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统戏曲等文化没有传承和发展了(为什么中国传统戏剧停滞不前)

山东省临沭县 让戏曲传统文化走进校园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为什么传统戏曲等文化没有传承和发展了,以及戏曲衰落的解决办法是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中国戏曲应该如何被新时代接受
  2. 为什么感觉周围的人喜欢戏曲的越来越少了
  3. 为什么戏曲文化越来越没落了呢
  4. 为什么传统戏曲等文化没有传承和发展了

中国戏曲应该如何被新时代接受

中国戏曲不需要刻意让某个群体接受。

他修行不到时,你硬要他接受,那等于活受罪。

再说他不但不会接受,反而会把无知当真理的反驳你一番!

所以戏剧会象唐诗,宋词,元曲,汉赋,书法,国画,中医药那样的客观存在着。

喜欢的去欣赏,不喜欢的可以去蹦迪。

等到那天功成名就了,沉了下来。会有能力去欣赏的。

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老师也很重视,所以有很多孩子其实也都是很喜欢戏剧的。

常进戏院的人,不难发现,其实现在看戏的不是老年人,而是相对年轻的一代了。

原因是老年人多开不了车,晚间自己出去,儿孙们也不放心。

还有的老年人,虽然比以前富裕多了,确相反越加舍不得那几十,几百的戏票钱了。

不如打开电视看看,不累还“省钱“。而且特方便,何乐不为!

为什么感觉周围的人喜欢戏曲的越来越少了

各个时代,甚至各个时期的则重不同,欣赏的类型也就不同。比如现代人,欣赏唐诗宋词,汉赋元曲的当然不多。

戏曲算是幸运的了。长的存在了几千年,短的也有上百年。很多传统都面临现代的挑战。就算是电影,话剧,现在也好不到那!

现在的生活节奏甩下了老的几代人。工作忙,时间紧,房贷不商量。学校严孩子不得玩。上班远,开车堵,走路无法赶。公交我们公司门口又无站台。

虽然吃的好,穿的又体面,但心里却象是吃了柠檬那样的酸!谁还管你"一马离了西凉界",拿不拿得下"定军山",取不取得了"五丈原"。谁还听“王宝钏"诉苦,谁还信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剩下那几里都还没时间去玩。

所以唱戏的改行唱歌,说相声的改行演小品。

再说看戏又费劲,什么西皮二黄。高拨子,南梆子。急急风,走圆场!一头雾水的,还不如甩扑克,搓麻将。

坐在"城楼观山景",还不如"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披星戴月下大行"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正忙着去看“光头强"。

那么高的门坎去看戏,不如个乘上电梯去蹦迪。所以现在没多少人喜欢戏曲!

为什么戏曲文化越来越没落了呢

主要是不接地气。什么地方演什么戏,地方戏种最可贵,不要牛扯马!南方与北方的味道都不同,东与西有差别,群众听不懂。都只有崇拜歌星,现在歌也是泛味,都跳广场舞,抹牌睹博,搞迷信,以后再怎发展?天知道?!

为什么传统戏曲等文化没有传承和发展了

如今的传统戏曲用“门前冷落”、“惨淡经营”来形容其处境,全国大概没有多少人会反对,究其原因是供求关系出了问题。

一方面演职人员收入低、晋升空间有限,不愿干。

我就举一个我身边的真实案例吧。大约十年前吧,我的一位同事在某大城市京剧院工作,应该属于事业单位,稳定无需操心、甚至说有点安逸,但是发展总是不温不火,属于有保障又饿不死的那一类,最终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同事还是果断放弃了京剧院的职业。后来,她拥有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不到两年生意已是风生水起,让人好生羡慕。

追根溯源,在早些时候,能看上戏曲之类尤其是大型剧场可是很贵族化的待遇,一票难求也是常态。进入剧院你就感到浓浓的精神文化气息,真的很享受。然后,你就会随着剧情的发展、高潮,而喜、怒、哀、乐的不断切换。碰到共鸣处,还得和邻座议论几句,类似于现在头条号的网友评论,解气、过瘾;碰到伤心处,眼睛会不由自主的湿润。

还记得,一剧团在纽约演出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观众中一位海军军官看到剧中人牙古挑拨离间导致奥赛罗扼死妻子时,他拔枪打死了台上的牙古;当他意识自己错将演员打死时又开枪自杀了。悲剧发生后,纽约市民安葬了这两位死者,给扮演牙古的演员立的碑文是“最优秀的演员”,给那位军官立的碑文是“最优秀的观众”。

另一方面自媒体发展强劲,观众不愿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过境迁,曾经的兴盛都已成昔日往事,有的或许永远也回不来了。

传统戏曲作为一种文化,她不仅是一种娱乐消遣,她更是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如今人们不再愿意面对面,只在乎屏对屏了,戏曲舞台艺术渐行渐远。碎片化的信息、碎片化的知识、碎片化的娱乐,刷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刷屏占用了人们太多的时间,人们正在丧失思考力、判断力、审美力,这样的人类未来,真的好吗?

其实,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就像许多旅游景点,三国城、水浒城、甚至迪士尼之类以文化为内容的观光体验项目,戏曲是不是也可以在类似的景点中“粉墨登场”赢得一席之地呢?不仅传承发展了戏曲文化,还丰富了人们的旅游体验。当然,传统戏曲也需要创新,毕竟人们的娱乐生态彻底的变了,选择越来越多,周期更新越来越短。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培养演艺人才、稳定创作队伍,提升运营能力。

近年来,我们看到汉服文化火了,无论是大型表演活动、还是旅游景点、休闲广场、甚至城市街道都能看到汉服所呈现的古代礼仪文化熏陶下吐气如兰、举重若轻的自律与气度。值得欣慰的是,汉服运动的发起者最初竟然是一帮年轻人,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汉文化。

只要是好的东西,不管多么古老陈旧,在抖落历史尘埃之后,光鲜亮丽的魅力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研究表明人们的审美需求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比如复古的陈设、复古的工具、复古的服装等。如果失传了,再想复兴过往的经典时光就难了。传统戏曲作为文化老字号,但愿不靠保护也能传承发展。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梧州 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1/87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