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三大文臣排名

靖康之变时,北宋中央,西北,河北三大禁军集团都哪儿去了

大家好,北宋三大文臣排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历史冷知识北宋军将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北宋三大文臣排名和历史冷知识北宋军将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北宋三大文臣排名
  2.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北宋末年宋军的编制和构成是怎样的
  3. 宋朝有孩儿军吗
  4. 宋朝一共有哪些著名将领

北宋三大文臣排名

1、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2、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出生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干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3、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北宋末年宋军的编制和构成是怎样的

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

禁军一般是百人为都,五都为指挥(营),五指挥为军,十军为厢,厢分左、右,厢上为番号军,统兵官分别为:都头(马军为军使)、指挥使、军都虞候、军都指挥使、厢都指挥使。分属三衙,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并称三衙,分别以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为长官,统辖殿前诸班、直及全国禁军。禁军的兵籍和发兵之权则归枢密院。禁军兵员从各地招募,或从厢兵、乡兵中选拔。

厢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主要来自招募,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罕司、侍卫步车司。编制,大体上与禁军相同,但只有军和指挥(营)两级,指挥(营)为基层单位。有些地方一些番号的厢军人数较少,则以“都”为基层单位,厢军的高级将领是马步军都指挥使,副职为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军一级的马军及步军正副将领的军衔同上。指挥(营)一级的马、步军指挥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都”一级的指挥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其下各有十将、将、虞侯、承局、押官等。

乡兵也就是民兵,由居民自动组织或政府组成的不脱离生产的武装力量,是按户籍丁壮比例抽选或募集土人组成的地方民众武装。平时不脱离生产,农闲集结训练。也有少数乡兵是募兵﹐如在宋与西夏接壤地区﹐招募弓箭手垦荒种地﹐缴纳地租﹐守护边土。乡兵有的采用禁兵指挥﹑都等编制﹐有的按照保甲法﹐以五人为一小保﹐五小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分设大﹑小保长和都﹑副保﹔也有的采用唐初李靖兵法﹐以五十人为一队﹔也有的将几种编制互相参用。宋朝多数徒具形式﹐并无战斗力。

蕃兵,宋朝西北边境由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地方兵种,蕃兵存在时间短。虽是宋朝西北的一种地方军﹐但具有较强的战斗力。随着北宋的灭亡,原来的番兵成为了金兵的一部分。

土军是宋代设于西北边境及广南两路的地方性兵种,采用都一级编制,由各地巡检统辖,阅示武艺以防盗贼。

弓手也叫射士,是宋代的县役之一,是当时维护社会治安的基层武力,弓手是地方基层的一种强制劳动,由县尉统一指挥,主要任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虽然在宋中期实行变法,改职役为募役,但募钱少,待遇低,通常采用都一级编制

土军、民兵、藩军是宋代为了边防安全和治安稳定建立的准军事化部队。

宋朝有孩儿军吗

应该是有的,在北宋军队中有世袭从军的传统。

有些名将之后年纪很小就随父从军,如狄青十五岁就从军了,大名鼎鼎的种家军中的种衡也是十五岁从军,北宋末年岳飞岳大师长子岳云也是十五岁随父从军的。

种衡和岳云在军中统率的就是孩儿军。

宋朝一共有哪些著名将领

宋朝著名将领有:

1.岳飞

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应招在相州参加赵构为大元帅的部队。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2.孟珙

孟珙出身将门,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为岳飞部将。孟珙早年随父抗金,并参与灭金的蔡州之战。宋蒙战争爆发后,孟珙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

累官枢密都承旨、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兼知夔州,封汉东郡开国公。淳祐四年(1244年),兼知江陵府。后以宁武军节度使致仕。

3.曹彬

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后周世宗时,他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曹彬严于治军,尤重军纪,受到宋太祖赵匡胤信任,在北宋统一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乾德二年(964年)参与攻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974年)率水陆军十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分兵三路攻辽,曹彬为东路军主将。他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于岐沟关之战大败,致使宋军全线溃退,被降为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后,曹彬复任枢密使。

4.狄青

狄青出身贫寒,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宋仁宗时累官延州指挥使。他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朝中名臣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都与他的关系不俗,范仲淹甚至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后以功升枢密副使。狄青平生主要经历二十五战,以皇祐五年(1053年)正月十五日夜袭昆仑关最著名。

5.李继隆

李继隆初以恩荫补供奉官。他善骑射,晓音律,好读《春秋左氏传》,以礼待儒士,多智谋,谦虚谨慎。参与平定南唐,屡立军功。党项李继迁扰边,与田仁朗等率兵将其击败。从曹彬征幽州,破契丹军。

雍熙三年(986年),迁侍卫马军都虞侯,为沧州都部署。后以河西行营都部署,破李继迁,擒赵保忠(李继捧)。至道初年,任灵、环十州都部署。真宗即位,解兵权,加同平章事。澶渊之战中,李继隆受任驾前东西排阵使,与石保吉率军抵御契丹。

6.曹玮

曹玮出身将门,沉勇有谋,喜读书,通晓《春秋三传》。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外任职。宋真宗即位后,任渭州知州,驭军严明,赏罚立决。知镇戎军时,招降外族、袭破李继迁,并据地形修筑工事、巩固边防。

李继迁死后,曹玮上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他亲自率军带回归降的河西大族,使李德明不敢轻举妄动。

好了,关于北宋三大文臣排名和历史冷知识北宋军将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北宋时期的统治者,逐渐采用文臣担任国家重大职务的措施
标签: 三大 北宋 排名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