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真实历史(攀登者真实历史事件)

攀登者 是真实历史,也是中国电影的又一次攀登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攀登者真实历史这个问题,攀登者冷知识演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攀登者藏族女孩饰演者
  2. 攀登者的演员中有张一山吗
  3. 攀登者是真的在珠穆朗玛峰拍的吗
  4. 《攀登者》什么时候上映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攀登者藏族女孩饰演者

曲尼次仁

在影片中饰演黑牡丹的藏族姑娘曲尼次仁当天身穿天蓝色连衣裙亮相现场,甜美笑容配上干净的装扮,像是个可爱的邻家女孩。

攀登者的演员中有张一山吗

没有

主演是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成龙,井柏然。

攀登者是真的在珠穆朗玛峰拍的吗

攀登者不是在珠穆朗玛峰拍的。影片是在天津和岗什卡雪山上拍摄的,天津拍摄的自然就是攀爬雪山之前的镜头,后面雪山上的镜头就都是在岗什卡雪山上真实取景的了,这对演员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吴京是出了名的敬业,为了拍摄这部电影,他提前进行了极限训练,也特地体验了一次攀登雪山的感觉。

《攀登者》什么时候上映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国庆节的第二部电影《攀登者》,看完之后是让有些失望的。为什么?本身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展现中国国家登山队的英勇壮举,表现他们不惧困难,勇敢攀登的精神。可惜,夹杂了太多虚构的感情戏,让登顶珠峰给人带来的震撼感变得削弱了。而且故事缺乏历史的代入感。

所以,我想结合电影中的故事和人物,带大家了解历史上真实攀登珠峰的前后故事,比电影更加令人感动!

电影中一共讲述了两次攀登珠峰的过程,一次是1960年,一次是1975年。电影是采用第三人的视角进行讲述,用回忆与现实交织两条线来讲述两次攀登珠峰的过程。

一、为什么要登上珠峰?

1960年,我国选择攀登珠峰实际是“被动”的。

当时中国和泊尔正在进行划界谈判,中国主张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泊尔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中国曾建议给这座山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友谊峰”,但被尼泊尔拒绝了。因为有尼泊尔人在1953年从珠峰南坡成功登顶,所以尼泊尔声称“你们中国人都没有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组建了国家登山队,决定从中国一侧的北坡登上珠峰,捍卫国家的领土尊严!

但因为第一次是在夜间登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所以不被国际上承认。于是,在1975年,为了探测珠峰的精确高度,同时为了反驳国家上得不承认,国家组织了第二次攀登珠峰。

所以,综合来说,两次攀登珠峰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带有政治使命的。对于那些登山队员来说,攀登珠峰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热爱登山运动,另外一方面也是承载在国家和人民的荣耀与寄托,所以最后能够支撑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登上珠穆朗玛峰!

而在电影里,登上珠峰的动机和动力变成了爱情的力量,主人公一直想要给女主说一句未能说出口的话,他觉得自己只有登上珠峰才有资格娶对方。这无疑削弱了人物的动机与精神!

二、登顶珠峰需要面对哪些困难?

首先是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境内的北坡山路更加陡峭,上面最低温度可以降到零下三十度,风力最大超过十级,而且随时会遇到雪崩的危险,沿路还遍布着众多的冰裂缝,一不小心踩空,便就坠入万丈深渊。另外,在其海拔8650米处,有一个坡度达85度的4米左右的岩石台阶,被称为“第二台阶”。这是沿北坡登顶最为陡险之处,很多人都命丧于此。“极寒”、“大风”、“雪崩”,英国人七次试图攀登,但都以失败告终。因此,英国人说它是飞鸟都无法逾越的!

其次,中国登山队缺乏经验,且装备极差。中国登山队是1956年才成立的,最初是在苏联人的帮助下进行登山训练,原计划也是和苏联人一起攀登珠峰。但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所有专家,就只剩中国队独自攀登。没有了苏联的援助,中国登山装备落后,物资奇缺,就连登上的氧气瓶都无法做到人手一个。

最后,珠穆朗玛峰上面气候多变,可供登顶的窗口期时间很短,但我们当时国家的气象预报还不发达,无法提供精确的气象资料。这给登顶珠穆朗玛峰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即便面对这么多的困难,我们的登山队员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依然选择了勇往直前,克服种种不利因素!

三、登顶过程是怎么样的?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1960年2月,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正式组成,队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工人、家民、解放军、教师、学生、机关干部和科研人员,全队共有队员214人,虽然最后登顶的只有3人。他们的平均年龄24岁。

在正式登顶之前,登山队员们进行了三次高山行军。在此过程中有50多人被不同程度冻伤,并且有两名队员牺牲。

第四次行军从5月17日开始。6天后,许竞、王富洲、刘连满和贡布4名突击队员到达8500米突击营地,屈银华亦率运输队员随后赶到。5月24日上午9点多,4名突击队员向顶峰进发。刚刚走出几十米远,许竞突然两次倒下。只能赶紧让运输队员屈银华顶替许竞参与冲顶,王富洲则临危受命担任突击组组长。

中午12点时,他们到达“第二台阶”,这座4米多的岩壁竟然花去他们3个小时,是刘连满用身体做“人梯”将队友屈银华托上去才最后登上去的。结果刘连满体力透支,只得留在了8700米处。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继续向顶峰进发。此时天色已晚,3人决定摸黑前进。

终于在1960年的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三人成功从北坡登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他们带上去的除了一面国旗,还有一座毛泽东的半身塑像。

在下山的路上,他们发现了还活着的刘连满和一整罐未动用的氧气。原来他以为自己必死,就把写了遗书把氧气关掉留给队友下山用。所幸他奇迹般地挺过了这一夜,和登顶归来的三名队员顺利会合。他省下的氧气瓶和糖,也帮助大家顺利下山。

1975年,第二次攀登珠峰。中国登山队员架设了一个6米高的金属梯,架设在了“第二台阶”,打通了最后登顶的难关。最终,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的9名队员再次成功登顶珠峰,其中包括了一名女队员:藏族运动员潘多。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的女性!他们还在地球之巅上树起测量觇标,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为8848.13米,并且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四、电影背后的英雄们

电影中,胡歌扮演的登山队员杨光,在现实中的原型叫做夏伯渝。当年,在下撤的时候,他跟四个藏族队员一起。走到海拔7600米的时候,有一个藏族队员体力透支,又丢失了睡袋。他那时有个外号叫”火神爷“,不怕冷,就没有多想,把自己的睡袋让给了那位藏族队员。自己的腿被冻伤,最后只能截肢!后来,他一直带着义肢进行登山训练,43年后,69岁的他终于成功登顶珠峰!而电影中将这段故事讲得不合逻辑,没有做到打动人心,十分遗憾。

另外还有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它在现实中的原型叫做邬宗岳。他是1975年登山队的副政委,兼任登顶第一突击队队长,负责拍摄电影,承担心电遥测任务。5月5日,为留下攀登海拔8200米以上高度的运动员们与大自然搏斗的珍贵镜头,邬宗岳解开绳子,走在队伍后面拍摄电影。晚上9点,从营地返回去接应邬宗岳的突击队员没能找到他的身影。直到5月28日,登顶成功后的下撤途中,到海拔8200米时,见到了邬宗岳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摄像机规规矩矩地放在悬崖边上,旁边有一个滑落的痕迹。在下到8000米附近时,人们看到在悬崖顶部风化岩石和冰雪混合的地方,邬宗岳长眠在了雪中。

珠穆朗玛峰,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如果没有1960年第一批中国登山队员的付出与艰辛,现在它也许就不属于我们中国,那将是多么大的一份缺憾!8848.13米,这样的一个精确的数据,如果没有1975年第二批中国登山队员的牺牲与努力,我们恐怕现在还只能使用外国人提供的数据!

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共和国奉献和牺牲的英雄们!中国登山队那永不放弃、勇往直前的攀登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和传承!

关于攀登者真实历史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攀登者 国庆档硬核来袭 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6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