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甘肃的地理人文知识(甘肃人文地理介绍)

中国人文地理部分必备知识点,附专题设计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有关甘肃的地理人文知识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有关甘肃的地理人文知识以及甘肃地理冷知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甘肃省地理概况
  2. 甘肃近两年怎么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呀,是气候环境还是地理因素
  3. 甘肃省地理特征是什么
  4. 甘肃的地理区域以及地域特点

甘肃省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中腹地带,位于东经92度20分-108度42分、北纬32度31分-42度50分之间。平面形态总体为“哑铃”形,呈北西—南东走向分布,从文县甘川边界到安西县甘新边界长1655km,最窄处在张掖地区山丹县,南北宽仅24km。西南面与四川、青海接壤;西北部与新疆毗连;北部马鬃山区有一小段与外蒙古接壤;东北面大部分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小部分与宁夏自治区相接;东面与陕西省相连。国土总面积45.4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其中山地和高原约占60%,川区和沙漠平原区约占40%。人口密度56.0人/平方公里(1999年)。

二、地形地貌

甘肃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分属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在构造上属于鄂尔多斯地台、阿拉善—北山地台、祁连褶皱系和西秦岭褶皱系。境内地形复杂,既有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景观,又有长年葱绿的陇南森林;既有地势高亢、气候寒冷的甘南高原,又有一望无际夏季炎热的河西走廊沙漠平原。省境东南部重峦迭障,山大谷深,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为全国著名的泥石流高发区;中、东部大多为黄土覆盖,形成独特的黄土塬、梁、峁密布的地形,水土流失严重;西缘亦为我国黄河西界;南缘漳县、宕昌县北部一带为我国黄土覆盖的最南界;河西走廊一带地势坦荡,绿洲与沙漠、戈壁断续分布,西南部横亘着高大的祁连山系,为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地势高耸,气候寒冷,从山顶到山脚依次分布着现代冰川、多年积雪、森林、草原,为走廊和北部沙漠戈壁水资源形成区。北部地面起伏不大,气候干燥,风力剥蚀作用显著,戈壁广布,为内蒙高原的西端。除陇南部分谷地、疏勒河下游谷地较低外,大部海拔都在1000m以上。总观全貌,本省地形实为一个山地型的高原。

甘肃近两年怎么经常发生自然灾害呀,是气候环境还是地理因素

谢邀,虽然我不是甘肃人,地理知识也很撇,所以我去找了些资料,不喜勿喷。

说起前阵子甘肃多地下冰雹,原因就是强对流天气造成的。

强对流天气指的是发生突然、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常伴有雷雨大风、冰雹、局部强降雨等强烈对流性灾害天气。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有的时间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它常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主要原因是南方暖湿气流在加强,而北方冷空气仍有很强势力。形成强对流天气要有3个条件:要有不稳定的大气层结、要有触发及至和要有湿度条件等,也就是说,本来这一地区就由于太阳辐射的加强而越来越暖,加之南方来的暖湿气流携带有大量的水汽和热量,因此大气中很容易积蓄能量。当北方冷空气以适当的方式侵入暖湿气团时,就会在部分地区形成垂直运动特别强的空气运动,也就是各类强对流天气系统,使得空气中积蓄的水汽和能量短时间内得到释放,于是就形成了诸如强雷电、短时的暴雨和大风甚至冰雹这些强对流天气。

要加强对雷电的防范,不要呆在空旷的环境中,应躲避到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里;如果在室外,有车的话要尽量在车躲避。

保护好自己及家人。

点个赞哦,么么

甘肃省地理特征是什么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水文:河流少,径流量小,汛期主要在夏季,冬季有冰期甚至断流生物: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主要以温带草原植被为主,以西主要以温带荒漠为主

甘肃的地理区域以及地域特点

甘肃省的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首先就体现在其地理位置,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我国的中心,特别是省会兰州就是我国陆地版图的几何中心。甘肃省这种居中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刚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交汇地带,也就是说甘肃省兼具三大自然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甘肃省内不同区域自然地理差异巨大。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有关甘肃的地理人文知识和甘肃地理冷知识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老师推荐丨地理 诗词 历史 人文知识一个不漏 给孩子讲中国地理,有它就够了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