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历史条件及意义

辛亥革命爆发 大清迅速灭亡,清政府所依赖的兵权都去哪儿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辛亥革命爆发历史条件及意义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辛亥革命爆发历史条件及意义以及历史冷知识辛亥史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辛亥革命功绩
  2. 辛亥革命的时间及影响
  3. 辛亥革命爆发历史条件及意义
  4. 辛亥革命总结

辛亥革命功绩

辛亥革命的性质和伟大功绩

性质: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功绩: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时间及影响

辛亥革命是从1911年10月10日开始至1912年2月12日结束。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辛亥革命爆发历史条件及意义

历史条件: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根本原因)

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沉重打击,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让帝国主义利用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3、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4、辛亥革命使人们的精神和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5、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

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辛亥革命总结

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

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3)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经验教训: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

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尤其是中国同盟会的出现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三民主义的提出提供了纲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革命提供了起义经验;革命党人在武汉新军的长期动员工作

2.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宣告成立。(3)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4)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取,革命失败

3.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3)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知识点归纳

兴中会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邀集华侨志士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提出兴中会的入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同盟会成立: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机关刊物《民报》。特点: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国旗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关于辛亥革命爆发历史条件及意义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辛亥革命历史 它的意义大于它的成败 2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1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