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100条冷知识,古玩常识(古玩百科)

古玩收藏基础知识100例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古玩100条冷知识,以及古玩常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玩瓷器入门基本知识
  2. 谁知道古玩行业行话例如一块钱、10块钱,是指多少钱
  3. 古玩十大不能碰的东西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首先从认识瓷器开始:瓷器的种类即瓷器的分类。瓷器鉴别需从九方面来看,具体标准如以下:

1、器型。器型是鉴定瓷器的关键。每个朝代对瓷器的制造,无论是官窑或民窑都有它的器型标准,所以鉴定瓷器首先要看它的器型制造,是否符合当时的造型。

2、瓷器的重量。每个时代制作的要求不同,瓷器的重量也不同,比如元瓷较厚重,与清朝相比就要重得多。

3、瓷胎。瓷胎也就是瓷器骨架,有浆胎,缸胎,石胎,铁胎,脱胎等。胎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每个窑的瓷器都有它的特点。

4、瓷器的底釉。随着制作年代的变化,底色釉的颜色会有变化,同样是白釉,也有细微的变化。

5、瓷面的光亮度。太亮火气足,太暗又不对,真品应该有柔和的光亮。做假是很难做到这种效果的。

6、瓷器的底足。瓷器底足每个朝代都有它的特征。

7、瓷器使用的颜料。鉴定上彩的特点,一看用料,二看年代,三看风化程度。颜料随着年代的过去,会风化,反铅。

8、瓷器上的款式。款式从宋时起就有,但大多是工匠制作时的符号。

9、瓷器的声音。完整的瓷器,轻轻叩之,声音清脆悠长,修补过的瓷器声音则沉闷,有沙沙声。

1、古玩行业话如:说“1块钱”就是1百元人民币;“10块钱”就是1千元,“1毛钱”即是10元。

2、清末民初为古玩行业鼎盛时期,因此古玩买卖间行话也就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变迁,旧有的行话大多已不再使用,如今古玩行话推陈出新,产生了许多新行话。古玩行话大致可分为二类,一是俗语,二是术语。俗语涉及的面较广,从看货到对货物的评价到做生意,整个过程都有行话。

3、如看货时碰上真货叫“开门”、“一眼货”,货物达到一定的年代叫“到代”、“够年份”;遇到新仿旧的货称之为“高老八”或“八爷”;对有些地摊货统称为“新加坡”,谐音“新假破”,新货做伪叫“做旧”,做旧做的好就是“高仿”,做的不好就是“判眼”。民国之前仿旧的叫“老仿”现在仿旧的就是“新仿”,如大明宣德炉因其珍贵,在明宣德年间就有了仿品,以后历代直至今日仍不断地有仿品出现。古玩行里有一种人,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然后再卖给各店家、收藏家,行里人称“游击队”,游击队收货出价都比较低,因此又叫“铲地皮”;而“拾麦子”、“捡漏子”则是指买者有眼而卖者不识购到好货或指买到从内行人眼底滑掉的好货。

4、自己不太懂行受人骗,买了“高老八”叫“吃药”、“交学费”,懂行人买了“高老八”叫“走眼”、“打眼”,买了便宜货叫“吃仙丹”。老货坏了重新修补过叫“动过手”。倘若卖家说货绝对真,信誓旦旦,而买家仍有疑问,又不好直说是假的,就只能说:“看不好。”有许多人总认为从农民手上买的货不会有假,殊不知有些货是游击队有意丢给农民“埋地雷”的。另外还有“下蛋”则专指复制品,如将别人送去装裱的名人字画进行复印或学生复印老师的作品,再将复制品以假充真卖给他人。

5、古玩行里,同行之间做生意叫“交行”,一般成交的价格利润很低、有时甚至是“蚀本”,这就叫“交行价”,漫天开价是“天价”,一件古玩喊到几万,甚至几百万,弄不清楚是不懂还是存心坑人。以物换物是“打仗”,一批货物连好带孬一齐卖称作“一枪打”、“一脚踢”。某人带人上门来购货,行规要按成交价的10%付回扣,叫“打一”。购货时如说“1块钱”就是1百元人民币;“10块钱”就是1千元,“1毛钱”即是10元。

6、术语行语即是专用语,一般变化不太大,有陶瓷方面的专用语,还有翡翠玉器、竹木牙雕、字画等方面的专用语。如新瓷器釉面的光叫“贼光”、“火光”,瓷器上有裂纹叫“冲”;老翡翠叫“老种”、新翡翠即是“新种”。老货无论出土还是传世,都有一层自然陈旧的光泽,叫“包浆”,新出土的东西叫“生坑”,传世的东西叫“热坑”等等。由于术语行话专业性比较强,因此不是行家就难以掌握。

一.象牙:最有判头指数五颗星

二.鹤顶红:盔犀鸟的头骨

三.犀牛角

四.虎骨/虎爪:老虎的骨头和爪子

五.玳瑁

六.羚羊角

七.抹香鲸牙

八.砗磲

九.红珊瑚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颠覆阳江人的认知 史上最惊奇变态的冷知识
标签: 古玩 常识 知识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6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