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都是什么(隔代教育存在哪些利弊)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利弊有哪些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都是什么这个问题,专家建议不能隔代带孩子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隔代教育有哪些误区
  2. 单位能不能重开托儿所,让隔代带娃的老人有一个轻松的晚年生活
  3.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都是什么
  4.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有哪些

隔代教育有哪些误区

我们家奶奶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不容易相信孩子。明明孩子说他自己吃饱了,奶奶总得好说歹说的让多吃几口;明明孩子说不冷,奶奶非得给加件衣服。每次我事后都会跟奶奶强调,要相信孩子自己的感官,哪怕是错的,也得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还有一个不好的就是:容易贴标签。孩子听话了,什么好宝宝乖宝宝都来了,孩子没顺奶奶的意,就你怎么这么不乖都来了。乍一听还以为在形容两个人呢。每次我都会事后与奶奶交流,交流的次数多了,其实奶奶也改变了好多。

单位能不能重开托儿所,让隔代带娃的老人有一个轻松的晚年生活

这个提意我赞同。只是这笔费用从哪里来?收高了不能提现到单位的优越性,收少了单位的负担太重了。从前每个单位都有托儿所,上班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下班了接回家。的确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后来改革开放,企业和社会分开……。单位的托儿所真是好。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都是什么

隔代教育并不是都是糟糕的,隔代教育的有利也有弊。

有利方面:

一、给妈妈们特别是职场妈妈多腾出休息时间。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无比快速。而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照看孩子的家庭,年轻父母就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在职场打拼。下班回家有热饭热菜吃,吃饭时也有人帮忙照看孩子,能够吃顿安稳饭,而不是匆匆下咽、囫囵吞枣那样。

二、使孩子多几个爱护他的人,在孩子长大以后有个美好的童年记忆。

存在的弊端:

一、不良饮食习惯。时代不同,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不同。上一代人迫切需要解决的是温饱问题,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使他们一时半会是很难改过来的。有些老人还不愿意改,认为他们的方式方法很好。比如我家公家婆不给孩子喂奶粉,把奶粉放过期了喂猪,反过来用大米碾碎碾成粉状做米糊来喂孩子。

二、不良的作息习惯。祖辈带孩子喜欢黑白颠倒,白天把孩子放在摇篮里不停地摇着睡觉,孩子到了晚上就不停哭闹。

以上只是隔代教育的大概利弊,其实细细数来多得不胜枚举。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有哪些

(一)什么是“隔代教育”

一些年轻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因为婚姻出现问题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然而然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在中国,“老人家长”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二)中国式隔代教育

在中国,中国的隔代抚养率在全球是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5000万个城市家庭中约有2/3以上,孙(或外孙)子女的抚养和照看需要依赖于老人。比如在上海(中国城市化最早和城市化率最高的地区),那些有0至3岁婴幼儿的家庭中,有将近9成有老人参与抚养教育第三代,超过四分之三的祖辈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家长没有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比例接近100%。

“二胎政策”现在全面放开,有的二胎在娘胎,有的二胎在奔向娘胎的路上。但年轻父母可以获得的抚育政策、时间、设施等却没有改变。二胎政策开放了,房价高得离谱了,啃老又被深深地鄙视着,我们只能拼搏努力。但是拼搏努力就得花时间花精力,让老爸老妈照顾孩子,这在中国是根本回避不了的问题。于是,养育的责任几乎不可避免地要落到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身上。在农村,有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在城市,有着各种条件优越想要把满满的爱和银子都给孙子孙女的我们的爹妈。

对于二胎政策放开,全球都在关注,CNN、BCC等各种报导铺天盖地。之前我就看到过国外媒体调侃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的视频。事实上国外许多人评价中国“4+2+1”的家庭模式,都感到费解,甚至觉得这是在剥夺人权。那么现在变成“4+2+2”,又掀起了一阵家庭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大幅度探讨和关注。

为什么说中国的隔代教育是特别的。因为说到中国家庭教育,不得不提到“溺爱”这一词,过分宠爱,成为了中国教育的普通性标签。尤其是隔代抚养,隔代教育,在中国那就是大部分群体现象。

我自己从小就是少不了爷爷奶奶的溺爱。小的时候有一次我被奶奶家的鸡啄伤了,奶奶立刻下令把鸡杀了炖了吃;还有一次,因为贪玩把地里的萝卜拨了,而奶奶就插着腰在那里看着,说,拨就拨,谁不让拨我就跟谁急。

我有个朋友更甚,她把孩子留在老家给外公外婆养,结果她回去竟然发现,有一次女儿觉得面条不好吃,便向外公脸上吐了去,外公擦一擦脸,笑一笑,这事就这么过去了。说起那场景,她愁的不要不要的。另外一个朋友,他到高中都不会自己穿衣服,都是爷爷奶奶在被窝给他穿好,他才起床来。之前特别流行的电视剧《虎妈猫爸》里面也有非常突出的体现。所以溺爱这个东西,不,过分溺爱,不,极致溺爱。就在我们身边,有可能出现在我们眼前。

有各种原因造成了隔代教育的必然性,那么隔代教育究竟好不好呢?

(三)隔代抚养的利与弊

近年来不少研究报告是关于隔代抚养、隔代教育问题的。比如北师大郭筱琳教授做过相关研究:《隔代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一年追踪研究》。其文中提到:“已有研究结论表明隔代抚养下对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问题行为、学业成就等影响,多数结果发现隔代抚养弊大于利。”

再如Bramlett和Blumberg通过分析美国全国儿童健康调查(NSCH)数据发现,即使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与亲代抚养儿童相比,祖辈单独抚养儿童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邓长明、陈光虎和石淑华通过对3~7岁儿童的对比研究,发现隔代抚养儿童问题行为检出率高于亲代抚养儿童,Edwards指出,教师普遍评价隔代抚养儿童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Hayslip和Kaminski的研究也发现隔代抚养儿童的学业表现低于亲代抚养儿童。”基于一些理念和一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

1、60.2%的儿童与(外)祖父母同住,其中51.1%的儿童由(外)祖父母作为主要抚养人。

2、祖辈独立抚养儿童的言语能力和执行功能发展水平与其他抚养方式下的儿童无显著差异,但在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上显著低于其他儿童。

3、祖辈独立抚养儿童的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及心理理论发展速度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

结论:隔代抚养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与父母同住祖辈抚养对儿童言语能力、执行功能、心理理论的发展无消极影响,而祖辈单独抚养仅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有消极影响,对其发展速度无消极影响。

所以,一方面,对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隔代抚养儿童应保持适度的关注,(外)祖父母在日常交流中应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并有意识地加入对心理状态的谈论;另一方面,社会媒体应避免人为地夸大隔代抚养的弊端,如日本研究结果发现,仅父母长期“缺位”的情况下,隔代抚养才对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起消极影响。

与父母相比,祖辈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孙辈身上,在教育过程中更有耐心更宽容。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将会有更多的(外)祖父母承担起抚养者的角色,如何提高隔代抚养质量、如何帮助隔代抚养下的儿童健康成长等的干预研究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个人观点

隔代教育有它的必然性。就我个人而言,虽然致力于幼儿教育事业,未来如果做了妈妈仍然要依靠我爸爸妈妈的力量。

第一,我认为出身于虎妈熊爸家庭的我,对于教育他们说话也很有份量,不然也不可能把我养成一个吃喝玩乐不耽误没心没肺快乐的第三类人种女博士,而且经历了对我教育,看到我成长的优点和缺点,他们对教育理念和方式也有了自己的反思;

第二,他们满满的爱是我的下一代最强大的保护伞。一个成长在满是爱的环境里的孩子才懂得如何爱别人,爱生活,爱自己,我始终相信爱有着这个世界最大的魔力。三代甚至四代同乐是最幸福的事;

第三,他们可以帮我分担家庭教育义务和责任,解决我的后顾之忧。利用教育的多元化,如果我能很好的与他们合作,并且建立属于我们的原则和默契,那么对于宝宝的教育更会事半功倍。他们也是可以培养的。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你要思考:

第一,孩子的祖父母是否真的适合做孩子主要的教育者,其中包括,孩子的祖父母是否具备接受家庭教育的专业教育能力,简言之,就是如果想要培养他们做专业性的家庭教育者,他们是否有积极的态度和能力,做到不仅仅是养儿,更重要的是育儿,下面有十点是经过专家们总结的,我觉得大家可以参考:

第二,如果他们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们是否尊重并支持你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不在关键时刻与你“唱反调”,因为无论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有多少,爸爸妈妈始终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人,也就是Primaryeducator。两代人双方可以沟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按照共同建立的原则去执行。尤其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矛盾和冲突。

之前我在幼儿园收集数据的时候就遇到一个大班的小朋友(班上就有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她的外婆总是让她穿穿穿,一定要穿三件毛衣,哪一次看到毛衣被脱掉了,就要跑到园长那里说老师虐儿。她妈妈也扭不过她亲娘。可是这孩子就是一直出虚汗、出虚汗,看着老师直心疼却没有办法)。

在某些事情上要达到意见的一致性和原则性。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尤其是两三岁的小霸王(两岁半三岁小朋友的认知发展问题)。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

第三,你是否愿意和孩子的祖父母一起,充分运用隔代教育的优势,探讨出适合你们家庭的家庭教育合作方案。这里我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思考的方向:(ConceptMap)。

所以,要鼓励祖辈多学习专业化、系统化、国际化的育儿理念和方式。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而且祖辈家长也应该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楚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应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触,疏通感情,两代人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其实国外有许多这样的教育资源,分享给祖辈的家长们一些专业有育儿知识。有一本书在国外就很受欢迎:

个人觉得爸爸妈妈们应该多跟你们的爸爸妈妈沟通,让他们也多去寻找这样的资源,或者你们就应该主动去搜集这样的资源。

第四,要知道,隔代教育的环境也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机会。爸爸妈妈们可以启发孩子照顾祖辈,培养孩子责任意识。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和爷爷奶奶玩,带着爷爷奶奶玩,甚至教爷爷奶奶玩,而且不要只接受爷爷奶奶的疼爱,还要懂得照顾、体谅和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我就记得有一首儿歌我从小就会唱,叫做《好娃娃》。所以把孩子交给老人,让老人关心照管孩子,或者也可思考将老人交给孩子,让孩子关心照顾老人。把关心和被关心颠倒了一下,关系就会变化,一旦孩子找到了一个他关心的对象,他的责任意识就会增强。当然这是针对大一点的小朋友)更何况,祖孙在一起有别样的幸福和快乐。

第五,如我之前所说,父母永远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明白,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也是对老人的不负责任。实现家庭教育的多元化,统一化,专业化,系统化是一个很好的目标,要和长辈们一齐合作和沟通,实现三赢,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成长。

总得来说,不管怎么样,不能直接否定隔代教育。一切都是因为爱。如果发生冲突,应该多进行沟通,谁也不要固执己见。上一代人也可以多读一些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两代人多分享和探讨,但要切记不要越俎代庖,孩子父母在教育问题上还是应该有最终的决策权的。当然,父母也要尊重养育他们的父母的意见。

教育没有对和错,只有适合不适合,了解并有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根本的问题。除了沟通,信任很重要。我们要相信我们的父母在育儿方面的知识性。我认识两个朋友,对于婆媳问题,面对两种相反的境遇。一个和我说,结婚几年,生了孩子以后发生的矛盾比俩人在一起四年还多十几二十倍,最大原因就是和婆婆在育儿方面的分歧,造成了他们夫妻失和。而另一个对我说,反正我又没时间带孩子,婆婆说啥是啥,只要不是大问题,小孩子怎么养也养不坏。其实这就是信任的问题。说白了,都是爱孩子。因为同样的出发点却又不同的后果,这是我们可以去思考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隔代教育的利与弊都是什么和专家建议不能隔代带孩子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老人带大的孩子,会有这三种隐患,家长一定要注意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1/7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