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李世民为什么是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今天给各位分享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冷知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真正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2. 唐太宗和宋太宗上位,都是不择手段,为何名声却是天壤之别
  3. 曾经不屑仙药的李世民为什么后来迷恋长生不老
  4.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真正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评价李世民一定要记住一点:

李世民是中国“亲自审定”历史应该如何书写的第一位皇帝。

这之前,皇帝们连“皇帝起居注”这种皇宫中的日志也不会去干涉的,史家自有传统,在春秋时代,记述历史的工作甚至是父子相传的职业,君主不得干涉。

司马迁的祖先就是周王朝专门写历史的“太史”,司马迁在西汉虽然被“宫刑”,并不是因为他写历史写的不符合汉武帝的意愿,而是因为他反对汉武帝族灭李陵,司马迁越界了,他可以如实写汉武帝为什么杀李陵(事实上司马迁也写了),但是不能在朝堂之上反对。

从李世民开始,中国再也没有司马迁,李世民抢走了笔杆子。

从情理上来说,这非常不要脸,尽管他也并不能胡写乱写已经发生的大事件,比如他杀兄逼父霸嫂子,李世民是掩盖不住的。

但是,李世民霸住笔杆子之后,却可以在一些历史事件的小细节上做文章,胡写乱写,比如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写的卑鄙无耻,酒囊饭袋,把自己写的委屈吧啦,英明神武。

实事求是的说,事实摆在那里,李世民英明神武是事实,委屈吧啦也就随着他说了,别人没有反驳的机会。

不过,说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制造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却也不尽然。

大唐盛世的基础其实是杨坚父子打下来的,李世民父子抢的人家的胜利果实,还是亲戚家的胜利果实,李世民是杨广的侄子。

人是复杂的,象李世民这种人杰的复杂程度一定更复杂。

作为皇帝来说,他肯定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作为个体的人,李世民也肯定是一个厉害的人,一个人生成功的人。

但,题主问的是“李世民真像历史上说的一样吗?”

不是!

起码很多历史细节上肯定不是。

唐太宗和宋太宗上位,都是不择手段,为何名声却是天壤之别

这二位都是得位不正,但是身后名却截然不同,我想这与两位皇帝称帝之前所做所为和称帝之后所作所为有关,当然,还有其他的小原因,下面一并分析。

称帝前:李世民是创立李唐王朝关键;宋太宗更多是坐享其成

先说李世民。李世民他爸之所以能坚定信心造反,多亏了李世民的鼓动,唐朝能建立,从一开始,就是李世民的功劳。

老李家在进军长安的途中,由于下雨缺粮,加之刘武周勾结突厥乘机袭击大本营晋阳,李渊决定撤军。这时候,又是李世民力劝李渊继续进军,随后拿下霍邑,进军河东,后又极速进军长安,占领渭河以北,一时之间,关中豪强纷纷归顺,各大农民起义军纷纷来投,为建立大唐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还没完,大唐建立之后又开始了统一大业,六大战役李世民打了四个,并且全部获胜。尤其是第三场战斗,前有王世充后有窦建德,在大家都认为该撤兵之时,李世民却力排众议,凭借着天才般的敏锐嗅觉,认为自己能打胜,于是,亲自率领3500人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并且生擒窦建德,洛阳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战斗可谓一下拿下两个割据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后,虽然有玄武门之变,得位不正,但是由于李世民对于大唐的贡献,让后人觉得是大唐欠李世民的,因此并不影响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

再说宋太宗,则是乏善可陈,首先郭威和柴荣让后周实力大增,宋太祖赵匡胤更是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平定南方的战役基本上都是太祖朝完成的,赵光义基本上就是坐享其成。

称帝后: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宋太宗愧对宋太祖家人

先简单说唐太宗。称帝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臣,与魏征的君臣故事更是传为佳话,开创贞观之治,可谓千古一帝。

反观宋太宗呢?私德上实在有亏,重点体现在对宋太祖一家的迫害上,一一来说:

首先,逼死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征辽失败后,赵德昭好心提醒赵光义:『虽然征辽失败,但毕竟灭了北汉,咱们得论功行赏啊。』可不知道太宗是哪根筋搭错了,厉声说了这样一句话:『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赏也不晚。』赵德昭不敢多说,回到家中,可能以死明志,可能是一时羞愤,竟然引剑自刎了。其次,冤死弟弟廷美。根据《金匮之盟》,赵光义死后应传位廷美,可是宋太宗怎么做的呢?先是因为某次兵变,将廷美从“开封尹”(储君的象征)贬为了“西京(安)留守”;然后又说廷美与宰相“私遣小吏”,图谋不轨,大肆抓人,廷美也因此被软禁,后来廷美“忧悸成疾”,三十八岁就死了。这是吓死的啊。最后,对待宋太祖的遗孀孝章宋后,薄情寡义。孝章宋后死后,不让她与宋太祖进行合葬,神位也不让进入太庙。直到若干年后,宋神宗继承皇位,宋后神位才得以进入太庙供奉。除此之外,赵光义还不给嫂子服丧,不准群臣吊唁,有人不满,便被清理出朝廷。此等做法,可以想见,宋后生前也没少遭受宋太宗的欺负。

《宋史·太宗本纪》在最后总结宋太宗一生有亏的地方,其中毫不客气的说了四点,分别是:『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廷美)之贬死,武功王(德昭)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

炳炳史笔,早有定论!

三、玄武门之变光明正大,『烛影斧声』让人唾弃

这一点简单说吧,『玄武门之变』与『烛影斧声』相比较,哪一个更光明正大,我想不言自明。

『烛影斧声』让人猜了上千年,据《湘山野录》也就是质疑太祖死的蹊跷的一部野史记载:“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然后,太祖死太宗即位。受到这个传言的影响,宋太宗自然不会有好名声。

此外啊,还有一个小原因,唐太宗李世民耍了个心眼,这哥们修改过自己历史,所以可能把有利于自己的内容留了下来;而宋太宗则没有这个癖好,多少有点吃亏。

码字不易,觉得分析的不错,点个赞吧,或者留下你的观点,一起讨论。

曾经不屑仙药的李世民为什么后来迷恋长生不老

贞观初年,意气风发的唐太宗李世民曾极力嗤笑秦始皇、汉武帝等帝王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举动的荒谬,不料他自己晚年也重蹈覆辙、走上了追求长生不老的老路,最后竟然死于“长生不老”神药之手,可谓讽刺!唐太宗前明后昏自打耳光,究其原因,无外乎专制帝王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权力的贪欲。

贞观初年,唐太宗讽刺秦始皇道:“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然而随着对至高权力的常年掌控和年岁的增高,唐太宗身体健康状况很自然地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下降,这时他内心逐渐恐慌,于是愚蠢地走上了求长生、服丹药的老路。

从史书上记载可以得知,李世民从贞观十七年开始直到去世,就几乎不再参加围猎活动,可见他的健康状况是越来越差的。当时太子右庶子高季辅曾向他进言,李世民非常欣赏,于是褒奖他道: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于是赏赐了他一剂锺乳,可见李世民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服食丹药。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伐辽东,由于没有取得胜利,心情郁郁寡欢,再加上他岁数已高,又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因此健康状况再度下降,甚至大病一场。这次生病导致他身体衰弱,从前积累的各种病症都爆发出来了,正常的服药显然无法在短时间恢复他的健康,这时李世民开始求助于方士神秘的丹药,试图获得超自然力量。根据史书的记载,最迟在贞观二十年年底,他已经开始服丹药了。

大概国内的丹药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这时李世民开始求助于胡僧。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借兵吐蕃,击败中天竺那伏帝国,获得了大批俘虏,俘虏中有个僧人叫那罗迩娑婆寐。这个胡僧自称活了两百多岁,而且手握长生之术。为了讨好皇帝,王玄策将其献给了渴求长寿的唐太宗。

唐太宗大喜过望,对胡僧的忽悠全盘照收,李世民恭恭敬敬地礼待胡僧,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让他专心炼长生不老药。在折腾了一年多后,丹药终于炼成,结果李世民服下不久,他就中了丹药之毒,病情急剧恶化,众医束手无策,以至于提前结束了性命!而高宗李治和朝廷众臣为了向天下隐瞒李世民死得不光彩这个事,对毒死了皇帝的胡僧竟然没有任何处置,还大方地放其归国。一代雄主李世民的死亡最后闹得可谓讽刺和笑话。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要说唐太宗李世民好色,我想我是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的,但是要说他沉迷女色,我觉得不是很合适。

李世民是男人,好色是本性,放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家庭出身,他如果不好色,要不就是有病,要不就是懦弱,可是李世民完全没病,头脑正常,身体健康,他胆大包天,杀兄弟逼父亲退位,简直不要太有胆色了。

咱们也不说什么武则天因为“美容止”召入宫的事,徐惠入宫,那毕竟都是走了正式路数的,算不得太过好色,但是那强纳弟媳的公案呢?有些事情,总是有风有影的。

但是,李世民好色归好色,并没有因此而出大事,比如说他听得郑仁基家有美女,想拿来享用,后来长孙皇后出马,发现这姑娘是有主的人家,当然后来家人说没婚配,男方家也说没这事,但是鬼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李世民最后在魏征的劝说下,还是放弃了,可见,李世民色的有底线,并没有仗着是皇帝就乱来,也算不得过分。

唐太宗沉迷女色这回事呢?我不是很赞同。

沉迷女色的君王是什么样子?在我眼里,应该是晚年的唐玄宗那样甩手国政的,或者是唐高宗李治早早地就扶妻子上位的,对妃子极尽宠爱,给予她家无尽荣华,或者她愿怎样就怎样,总之,听宠妃的。可是唐太宗一生,也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女人,哪怕是长孙皇后,也不敢。

所谓的韦贵妃,其实无宠,她的生母嫡母无论生前身后都没有按例得到过郡君的封号,韦贵妃生母去世后,“哀号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才象征性地给韦圆成(她父亲)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衔,她死去的母亲?对不起,没封号。韦圆成在隋朝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郧国公等,到女儿当了贵妃的唐朝了,才得了个这么个追封……

韦贵妃和唐太宗的子女,待遇不比其他人好,比如临川公主18岁被封,驸马是所有尚庶公主里最差的,至于她与前夫所生的女儿,20了,韦贵妃都不敢自主安排她的婚事,后来,唐太宗为安抚突厥人,才把宫婢李氏封为定襄县主,嫁给贵族眼中下等的胡人。

再一个徐惠,电视里演得不知道多情深,多得宠。事实呢,真的是很打脸。长孙和魏征一样直接进谏,徐惠得上书劝谏,这里面含义多了去了,可以自行脑补。修建玉华宫一事,看起来很有说头,可是贞观21年7月兴建玉华宫,贞观22年4月唐太宗下诏书反省,徐惠此后上书,哈,这不是跟风吗?为什么要跟风?说白了,还是地位不够,要是换成三郎,杨贵妃还用得着这一出?

其他的例子也不多举了,粗略看来,李世民一辈子也没有出现过什么后宫干政的事情,哪怕长孙后,也不敢,所谓的沉迷女色,完全就是没有的事情。

咱们不能用咱们现代平民的标准去要求,他一个封建帝君,三宫六院是标配,走的正常路数,和嫔妃有什么生孩子的事情,也是正常不过的,极少数一夫一妻的,只是另类,不能拿来要求所有的皇位上的男人,虽然我不是很喜欢李世民,但也得客观看待。

当然了,李世民不是情圣,也好色,后宫也和别人的后宫一样美女如云。他自己也说过“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他说过,皇子皇女也不能由这些罪人来生,所以,后宫还是要扩充的,美女还是要的。但是,咱们得正视他喜欢归喜欢,并没有什么祸国殃民的举动,所以,大帽子,还是不能随便地就扣给他了。(文/宛如清扬图/网络)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唐太宗李世民后期为什么会沉迷女色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1/9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