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留下多少财产

无人能破 成吉思汗留下的十个世界纪录

其实成吉思汗留下多少财产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成吉思汗的历史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成吉思汗留下多少财产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成吉思汗留下多少财产
  2. 康熙对成吉思汗的评价
  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只会打鸟吗
  4. 网上有人认为,成吉思汗的军队屠杀了近两亿人,这是不是真的

成吉思汗留下多少财产

留下了120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

财产是指拥有的金钱、物资、房屋、土地等物质财富:国家财产、私人财产,具有金钱价值、并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的总称。大体上,财产有三种,即动产、不动产和知识财产(即知识产权)。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财产,心态,环境,地位都会迅速发生了。

康熙对成吉思汗的评价

康熙曾对成吉思汗评价道:他是一位高瞻远瞩的统帅。他的军队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进入了处于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欧洲,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在蒙古人入侵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

成吉思汗带领蒙古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版图,为新世界,新时代的到来划定了新的秩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只会打鸟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自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里的句子,原句是“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一段词是作者将几位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帝王和自己做一个文采上的比较,在作者看来,和自己相比,秦皇汉武在文采上是略输一筹的,唐宗宋祖也是稍有逊色的,而来自蒙古高原的成吉思汗,几乎没什么文化可言,也就是一个只会用弓箭射大雕的武夫而已。

自古都有“诗言志”的说法,作者在词中把自己和曾经的帝王比文采,最后得出的结果便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虽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好像把成吉思汗说得一塌糊涂似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夸张手法。作为读者,我们在理解这首词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认为成吉思汗只是一个会打鸟的人,要是那样的话,成吉思汗的铁蹄横扫欧亚,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岂是一个只会打鸟的人干的?

但是,从这首词中,我们也读出了伟人对于成吉思汗这个人物的看法,在伟人看来,成吉思汗虽然曾横扫欧亚,其子孙也在中国建立过元朝,但毕竟是来自草原的游牧部落,并没有以文化底蕴推动亚洲或中国的文明进步。因此,才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样的句子诙谐地调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也说明作者对这个历史人物的不屑。

网上有人认为,成吉思汗的军队屠杀了近两亿人,这是不是真的

蒙古帝国热衷于屠城,至于有没有屠杀两亿,让我们来捋一捋那段历史。

公元1162年,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含冤而死的第二十个年头。此时,中国北方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蒙古草原各部落,在金朝“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下,各自独立,互不统属。

这一年的5月31日,在漠北斡难河上游(今蒙古国肯特省)的蒙古乞颜部落,一个后来让整个东亚、欧洲、西亚全部闻风丧胆的人诞生了。他就是孛儿只斤·铁木真。

据说铁木真刚出生时,他的右手中紧紧攥着一个血块,这个血块大如一个髀石,且发出红光光芒。萨满教的巫师王说,这是凝血而生的苏鲁锭长矛,是长生天赐给这孩子的神物。并预言这孩子手握“血光之灾”降生,未来必将成为蒙古王,率领铁骑征服四方,让蒙古狼纛插遍青天之下的土地。

青少年时期的铁木真受尽磨难。九岁时,作为部落首领的父亲被毒死,自己和母亲被赶出部落。从此一家人流落茫茫草原,既要躲避各种仇家追杀,又要提防强盗的掠夺,草原恶劣的天气和自然环境,也给生存带来了严重挑战。铁木真经受住了“长生天”的重重考验,并被磨砺得无比强大。

十八岁那年,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首领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率众向蔑儿乞部开战,一举击败了蔑儿乞人。

公元1184年,二十二岁的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在此后的二十二年里,铁木真通过征讨其他部落,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横扫大漠,一统漠北草原。

1206年,铁木真建立统一的蒙古帝国,尊号“成吉思汗”,其后迅速率领蒙古铁骑踏上了征服四方的征途。

“要让青天覆盖下的地方,都做蒙古人的牧场!”

公元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彻底灭亡。1211年入侵金国,1234年金国灭亡。1219年,蒙古帝国开始了第一次西征,兵锋所指,所向披靡。

蒙古帝国的征服史,是一部血腥残酷的屠城史。

蒙元消灭金国,“制造”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接着开始了圈地运动,不管何时何地,不分是男女老幼,只要被他们遇到,就是人头落地。蒙元经济的主体是游牧业,对外侵略是为了扩大牧场,所以他们的政策就是:人死地留!

据《元朝秘史》记载:“鞑靼残破河东、河北、山东、山西,覆十七府,九十余州,镇、县二千余处。数千里间杀戮皆尽。”在蒙元消灭金国的二十多年中,大约三千万人死于屠刀、瘟疫,或者饥饿。

剑桥中国史引用了最近人口研究结果,即宋朝人口(包括南宋、金国、西夏境内的)有至少一亿两千万、甚至更多,而元代只有五千万。在蒙古人的杀戮和统治下,东亚丧失了七千多万人口。

蒙古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屠杀政策,是空前绝后的;受害者的人数,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据粗略统计,在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道灾难中,东亚、中亚、西亚和东欧共有接近两亿平民惨死于蒙古骑兵的铁蹄之下,被称之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三大浩劫之一。

蒙古王成吉思汗与匈奴王阿提拉,在欧洲被称之为“上帝之鞭”,意思是上帝派来的惩罚者。

伊斯兰和欧洲学者(尤其是俄国学者)详尽描述了蒙古军队残暴、邪恶的行为。包括强奸妇女后杀死;把孕妇的肚子刨开,杀死尚未出生的婴儿;用无数被屠杀者的头颅摆成巨大无比的“人头妖塔”进行炫耀、取乐等。

蒙古铁骑灭花剌子模,屠寻思干(撒马尔罕)城约百万人口;灭西夏,屠八十余万。蒙古帝国数次西征,共屠戮数百城,包括一举屠杀了巴格达数十万人口,整个中亚一片废墟。

史载其只要遇到抵抗,“发一矢,则屠城”,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死。

蒙古铁骑把屠城和战略需求、心理战术完美结合,总结成系统的屠城术,屠城政策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他们如此热衷于大规模屠杀平民,可能有如下原因:

1、无力统治。蒙古本就是游牧民族,他们掠夺土地的目的是扩大草原牧场,没有统治人口的需求,同时他们也不善于统治。蒙古帝国作为落后的游牧政权,总人口并不多,男性全民皆兵,无力统治人口庞大的农耕文明政权。

2、劫掠资源。蒙古出征并不仅仅为了土地,同时也是为了掠夺各种财富。游牧民族除了牛马羊等动物,基本不会生产什么物资资料。一直以来的习俗就是,和平年代靠交换,战争年代靠劫掠。

3、稳定后方。蒙古铁骑没有守城的习惯,他们的骑射部队最擅长机动作战。在大后方,没有什么比一座座空城更让他们安心。同时以屠城也是威慑敌人的手段,很多城市对蒙古“死亡军团”闻风丧胆,往往不战而降。对于主动投降的城市,他们仍然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屠城。

4、防止瘟疫。蒙古铁骑攻城时,往往会用投石车把一些因得了瘟疫、鼠疫、天花等严重传染性疾病而死的尸体抛入城墙,造成恐慌。破城后,城市内可能已经存在大量感染了病菌的人群,全部屠杀,集中焚烧可以防止疫病扩散。(电影《天国王朝》有类似情节)

在东亚地区,蒙古帝国曾一度想要将良田改为牧场。在耶律楚材的劝说下,这一政策最终没有实施。

在中国北方金朝境内(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惨遭屠杀的人口占人口比例的90%,其中忽必烈屠杀了一千八百万人。

公元1279年,蒙元两度攻陷成都,先后进行了大屠杀。

“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引自元代贺清泉《成都录》)。“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

四川在蒙古帝国屠杀前,保守估计有1300多万人口,屠杀过后只剩下不到80万人口。

在江汉、江淮地区,大量人口死于无穷战乱。元军破樊城,破沙洋,全城被屠,无一人幸免。《宋史》记载:“自兵端一启,南北生灵,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荆襄、两淮之地,暴尸盈野,号哭震天。”到南宋灭亡之前,这块曾经人口稠密的地区,每平方公里不足两人。

元丞相伯颜曾提出要屠杀张、王、刘、李、赵五姓。《元史·顺帝本纪》记载:“(后至元三年)十二月己巳……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帝不从。”

蒙元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财产可以任意夺取,妻女可以任意糟蹋,生命可以任意杀戮,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

譬如,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父亲名叫朱四五;也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几家合用一把菜刀。

蒙元贵族在其治下的领地,实行“初夜权”。男子结婚后,妻子的初夜必须由蒙古贵族享有。这源自《烬余录》记载:鼎革后,城乡遍设甲主,奴人妻女,有志者皆自裁。不过这书内容可信度存疑。

《越谚》卷上流传下来一首元初童谣:“低叭低叭,新人留歹,安歹过夜,明朝还俉乃。”意思是:噼噼啪啪,新娘子留下,让我睡一晚,明天还给你。据说反映了元朝时,蒙古贵族曾对领地属民施行初夜权之事。

据传,当时许多其他民族的百姓,为了维护血统纯正,会把第一胎生的小孩摔死。

元把境內的子民分為四等,第一等当然是蒙古人。而第二等是色目人(即土儿其、波斯、巴格达、俄罗斯、波兰人等斯拉夫人甚至盎格鲁撒克逊的欧、亚金发碧眼白种人),第三等是汉人(北方的契丹、女真人和汉人的后裔),第四等是南人(包括汉人在内的华夏民族群体)。

绝大多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忍受各种屈辱,苟且偷生。

蒙元政权对文化的摧残:

蒙元政权把职业的等級分十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家学者的地位比娼妓还要低。不过在元代的各种正式文献,并没有发现按职业把人分为十等的明文规定。

著名的宋遗臣谢枋得,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度,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谓无益于国也。嗟乎悲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者也。”

“滑稽之雄”可以翻译成“笑话大王”;“以儒为戏”,就是拿读书人来开玩笑。

当时的读书人社会地位极低,这是历史事实,科举制度在元朝曾废除了一段时间,读书人们没有了进身之阶,编些笑话来发泄不满,也是可以想象的。

蒙元政权把职业分十等,也有可能是掌握着话语权的读书人,他们在满腹牢骚之下,杜撰的假历史也不一定。站在公正的角度上,就必须把这些说清楚。

OK,关于成吉思汗留下多少财产和成吉思汗的历史冷知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先王驾崩,两儿子不着急王位,却拼力争夺后妈,后被成吉思汗俘虏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