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年轻的时候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

三国中谁的名字最有趣 赔钱 可排第一,不过这个人真的很牛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曹操年轻的时候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以及曹曹历史冷知识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说曹操应劫而生
  2. 历史上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3. 曹操年轻的时候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
  4. 曹操是什么学历,文化水平如何

为什么说曹操应劫而生

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中,曹操因为生性顽劣加之家中有点小资本,所以曹操在年幼时因为玩心重成为当时有名的富二代和官二代。曹操虽然生性顽劣,但心中仍有远大的志向。

有一次曹操的父亲派曹操带礼出门帮忙拜访朋友时,曹操在前往父亲的朋友家中意外的遇到了生命中的“导师蔡邕”。

蔡邕教导曹操如何成为“济世安天下之才”。

蔡邕教导曹操要成为大人物,并不能只靠那些顽劣的小把戏,而是要提升自己的内在才干,丰富自身的修为和历练,才能把自己心中的志向发挥出来,才能依靠自己的意愿匡复天下,才能做到成为济世安天下之才。

蔡邕本身就认为天子就应该统治天下,而群臣、宦官只能是辅佐称臣。在蔡邕这样正统观念思想的引导下曹操做不到违背蔡邕的意愿,而选择拥护皇帝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因为曹操不想让蔡邕失望,而且曹操最开始立志救世安国,也只是为了天下百姓。

曹操虽然年少气盛,又生性顽劣,但是曹操本性善良。

曹操最初当官的时候,曹操就曾不畏强权,拿那些纨绔不逊的人开刀。虽然说曹操年幼时走马斗狗的事情没少干,但从曹操担任官职之后,看曹操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曹操并非是一个奸臣之辈,而是一心一意的想要救世安国的栋梁之才。曹操在不畏强权的同时并没有把自己的身家和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曹操是应世而生的英雄。

曹操文韬武略,在历史上的战功赫赫。雄才伟略的曹操文采奕奕。但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却变成了一个奸诈之人并持续影响了后世人对曹操的直接感官。可事实上,在北宋以前曹操和刘备等人物一样一直是人们很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大英雄,这些英雄为天下苍生所作的一切贡献老百姓都感念于心。

在那动乱的年代,如果没有曹操对于君王的辅佐和帮助,没有这么一个大人物的尽忠职守,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汉献帝早就不知道被哪个君王所取代了。

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曹操如果想要另辟蹊径,自立为王也无不可。因为历史上的那些君王也有白手起家自立门户的,所以说曹操如果想自立门户也不是为天下之不可,但是曹操却一门心思地扶持正统君王。虽然在现代人的在某些人眼中依然觉得曹操是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本来是可以自立门户,独创一家的,却心甘情愿的臣服于他人名下,这样的胸襟也是世间少有。

北宋皇帝嫉妒曹操的才能。

北宋时期的皇帝嫉妒曹操的才能足够功高盖主加之又吸取了前朝唐朝覆灭因素。北宋皇帝决定运用文学的知识力量来加强中央集权的管制,便在都城汴京让坊间的文学创作者服务于政治统治思想。让文学者创作出了许多曹操的负面形象,却将刘备的正统形象加以美化,从而引导当时的社会风气。北宋皇帝此举既是为了避免朝臣对于皇位权力的窥探和觊觎,也为了让正统思想观念更加的稳固民心和朝野动向

历史上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应该说史书《三国志》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人物都应算三国人物。三国的形成有其前因后果,它不是孤立地一夜涌出的。有不少人物原本是东汉未年时期的人物,但在历史的演变中许多人都为三国的逐渐形成做了铺垫,有的甚至是三国鼎立的创建者,比如曹操就是。

曹操年轻的时候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

曹操年轻时多机变,他和袁绍等一些高干子弟做游戏《偷新娘》,本来曹操偷走新娘,他却赖在袁绍的头上。指责本初是贼,愚蠢的袁绍常常是曹操取笑的对象。

曹操小时调皮捣蛋,他叔父常常在其父曹嵩面前告状,操知后,故意在叔父面前嘴歪眼斜,显中风状,叔父忙告知曹嵩。曹嵩见到正常曹操时,问其故,操答曰:我本无恙,是叔父常说我坏话。

曹操少年多机变,成年是权奸。从小看大,三岁到老,且不妄言。

曹操是什么学历,文化水平如何

曹操是东汉太学毕业的,汉代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当时没有本科、硕士、博士这些学位区别,所以曹操获得的是当时的最高学历。

曹操被保送入太学

曹操少年时代曾在家乡谯县(今安徽亳州)生活过,后来随父母来到洛阳。大约在熹平元年(172年)也就是即将年满18岁时,父亲曹嵩送曹操入太学读书。

太学不仅是东汉的最高学府,也是各级公职人员的培养基地,所以太学是所有读书人心中向往的地方。

西汉初年,初建太学时沉重规模仅为50人,后来逐渐扩大到,最多时达到3000人,到了王莽时期更扩大到了万人以上。

太学是国家的正式在编机构,上级是九卿之一太常卿。在太学里老师称博士,校长称博士祭酒。“祭酒”指酒席上担当首席的那个人,所以被引申为首席,“军师祭酒”就是首席军师,也就是参谋长,“博士祭酒”就是首席博士,也就是校长。

太学实行推荐、考试加保送的录取办法,地方上以郡为单位可推荐本地优秀学子入学,但有固定名额,不易获取。此外,当时还有一种叫明经的考试,凡考出优异成绩的也可入学。

对高级官员的子弟,保送是最常见的途径。朝廷规定,品秩在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送一名子弟到太学学习,曹操入太学大概走的就是后面这条路。

曹同学喜欢交朋友

大约从熹平元年(172年)到熹平三年(174年),这2年多时间里曹操一直在太学学习,太学的教育完全按照儒家经学标准模式进行,重点讲授五经,五经相当于5个专业或系。

所以,太学其实就是“经学院”。曹操对那些经书不太感兴趣,他是“偏科生”,在校期间他的兴趣有两个,一是博览杂书,二是广交朋友。

曹操是“高干子弟”,父亲曹嵩还是“亿万富翁”,加上他的性格爽朗、率直、慷慨,又好交往,所以在太学里赢得不少同学的好感。

能进入太学的其实个个不简单,要么家世显赫,要么个人特别优秀,大家来自全国各地,带来了各地的新闻,有奇谈怪事、风土人情,也有山川风物、历史传说,这些是曹操更喜欢的。

曹操的同学们

不过,由于史料太匮乏了,曹操在太学的生活被记载下来的不多,只能从零星的记述中推测曹操在此期间可能接触过的人。

这些人,有可能是曹操在太学时的同学:

王俊:汝南郡人,与党人范滂、许章相识。他与曹操关系最好,上学期间曾经结伴远游。后来,王俊避乱到荆州刺史部的武陵郡,曹操征刘表时他刚好去逝,曹操曾经亲自到河边祭奠他。

周颀、周昂兄弟:来自于会籍郡的周氏家族,这个家族在扬州刺史部有一定势力,多年以后,他们在关键时刻曾支持过曹操。

刘勋:瑯玡郡人,后来曾做过沛国建平县长、扬州剌史部庐江郡太守等,最后归附曹操。

许攸:南阳郡人,也是一个活跃分子,交际很广,后来与袁氏兄弟尤其关系密切,官渡大战时从袁绍阵营投奔曹操。

张邈:东平国寿张县人,家境富裕,是一个侠士,一边上学,一边交结各路英豪,后来与袁绍、曹操的关系均很密切。

同学中有人瞧不上曹操

在太学里,有个人曹操总想结交他,但没有成功。这个人叫宗世林,南阳郡人,是太学里的学生明星,曹操主动找他想交朋友,但他却对这个宦官养子家的后人不感冒。

在一次聚会上,曹操和宗世林都在,曹操一直想跟宗世林说话,但没有机会。后来宗世林起身离席,估计是上洗手间,曹操抓住机会跟上去,拉住宗世林的手,想与他交往。但宗世林一点情面都不留,表示拒绝。

这件事在曹操的心里产生了伤害。越是心里自卑的人,越渴望别人的尊重。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后来曹操当了司空,让人把宗世林找来,接到许县。

曹操说:“这一回可以交个朋友了吧?”宗世林回答:“松柏之志犹存。”这件事记录在《世说新语》一书里,虽说这部书的史料价值一向不高,但这件事也许是真的。它说明,太学读书期间的曹操,多么渴望交结更多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

曹操的课余时间

汉末是个特别重视舆论的时代,可以说舆论能左右一切,即使炙手可热的宦官们有时也不得不向舆论低头。

曹操在上学期间就很注意利用舆论为自己造势,祖父曹腾生前有个好友叫桥玄,担任三公之一的司空,是朝臣的领袖,他善于评点人物,拥有一定声望。

曹操主动拜会桥玄,第一次见面桥玄就觉得曹操这个青年不一般,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意思是:现在天下将要大乱,不是经邦济世的人才是不可能使天下安定下来的,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你了。

桥玄还对曹操说:“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意思是: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多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的,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经老了,愿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

桥玄建议曹操应当找清议界最负盛名的汝南许氏兄弟,通过“月旦评”这个平台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于是有了后面“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评价。

毕业分配直接副县级

曹操是20岁从太学毕业的,那时的太学一般“包分配”,加上曹操还被家乡推举为孝廉,在毕业分配上拥有了“双保险”,所以工作不用发愁。

按惯例,曹操先被聘为郎官,即朝廷的实习生,这段时间主要是熟悉朝廷行政运作程序和礼仪,等待正式分配工作。

郎官转为正式官吏,一般品秩在四百石到六百石之间,其中担任县令或县长的最多。郎官实习快要结束时,由所在的实习部门出具个人鉴定,然后由尚书台统一安排任职。

曹操特别渴望能得到洛阳令这一职务。要得到洛阳令,有两个人很关键,一个是原任洛阳令、现任洛阳令的上司河南尹司马防,另一个是主管二千石以下官吏选任的尚书梁鹄。

梁鹄没问题,他跟曹操都喜欢书法,有共同语言。但司马防不怎么好说话,也许看不起曹操的出身,也许听说曹操学习成绩并不怎么样,所以司马防不愿意推荐曹操为洛阳令。但碍于曹家的影响力,勉强推荐曹操为洛阳令下属的洛阳北部尉,品秩四百石。

对一般的县,县令或县长之下设有都尉一职,负责本地的治安,相当于公安局局长。洛阳人口众多,地位重要,在东、西、南、北各设了一个都尉。洛阳北部尉,就是洛阳县副县长兼北部地区公安局局长,是个副县级。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诸葛亮从12岁开始就恨曹操,搞笑的是,曹操到死都不知为何要恨他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