立不同的学校,并成立了科学院。
叶卡特琳娜上台后,继续加强俄国的教育系统,在彼得一世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允许全体国民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分阶级、出身和性别,甚至农奴都可以到城里面去上学。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更是颁布了法令:“对贫寒家庭的天才儿童实施免费教育”。这样的政策让更多有天赋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并因此走上成功之路,著名的生物学诺贝尔奖得主巴普洛夫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俄国的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科技才人,他们都为后来的苏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联成立后,继续加快工业化的步伐,甚至有赶超欧洲大国的势头,20世纪30年代,苏联仅用了两个五年计划就实现了工业化,全国的GDP位于世界第二。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都从德国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顶尖科技和装备,其中包括火箭技术、导弹工业和核技术等等。
关于苏美瓜分德国技术这件事情上,有人认为美国当时得到的是德国顶级的科技人员和相关资料,而苏联得到的是仅设备。因此苏美冷战时期,美国在某些领域总是能够超越苏联,就是因为核心技术人员和资料都在他们手里。
结语苏联的科技力量最初来自于沙俄,虽然在工业革命的改革上,沙俄没有成为全球的领跑者,但是他们也不是落后者。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沙俄始终保持着革新的态度,因此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二战后的苏联又得到了德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历中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苏联就有了明显的优势,在核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敢于和美国一较高低。
沧州铁狮子如何被专家弄坏的
沧州铁狮子不是哪个专家弄坏的,是经过千年风吹雨淋逐渐损坏的。沧州铁狮子是沧州的名盛古迹,属于国家一级保保文物……
冯玉祥和苏联有哪些关系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率领部下临阵倒戈,返回北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从此正式与直系军阀分道扬镳。此举虽然使冯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但也从此断绝了冯玉祥部队的粮饷来源。随后,冯玉祥在奉系张作霖的排挤下退往贫瘠的西北地区,部队连吃穿都成了问题,武器装备更是无力购买更新。
冯玉祥与苏联方面展开合作
但在以后直到北伐战争的这段时间,冯玉祥部队虽然处境艰难,但并未陷入缺枪少炮的窘境,甚至一度越战越强,兵力也迅速扩充到近40万众。原来在此期间,苏联方面一直对冯玉祥提供着军事援助。因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奉系军阀一家独大,如果任由日本势力在东北等地扩张,势必威胁苏联在远东的利益,为此,苏联选中了拥有十余万国民军的冯玉祥,积极与其合作。
恰好,冯玉祥此时不仅面对张作霖奉军,还有防备山西阎锡山和洛阳吴佩孚的夹攻,处境十分艰难,也迫切需要苏联的支持,两者一拍即合。从1925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开始,苏联仅在其后的半年内就支持其经费高达148830美金。另外,仅《莫斯科关于拨给加伦军事费用协助南北各革命军军械事致苏什赤夫斯基》一份文件记载,苏联方面就援助冯部国民军“来福枪1万8千支,配带子弹1800万发;机关枪90架,配带子弹及附属品;大炮24尊,炮弹2万6千发”。
援助冯玉祥的力度甚至超过广州革命政权
据后来统计,1925年底以前,苏联政府仅向国民军第1军援助的武器,就有俄国来福枪12470支,日本来福枪1040支,机枪90挺,大炮78门,炮弹9360枚,掷弹筒9116个,子弹135万发。这一期间,苏联政府对冯玉祥的援助力度之大,甚至超过了南方的孙中山革命政权。除此之外,苏联还帮助冯玉祥国民军积极进行军事人才培训。
1925年5月,以远东军区总司令任江普特纳为首的军事顾问团36人经外蒙到张家口,随即展开对国民军军官的培训和部队的训练工作,并先后建立了骑兵学校、炮兵学校、机枪学校及高级军官学校等。此外,还建立了反间谍工作学校、小型通讯学校和小型工兵学校用来培训冯玉祥部队奇缺的高技术兵种。这些学校先后接纳培训了7百多名军官和士兵,极大提高了冯玉祥部队的技战术水平。
北伐结束后冯玉祥与苏联关系迅速转冷
冯在系统观看了军校培养的步、骑、炮、工兵等军事人才演练后,通令嘉奖了苏联顾问和教官们。此外,苏联方面还帮助国民军重新装备了一些修理厂,可以生产部分弹药,其中有家工厂甚至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制造了中国第一批装甲车。取得上述成绩之后,冯玉祥对苏联方面更加信任,干脆派自己的参谋长熊斌率部分团级军官赴苏学习,并挑选了15名优秀连排长进入苏联军官学校,进行系统学习。
不过苏联方面和冯玉祥之间的合作并不持久,随着北伐战争的结束,奉系军阀在少帅张学良的率领下宣布“易帜”,投靠了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日本势力在东北的扩张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苏联方面不需要冯玉祥继续牵制奉系军阀。同时,冯玉祥本人在蒋介石的重金拉拢下,也军中的共产党员,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的,一律礼送出境,冲刺开始与苏联划清了界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