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许知远对话李诞的这期《十三邀》

蠢人千万别夸李诞

其实如何看待许知远对话李诞的这期《十三邀》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13 个许知远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如何看待许知远对话李诞的这期《十三邀》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吐槽大会许知远的嘲讽,对吗
  2. 如何看待许知远对话李诞的这期《十三邀》
  3. 大家怎么看待许知远
  4. 笑话和冷笑话怎么区分

吐槽大会许知远的嘲讽,对吗

看吐槽大会的人群。我真的不理解。一个自娱自乐的节目而已!

如何看待许知远对话李诞的这期《十三邀》

尽管自从和马东的那场被贬低为“尬聊”的访谈之后,许知远和他的《十三邀》一直饱受着争议。但就笔者个人而言,最近这一期——

采访与李诞的对谈可能是两季《十三邀》里最好的一期。

首先是,因为李诞的真实、诚恳甚至是自嘲,以至于许知远的知识分子式思维也被无形之中消解了。

在此之前,有关许知远的采访之尴尬的舆论不绝于耳。

确实,许知远绝对谈不上一个很优秀的主持人,尤其是在访谈节目当中。

镜头会放大每一个主题的缺陷与细节:

许知远的知识分子式思维让他变得悲观、愤怒,甚至远离大众;他的言谈总是离不开掉书袋,以至于总是让话题显得很生硬。

但李诞是一个很好的聊天对象,观众会发觉——

抛出去脱口秀演员这样一个谐星的身份背后,其实悲凉的不只有许知远,甚至还有李诞。

李诞自嘲自己曾经是个文学青年,可多年以后他会自嘲:

人是社会动物,人是为别人活的。

如果按照时下最流行的说法,他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佛系青年”。

他喜欢写诗,曾经做过文艺青年,可如今却坚定地放弃做一名文艺青年。

这在中国社会里,被误解为人的成熟的表现,这就很令人悲观了,更悲观的是,这其实并非个例。

他们被社会打磨,变得世故,以至于早已放弃过去坚守过的理想主义和自我标榜的价值观,但我们却说:他活明白了。

于是,他告诫年轻人:

不要享受忧伤。因为忧伤本身没有价值。

世界看起来很大,选择看起来很多,然而在社会摸爬滚打几年就会理解:

其实哪怕是最悲观的选择,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

大家怎么看待许知远

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第一次见到许知远的名字是十三邀马东的那一期。因为节目组的别有用心,因为马东的国民度,因为许知远的长相太吃亏。

所以他成为了一个网友们口诛笔伐的猥琐中年人,特别是俞飞鸿那一期的节目一出来,许知远当时可以说是被网友骂的体无完肤。

可是让我改观的还是十三邀,这次节目请来了李诞,两个人三个小时的访谈让我对许知远有了真的很大的改观。

我没有读过他的作品,所以谈的感观都是通过零散的节目和网上零散的资料。

他目前的形象是因为十三邀作为一个节目要打响知名度的需要而塑造的。

再怎么说带领大家在思考我们的时代云云,赋予了多么深刻的含义,但作为节目也属于要盈利的啊,包括许知远自己。

在目前大众传播的特点,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成为了第一要务,甭管这件事是好是坏。节目放出来不需要这句话是不是当事者要说的,但一定是要你触动的,不管开心还是愤怒。

这样一来,在大众媒介出来的人所表现或被表现的就一定是真实的他吗?

许知远应该是有点才华的,有点自负的,有点少年的中年人。

但我还是不喜欢他。

我自己也很纳闷,为什么同等长相的高晓松这么容易获得大众热捧?

可见会吹牛逼和幽默对一个男人多么重要。

笑话和冷笑话怎么区分

冷笑话就是讲的人挺平静的,基本上面无表情。听的人听完后要愣一愣,想一想才感到好笑的笑话;冷笑话是一点都不好笑的笑话,非常无聊的笑话,但是可以达到精神上放松的目的,因为这种笑话理解起来不动脑筋;冷笑话一般都超出常规的思维,不符合逻辑和生活实际,让人听了觉得一楞;虽然有些冷笑话挺好玩,但无论怎样,这种笑话听了也不会像那些听“正常”笑话后一样开怀大笑;脑筋急转弯就是一种冷笑话。(特别是那种借用谐音、英语等来猜成语,还有那种花生米、蝶恋花一类的猜谜)据说冷笑话一词起源于这样一个经典的冷笑话:小企鹅有一天问他奶奶,“奶奶奶奶,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当然是企鹅。”小企鹅又问爸爸,“爸爸爸爸,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是企鹅啊,怎么了?”“可是,可是我怎么觉得那么冷呢?”还有一个版本:一只北极熊孤单的呆在冰上发呆,实在无聊就开始拔自己的毛玩,一根……两根……三根……最后拔的一根不剩,他突然大叫…………好冷啊!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如何看待许知远对话李诞的这期《十三邀》和13 个许知远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十三邀 许知远对话李诞 这么多钱的广告不拍 李诞 我就是池子的社会现实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