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黄埔几期什么意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黄埔军校冷知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黄埔几期什么意思和黄埔军校冷知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黄埔几期什么意思
黄埔军校共二十三期。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黄埔军校的誓词:
一期:尽忠革命职务。服从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死生。
遵守五权宪法。
只知奋斗牺牲。努力人类平等。
不计成败利钝。
二期:谨遵校训,亲爱精诚。服从党纲,五权三民。履行遗嘱,国民革命。继承先烈,奋斗牺牲。发扬光大,赴义蹈仁。
言出身随,誓底功成。
三期: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
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谨誓。
同是黄埔军校毕业,楚云飞只是见习排长,周卫国为何从营长做起
这得从国民党办军事院校的历史说起。
大家知道,国民党最早的军事院校是1924年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成立的“黄埔军校”(其他分校就暂时忽略了)。但此时,它的正式名字其实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与蒋介石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都是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从未说过“黄埔军校”这一名称,“黄埔军校”只是人们在平时的一般称谓。
1926年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军校迁校至南京。1929年又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军校这才有了最接近“黄埔军校”的称谓,但此时黄埔军校已不在广州黄埔了。1931年又将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一直沿用到抗战结束。
看了黄埔军校这段变迁史,大家就明白,其实我们常说的黄埔军校,其实是指军校在广州办学这一段时期的黄埔军校;而常说的黄埔系将领,其实更是特指军校前1至6期的学生,因为事实上也只有这6期的黄埔生,才是最吃香的、最出名的,也是在国共两党中任高级将领最多的。
问题回到楚云飞与周卫国的身上。按理说,军校前6期的毕业生名头更响,楚云飞毕业后军衔应该更高才对的,为何他只是见习排长,而周卫国却是营长了?主要是国民党军队条件发生变化了。楚云飞时的毕业时,国民党还未坐大中国,手中掌握的军队很少。当时即便在广州,大部分军队还是掌握在陈炯明手里,没那么多军官职位给黄埔生。蒋介石第一次东征时,许多黄埔生不但当不上军官,大部分还只能当战士呢。楚云飞能当上排长,足见他的军事才能卓越,很受长官赏识,的确是李云龙的强劲对手。
认真地说,周卫国其实不算是黄埔军校生啦,他只能算“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此时的国民党早已坐大中国了,手中掌握的军队也是几何级数的增长,周卫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也可谓根正苗红,且此时军校的教学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周卫国当个营长也算普通了。
其实,高校的鄙视链在那时也存在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虽然“根正苗红”,但比起黄埔前6期,待遇还是差很远的。前6期基本是高级将领,后面的则多是中低级军官。
黄埔军校前六期与后期相比,出了更多的将星,这是为什么
首先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黄埔军校前六期学员在如此恶劣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下只经过半年的军校学习涌现出的将星竟然比后来的十七期学生还要多?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知道前六期和后来的十七期这中间最重要的第六期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的转变。从1924年6月至1927年底的时间里,黄埔军校共培养了六期学生,毕业生人数达8107人,是正宗的黄埔时期。其中第一期占据了军队中最高的位置。在讲究资历的国民党军队中,黄埔一期就是个金字招牌,黄埔学生中最早做到上将的,全是一期的。而第二、第三期,虽然比第一期毕业晚不了多长时间,但除了王耀武等少数人外,在升官速度上却怎么也赶不上第一期。不过第二期也创造了黄埔之最:总共600多名学员中竟产生了325名将军,号称“黄金二期”。第四期运气非常好,正赶上黄埔军扩大时期,毕业学生占据了相当好的位置。运气最差的是第五期和第六期了,毕业时正值战事激烈和蒋介石反共清党,很多学生牺牲在战场上,更多的人则被自己人逮捕杀害了。其中第六期入学时有4400人,经过了广州的“四一五”反共大屠杀后,死走逃亡,毕业时只剩下了718人。另外,黄埔在潮州、武汉、南宁、长沙、广州的分校也培养了一批学生,同样经历了国共分裂的剧烈动荡。此后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势力被全部清除,黄浦军校成为了蒋介石的私人学校,而他一生最看重的就是“校长”这两个字。
下面来比较一下前六期和后十七期的黄浦军校首先是办学理念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所以在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中,既有国民党,也有共产党,并且分别成为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的中坚。黄埔精神:“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不为升官发财,只为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现状,这一理念使的黄浦军校上下一心,一切为着打败反动军阀,一切为了革命,人人心中牢记革命理念,个人恩怨与荣辱得失都抛在一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其中迸发的巨大能量非后来蒋家私人学校的学生可能比。
早期黄埔军校宿舍
其次是师生素质以及选拔方式一期黄埔毕业生合照
教官大都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还不乏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海归精英,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际带兵的经验。学生都是八方英杰,完全是抱着“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的报国热忱来到黄埔。就以第一期为例,申请就有3000人之多,而实际录取的还不到500人(后来还并入了军政部讲武堂学生120余人)。报考黄埔军校至少要经过三关,先是各省初试,合格后再到大地区(如上海、重庆)进行复试,最后是在黄埔军校进行总考试。在军队中也是如此,先在各自部队进行初试,合格者才送到军校进行复试。至3月底报考总人数已远远超过预期,还有不少人托关系走门道,一时间各种关系的推荐信满天飞,已至于军校试验委员会不得不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刊登启事,谢绝各方推荐信函,声明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3月27日,黄埔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考场,举行最后一关的入学考试。考试内容有作文、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分笔试和口试两种。参加考试的有1200多人,考试整整进行了3天,1200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学及专科学校毕业生,在当时情况下绝对是社会的青年才俊,平均素质相当高。再经过军校严格的军事教育,自然都是真正的人中俊杰。
时势不同黄埔军校诞生的时候更是中国现代史上最为风云激荡的年代,本来就是孙中山为了给北伐培训军事骨干而创办,军校几乎从建校开始就投身于血与火的战场,开学典礼才四个月后,黄埔军校师生就会同广州工团军、农团军和部分从韶关回师的北伐军一举平定了广州商团的叛乱,第一次经历了实战的磨练。随后于1924年11月,也就是开学半年后就成立了教导团,并作为主力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先克淡水,再战棉湖,击溃陈炯明部主力,而教导第1团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全团伤亡过半,9个连长6死3伤,伤亡最重的3营营党代表、副营长阵亡,3个连长2死1伤,9个排长7死1伤,全营385名士兵战后仅剩110人。第一次东征胜利后又马上回师广州平定杨希闵、刘震寰的滇桂军叛乱,接着第二次东征,收复东江地区,彻底肃清陈炯明部。到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此时黄埔军校已有4期学员毕业,第5期在读,第6期在进行入伍生训练,加上军士教导队、高级班和各分校学员,总数达3.3万人,直接参战的黄埔师生相当于2个军,而且其中很多人担任北伐军的各级军事主官和党代表,使北伐军的军事和政治素质都大为提高,北伐军仅用了一年就席卷东南各省,连克武汉、南昌、南京、上海,从南国的百粤之地到饮马长江。北伐战斗之烈,胜利之迅,军威之盛,堪称奇迹,而黄埔师生在其中居功至伟,同时牺牲也最为惨烈。两次东征和北伐,黄埔师生牺牲的就有近3000人!其中第1期牺牲300人、第2期牺牲200人、第3期牺牲500人、第4期牺牲700人、第5期牺牲300人,几乎占这五期毕业生总数的27%!
黄埔军校北伐将士墓地
我们不是接近实战,而是我们就是用实战来教育学生,如此的训练方法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个。如此高的淘汰率使得学生们的实战水平和军事素养都有很大提高。而早期的军功也为他们的升迁奠定了基础。而后来的几期接着赶上第一次国共内战和抗日战争,大多都进入基层担任连排长,但是面对实力明显比中国强很多的日军,他们就难以像过去那样所向披靡了,并且因为对手强大牺牲的将领也比较多,很多后期的将领都是在没有完整学到了专业的军事知识就为了补缺而走上了战场,这样导致了质量的低下。
升迁速度一是黄埔军校早期全中国都没几个军校,国民革命军正组建之中,就像股票的原始股一样,从黄埔出来就在革命军队里占据了那个位置,后来扩军,在实战中历练出的佼佼者就成了一个个将军。二十黄埔是蒋介石嫡系的标志,之所以将星辈出很大程度是蒋先生在抓军权,培养他自己的军队,黄埔生提拔时有校长加分。而这里面蒋介石最看重的就是前几期毕业生,他们都是在蒋介石直接领导下培养出的人才所以在升迁上钱六期更是受到照顾和青睐。所以最先成为将军的学生里前六期的毕业生最多。
讲武堂和黄埔军校有什么区别
讲武堂,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各地军阀为了自己统治的需要,纷纷成立“讲武堂”,用于招揽人才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黄埔军校,是中华民国成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成立了,近代专门培养军人的,以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素养的综合学校,称之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指挥人才,在抗日战争中,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