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关于星星的知识

最近看星星挺漂亮,我想知道一些关于星星的知识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你知道哪些关于星星的知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你知道哪些关于星星的知识以及关于白矮星的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你知道哪些关于星星的知识
  2. 星星的知识有哪些
  3. 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中子核,黑洞放在地球会怎样
  4. 天狼星的来历

你知道哪些关于星星的知识

星星指的是肉眼可见的宇宙中的天体。星星内部的能量的活动使星星变的形状不规则。星星大致可分为行星、恒星、彗星、白矮星等。

星星的亮度常用星等来表示。星星越亮,星等越小。最亮的行星是金星,最快的恒星运行速度每小时超过240千米,H1504+65是最热的白矮星。

星星的知识有哪些

【星星的分类】

星星大致可分为行星恒星彗星等

1行星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

2恒星就是类似太阳一类大的天体其本身内部会发生反应,并将能量以光的形式向空间辐射

3彗星像哈雷彗星之类,我们看到的光是它在经过太阳系时,其材料被溶化掉的彗尾造成的现象所以看到的彗星往往拖着长尾巴夜晚能看到的星星大部分的是恒星,有几颗是我们太阳系的星星,例如:金星、水星、火星。恒星的发光原理与我们的太阳像类似,大部分是氢聚变成氦核的过程释放能量,还有一部分是氦聚变释放能量。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很远才看起来是颗温柔的小星星其实他们比太阳都大得多。而行星是因为反射太阳的光才看起来亮的,只不过,只是占了离我们近的光,看起来好像比恒星们都亮。

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中子核,黑洞放在地球会怎样

一立方厘米的体积很小,也就一粒花生米大小,在地球上无论是怎样的物质,我们都能将它放在巴掌里,一立方厘米的水得有一克,一立方厘米的铁约为7.9克,一立方厘米的黄金,也只有19.3克,即便是密度最高的锇元素,一立方厘米也只有22.6克。

那么如果将一些密度比较大的星球上的物质,转移到地球上,会如何呢?比如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等,这可就不得了了,不仅是它们的质量非常大,它们在地球上的变化,还会造成灾难,甚至都有可能将地球吞噬掉。

我们先说白矮星,这种星球上的物质大都是元素周期表上铁元素以下的物质上,由于这种星球质量很大,所以它上面的物质密度就非常高,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物质质量在100公斤到2吨之间,可见,地球上的任何自然物质的密度都不能和白矮星上的物质相提并论。

那么如果将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物质转移到我们地球上会怎么样呢?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这么重的物质,掉到地上肯定会砸一个洞吧!如果白矮星物质状态不变的话,的确会这样!想一想,将一吨的重量放到一立方厘米的面积上,极高的压强肯定会把相对松软的地面炸出一个洞来,不过要是真能将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物质转移到地球上,却不仅仅是砸出一个洞那么简单。

因为白矮星物质处于电子简并态,如果其来到地球上,那么就会失去白矮星上的引力和电磁环境,于是立即就会膨胀变大,这个膨胀的过程十分短暂,等于说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物质发生了爆炸,如果这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是氧元素,重量为一吨,那么它就会在很短的时间之中膨胀为一吨的氧气,这个体积大致为1000立方米,也就是说一立方厘米的白矮星物质会在一瞬间膨胀到1000立方米,这一过程中会释放相当多的能量,发出耀眼的光芒,还会辐射出一些射线,总体来说基本相当于一个小型原子弹爆炸的过程。

我们再来说中子星物质,这种星体上的物质更不得了,它的密度又比白矮星高多了,强大的压力已经将电子压入到了质子里面,都形成了中子,因此可以说中子星基本就是个绝大部分都是中子的巨型原子核,一立方厘米的中子星的质量高达8000万到20亿吨,物理和天文学知识比较缺乏的朋友,是很难理解这种物质状态的。

这种物质也无法脱离中子星上的引力和状态而单独存在,所以如果这种物质来到地球上,也会因为状态的变化而发生爆炸,其规模要比白矮星的爆炸大的多,其物质内能的释放不易计算,基本相当于一颗巨型氢弹的爆炸吧。

然而这还只是另一种更剧烈的爆炸的序曲,因为这15分钟之后,脱离中子简并态的中子又会发生贝塔衰变,这种衰变过程会让中子释放出一个电子和一颗反中微子,中子会成为质子,它本身也会成为一个原子,其质量会有所减少,因为反中微子会作为能量释放出去。如果说一立方厘米中子星物质有1亿吨,那么它释放出的能量会让它减少约8万吨质量,也就是说这一过程中有8万吨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想一想,8万吨物质转化成纯能量该有多厉害?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可怕!因为8万吨物质转化的能量相当于1600万亿吨TNT炸药,大致相当于800亿颗日本广岛原子弹的威力,或者说相当于3200万颗大伊万氢弹,虽然还不足以把地球炸得四分五裂,但如果集中于地球的一面的话足以将地球打出轨道。

那么如果是一立方厘米的黑洞呢?这就更厉害了,如果把我们的地球这么大质量的物质转化成一个黑洞,那么看上去它的直径将只有1.76厘米,所以一立方厘米的黑洞几乎相当于火星的质量了。

而稳定存在黑洞会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如果一个一立方厘米的黑洞来到地球上的话,那么它和地球之间的引力会使得它迅速钻向地心,不断地吸收地球的物质,渐渐地将使地球剩余的物质变成它的吸积盘,最终连吸积盘也都吃掉,也就是说整个地球最终都会被这个一立方厘米的小黑洞吃掉,而它的视界体积也只是增大到直径两厘米左右。

天狼星的来历

天狼星(英:sirius)

夜空里最亮的恒星,目视星等为-1。45等。它是大犬座中的一颗双星。双星中的亮子星是一颗比太阳亮23倍的蓝白星,体积略大于太阳,温度则比太阳高得多。它距太阳系约8。6光年,只有除太阳以外最近恒星距离的两倍。

古代埃及人认识到池该星偕日升起,即正好出现在太阳升起之前时尼罗河三角洲就开始每年的泛滥。而且他们发现,天狼星两次偕日升起的时间间隔不是埃及历年的365天而是365。25天。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根据它的移动路径出现的波浪图形推断天狼星是一颗双星,因为该星在附近空间中沿一条呈波形的轨迹运动,从而得出它有一颗伴星和绕转周期约为50年的结论。

这颗伴星于1862年被美国天文学家克拉克(A。Clark)用他自制的当时最大的口径4。7m折射天文望远镜最先看到。天狼星及其伴星都在偏心率颇大的轨道上互相绕转,平均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20倍。尽管亮星光芒四射,用大望远镜还是不难看到那颗7等的伴星。

伴星的质量与太阳差不多,密度则比太阳大得多,是第一颗被发现的白矮星。

天狼星是大犬座α,是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是由甲、乙两星组成的目视双星。甲星是全天第一亮星,属于主星序的蓝矮星。乙星一般称天狼伴星,是白矮星,质量比太阳稍大,而半径比地球还小,它的物质主要处于简并态,平均密度约3。

8×106/立方厘米。甲乙两星轨道周期为50。090±0。056年,轨道偏心率为0。5923±0。0019。天狼星与我们的距离为8。65±0。09光年。天狼星是否是密近双星,与天狼双星的演化有关。古代曾经记载天狼星是红色的,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线索。

1975年发现了来自天狼星的X射线,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乙星的几乎纯氢的大气深层的热辐射,有人则认为这可能是由甲星或乙星高温星冕产生的,至今仍在继续研究。据1980年资料,高能天文台2号卫星分别测得甲星和乙星的0。15~3。0千电子伏波段X射线,得知乙星的X射线比甲星强得多

冬季星空,从猎户座三星向东南方向看去,一颗全天最亮的恒星在那里放射着光芒。

它就是大犬座α星,我国古代也叫它天狼星。天狼星的视星等为-1。45m,距离我们只有8。6光年。

天狼星西名sirius,来源于希腊语,有“烧焦”的意思,古人认为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升器时正是夏季,天狼星的光和太阳的光合在一起,才是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因此才把天狼称为sirius。

古埃及人称天狼星为Sothis,是“水上之星”的意思。在古埃及,每当天狼星在黎明时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时(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正是一年一度尼罗河水泛滥的时候,尼罗河水的泛滥,灌溉了两岸大片良田,于是埃及人又开始了他们的耕种。

由于天狼星的出没和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所以那时的人们把它视若神明,并把黎明前天狼星自东方升起的那一天确定为岁首。可以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这种历法,最早就是从古埃及诞生的。

我们知道,金字塔都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构思建造的。

由于古埃及的天文学没有知名度,这个见解看起来不是有点儿勉强吗?天狼星是少数与金字塔相关的星球之一,不过,恰恰是这种对天狼星的关注倒使人感到相当奇怪。因为,人们要从孟菲斯城观察天狼星时,只有在尼罗河泛滥初始,贴近地平线的茫茫晨曦之中才能见到它。

在埃及有一本内容详细的历书--公元前421年的,够让人感到迷茫的!这本历书以天狼星升起(初显为7月19日)为难,并且确定年周期为3。2万多年。

我们承认,古代的天文学家不是没有时间观察太阳,月亮和天体,天长地久,最后,他们协商一致,认为所有的天体经过大约365天的运行又在同一个地方就位。

可是,从天狼星的数据推导出第一本历书来,这不荒谬吗?彻头彻尾的荒谬!因为,他们与太阳和月亮打交道容易得多了,而且也可以得出更加精确的结果。《天狼星历书》看来完全是一种纯粹假定的产物,一种概率计算,因为它确实从来没有能预报过星球的出现:尼罗河泛滥和与之相关的现象,即天狼星在晨曦笼罩的地平线上出现,纯系偶然。

尼罗河不是年年泛滥的,况且尼罗河不总是在同一天泛滥的。究竟为什么出现一本《天狼星历书》呢?这方面也再次出现一种古代的文献资料?有没有被古代祭司作为秘密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经文资料或者承诺呢?我们无从得知。

大犬座中,天狼星为其中最明亮的恒星

天狼星的伴星β星,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白矮星。

它体积很小,跟地球差不多,肉眼看不见;但密度特别大,比水星大了三万倍,质量跟太阳差不多。这颗星是1862年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到的,1915年才确定它的"白矮星"身份,从而引起天文界的高度重视。然而,至少在一千二百年前,非洲马里的多根部落,就开始祭祀这颗星,并且知道它的体积,密度,轨道形状(椭圆)和它围绕天狼星运行的周期(四十九个地球年),把这些记载到这个原始部落的木刻,壁画和纺织品上。

据说,是一位叫做"诺默"的神,把关于天狼β星的知识传授给多根人的。多根人保存着一张画,画面是他们信仰的神乘坐一个拖着火焰的大飞船,从天而降,来到多根部落。于是,人们猜想,那个"诺默"可能是从天狼β星(或与之有关的星)上来到地球的外星人。

提到天狼星伴星β星,不得不说从它身上发生的故事,因为不少重大的发现,往往是从一些小的"偏差"开始的。

公元前八世纪,我国唐朝的天文学家一行把他的观测同古时候的记录对照,发现星星的位置改变了。一千多年后,十八世纪,英国的哈雷也独立地看到了同样的现象。

原来,所谓不动的。不变的"恒星",叫错了。天上的星星是在运动的。变化的。

1844年,天文学家贝塞尔注意到天上最亮的恒星--天狼星的运动比较奇怪,它的路径波浪起伏,不像一般的恒星总是沿着一条直线均匀地移动。这位天文学家由此断言,天狼星不是一颗星,而是一个双星系统,另外一颗星是一个"看不见的"伴星;波浪起伏的的路线,正是天狼星一边移动一边饶转的结果。

后来,又有一些天文工作者研究了天狼星的运动,并且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预言了天狼星的位置。事隔二十八年,到了1862年,终于在望远镜里找到了这颗"看不见"的天狼伴星。这颗"看不见"的伴星同天狼星相比实在是太暗了,在望远镜里看起来好像是望远镜的缺陷所引起的假象一样。

可是在观测另外的对象时,这个"缺陷"没有了,大家才相信自己找到了天狼星的"看不见"的伴星。

组成双星的两颗恒星都称为双星的子星。其中较亮的一颗,称为主星;较暗的一颗,称为伴星。主星和伴星亮度有的相差不大,有的相差很大。

有许多双星,相互之间距离很近,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不能把它们的两颗子星区分开。但是,天文学家用分光方法得到的光谱,可以发现它们是两颗恒星组成的。这样的双星,称为分光双星。于是,上面说的可以用望远镜把两颗子星分辨开来的双星,相应地就称为目视双星。

有的双星在相互绕转时,会发生类似日食的现象,从而使这类双星的亮度周期性地变化。这样的双星称为食双星或食变星。食双星一般都是分光双星。还有的双星,不但相互之间距离很近,而且有物质从一颗子星流向另一颗子星,这样的双星称为密近双星。

有的密近双星,物质流动时会发出X射线,称为X射线双星。

在银河系中,双星的数量非常多,估计不少于单星。研究双星,不但对于了解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多样性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了解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你知道哪些关于星星的知识和关于白矮星的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小知识 星星为什么会亮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8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