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尊师重教的理解(对尊师重教的理解300字)

教师节来临,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尊师重教

其实对尊师重教的理解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尊师重教你不知道的冷知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对尊师重教的理解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尊师重教的典故和成语
  2. 尊师重教理念
  3. 什么叫尊师重教
  4. 尊师重教的原因及重要性

一、尊师重教的典故:

?

1.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

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

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2.程门立雪

?

宋朝时,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着了。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

?

二、尊师重教的成语:

?

1、一字之师

?

拼音:yīzìzhīshī

?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之师。比喻从别人那学到一点东西也是自己的老师。

?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译文:郑谷改齐己《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从此,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做齐己的“一字之师”。

?

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

例句:他是文学巨匠,更是我的一字之师。

?

?

?

2、师道尊严

?

拼音:shīdàozūnyán

?

解释:本指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人性,严谨为学,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后改变其意思,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出处:西汉戴圣编纂《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译文: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知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知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尊师重教。

?

近义词:师严道尊、尊师重教

?

例句:传承师道尊严,不忘民族初心。

?

3、尊师重道

?

拼音:zūnshīzhòngdào

?

解释: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

?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

译文:臣听说圣明的君主王候,哪个不是尊师重道的。

?

例句: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扩展资料

?

尊师重教的名言:

?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2、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

3、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

译文: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

4、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

译文:人不能没有老师指导学习。就:靠近。

?

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唐〕韩愈《师说》

?

译文:人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怎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了疑问不向老师请教,最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知识为人类开辟了认识世界、通往宇宙之路,而教师则带领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教师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只是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地耕耘、浇灌,平凡而艰辛,却蕴含着伟大,创造着神奇。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凡见有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无不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不敬三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回顾从古到今先哲贤圣对尊师重教的精辟论述,应对我们有深刻启示。

《礼记·学记》中指出:“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意为: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之后,教育才能得到重视,教育得到重视后人们才懂得努力学习。三者的关系互为前提。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

《吕氏春秋·劝学》中讲道:“疾学在于尊师。”戊戌四君子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也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贵于尊师。”《荀子·大略》中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深刻地阐明了国家兴衰与重视知识、尊敬教师的关系。

《礼记·学记》中还指出:“凡学之道,严师为难。”意为:在所有做学问的道理中,尊敬老师可谓难事。尊敬老师是学生的本分,然而尊师难以持之以恒。初学尊师并不难,但是学生逐渐学有所成,甚至超过老师时,尊师就很勉强了。这也是有些人终不能成大气候的根本原因。古今中外,无数事例告诉我们应该尊敬老师。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才能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学风,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尊师重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观念,它表明了教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其中“尊师”强调尊重老师,感激老师的教导和帮助;“重教”则是强调重视教育,认为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根本。因此,尊师重教旨在强化了尊重和爱护老师,以及肯定和重视教育提升个人素质,整个社会文化的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尊师重教的观念,只有心中明白这一点,才能承担社会责任,带着责任心做出自己该做的事情,同时也能够拥有优秀的品德和出色的思想。

尊师重教的原因和重要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即“以孝为本、尊师重教”。这一价值观传承至今,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以下是尊师重教的原因及其重要性:

原因:

1.社会稳定:尊师重教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减少犯罪率。

2.人伦关系:尊师重教可以扩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维护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强化家庭成员之间更亲密的联系。

3.发展教育:尊师重教可以提升学生对老师和知识的尊重和信任度,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4.历史文化: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师长在、身处荣”的美德。

重要性:

1.传承优良传统:尊师重教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让后代子孙学习并贯彻这一价值观,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教育敬业精神:尊师重教可以激发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并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投入度。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更大程度地尊重、支持和理解老师们。

3.增强社会和谐稳定:尊师重教是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的基础之一。当人们形成了较高的道德观念后,会更加合理、公正地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总之,尊师重教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必需品。

文章分享结束,对尊师重教的理解和尊师重教你不知道的冷知识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教师节只有一天 尊师重教必须365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1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