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任辅政大臣

清平乐 中大臣的官帽为啥这么长 知道原因的我不厚道地笑了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明朝历任辅政大臣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冷知识大臣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明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
  2. 明朝历任辅政大臣
  3. 明朝大臣的爵位号排名
  4. 明朝初大臣名单及排名

明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

徐达,常遇春,汤和,李善长,刘基,宋廉,胡惟慵,解缙,方孝儒,姚广孝,郑和,杨士奇、杨荣、杨溥,于谦,李东阳,王阳明,夏衍,严嵩,海瑞,戚迹光,胡宗宪,俞大莤,徐阶,张居正,李成梁,李如松,杨涟,左光斗,孙承宗,熊廷弼,袁崇焕,满桂,左良玉,史可法,钱前益。

明朝历任辅政大臣

第一部分:内阁初期(此时内阁首辅并未直接指定,而是根据排序推论)

1、黄淮洪武三十五年八月进,十一月降。1402(即建文四年,年号被夺位的朱老四朱棣废除)

2、解缙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进,永乐五年二月罢。1402-1407

大才子,因立太子立场导致朱老四不满,最后被灌醉埋在雪里冻死。

3、胡广永乐五年二月进,十六年五月卒。1407-1418

4、杨荣永乐十六年五月进,二十二年八月降。1418-1424

三杨内阁力保大胖子仁宗登上帝位,他是其中之一,明朝最鼎盛的内阁组合。

第二部分:内阁制度完善时期

5、杨士奇永乐二十二年八月进,正统九年三月卒。1424-1444

三杨内阁老大。

6、杨溥正统九年三月进,十一年七月卒。1444-1446

三杨内阁之一,他死后,大太监王振彻底失去制约,肆无忌惮、祸国殃民,导致土木堡之变,皇帝被俘,明朝几乎亡国。

7、曹鼐正统十一年七月进,十四年八月卒。1446-1449

8、陈循正统十四年八月进,天顺元年正月罢。1449-1457

高榖天顺元年正月代,二月致仕。1457

9、徐有贞天顺元年二月进,六月罢。1457

奸臣,害死挽救了明朝危亡的一代功臣于谦。

10、许彬天顺元年六月进,七月罢。1457

11、李贤天顺元年七月进,成化二年三月丁忧。1457-1466

12、陈文成化二年三月进,五月降。1466

13、李贤成化二年五月复,十二月卒。1466

14、陈文成化二年十二月进,四年四月卒。1466-1468

15、彭时成化四年四月进,十一年三月卒。1468-1475

16、商辂成化十一年三月进,十三年六月致仕。1475-1477

连中三元,明朝完成该项高难度动作仅两人,另一位黄观被朱老四剥夺称号。科举1000多年,仅有13人连中三元,其中清朝有一位还是因为乾隆皇帝觉得大清没有三元,特地弄出来撑门面的。

商辂曾经亲手消灭了明朝另一位连中三元,他担任主考官时,很多人认为王鳌的文章可以问鼎冠军,商辂这个总裁判长不希望别人分享他的荣耀,一意孤行地将其列在第三,把状元给了别人。

17、万安成化十三年六月进,二十三年十月罢。1477-1487

经常给宪宗皇帝上春宫图、淫秽小说,脸皮相当之厚。

18、刘吉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进,弘治五年八月致仕。1487-1492

耐弹劾,脸皮更厚,外号刘棉花。

19、徐溥弘治五年八月进,十一年七月致仕。1492-1498

20、刘健弘治十一年七月进,正德元年十月致仕。1498-1506

弘治年间国家栋梁,武宗正德皇帝即位后,欲除去大太监刘谨失败被迫退休。

21、李东阳正德元年十月进,七年十二月致仕。1506-1512

老谋深算,巧妙与刘谨周旋,直至正德五年刘谨叛乱被杀。

22、杨廷和正德七年十二月进,十年三月丁忧。1512-1515

正德年间第一牛人,12岁中举,19岁考中进士,天才中的天才。正德年间皇帝玩乐,他干活,国家基本归他管。老爹死了,硬是回老家丁忧歇了三年,害得后来的张居正因没有丁忧被人骂得狗血喷头。

23、梁储正德十年三月进,十二年十一月降。1515-1517

24、杨廷和正德十二年十一月复,嘉靖三年二月致仕。1517-1524

正德皇帝死后,下任嘉靖皇帝都是他立的,嘉靖初年几乎掌控一切,连皇帝都被他弄得没了爹。儿子杨慎是状元,《三国演义》书前的词作者。

25、蒋冕嘉靖三年二月进,五月致仕。1524

26、毛纪嘉靖三年五月进,七月致仕。1524

27、费宏嘉靖三年七月进,五年五月降。1524-1526

28、杨一淸嘉靖五年五月进,七月降。1526

大太监刘谨的克星。

29、费宏嘉靖五年七月进,六年二月致仕。1526-1527

30、杨一淸嘉靖六年二月进,八年九月致仕。1527-1529

31、张璁嘉靖八年九月进,十年二月易名孚敬,七月致仕。1529-1531

连考7次,47岁中进士,大礼仪事件拥护嘉靖认爹,短短六年进入内阁,又两年成为首辅。为官尚可,但攻击性太强,树敌太多,多疑,睚眦必报。

32、翟銮嘉靖十年七月进,十月降。1531

33、张孚敬嘉靖十年十月复,十一年八月致仕。1531-1532

34、方献夫嘉靖十一年八月进,十二年四月降。1532-1533

35、张孚敬嘉靖十二年四月复,十四年四月致仕。1533-1535

36、李时嘉靖十四年四月进,十七年十二月卒。1535-1538

第三部分内阁鼎盛时期

37、夏言嘉靖十七年十二月进,十八年五月致仕。1538-1539

正直的首辅,放过严嵩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最后被严嵩迫害致死。

顾鼎臣嘉靖十八年五月代,本月降。1539

38、夏言嘉靖十八年五月复,嘉靖二十年八月致仕。1539-1541

39、翟銮嘉靖二十年八月进,十月降。1541

40、夏言嘉靖二十年十月复,二十一年七月罢。1541-1542

41、翟銮嘉靖二十一年七月进,二十三年八月罢。1542-1544

42、严嵩嘉靖二十三年八月进,二十四年十二月降。1544-1545

明朝一代权奸,无数大臣被其迫害。

43、夏言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复,二十七年正月致仕。1545-1548

44、严嵩嘉靖二十七年正月进,四十一年五月罢。1548-1562

45、徐阶嘉靖四十一年五月进,隆庆二年七月致仕。1562-1568

一代牛人,隐忍不发20年,用厚黑学干掉权倾朝野20几年的严嵩、严世蕃父子。嘉靖晚年和隆庆初年,国家基本上他说了算。临走还选了接班人张居正。

46、李春芳隆庆二年七月进,五年五月致仕。1568-1571

善写青词,得嘉靖喜欢,内阁老好人。

47、高拱隆庆五年五月进,六年六月罢。1571-1572

过于强悍,被张居正背后一枪结束政治生涯。

48、张居正隆庆六年六月进,万历十年六月卒。1572-1582

明朝第一牛人,不是皇帝的皇帝,掌控国家10年,皇帝读书读错字都被他训斥。

49、张四维万历十年六月进,十一年四月丁忧。1582-1583

张居正死后,张家被他整得够呛。

50、申时行万历十一年四月进,十九年九月致仕。1583-1591

周旋于万历皇帝和大臣之间,10年间国家四平八稳,功不可没,最后还是因为立太子被言官们乱吐口水骂回了家。

第四部分:内阁动荡时期

51、王家屏万历十九年九月进,二十年三月致仕。1591-1592

正气凛然,虽然只干了一年首辅,但在立太子问题上把万历顶得够呛,最后连续写了8封辞职信回家养老不干了。

52、赵志万历二十年三月进,二十一年正月降。1592-1593

53、王锡爵万历二十一年正月进,二十二年五月致仕。1593-1594

还是因为立太子问题,在皇帝和大臣之间两头不讨好,最后被口水淹了,回家养老。

54、赵志万历二十二年五月进,二十九年九月卒。1594-1601

55、沈一贯万历二十九年九月进,三十四年七月致仕。1601-1606

在他任内,万历皇帝迫于压力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56、朱赓万历三十四年七月进,三十六年十一月卒。1606-1608

七十几岁高龄担任内阁首辅,而且是唯一的内阁,独相。多次上书万历要求增加内阁人选,皇帝一概不理,最后老家伙身心疲惫不堪忍受,上书称病直接走人。

57、李廷机万历三十六年十一月进,四十年九月致仕。1608-1612

李廷机入阁六年,实际就干了几个月,剩下的五年多时间就是不断地向皇帝打辞职报告,由于万历皇帝不干活,言官口水乱喷,东林党、浙党、楚党党争激烈,他知道干下去也是注定无所作为,想离开京城回家养老,为了表示自己辞职的决心,李廷机让家眷先回家,把住房也捐了,自己一人住到破庙里,一住就是6、7年,辞职报告写了近两百封,皇帝没有任何反应。最后,他不管皇帝同不同意,日后追不追究,直接走人回家。

58、叶向高万历四十年九月进,四十二年八月致仕。1612-1614

李廷机走后他成为内阁独相,皇帝彻底罢工,堂堂内阁国务院只有总理一人苦苦支撑,万历真够绝的。

59、方从哲万历四十二年八月进,泰昌元年十二月致仕。1614-1620

又一位内阁独相达7年之久,人称孤星阁老,李廷机真的受不了就直接跑路回老家,方从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是北京人,闹辞职也不用怕,派个小太监去方府就可以把方阁老拎回内阁开工开活。

60、刘一燝泰昌元年十二月进,天启元年十月降。1620-1621

61、叶向高天启元年十月复,四年七月致仕。1621-1624

62、韩爌天启四年七月进,十一月致仕。1624

63、顾秉谦天启四年十一月进,六年九月致仕。1624-1626

魏忠贤阉党走狗。

明朝大臣的爵位号排名

宗室封爵

明朝的封爵分宗室和功臣外戚两种。明太祖之初,定制袭封: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均视一品;诸子则授镇国将军,从一品;孙辅国将军,从二品;曾孙奉国将军,从三品;四世孙镇国中尉;从四品。五世孙辅国中尉,从五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从六品。

外戚封爵

明朝又阅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后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并定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爵分两种,一是只授终身(不世),二是可以世袭(世),世与不世,以军功大小而定,均给诰券。除有军功者外,可得爵号的还有曲阜孔子后裔衍圣公及驸马都尉、外戚等因恩泽受封者,但只是给诰而不给券。

爵位俸禄

初亲王岁禄定为五万石,后定减亲王岁禄为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另有大量赐田,有的亲王竟至数千上万顷。与前朝不同的是,明朝的公、侯、伯只有爵号和食禄,并无封邑。

明朝初大臣名单及排名

第五名:汤和

汤和,明太祖朱元璋发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很少议论朝政,故不被朱元璋所猜忌。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

第四名:常遇春

常遇春,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常遇春一生参加了讨陈友谅、平张士诚、北伐元廷等一系列战役,并且总是一马当先。基于此,常遇春一直被誉为大明第一将。

第三名:刘基

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建立明朝的多次战役中,刘伯温常常神机妙算,奇计迭出,往往能够克敌制胜。正因为这个,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第二名:李善长

李善长,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朝第一任也是任期最长的宰相。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征战半生,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李善长善于国政,又通晓典故,裁决事务非常迅速,还善于辞令。朱元璋招贤纳士时,总是让李善长起草文告。朱元璋前后率军征讨,都命李善长留守,将吏顺从,居民安然,为前线将士运输兵饷、粮饷,从不缺乏。可以这样说,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最稳固的后方。

第一名: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第一帅,开国将领之首。徐达也是朱元璋的发小兄弟,从小就与朱元璋有着兄弟般的情谊。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徐达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任他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七年,他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残暴黑暗的统治。洪武元年,攻入大都,致使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千古一帅徐达,功绩无人可及。

关于明朝历任辅政大臣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木堡之变 缘何二十万明军不敌几万瓦剌军,对明朝有什么影响
标签: 明朝 历任 大臣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