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谈李白和杜甫(王朔 诗)

安史之乱中,那些著名的诗人们下场如何 王维比杜甫李白都幸运

其实王朔谈李白和杜甫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杜甫的历史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王朔谈李白和杜甫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唐代诗人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
  2. 杜甫一生热肠待人,挚友很多,为何还是把人间的冷暖悲欢一一尝过
  3. 杜甫为何被奉为忠臣的楷模为何我觉得这是迂腐与死板的代名词
  4. 王朔谈李白和杜甫

唐代诗人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

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在于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文化素养,使他能够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包括抒情、叙事、议论、咏史、写景等多种类型。这种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生经历丰富多彩。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他曾经历过家庭的破裂、贫困的生活、官场的挫折、战乱的苦难等,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从而能够写出具有强烈感染力和现实意义的诗歌。

二、广泛的知识和文化素养。杜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诗人,他广泛涉猎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使他能够在诗歌中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创造出多种类型的诗歌。

三、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他不拘泥于传统的诗歌形式和格律,而是尝试使用新的韵律和节奏,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魅力的诗歌。

四、对不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杜甫的诗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情感,包括爱情、友情、家国情怀、历史感慨、社会批判等,他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创作出多种类型的诗歌。

总之,杜甫诗歌风格多样的原因在于他的人生经历、知识和文化素养、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对不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他成为了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的诗人。

杜甫一生热肠待人,挚友很多,为何还是把人间的冷暖悲欢一一尝过

杜甫在成都生活了四年,当时有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孤独,总是无法轻易排遣。在长安的十年更是体验了友情的冷暖。

人在年少时候,喜欢“为赋新词强说愁”。读诗,爱追求王勃的雄放刚健,向往李白的飘逸洒脱,迷恋李商隐的凄艳胧读到杜甫,他那苦大仇深的模样真是很不讨喜。后来年龄渐长再读杜甫,才能稍稍体味“诗圣”与“诗史”的厚重。杜甫的诗滋味很长很长,适合在阴天,或是在深夜,一个人静下来,一句一句地慢慢咀嚼。卫八是杜甫青年时代的朋友,姓卫,排行第八,“处士”是说他不仕而隐居乡间。

可不久,刚直热忱的杜甫就因上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时任宰相的房琯早年就与杜甫结下了深厚情谊,为了营救房琯,杜甫险些招来杀身之祸。虽说这是知识分子的铿锵气节,可我更认为这是大丈夫之间的动人友情。杜甫一生热肠待人,挚友很多,李白、严武、高适、王维、李龟年、岑参…哪一个名字不是响当当的?

彼时,安史之乱已达三年之久,杜甫也已四十八岁。烽火年月,人生过半,亲朋故旧正一个一个离他而去。惨绝如彼岸花,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永不相见,只好用无尽的召唤、绝望的等待在年年月月的轮回中相互守望。杜甫怎能相信,颠沛途中,飘零落魄的他还能见到年少知交的卫八?这时隔二十年的相会,竟虚幻得让人分不清今夕是何夕,仿佛梦中一般。

杜甫与卫八,从离别到聚首,二十载光阴流转,世事变了模样。人生几何,乌发已苍苍;亲朋旧故,竟有一半两隔阴阳;当日少年,今已儿女成行。杜甫用强烈的对比,把哀伤之情张到了极致。这首诗,我最爱的乃是中间叙事部分,“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杜甫很高明,只一句“问答乃未已”轻轻带过,可见裁剪简净之妙!他用净洁的语言,画出极生动的生活素描,给人以最温情的感受。“夜雨剪春韭”化用典故不着痕迹。东汉名士郭林宗,曾冒雨去菜园子剪来韭菜做成汤饼,款待深夜来访的好友范逵。假如没有过与卫八的短暂相聚,没有这一夕温情的回忆,我不知道杜老该拿什么来温暖寒苦漂泊的余生。这一时期,除了《赠卫八处士》,杜甫另有很多“离别”诗。

于是浮靡众生忙忙碌碌,忙到最后手心里什么也没留下,而十年八载的日子却说没就没了。不知道人这短短的一生要历经多少次目送,我只知道每一次都可能是永远。

杜甫为何被奉为忠臣的楷模为何我觉得这是迂腐与死板的代名词

首先,杜甫不是忠臣的楷模,因为他没有正经做过官。安史之乱前,他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安史之乱中曾被肃宗封为左拾遗,后人称杜拾遗就是这个原因。没几天就被罢官了。以后在四川挂名工部员外郎,又被称为杜工部。左拾遗不过九品,员外郎不是现职,所以称杜甫忠臣实在不合格。杜甫由于忧国忧民被后人称为“诗圣”,是诗人的最高荣誉了。

杜甫的诗真实地表现了盛唐转衰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叛军的残忍,官兵的无能。由于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直到最后的《登岳阳楼》中写到虽然“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但仍然想着“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了老杜“仁政”的诗歌主张。杜甫受到后代诗人的赞扬,宋江西派十分推崇他,把他推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曾说:“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义之气,感然而发。”直至今日老杜的诗风还影响着写诗的人。

你觉得他迂腐死板,说明你是一个灵活,圆滑的人。一个人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当然看不上杜甫了,没有什么关系,用杜甫自己的话回答你就是“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朔谈李白和杜甫

王朔说:“他们犯了知识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过度美化历史。什么酿成月光,什么啸成剑气。你拿高倍望远镜看月亮,就是一搬砖。我就是老兵出身,甭在这里跟我说什么剑气,你懂什么叫做剑气。”

接着王朔说,他认为唐代诗歌最高峰是杜甫的边塞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才是诗歌,这才是真正的历史。

“而且李白就是一个名利之徒,溜须拍马,求官不成,才故作潇洒,有什么可说的。”

关于王朔谈李白和杜甫,杜甫的历史冷知识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是李白我为自己正名 我和杜甫不是塑料兄弟情
标签: 杜甫 李白 王朔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