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三个阶段(美苏冷战三个阶段事件)

冷战期间,匈牙利两百名专家出访美国,下飞机后为何集体叛变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美苏冷战三个阶段的问题,以及和关于美苏冷战的冷知识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美苏争霸、冷战、两级格局有何联系&区别
  2. 美苏争霸四个阶段
  3.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表现及原因
  4. 美苏冷战的五大原因

美苏争霸、冷战、两级格局有何联系&区别

1,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主要内容,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2,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抗。战后40多年立美苏两大政英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紧张激烈的对抗。但是并没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和军事冲突。

3,两极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的形势。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

美苏争霸四个阶段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其特点是双方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二、第二阶段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三、第三阶段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特点是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而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四:第四阶段

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美苏争霸三个阶段表现及原因

第一阶段: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及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期。

原因: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实力膨胀;苏联成为政治军事大国。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表现:美苏重新划分各自势力范围;重新确定欧亚政治版图;处置战败国,进行军事占领;建立联合国等。

第二阶级:两大阵营对峙冷战及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时期。原因:美苏意识到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表现:美国在欧洲对苏联和东欧掀起冷战;在亚洲侵朝、越,干涉中国内政。

第三阶段:美苏争霸时期。原因:赫鲁晓夫上台,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50--60年代战略优势在美国;70年代苏攻美守;80年代美攻苏守,最后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关键明确三个阶段: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美苏争霸,据此分析其原因和表现

美苏冷战的五大原因

“冷战”的表现:政治上: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军事上:北约和华约建立。

二战后美苏成为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国在二战后确立了世界霸权的政策,并视苏联为障碍。

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美苏冷战时期,苏联上校3个月2次叛逃,不仅没受到惩罚还被嘉奖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