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历史上不为人知的 冷知识 世界上最富有的6个中国人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和青铜冷知识大全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冷知识以及青铜冷知识大全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2. 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3.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4. 有什么关于云南的冷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颠覆三观的冷知识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冷的冷知识:为什么高僧舍利会如此之少?原因就是被吃掉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高僧在圆寂的时候都会产生舍利,一些著名的寺庙都以供奉这样的舍利为荣。

但是生活在一个万物都可以好、能、怎的国度,舍利也逃不开好、能、怎的命运,不但被和尚被当做大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大补。许多舍利就被这样吃掉了。

因为舍利子是高僧的佛法结晶,对于某些僧人而言,据说吃掉高僧的舍利,可以增长自己的佛法。【是不是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了?】

距不可考证的来源,吃舍利子也要有方法才行,一般是用牛乳油或用水和服。吃下后,舍利子不下肠胃,即上升顶门。吃舍利子之人,罪业日见减少,善功日见增高。如临命终时吃舍利子,一定往生。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舍利子冲水喝,可包治百病。如果是孕妇的话,服用舍利子可免于难产,产下的婴儿也有福气、好养活。如将死之人,气息微弱,舍利吞不下去,也可用舍利泡水给他吃,亦一定往生,舍利仍留下供养。

当然上面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可考,今天以史为鉴要给大家讲的是苏轼记录在自己日记中的关于梦境中吃舍利的故事。

一天苏轼做梦,梦到和弟弟苏辙在一起准备进京(连做梦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苏轼多喜欢自己的弟弟了),结果路上碰到个和尚。

于是苏轼拉着和尚就问:此去前程如何?

和尚说:向去甚好,无灾。

苏轼又问到京师有啥必须带的东西?

和尚说:要好硃砂五六钱。

苏轼看见和尚手中捧着一座小塔,问这是啥?和尚把塔给苏轼看,说里面是舍利子。苏轼接过塔,这座塔自个就打开了,其中舍利灿然如花。大吃货苏轼看到后馋的不行,求和尚让把舍利子给自己和苏辙吃。

和尚竟然同意了!于是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个人一人一口吃掉了。舍利子虽然粗细大小不等,但大约都有一两重,皆明莹而白,也有掰碎了飞迸到空中的。

和尚叹息说:“本来打算修建一座佛塔,不想如今却吃了!”苏辙开玩笑说:“我们三人肩上各放一座小塔便好了。”苏轼也说:“我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

和尚被逗笑了,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结果就笑醒了。醒来后苏轼觉的胸中像吃东西噎着了一样,好像肚里有东西。梦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清楚楚,就干脆记到了日记里。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冷知识

这是一个皇帝被逼拉屎不用纸的故事

明孝宗朱佑樘是个在历史上风评不错的皇帝,治国那几年明朝被宪宗带沟里的国力开始恢复,史称“弘治中兴”。这哥们人品确实不错,小时候在一群人的保护下在万贵妃手里捡了一条命;大了和皇后张氏相濡以沫,坚持一夫一妻制,绝不多占资源;努力平衡明朝严重的以文驭武状态。确实该算个有为之君。

弘治皇帝还有个特点就是比较简朴,不太喜欢奢侈的东西,但有时候生长全在深宫,对一些琐碎的东西就不太注意,比如厕纸。据说明朝时候皇帝的厕纸是四川产的一种野蚕丝织成的锦帕,用过一次就扔掉,继续拿新的用。因为是惯例,弘治也没往心里去,该怎么用就继续怎么用。

可是偏偏他身边有个节俭的宫人,他觉得这种使用方式太败家,于是把那些用过的锦帕收集起来,再洗好缝成帘子自己用。别说效果真不错,帘子一挂满室“异香”.......无论如何吧,某天朱佑樘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勒个去啊!俺擦过屁屁的东西怎么成了帘子?这帮家伙出来进去还一副很爽的样子?这口味似乎略重啊?

朱佑樘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他把宫人叫过来咨询了一番,宫人自然是据实以告的。听完后朱佑樘恍然大悟,觉得自己似乎太奢侈了些,于是下令第二年就别进贡这些玩意了,我用草纸也能凑合。

自觉人品又提升若干点的朱佑樘很快把这件事儿给忘了,直到第二年川中官员给他上来奏疏。亲爱的皇帝陛下啊!大事尼玛不好啦!去年你不是不让进贡锦帕了吗?咱们川中的野蚕全都不吐丝啦!现在指望这玩意活着的老百姓全都流离失所啊!

这事儿其实以现代眼光看,明显是当地官员在忽悠朱佑樘,没有贡品他们就没法中饱私囊,更没法盘剥百姓,野蚕吐不吐丝和朱佑樘用不用锦帕没有一毛钱关系。可这篇毫无逻辑常识的奏疏居然就摆在了朱佑樘的书案上,深宫中的朱佑樘也就真的相信了。为了百姓不流离失所,朱佑樘勉为其难的拉屎不用纸,继续拿锦帕擦屁屁,那野蚕自然也就继续吐丝了。

这故事粗看来满好笑,但越想越不是滋味,须知明朝并非清朝的秘折制度,而是内阁朱批制。那封奏疏是先得内阁学士们查看并写出建议才能放到朱佑樘的书案上的,皇帝生于深宫长于妇人,内阁学士们呢?他们为什么不肯把这个粗劣的谎言揭穿?利益二字足以让他们欺上瞒下、违背良知,所以吐槽机觉得这故事有趣但不好笑....

三国中有哪些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冷知识

(1)刘禅在位时间非常长。

中国有几百个皇帝,在位时间超过20年的只有大概60个左右,而刘禅在位时间挤进前十名了。

刘禅在位长达41年,让人惊奇的是蜀汉没有皇室内斗,总体来说政治局势非常稳定,内部没有流血权斗,而且涌现出一大批忠贞之士,这和同时期的江东孙吴政权形成了完全相反的鲜明对比。

(2)曹丕上位之后,没有对任何一个兄弟开刀。

中国历朝历代,皇权争夺,同室操戈的不在少数,但是曹丕做了皇帝之后,没有对任何一个兄弟开刀,这是一个非常少见难得的情况。

在这一点上,曹丕做得很不错。

(3)东吴立国最晚,灭亡最晚,西晋建立了,它还没灭亡。

三国里,曹操没有做过皇帝,曹丕最先称帝,次年刘备称帝,而孙权在曹丕称帝的九年之后才称帝。

西晋在265年建立,东吴直到280年才灭亡,也就是说,东吴和西晋并存了15年。

(4)三国人物年龄最让人惊奇。

如果把三国风云人物也按照世代划分的话,那么:

40世代:刘表,贾诩。

50世代:曹操,孙坚,吕布,袁绍

60世代:刘备

70世代:郭嘉,诸葛瑾,鲁肃,周瑜,杨修,孙策,马超,吕蒙,司马懿,庞统

80世代:汉献帝,诸葛亮,孙权,陆逊,曹丕

新00世代:曹叡,刘禅

新10世代:司马昭

原来,吕布不是帅小伙,而是和曹操同一个世代的;

三国风云人物,明星集中在70世代和80世代;

郭嘉,周瑜,孙策,鲁肃,马超,司马懿,庞统年龄差不多;

汉献帝,诸葛亮同年出生;

诸葛亮比孙权只大一岁;

刘备比曹丕大了26岁,但是他俩的儿子,接班人只相差一岁。

有什么关于云南的冷知识

关于云南的21个冷知识。当然,还有更多,欢迎补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是云南人,他只活了23岁。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共产党员,人民音乐家,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国藤泽市海滨游泳时溺水而卒,时年23岁。

2、七下西洋的郑和是云南人。

郑和(1371—1433),出生于今云南省晋宁县昆阳镇和代村,回族,原名马三保。洪武十三年(1381)冬,明军进攻云南。10岁的马和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宦官,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立功。后明成祖朱棣赐马和郑姓,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62岁的郑和于最后一次从西洋归国途中,在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病逝。船队回国后,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3、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等25个。其中(按人口数多少为序),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4、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彝族

云南彝族人口超过500万,比整个西藏自治区总人口还多。

5、云南省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独龙族

云南独龙族人口约6300人,相当于大城市的一个小型居民小区。

6、云南省最大的侨乡——保山市

据统计,云南籍海外侨胞超过250万人,分布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泰国北部地区,约有30万云南籍侨胞。保山籍的海外华侨、华人有50.41万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90%居住在缅甸和泰国。

7、云南省最早的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最早的民族自治州。

8、全国最大、亚洲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昆明斗南

斗南花卉市场,全国最大!亚洲最大!2021年斗南花市鲜切花交易量达102.57亿枝,花卉交易总额达112.44亿元。

9、中国创建最早的青铜器博物馆——江川青铜器博物馆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位于昆明以南,江川县境内,1994年秋建成开馆,里面陈列着七十年代出土并轰动世界的“牛虎铜案”等珍贵文物,还能承担修复、整理和复制文物的任务,是全国第一个功能较齐全的青铜器专业博物馆。

10、中国最大的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云南民族博物馆与滇池边的云南民族村相邻,距昆明市区约9公里。这是云南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最集中的收藏于展示场所,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民族博物馆。这里展出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分《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形态――改革与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生态产业》、《云南少数民族纺织工艺和服饰艺术》、《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云南少数民族节庆乐舞》、《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品》、《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文献》和《奇石珍宝》等8个专题,在16个展厅里展出,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11、中国最大的乡级图书馆——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被誉为“文化之津”。部分馆藏现仍可对外借阅。馆内藏书丰富,分为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尤以古籍为贵。迄今有藏书7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里面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分藏古籍、民国、现代三个书库,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就诞生在这里。

12、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象形文字——东巴文

云南省的纳西族曾使用的象形表意文字。东巴经师以此文字写经,故名。创制于公元7世纪或11世纪。约有一千字。字序从左至右,自上而下,服从图画需要,用大量字组表达文意。

13、云南省最古老的音乐——纳西古乐

据考证,纳西古乐源于唐、宋、元时期中原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词牌、曲牌和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语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审美情调和独有的乐器,因此被称为纳西古乐。

14、世界最著名的喀斯特景观之一——石林

约3亿年前,昆明市石林风景区是一片汪洋泽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

早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路南知州汪良就将石林芝云洞辟为览胜景点并立了芝云洞碑。

14、亚洲最壮观的溶洞——燕子洞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水燕子洞,位于建水县城东22公里的群山峡谷中,距省会昆明220公里,全线有高速公路通达。以百万只大白腰雨燕巢居洞内,并盛产滋补佳品燕窝而得名。燕子洞以“古洞奇观、春燕云集、摩岩石刻、钟乳悬匾、采燕窝绝技”等独特的景观著称于世。景区占地18.85公顷。整个旅游区由自然林地、旱洞宗教文化区、水洞组成。旱洞以摩岩石刻、绝壁长廊、春燕云集等独特的人文景观著称;水洞以丰富的岩溶景观著称。

15、世界第一高山茶花树——巍宝山“桂叶银红”古山茶

在南诏国发祥地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有一道绝美的风景,那就是巍宝山百年古山茶。“群芳丛里占鳌头,独隐深山度春秋”。

山茶位居云南八大名花之首。而在巍山,那些藏匿在大山深处的古山茶,更是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里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其中巍宝山乡茶克塘村的“玉带紫袍”,五印乡岩子脚村的“金蕊蝶翅”,青华乡民胜村的“平瓣独心大理茶”,树龄都在百年以上,印证着巍山栽培山茶的古老历史。特别是巍宝山古山茶,树龄300多年,高17.5米,胸径36厘米,基径39厘米。据国际茶花学会总裁格力高力·戴维斯先生等专家鉴定,这株古山茶当属世界上最高的茶花树。

这株生长在巍宝山灵官殿内的山茶树,是明代晚期由道人种植在花台内的,品种为狮子头,俗名九心十八瓣。据民国初年《蒙化志稿》记载,这株茶花“大可合抱,高三四丈,花时蓓蕾,艳丽异常”。在300多年后的今天,它并没有因为孤寂而自暴自弃,而是一直顽强地生长着,因此树高耸过屋,又紧挨大殿,盛花时满树红花,照红殿宇,因此又称“照殿红”。高大的古茶树与雄伟的建筑相辉映,构成古朴的“和谐之美”。

16、中国最大的铜铸殿——金殿

昆明金殿名胜区,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始建于明代(1602年),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且保存最完好。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悠久。金殿自然风光优美,小径穿林而过,苍翠树木遮天蔽日,偶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之精粹。

17、中国对联最多的公园——玉溪通海秀山公园

通海秀山公园,位于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城南隅,是玉溪地区重要风景区之一。

峰顶海拔2060米,垂直高度近200米,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其内遍悬历代名人墨客题写的匾、联、碑、刻共250余块,被誉为“匾山联海”。

通海秀山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誉。有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白龙寺等古建筑群。

18、世界最古老的铜鼓——万家坝铜鼓

万家坝铜鼓比晋宁石寨山等地出土的铜鼓型制更为原始,是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铜鼓。楚雄州的牟定、禄丰等县,都出土过万家坝型的铜鼓。

19、中国最大的铁柱——南诏铁柱

南诏铁柱,位于云南弥渡县城,西北6千米太花乡庙前村(古称铁柱邑)原铁柱庙内。铁柱庙,史称铁柱宫或铁柱观,由山门、前院、后院三部分组成,占地5541平方米,建筑面积1542平方米。铁柱立于前院正殿中央。南诏铁柱俗称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通高3.3米,直径32.7厘米,铁质,重2069千克。柱身分5节浇铸,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外刻单凸线边框。

20、中国最早的铜棺——石头山铜棺

1964年3月,在祥云县大波那村的石头山发掘出土了一座木椁铜棺及大量的随葬青铜文物,经过当时的认真清理、测量、鉴定和各种分析收集,后来又不断地进行分析、研究、鉴定、检验、论证和科学测定,证明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是战国时期的墓葬群之一,铸造年代距今约235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铜棺。铜棺在地下沉寂了二千多年后,于l964年重现人间,成为国家一级国宝文物,珍存入国家博物馆中,向世人展示大波那的历史功勋。

21、中国最早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元谋人之齿

元谋人牙齿化石是1965年“五一”节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的,元谋县被誉为“元谋人的故乡”。1976年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生活年代约为一百七十万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过前后十万年(也有学者认为其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为距今60万至50万年或更晚一些)。

元谋人之齿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牙齿化石。

文章分享结束,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趣而又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和青铜冷知识大全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历史上不为人知的8个冷知识,知道2个算正常,知道5个的是真牛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5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