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陈胜吴广延误日期不会被杀,那么他们起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都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你知道陈胜为何要杀吴广吗 原因很简单

大家好,既然陈胜吴广延误日期不会被杀,那么他们起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历史冷知识陈胜吴广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既然陈胜吴广延误日期不会被杀,那么他们起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和历史冷知识陈胜吴广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既然陈胜吴广延误日期不会被杀,那么他们起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2. 怎么看待陈胜吴广起义
  3. 为什么陈胜比吴广名声大
  4. 陈胜吴广什么意思

既然陈胜吴广延误日期不会被杀,那么他们起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按《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是因为征发途中遇到大雨,导致行程失期。按照法律规定,失期当斩。活路被堵死的农民们,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发动了起义。

不过,根据现代考古发掘的文献资料发现,秦代的法律条文中,根本没有徭役失期当斩的说法。相反,条文非常人性化,对失期的徭役最多罚一副盾甲,即便逃脱徭役也仅仅罚两幅铠甲,遇到大雨情况,干脆就不罚!

如此说来,严肃的史学家司马迁的说法未必可信。那么陈胜吴广到底为什么要起义?

人性化的法律条文

《史家》记载: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将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归结为“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徭役推上了绝路。他的这个说法,长期以来成为公论,并成为秦法暴虐的证据。事实上,这个说法未必靠得住。

1975年,在湖北睡虎地考古出土了一批秦简,其中关于征发徭役的法律条文,彻底颠覆了人们的认知。

“御史发征,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詣。水雨,除興。”

条文规定:失期三至五天,骂几句,六到十天,罚一副盾,超过十天,罚一副铠甲。即便中途逃跑了,也就罚两副铠甲,遇到下雨天,干脆就免于征发。

按照这个条文,陈胜吴广一行,遇到大雨,道路冲毁,应属于被免于征发的情况。即便逃跑,也仅仅是罚两副铠甲,不存在“皆斩”的规定。

有人说,秦二世上台后,对法律做了修改。怎么修改的?有证据吗?我查到的有一份《捕亡令》,专门针对逃跑的人,规定抓到了一律戍边,也没有处死的说法。失期,从“除兴”到“皆斩”,这个跨度太大了吧!

陈胜吴广何许人也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也就是说,陈胜是个给人种地的雇工,通俗说法就是地主家的长工(或短工),河南阳城人。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闾左,就是居住区左侧。秦代规定,二十五人为一闾,贫者居左,富者居右。显然,这一次征发的是雇农佃户一类的贫农。

不过这个说法也有点问题,因为秦始皇规定:徭役不发闾左。也就是说,秦始皇不傻,他知道闾左的穷人经不起折腾,没油水可榨,他征发徭役从来都是闾右。那么《史记》何以说“闾左”呢?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说,秦二世时期,闾右都被征发尽了,只好征发闾左。我觉得这话有问题,事实上,充当徭役的很少有富人,不存在闾右征发“尽了”的说法。再说征发徭役也不是判死刑,用一次人就死光光了,怎么可能“尽了”?

秦朝规定,徭役可以代役,也就是说闾右的富人可以自己不去,花钱雇人代替,雇谁呢?当然是闾左的人。这应该才是秦始皇的本意,既让富者出血,又让贫者有一份收入,陈胜吴广他们,应该就是收钱替人服役者。

陈胜吴广都是河南人,大泽乡在安徽的宿州。有资料说,这一行人从阳城出发,目的地渔阳(北京),途经大泽乡遇到大雨。这就更可笑了,渔阳在阳城北面,大泽乡在阳城南面,这不南辕北辙了吗?凭空多走好几百里,这是组团旅游呐?

所以,出发点应该就在大泽乡附近,而不是河南。那么,问题就来了,河南人陈胜跑到安徽干嘛去了?秦朝可不是现代,老百姓没有随便外出的自由,陈胜凭什么能跑到安徽打工?还那么巧,另一个“创业合伙人”吴广,也是河南人!

说他俩是农民,怎么都觉得有嫌疑!

起义中的蛛丝马迹

仔细盘点一下,大泽乡起义过程中的细节,怎么看都不像是两个农民,临时起意策划出来的军事行动。

1、“失期当斩”的谣言

前文已经阐述,这就是陈胜吴广的编造的谣言,就是利用老百姓不懂法律,以谣言把这群人逼入死地,从而乖乖地跟着他的思路走。如此一看,陈胜应该是懂法律的。

试想一下,在秦朝,什么样的人懂法律?秦朝是典型的法制加吏治的社会结构,懂法律这样的专业技能,就可以做官,甚至做大官,赵高就是典型。

你觉得陈胜吴广,真的是个农民吗?

2、起义正义性的塑造

大泽乡起义是陈胜吴广发动的,不过他们名义上的领导,却是“扶苏”和“项燕”。为什么是这两个人呢?为了起义的正义性和号召力!

老百姓虽然天下事知道不多,但对扶苏应该还是多有了解。扶苏有贤名,假如皇帝是扶苏,而不是那个让我们受苦受难的胡亥,至少眼下我们不会被逼得走投无路吧?跟着扶苏闹革命!起义的正义性瞬间充盈人心!

大泽乡是楚地,项燕的大名当地人如雷贯耳。追随大英雄项燕,推翻暴秦,恢复故国!

一个是高高的神,一个是身边的圣。陈胜吴广说,很少人知道他俩已经死了,就以他俩的旗号造反,一定是一呼百应!事实如他俩所料。

如此精巧的设计,像普通农民能有的眼界吗?

3、假托天命的手段

起义前,陈胜吴广又是找人占卜,又装狐狸叫,又往鱼肚里塞布条,装神弄鬼的手段,多么娴熟。可以说,他的这一套流程,几乎成了后世起义军的标准动作。

要知道,陈胜吴广是开创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且是个农民,不是有学识的洪秀全。这种以迷信手段,宣示“天命所归”的思想,在秦朝还仅仅是个启蒙阶段,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形成主流学说。

即便是当世的一般读书人,可能都不一定具备这种思想,陈胜吴广的这种思想基础在哪里?天上掉下来的吗?

4、蛊惑人心的高度

再看看陈胜的设计杀死都尉,宣布起义的演讲词: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么震撼人心的演讲,两千多年了,一直闪耀史册。其实,在秦朝老百姓心目中,王侯将相就是天生的,就是“有种”。虽然商鞅变法已经动摇了这种说法的根基,但主流依然是“有种”,普通老百姓哪来这种见识,敢挑战封建王朝千年的历史观?

揭开陈胜吴广的面纱

虽没有任何资料证明,但从他俩的作为来看,陈胜吴广的身份,肯定不是普通农民!我个人认为,他们很可能是当时的游侠,也许是六国某个权贵的门客。

游侠,在秦汉以前神一样地存在,本质上他们是信奉墨家思想的读书人。随着墨家的衰微,以及西汉王朝对游侠的打击,这个群体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游侠的身份其实也是“士族”,只不过他们的思想,与封建皇权有很深的冲突,所以,这个阶层一直不是社会主流。我估计,陈胜吴广很可能是被秦朝通缉的游侠,由河南逃往到大泽乡附近。

正因为如此,陈胜见识不凡,地里刨食就能说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因为他经历过大世面。他见识过王侯将相的兴衰胜败,所以他敢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是读书人,通古博今,当然知晓“天命所归”的理论。

很可能陈胜吴广早就决定要造反,为了结束逃往生活,也必须造反,他们一直在静等机会。征发徭役给他们创造了机会,一场大雨帮他们点燃起义的炸药包,其他人都是懵懵懂懂上了“贼船”,如此而已!

怎么看待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因为被暴雨担误了行程而要被杀头,因为被暴秦逼的走投无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时,斩杀了两名随行的官员,正式拉大旗起义。结果陈胜和吴广带领一群拿着竹竿、举着木棒,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看似毫无章法的队伍,却势如破竹地先后攻下了大泽乡、蕲县两座城池。取得革命阶段性成功后,这支队伍才得以改善手中的武器,丢掉了打狗棒、锄头,拿起了“金箍棒”、大刀、长矛,战斗力自然也同步提高,很快又拿下了大片地区。

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一些豪杰之士也不甘寂寞,纷纷加入革命队伍。但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时,陈胜吴广却犯了五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个错误:政治定位的错误。

革命形势焕发出勃勃生机时,陈胜本着趁热打铁的原则,马上在陈县主持召开了一次三老豪杰会议。结果会上,陈胜不听张耳、陈余提出的“缓称王”建议和劝阻,自立为王,定国号为“张楚”。

刚一起义就称王,陈胜吴广的政治定位错误,把他们的革命军推向了风浪尖口,成了秦朝重点镇压的对象,这也为其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错误:政治根基的错误。陈胜在称王的同时,建都于陈郡。陈郡虽然地处交通要道,物产丰富,经济繁荣,但从军事上来看,此地趋于平川,易攻难守,一旦秦军派兵围攻,守不能守,弃又不能弃,相当危险。

都城是根基,一旦根基不稳,又何谈生存与发展?单从这一点看,陈胜虽然赢在了起跑线上,但同时也输在了起跑线上,可谓时也,命也。

第三个错误:政治觉悟的错误。

当陈胜称王的消息传遍五湖四海时,他以前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朋友,都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陈县跑。

“苟富贵,无相忘”,陈胜遵守自己的诺言,将投奔自己的亲友视作贵宾,不仅免费提供吃穿用度,还组织大家旅游采风。

而这些贵宾都是贫苦出身,哪会料想到陈胜发达后竟如此风光。进入陈王宏伟磅礴的宫殿后,他们说话也口无遮拦起来。于是,陈胜当年的好事、坏事、糗事、鸡毛蒜皮的事、不堪回首的事……统统都被他们说了出来。

很快,陈胜的陈年旧事就被传得沸沸扬扬。陈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那个当年和他一起耕田的伙伴,因为直言不讳地评价他“夥涉为王”而被处死了。很快,陈胜的亲友团就变成过眼云烟,一去不复返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在陈胜的亲友团全部离开时,他的悲剧命运便已注定。

第四个错误:政治廉洁的错误。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陈胜的用人,那就是“重小人,轻贤人”。

他不征用张耳、陈余、孔鲋这样的超级人才,反而任用胡武为“纪检部长”,专管革命队伍中违纪违法的人员。结果他们假公济私,排除异己,残害忠良,任人唯亲,导致革命队伍乌烟瘴气。

对此,陈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长远来看,他的这种做法寒了革命将士的心,为后面的众叛亲离埋下了伏笔。

第五个错误:政治路线的错误。

起义兵马壮大后,此时,陈胜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不失时机地从义军中选拔了一批人才做将领,任命吴广为假王(意思是仅次于自己或者相当于自己的大王),任命蔡赐为上柱国(相当于丞相),任命武臣(陈县豪族里的大哥大级人物)、周巿、周文等人为将军,建立了政治和军事领导机构。然后,他又以消灭秦国为己任,兵分四路,对暴秦采取了强有力的军事行动。兵分多路,而没有集中兵力去攻打秦朝的都城所在地咸阳,这个政治路线的错误是致命的。

因为犯了以上五大错误,最终陈胜吴广的起义被秦军镇压下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为什么陈胜比吴广名声大

无论哪一友军队,最高的军事领导者只有一位。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其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由陈胜领头,吴广辅助。在刚起义时,就有了陈胜王的说法。

陈胜吴广起义中,陈胜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所以在历史的名声中当然高出吴广许多。

陈胜吴广什么意思

陈胜吴广是两个人名,他们两个都是古代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起义指的是爆发于秦朝末年(公元前3世纪),由中国古代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于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领导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

关于既然陈胜吴广延误日期不会被杀,那么他们起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陈胜吴广起义时间是什么时候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3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