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京满族婚俗(清朝满族婚服)

少数民族男女恋爱结婚风俗大全 6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清朝北京满族婚俗的问题,以及和清朝新的婚礼冷知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清朝女性结婚规矩
  2. 清代婚姻礼俗形成的背景
  3. 清朝北京满族婚俗
  4. 中式清代婚礼新娘礼服的种类

清朝女性结婚规矩

大喜之日结婚前夕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清代婚姻礼俗形成的背景

清代民人婚姻的礼仪,虽因各地风俗与礼仪繁简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均未超出古时“六礼”的范围。所谓“六礼”,即是《礼仪》所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种礼节。

此外,“拜堂”、“合卺”二礼,在六礼中虽未列专章,但属亲迎的范围。这就是古代婚姻必须遵行的六种礼节,也是婚礼程序进行应有的程序。

“纳采”称为合婚,先由媒人替男方求婚,问明待字之女的年岁属肖,找算命卜卦的术士来合婚。“问名”,相当于后来的订婚,清代俗称“小定”、“大定”或“换龙凤贴”,主要仪式是双方交换正式年庚,并详细备注三代及主婚人姓名、荣衔等。

“纳吉”,古称卜吉,是向宗庙问卜于祖先。清代称“小聘”,是指男家致送女家的订婚礼物,一般是女子所用的衣物合首饰之类的,或附以衣服布帛,及小量财礼。

“纳征”古称“纳币”,清代时改成“下财”、“聘礼”,就是男家依照论婚时议定的财帛、首饰等物,按原议数量在迎娶之前数日送至女家。

“请期”清代称“催妆”,就是男家择定迎娶吉日,照会女家。届时由男家仪仗队及轿夫抬着花轿,迎亲之人则乘舆,至女家迎娶新娘,乐工仪仗在鼓吹作乐,由迎亲之人再三催促新人理妆上轿,而新娘故意拖延时间,然后整妆出阁,一般择吉日良辰,作登舆上轿之时,以符合大喜之义。

“亲迎”之礼,最为繁琐,古人重视婚礼,男子多至女家以礼相迎,所以称为亲迎。后经演变,亦有不亲往者。古时婚礼多以昏为期,因此亲迎必在黄昏之后,直至深夜。

清代民间的婚期多选在秋冬,尤以腊月二十三日至除夕为最佳。这是因为民俗中有“送灶”后,家中已无司命纠察,故嫁娶之事可随意举行;再者此时正值农闲岁尾、秋收冬藏之后,家有盖藏、人有闲暇,便于举行婚嫁活动。

清代民间的婚姻礼仪活动,虽因地区风俗不同及贫富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在礼节与程序上有繁简之别。但封建礼制、传统道德观念、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约定俗成的习惯,却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婚姻礼仪活动之中,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清朝北京满族婚俗

一、通媒。历史上,满族男孩在10岁以上就可以论定婚事,举行婚礼。在整个过程中,仍多是男方主动选择女方。男方在父母为儿子选定配偶目标后,即拜托媒婆与女方家长说合,女方若同意,由媒婆回复音信,之后互换门户帖。

二、大定。选择吉日,男家聚集宗族亲友及新女婿前往女家问名,女家亦聚集亲友相迎。男方坐到右位,由年长者致词,表达欲聘之意。女家致谦词表示感谢。新婿入拜女家神位,再拜女家诸亲。最后,女家献茶,主宾交换位置,设酒宴祝贺。

三、下茶礼。下茶礼是在议定聘礼后,选择日期男方前往女家行聘。聘礼的种类和多少依地位、贫富而异,一般有鞍马、猪羊、钱财、首饰等。聘礼放在铺红毡的高桌上,抬送到女家,陈列于“万字炕”的西炕祖先案前,两亲翁并跪,斟酒互递祭祖,俗称“换盅”。

四、开剪。开剪是指男方在迎娶前一个月,将结婚日子提前通知女方,叫做“送日子”。男方将给女方的彩布、衣物送往女家,叫做“送嫁妆”。并请一儿女双全的有福之妇女为姑娘裁衣,叫做“开剪”。

五、打下处。女方家在正日子前一天,新娘向自家祖先行礼辞别,并叩拜“佛多妈妈”求她降福。然后由送亲妇女陪同,亲哥哥护送,乘坐彩车,送至事先选好的某亲友家住宿,叫做“打下处”。下处一般选择离男方家较近地方,又以看不见男家房屋为标准。

六、迎娶。迎娶是满族婚俗中最重要的环节。满族传统婚礼一般是“三日婚”,头一天叫“响棚”。这一天男家为参加婚礼的亲友备宴,要在自家院内用席或布搭棚。棚柱上多挂贴喜字、对联,男女老少齐帮忙。因这一天不仅要动鼓乐,还要搭灶、劈柴,所以叫“响棚”。第二天叫“演轿”,这一天要杀猪、跑油、摆桌。满族的习俗是新郎骑马,新娘坐矫。新郎和娶亲人在这一天要跟随鼓乐沿街演走。第三天才是拜堂成亲,这一天要举行一系列礼仪活动。

七、插车。新娘及送亲队伍在正日子早晨从“下处”出发,要与迎亲队伍途中相遇,然后车、轿相交错停下,由新娘哥哥将新娘从自家的车上抱到新郎迎亲的花轿上,返回男方家。

八、憋性。也叫“劝性”。这是指迎、送亲队伍来到男方家的大门前,暂不让新娘下喜轿,意思是扳一扳新娘当姑娘时的脾气,使婚后的生活更美满,憋性的时间不会太长。

九、迈火盆。新娘下轿前换上带来的“踩堂鞋”,蹬着小红板凳走下喜轿,顺着铺好的红毡走进院内。新娘要跨过路上的一个火盆,象征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新郎在新娘下喜轿时,要象征性地向新娘虚射三箭,以驱逐新娘带来的邪气,也有人认为是旧时“抢婚”习俗的继承。

十、坐帐。也称“坐福”。按照一些满族老人的说法,早年满族男子随八旗军外出作战,举行婚礼时,多把新娘送到军营里去成亲,因此传下这个习俗。所谓“帐”是在正房窗前临时搭的,富裕人家用毡布,一般人家用席子。在坐帐结束前,由女性长辈给新娘开脸、梳头。

十一、拜北斗。庭院里放着天地桌,桌上供着神位及供品。新郎、新娘拜天地,满族叫“拜北斗”。满族人认为,拜北斗就是拜长白山,就是拜祖先。

十二、回门。婚后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拜见长辈和亲属,称为“回门”。一个月后,新媳妇要回娘家住一个月,叫做“住对月”。

中式清代婚礼新娘礼服的种类

中式婚礼新娘礼服主要有秀禾服、龙凤褂、马来袍、旗袍、汉服等款式。

秀禾服:服装采用红色与金色搭配,展现女子的端庄秀美;

龙凤褂:上裙下褂的款式,纯手工缝制,上装收身剪裁,更显新娘腰身;

马来袍:使用进口面料并结合印度丝,辅以纯西式的剪裁,更加凸显新娘的身材,制作精良,颜色的变化绚丽多彩……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清朝北京满族婚俗和清朝新的婚礼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清朝北京 满族贵族和汉族百姓的真实生活对比,悲惨 看图说话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