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跟人类有多少基因是一样的

人类与香蕉有一半的基因是相同的 这个冷知识够惊人

其实香蕉跟人类有多少基因是一样的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香蕉dna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香蕉跟人类有多少基因是一样的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香蕉有可能进化成人吗
  2. 为什么说香蕉是人类的血汗史
  3. 人和香蕉基因相似率是多少
  4. 香蕉的历史故事

香蕉有可能进化成人吗

很有可能,香蕉的基因和人类基因的重合率都超过百分之六十,只要时间够久,导致基因突变,加上环境诱导,香蕉是有可能进化成人的。

为什么说香蕉是人类的血汗史

香蕉是我们最熟悉的水果,你可能不知道,它曾经历过两次生死存亡的大考验,才活到了今天。

香蕉是全世界消耗量最大的水果,全球平均每人每年要吃掉大约30斤香蕉。

但你可能不知道,物美价廉的香蕉,曾经两次因为病菌的侵袭而濒临灭绝,最后人类只能通过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培育出更顽强的品种,才让香蕉生存了下来。

可以说,香蕉的生存史,就是人类种植技术与病菌演化的一场世纪大较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香蕉的两次惊心动魄的生存保卫战,带你看看,在这场演化比赛当中,人类是怎么跑赢香蕉病菌的。

一、为什么香蕉对病菌毫无抵抗力?

你可能不知道,香蕉并不是自然形成的水果,它和橙子、柠檬一样,是通过人工杂交获得的,这种杂交水果往往比野生水果更大、更甜、更好种植,但它和骡子一样,不具备生育能力。

那么,香蕉要想繁衍后代怎么办呢?很简单,从同一批母体上砍下小芽来,继续种植。

也就是说,只要是人工杂交的香蕉,不管你是在哪个城市、哪个店铺买到的,这些香蕉的基因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有了同样的基因,种植者只要控制好香蕉的外部生长环境,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果实品质。

比如说,种出来的香蕉的外观、口感和生长时间都几乎一模一样,种植者可以进行统一的采摘、包装和运输,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种植的效率,节约成本。

坏处是,由于所有香蕉的基因都一模一样,一旦被某种致命的病菌盯上,它们很难产生任何带有抗体的基因突变,也就是说,它们只能任由病菌扩散、逐渐感染、最终全军覆没。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香蕉有两次受到病菌的大规模侵害,却毫无招架之力,几乎濒临灭绝。

二、人类和香蕉病菌的第一次交手

香蕉的第一次生存大战和一种叫做黄叶病的病菌有关。

在19世纪初,人们通过对野生香蕉进行杂交,获得了香甜、大根、容易种植的香蕉品种“大麦克香蕉”(GrosMichel)。

这种香蕉在1885年被现在的金吉达公司引入美国,成为进口到美国的主要品种。

但好景不长,在20世纪初,大麦克香蕉感染了一种致命的病菌,叫做黄叶病1号。这种病菌潜伏在土壤里面,对大麦克蕉的根部发动猛烈攻击。

感染了黄叶病1号的香蕉会怎么样呢?它们的根部无法再传输水分、叶子迅速枯死,再也不能为果实遮挡阳光,随后,暴露在阳光下的香蕉,就被活活晒死了。

黄叶病1号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爆发,迅速扩散到除了亚洲以外的所有香蕉种植园。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大麦克香蕉几乎从地球上消失了。

万幸的是,人类当年除了培育大麦克蕉,还培育了很多其他的杂交品种,华蕉就是其中一个。

华蕉起源于越南和中国,后来流传到英国,被威廉·卡文迪许公爵买下,种在德比郡的查兹沃斯庄园里,作为招待客人的特色水果,它也因此被英国人命名为叫“华蕉”(中文翻译)。

本来,华蕉在卡文迪许的庄园里过着岁月静好的小日子,但是,黄叶病的爆发,打破了它的生存模式。

在人们急切地寻找大麦克蕉替代品的时候,华蕉在众多香蕉品种里脱颖而出。

为什么呢?因为华蕉在口味虽然远远不如大麦克蕉香醇浓郁,但重要的是,它能抵御让大麦克蕉闻风丧胆的黄叶病1号,而且可以在被这种病菌感染过的土地里种植。

这就让很多被病菌污染过、原本几十年都无法耕种香蕉的废田重新恢复生机,所以,华蕉被当时的人们誉为“农业奇迹”。

但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黄叶病的病菌在争分夺秒地进化。它就像小强一样,杀虫剂用得越猛、越烈,它就越耐药。终于有一天,它将魔爪伸向了华蕉。

但这次,人们面对的不再是黄叶病1号,而是在进化后,变得更凶猛、更顽强的黄叶病4号,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升级迭代后的黄叶病。

黄叶病4号不光能杀死大麦克蕉和一些种植范围很小的本地香蕉,连本来对黄叶病1号免疫的华蕉都未能幸免。

这个病菌因此得了个难听的外号——“香蕉艾滋病”,除了人工隔离,人们拿它毫无办法,到今天为止,只有非洲西部和拉丁美洲没有被它的魔掌侵袭。

但是,在国际贸易如此发达的今天,黄叶病4号迟早会蔓延到全世界。

更糟糕的是,在2010年,人们发现印度的华蕉竟然感染了黄叶病1号,也就是说,华蕉对黄叶病1号的免疫力失效了。香蕉产业再次陷入危机。人们不得不与黄叶病进行第二次交手。

三、现代科技与香蕉病菌的世纪大战

好消息是,在第二次香蕉保卫大战中,人类的应对要从容得多。

因为这一次,我们有现代科技武器:基因工程技术。

2015年,在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詹姆斯·戴尔(JamesDale)的带领下,一群研究人员从野生香蕉里发现了一个名叫RGA2的基因,它能抵御黄叶病4号的侵袭。

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者发现,华蕉本身也带有RGA2基因,只不过不太活跃,只要找到能够把这个基因激活的“开关”,华蕉就能拥有抗体。

不过,基因工程只是破解黄叶病的第一步。

研究人员表示,光是发现RGA2这个基因,只是成功的一丝曙光,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单一基因的香蕉变得野生香蕉一样,具有基因多样性。

这样香蕉自身对病菌的抵抗力就会大大提升,整个香蕉产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

除了基因工程以外,人们还可以通过培育技术,来改良香蕉品种,比如台湾培育出的“台蕉一号”和“宝岛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这种香蕉虽然不能完全免疫黄叶病4号,但它可以大大降低黄叶病的发病率,而且生产速度快,生产效益高。2015年,宝岛蕉被引入菲律宾和莫桑比克试种,都十分成功。

现在看来,虽然黄叶病4号比1号更为凶猛,但这次,因为有了科技,人类应对病菌的姿态,也从容得多。

随着人类种植技术的发展,黄叶病已经不再是一种“绝症”,不过,香蕉的下一次生存危机什么时候到来到,我们还能第三次跑赢病菌吗?谁都没有答案。

其实不单是香蕉,人类自身也一样,如果我们想要活得更好、更从容,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进步和完善自我。

我想起《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红皇后”说过的一句话:“在我们这里,只有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

在生命演化的历史中,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

人和香蕉基因相似率是多少

零。人是有思维方式,能独立自主操作,并靠食物营养生存的高等动物。香蕉是由种植的植物,靠泥土淋水施肥长大的植物所结果实。两者根本就不存在基因相似率。

香蕉的历史故事

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认为,香蕉起源于亚洲南部,原产地是东南亚,包括中国南部,其中心可能是马来半岛及印度尼西亚诸岛。

食用香蕉的记载很早就见于希腊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就见过香蕉。我国战国时代的《庄子》、《九歌》等著作中,均有着使用香蕉的假茎作为编织的记录。

其实,我们食用的香蕉源于一次基因突变。

科研人员在马来西亚的森林里,找到了野生香蕉,这种香焦有大量的硬籽,无法食用。

科研人员估算,大约在6000多年前,人们偶然发现了一种很少见的香蕉品种,这种香蕉无籽,果肉细腻可食。其奥秘就是基因突变,这种食用香蕉的每条染色体有三个副本,而不是通常的两个,这使它不会结籽,自然也不能进行有性繁殖。人们把这种可食用香蕉进行扦插繁殖,这就是人类种植香蕉的开始。

5世纪后,香蕉跨洋过海经马达加斯加岛进入南非,10世纪前后落户非洲各地。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香蕉于1516年随殖民者进入西印度群岛,巴西等地,并迅速遍及中南美洲。时至今日,中南美洲仍是香蕉出口大国,包括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洪都拉斯等。

香蕉除作水果食用外,很多国家将其视为粮食或蔬菜食用。在东南亚有此地方,街头可买到酥脆的油炸香焦、把香悠切成薄片裹上面粉蒸制的香蕉饼,还可把鲜香蕉加工成香蕉酱,香蕉粉和香蕉面包,香蕉干等。乌干达的一日三餐离不开香蕉,他们把香蕉和鱼肉一起烹煮,撒上盐,用香蕉叶包裹,在蕉叶里加上蘑菇、花生、葱、姜制成美食,或者把蒸煮的香蕉捣成泥,拌以红豆汁、花生酱,加上红烧鸡块,咖喱牛肉等。

关于香蕉跟人类有多少基因是一样的和香蕉dna冷知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香蕉正在灭绝 未来或将 一蕉难求 ,这是我们人类犯的错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