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普通话七大方言及代表城市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上的普通话七大方言及代表城市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历史冷知识方言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赖姓的历史传说
  2. 历史上的普通话七大方言及代表城市
  3. 广西白话的历史
  4. 运城方言的演变历史

赖姓的历史传说

赖姓主要出自姜姓和姬姓。其中第一支源出姜姓。姜姓赖氏出自炎帝,出自国名。第二支系出姬姓。姬姓赖氏出自黄帝,亦源出国名。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西处四川、湖南,南抵广东、福建,东临江西、浙江。唐宋之际赖姓已分布在长江以南形成了优势。清初进入台湾。

历史上赖姓重要人物有:西汉交趾太守赖先,唐朝光禄卿赖文雅、宋朝地理学家赖文俊,元代文学家赖良,清朝书画家赖珍、赖镜,太平天国赖汉英、赖文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赖传珠。

历史上的普通话七大方言及代表城市

1一为“北方方言”。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2二为“吴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3三为“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四为“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5五为“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6六为“闽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7七为“粤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广西白话的历史

“白话”一词在广西和广东有两种含以西义:一种指白话文,另一种是粤语的俗称。这里所说的白话指粤语。广西地区由于少数民族较多,各地方言也较为多变,而其中主要以右江沿江——左江——邕江—郁江——西江为分界,此界以北以西为柳州桂林地区的桂柳话以及壮族的壮语为主,此界以南为广西粤方言地区(百色城区——崇左—南宁—贵港—桂平—贺州),南宁位于广西粤方言地区中北部。

《史记》载,秦灭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秦开36郡之中,桂林、象郡大部分在今广西境内。秦始皇开辟这三郡的目的之一是“适遣戍”,即作为惩罚手段把这些人遣送到南方来守边御敌。这批人号称“五十万人守五岭”,是如今操粤方言者的先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灭越,也是一次较大的军事行动。从三国到西晋、东晋,中原战乱频仍,迫使大量的汉人南迁,其中不少人陆续来到广东、广西。元代的战乱,也促使大批汉人南下。明、清两代,汉人进入两广有增无减。

白话是中原汉人南迁至广东、广西粤河流域(今珠江)沿江居民与百越民族本土语言融合形成的方言,粤方言最早形成于广西梧州—广东肇庆这一区域,后向粤河流域(今珠江)上游广西—越南段、下游广州—香港扩展。粤方言成熟于晚唐西江原住民乌浒—俚僚(现壮族祖先)消融于汉族的时候,是中古汉语与西江原住民百越语结合的产物。

今广府话分布区域远古时居住有岭南三个古代民族:南越、骆越、西瓯。一九三七年编写的《邕宁县志》(今南宁市旧属邕宁县)记载:兹就当地日常交际,而定为固有之音者则有四:所谓官平土白是也。自中原南迁者为官话,衍为平话,来自广东者为白话,余为土话。土话最古,盖秦汉间土著之民所遗留也。然总以平话为流通。则平话实为我县言语之代表。

秦兵下岭南时,秦人与南越族相融合;粤西的西瓯族与桂东的骆越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秦以后广西和广东居民密切沿江运输、贸易往来,急需在两粤(两广,清代前广东称为粤东、广西称为粤西)百越民族间产生大家共同交流的语言,白话就成为“大白话”,大家都能听得懂的语言。自此南宁就有了白话。宋代狄青平乱带河南山东人到南宁郊外,这时南宁郊外就有了平话。平话为外来语言受本地白话的长期强势影响,平话的原音已很大发生畸变,平话许多发言跟白话趋同,甚至可以交流,即使一些语言学家将平话列入粤语边远的一系。但讲平话的人进城都讲白话,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在南宁市区周围的地区白话成为进城必会必讲的语言。

运城方言的演变历史

运城名字的由来是盐运之城。春秋时属晋国,韩赵魏分晋后,运城属魏。秦始皇设36郡,运城属河东郡,之后一直惯用河东。1949年,运城、临汾及石楼、交口成立晋南行政公署,属陕甘宁边区政府晋南区。1950年,原陕甘宁边区晋南区的运城、临汾晋南28县正式划归山西省,成立运城专区和临汾专区,运城辖1镇17县。1954年,运城、临汾两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晋南地区撤销,按原建制划分为运城、临汾两个地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运城地区设地级运城市,辖区一区两市十县。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历史上的普通话七大方言及代表城市和历史冷知识方言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5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