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经济制度(东晋的经济制度有哪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下载 历史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东晋的经济制度的问题,以及和东晋赋税问题解决办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
  2. 东晋兴盛原因
  3. 东晋的经济制度
  4. 东晋十六国对商人设立什么

东晋是如何灭亡的

东晋一共11位皇帝,国祚104年,正好是西晋国祚(52年)的两倍。

说实话,这个王朝的存在,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东晋的11位皇帝中,有10位都是傀儡!还有个寿命太短,只在位2年。

权臣当道,士族横行,这就是东晋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将东晋的灭亡,归罪于北方胡人不断作乱。其实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北方胡人在搞事情,其实东晋早就被权臣篡夺了江山,哪里能延续104年?

所以说,偏偏是北方五胡十六国的存在,延缓了东晋灭亡的步伐。什么原理?因为有外患,所以内忧暂时被压制住了。

一、士族集团,架空了东晋皇族。

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有个猛男叫东海王司马越,这位老兄为八王之乱收官,成为了最后的赢家。只可惜他也没能坚持多久,就被内忧外患给活活气死了。

第一,琅琊王氏操控1位君主。

司马越手底下有个小弟,叫琅琊王司马睿。他是司马家族的旁枝,他的爷爷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子。因此司马睿和司马炎这一脉,压根没什么太大关系。

可司马睿有创业的想法,因此他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王导,希望王导能给他指条明路。王导作为琅琊王氏的族长,别提多兴奋了。

为啥?因为琅琊王氏在西晋士族当中,压根就排不上号,可是如今完全可以利用帮助司马睿南渡的机会,将琅琊王氏推向顶级士族的高位。

说干就干,王导联系上了自己的堂兄王敦,王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又是青、扬二州刺史,手握重兵。得到王敦的支持,司马睿这才有了底气。

在王导和王敦的帮助下,司马睿成功南下,建立了东晋王朝。本以为可以坐稳江山的司马睿,忽然发现自己是个傀儡!王导负责内政,王敦负责军事,完全把司马睿给架空了。

一直到司马睿被王敦气死为止,司马睿都没能摆脱傀儡的这个头衔。倒是司马睿的儿子司马绍硬气了一把,他登基以后带兵平定了王敦,只可惜他在位2年就病逝了,堪称东晋唯一一个实权皇帝。

此后东晋的皇帝们,一个比一个窝囊,简直不忍直视。

第二,颍川庾氏操控2位君主。

琅琊王氏谢幕以后,颍川庾氏以外戚的身份,继续把持朝政。司马绍的皇后庾文君出身颍川庾氏,司马绍死后,庾文君担任太后,她的娘家人自然也就出来主政了。

晋成帝司马衍和晋康帝司马岳,都是庾文君的儿子。因此庾文君的哥哥庾亮、庾冰,便先后架空了这两个小皇帝,长期执政。

不过庾亮的执政能力太差劲,导致了苏峻之乱。庾文君担心被叛军侮辱,32岁就忧虑成疾,病死了。

第三,谯国桓氏,手握4位君主。

要说权臣霸主,还得算是桓温。桓温曾经带兵灭了成汉,为东晋收复了蜀地。所以他的威名远播,手握东晋军政大权。

因此在晋穆帝司马聃、晋哀帝司马丕、晋废帝司马奕、晋简文帝司马昱等4位皇帝在位期间,一直都是桓温掌握朝政。

其中,晋废帝司马奕更是被桓温亲手给废了,晋简文帝司马昱,也因为桓温过分强势,在位仅仅8个月就被气死了。

第四,陈郡谢氏,架空1位君主。

旧时王谢堂前燕,说到琅琊王氏,自然不能不提陈郡谢氏,毕竟王谢是齐名的!晋简文帝司马昱被气死以后,他儿子司马曜继位。

晋孝武帝司马曜刚登基的时候,年纪太小,才不过11岁。所以桓温依旧掌握实权,这时候桓温长期要求加九锡,朝中的谢安却一直以各种借口拖延时间,最终把桓温给活活拖死了。

桓温死后,晋孝武帝司马曜依旧没有掌握实权,因为北方的前秦要打来了!淝水之战即将开打,司马曜压根就没能力指挥如此大的一场战争。所以是他主动把所有权力都给了谢安。

谢安指挥若定,让侄子谢玄带领8万北府兵对抗前秦的80万大军,最终以少胜多,将前秦直接给打崩了。

从此以后,陈郡谢氏闻名天下,成为了东晋的顶级豪门。数不清的人上门联姻,以此巩固彼此的实力。

如果不是谢安爱惜羽毛,强行退出核心圈子,那司马曜还得继续做傀儡。你以为谢安出走,司马曜就安稳了吗?当然不是。

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掌权以后,也打算架空司马曜。所以主相之争,其实一直在上演,直到司马曜被自己的妃子用被子捂死为止。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光士族就架空了东晋的8位皇帝。剩下一位晋明帝司马绍,在位时间不过2年,压根起不到什么作用。

二、司马道子、桓玄、刘裕又架空了最后2位皇帝。

司马曜去世以后,他弟弟司马道子执掌朝中大权,架空了晋安帝司马德宗。结果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恭压根不服气,两次带兵收拾司马道子,最终被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给平定了。

此后司马元显掌权,却又遭到了桓温的儿子桓玄的攻击。属于桓玄的时代来了,桓玄手握晋安帝司马德宗,兴建了桓楚政权,完成了父亲当年的遗愿。

只可惜,此时猛男刘裕已经崛起。刘裕灭了桓楚以后,把晋安帝司马德宗接了回来,此时这哥们几经易手,还是个傀儡。

刘裕在北伐后秦取得大胜以后,回朝宰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按道理这时候东晋就该结束了,可刘裕还挺迷信,他居然相信预言。预言上说:

昌明之后有二帝。

昌明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字号,也就是说司马曜后面,应该有2位皇帝。而晋安帝司马德宗只是其中一位,因此刘裕又把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立为皇帝,这便是晋恭帝。

很显然,晋恭帝司马德文,只是一个背锅侠,他本不该是亡国之君的!

司马德文上位以后没多久,刘裕便接受了他的禅让,取缔东晋,建立了刘宋王朝。自此,104年的东晋王朝彻底覆灭。

总结:11位君主10位傀儡,东晋太不稳定了。

很多人将东晋的灭亡,归咎于桓玄之乱,以及最后的卢循起义。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权臣当道的时代,随时会造成东晋的灭亡。

王敦曾经攻入建康,吓得司马睿主动禅让大位,其实那时候东晋就应该灭亡了。

桓温北伐失利以后,一直想要加九锡,如果他的脸皮再厚点,那时候东晋也该灭亡了。

所以说,士族掌握东晋权柄,这才是东晋败亡的真正原因。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士族的支持,东晋压根就建立不起来。这或许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吧?

参考资料:《晋书》

东晋兴盛原因

东晋门阀制度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的兴起源自曹丕设置的九品中正制,在九品中正制下,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制于世家大族,形成了与世家大族共治天下的局面。

早在西汉初期,虽然六国崩溃,秦国被灭,但是凭依着宗法制兴起的世家大族的势力逐渐扩大,在当地拥有许多土地,宗族对土地与劳动者的占有,使得经济进一步发展,他们占有的土地越多,也就意味着小农经济破产得越多,这终将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因此西汉打击豪强,东汉实行度田制。

总体来说,两汉时期世家大族总是在皇权的控制下的,皇帝对于世家大族是打压兼用,使他们在朝中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职务。世家大族对于皇权的统治也是支持拥立的,当然这只是在皇权强盛的时候,皇权式微,他们着力于匡扶社稷,然而一旦皇权完全衰弱,他们便欲取而代之,只是这种取而代之的愿望比较隐秘罢了。

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大盛,朝中中正官被世家大族所把控,以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尤其以琅琊王氏、颖川庚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五族为核心,权力在上层不断变动。世家大族获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具备了与皇族平起平坐的权力,以至于出现“王与马,共天下”之言。

而世家大族除了政治上获得优势之外,还有经济上的支撑,这也是门阀制度形成的最重要根基。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土地和劳动力是保证他们富足生活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土地是经过长期经营而来,在永嘉之乱中,虽然有许多世家大族跟随南渡,但也有许多在当地根基深厚的大族不愿南下,侨姓士族南下,不免与当地士族发生冲突,在皇权的支持下,他们快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各家士族都求田问舍,经营自己的产业,他们占据山川以及耕地,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为自己服务。

此时从北方南渡的流民就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流民初下江南,根基未稳,同时又没有受到江左政权的太多泽被,因此不得不依附于世家大族,而这些流民因为胡人丧失家园,不得不南下迁徙,因此也常常被编入军队,成为抗击北方的一股力量。

当然,世家大族与东晋朝廷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双方的斗争从未停止,朝廷既依赖于世家大族,同时又想要完全凌驾于世家大族之上,这构成了政治上的矛盾,而从经济上来说,世家大族占山掠泽,以此为凭依发展自身,并且暗夺了许多人口为自己服务,他们吞并土地,使得自耕农日益减少,而东晋朝廷所仰赖的便是自耕农的赋税,这又构成了经济上的矛盾。东晋时期,玄学大盛,以空虚为心的玄学为众多世家大族上层人物所青睐,形成了一股放浪形骸的风气,这与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观念相矛盾,这是文化上的矛盾。在这三重矛盾下,皇权与世家大族之间冲突不断,东晋朝廷借由提拔寒族,打压士族逐渐夺回了皇权,后来又因为军权掌握在寒族手中,最终形成了动乱,打破了东晋的平衡局面,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经济制度

由于兵事将休,在晋武帝时期就废除屯田制,将民屯田给予农民,实施占田制及荫客制,并以课田法课税。占田制及荫客制使世族占田有法可依,平民也拥有一定大小的土地,但世族大量并购土地的问题并未解决。虽然课田法使地租比曹魏时重一倍,但由于农民由赋税更重的屯田农民构成,所以负担比屯田制稍微减轻。由于被荫庇的农民只需向荫庇者交租即可,国家税收得由其他编民齐户承担,这使更多的农民转荫至大地主名下。最后政府税收短缺,世族获得经济特权。

东晋十六国对商人设立什么

东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

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其后代做官;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对重要行业采取官营,不许商人染指;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穿衣、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等等。

东晋的经济制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东晋赋税问题解决办法、东晋的经济制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下载 历史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1/88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