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解决矛盾纠纷有什么经验与做法(处理农村矛盾问题经验)

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农村解决矛盾纠纷有什么经验与做法,以及不同类型的争端解决办法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村民发生纠纷,该如何解决
  2. 农村解决矛盾纠纷有什么经验与做法
  3. 司法所解决纠纷流程
  4.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如何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村民发生纠纷,该如何解决

一个村的村民之间发生了纠纷矛盾怎么办呢?

首先啊,有句俗语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况且现在有的村子里啊,大部分都是一个家族或者都是有点沾亲带故的,所以啊,这个村里面的人啊大部分都是有点亲戚关系的。再一个,这个村子里边发生纠纷矛盾啊,一般都是一些比较小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有没什么大的恩怨仇恨,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

所以说,基于以上这两点,村民没发生纠纷矛盾之后,应该以调解为主:

1、可以由双方自行通过友好协商进行处理,

首先就是相互协商调解,也有的找自己家族里面比较有威望的老人来裁决。如果不是牵涉到很大利益的纠纷,一般的通过家庭内的和解都能解决,毕竟都是自家人也比较好说话。毕竟,在一个村子里边,低头不见抬头见,这样的和解,握手言和最好了!

2、可以通过当地村委或司法所进行调解处理,

如果第一种协商实在进行不下去,那么可以通过所在村的当地村委或者司法所还进行调解处理。村干部一般对村里各农民家里的情况也都比较了解,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也很有经验,因此在农村调解纠纷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到当地所在乡镇的司法所进行调解,让懂司法的同志们给你们讲一讲,司法所对基层劳动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的解决有这非常重要的作用!

3、通过法院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说第二种方案也解决不了的话,那么只有通过当地所在县区的法院来进行起诉,让法院进行判决,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后一步通过法院来解决。

但是我希望不管是通过以上哪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解决,即便是通过法院的判决,让你们心服口服以后啊,到最后也必须握手言和,不要变成说仇人啊或者什么样,因为毕竟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矛盾解决好以后啊,还是一个村的村民,还是一个村的朋友!

农村解决矛盾纠纷有什么经验与做法

遇到蛮横不讲理的,要么忍,要么往死里揍。

平时不要和人纠纷是最好的,如果没办法避免,那就尽量的大事化小最好不要得罪人,因为远亲不如近邻

司法所解决纠纷流程

司法所工作流程(调解程序)

一、纠纷受理(三种方式)

1、依申请受理。依据纠纷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申请进行受理;

2、主动受理。人民调解委员会得知矛盾发生后,可以主动介入调解,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

3、移交或委托受理。也就是一些纠纷经法院、公安或其他部门受理后,认为由调委会调解更为合适时,移交给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三种方式,不管是那种方式,都必须是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才可受理。

人民调解委员会收到申请或者主动介入纠纷后,首先要进行审查,审查纠纷是否属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受案和管辖范围以及当事人的申请是否符合条件。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调解条件的,应当将原因告知申请人。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告知当事人按照法律、法规提请有关机关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随时有激化可能的,应当在采取必要的缓解疏导措施后,及时移交有关机关处理。

一般民间纠纷由当事人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复杂疑难和跨地区跨单位的民间纠纷,由乡镇(街道)人民调委会受理或共同受理。

二、调解准备

1、调查取证

人民调解委员会受理纠纷后,要进行调查取证工作,应当分别向双方当事人询问纠纷的事实和情节,了解双方调解要求和理由,根据需要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核实,收集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审查,对于争执标的属于房屋、宅基、水利设施等的纠纷要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要教育当事人保持冷静,采取克制态度,防止矛盾激化和纠纷复杂化。

2、拟定调解方案

根据调查结果和纠纷的性质、种类、情节以及复杂程度拟定调解方案,确定调解主持人和参加调解人员,并将调解时间、地点、调解员的情况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对调解员有选择和申请回避的权利。

三、实施调解

1、告知权利义务

在调解开始前,调解人员应当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人民调解的性质、原则和效力以及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双方当事人陈述

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查明事实,分清双方当事人责任,对于个别当事人在此过程中故意歪曲事实、无理纠缠的,调解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3、实施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社会公德,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根据当事人的特点和纠纷的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帮助当事人端正对纠纷的态度,消除对立情绪。并且在调解过程中应当密切注意当事人情绪和周围情况的变化,及早洞察纠纷可能激化的苗头,通过调解活动防止矛盾激化。

4、达成协议

调解人员通过调解工作促使当事人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引导、帮助当事人达成解决纠纷的调解协议。

为收到调解和教育效果,调解纠纷可以公开进行,允许当事人的亲属、邻里和当地群众旁听;但涉及当事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当事人表示反对的除外。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一般应在一个月内调结。

四、调解协议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纠纷,达成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或者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应当场制作,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双方责任、权利义务、履行协议的方式和期限等内容,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解主持人签名,调解委员会盖章后生效。调解协议书一般一式三份,其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调解组织留存一份。

五、回访

调委会对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纠纷和疑难、复杂、容易激化的纠纷,应当及时进行回访,并作出记录。通过回访了解、掌握、检查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发现激化苗头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纠纷反复和矛盾激化。

通过回访发现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或达成协议后又反悔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1、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协议的,应当做好当事人的工作,督促其按约履行;2、当事人提出协议内容不当或者调解组织发现协议内容不当的,应当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经再次调解变更原协议内容或撤消原协议,达成新的调解协议;3、对经督促仍不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就调解协议的履行、变更、撤消向人民法院起诉。

调解民间纠纷,自当事人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调解完毕,特别疑难复杂的,可以延长半个月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如何寻求最佳解决途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有多种途径维权。但是,应当首先选择成本最低的途径,也就是时间短、见效快的。

一、首先要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这是最低成本的维权途径。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一定要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充分了解情况后向用人单位提出自己对用人单位决定的看法、依据及处理意见,力争能够平和的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的工会组织反映存在的劳动争议,要求工会组织向用人单位提出建议,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二、向有关部门投诉反映用人单位的违法做法,请求有权机关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往往是用人单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请求劳动监察大队调解。对于行政违法行为,可以要求劳动监察大队,已法给予行政处罚,迫使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合法的权益。追缴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的,属于行政机关的职权,劳动者职能通过向人社部门或税务部门、住房公积金中心投诉请求追缴,不能提起仲裁和诉讼。三、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不经仲裁,法院不予受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必经程序。提起民事诉讼。对于仲裁不服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诉讼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可以向执行部门申请强制执行。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农村解决矛盾纠纷有什么经验与做法和不同类型的争端解决办法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山东省枣庄市底阁司法所 吹响服务三夏生产的号角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1/8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