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孔融是让梨的孔融吗

盘点三国时期重量级神童,这些人的命运都非常相似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三国演义的孔融是让梨的孔融吗这个问题,三国孔融讲历史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孔融杀母弑父的原因
  2. 孔融是孔子的嫡系后代吗
  3. 历史上真实的孔融是怎样的
  4. 三国志为什么描写孔融

孔融没有杀母弑父。

曹操以孔融诸多反对儒家的言论判其“不孝”并诛杀。

这个罪名是政治斗争的产物。

此处的不孝,有两层涵义,其一是孔融对孔子家学的背弃,是为不孝;其二,无君无父的狂悖倨傲之言,是为不孝。正是这个罪名,无论孔融多么孝顺自己的母亲,最后也被演变成为“孔融杀母”的最初源头。

孔融不是孔子的嫡系后代。

三国时期的孔融虽然久负盛名,但是他这一支血脉并非孔子的嫡系子孙后代。而且孔融乃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因此曹操诛灭孔融三族并不会将孔子的后人悉数杀尽。

孔融在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故事应该是:孔融让梨。孔融擅于诗赋文章因此凭借着自身的才能位列建安七子之一。并且孔融在东汉末年时期长期官居要职,先后担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太中大夫等。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人陶丘洪、陈留人边让齐名。汉献帝时期,他历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国相等职,时称孔北海。孔融在北海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颇有治绩。后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他生性喜结宾客,抨议时政,言辞激烈,终在建安十三年(208年)因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孔融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一。魏文帝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其散文锋利简洁;六言诗则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按照历史记载,孔融是孔子的后代代表着绝对的儒家正统,如果孔融参与的战争,那么当年导致三国大分裂时代的18路军阀,就是拥有正义性的。

因此当年这些人虽然导致了大分裂,但他们是以正义来应对邪恶,但是邪恶力量过强,所以天下分裂,于是就迎来了英雄的时代。

所以当年因为孔融的加入,使得这场战争变得满满的伟光正感,但可惜的是正史中的记载却不是这样。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孔融让梨世人皆知,为何长大后的孔融,老师从不提起 因为不好说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1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