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为什么有许多官员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

古代的春节 加班 ,穿越到唐代的人要失望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后期为什么有许多官员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官居几品为什么不升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后期为什么有许多官员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
  2. 贾政由学政到粮道是升官吗
  3. 古代的科举状元是几品官
  4. 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是什么区别

唐朝后期为什么有许多官员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

唐代的散官是一种“阶官”,又不是具体的职事官或者使职、差遣,何来的“平级调动”呢?

言归正传。题主您的这种印象,恐怕是由唐朝后期(中、晚唐)时文臣的散官升迁状况而来的……要说此时文臣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其实并不准确。中、晚唐时文臣的散官,通常只是攒在一起升了而已。这是由于散官升迁制度的变化导致的。

具体而言,中、晚唐时的文臣在获得起家的散官【1】后,之后的考课、泛阶等同散官提升有关的资历都会积攒下来,直至积攒的结果满足升迁到朝议郎(文散官,正六品上),再一次性升迁。

注1:不同途径入仕的官员,起家散官的官阶品级也不同。如进士的起家散官一般为从九品下的将仕郎;明经则通常为从九品上的文林郎;一品官之子倘若门荫入仕的话,起家散官将高达正七品上的朝请郎;而门荫等出身的官员,再考取科举后,起家散官则是综合计算的。

以进士出身的白居易为例: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秘书省校书郎(职事官,正九品上)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盩厔县尉(职事官,正九品下)

元和二年(807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盩厔县尉(职事官,正九品下)集贤校理(馆职,无对应品)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盩厔县尉(职事官,正九品下)翰林学士(使职,无对应品)

元和三年(808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左拾遗(职事官,从八品上)翰林学士(使职,无对应品)

元和五年(810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京兆府户曹参军(职事官,正七品下)翰林学士(使职,无对应品)

元和九年(814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太子左赞善大夫(职事官,正五品上)

元和十年(815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江州司马(职事官,从五品下)

元和十三年(818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忠州刺史(职事官,正四品下)

元和十五年(820年)

将仕郎(文散官,从九品下)司门员外郎(职事官,从六品上)

朝议郎(文散官,正六品上)主客郎中(职事官,从五品上)知制诰(使职,无对应品)

以上是自白居易第一次授官开始,到820年年底他第一次升散官之间的主要履历(临时担任的考官、摄官等等之类都未记入)。期间,不论仕途顺遂时,还是贬官生活中,他的散官一直未变,直到820年十二月,直接从从九品下的将仕郎跳到了正六品上的朝议郎。

而待到升至朝议郎之后,便是如同唐朝前期一样,正常地逐级升迁散官了。

贾政由学政到粮道是升官吗

先说结论,贾政由学政到粮道是升官。红楼梦中第34回担任江西学政的假证被皇帝任命为南直隶粮道。娘道这个官职属于三品官,主要负责从江南地区向京城输送粮食地位十分重要,职责也非常重大。梁道这个官职在清朝属于非常重要的官职。

古代的科举状元是几品官

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

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

文状元

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

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

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

武状元

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

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

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是什么区别

中国古代的官员等级一般来说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一品分为正从两个品级,五品以后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在隋唐时期,一般而言是不设一品官的,尤其是正一品的官员。很多人的都是死后被加衔,才能够到正一品。而隋唐的宰相也就是正三品,因此才有了一个官职叫做同中书门下三品。

品级的主要作用是在朝廷的排位,上朝时的站队,以及官职,俸禄的发放上面。一般而言,在上朝的站队中品级越高的人越靠前。因此,正一品的官员往往比从一品的官员靠前。从明清开始,职级基本是统一的。因此,什么样的官职就是什么样的品级,很少出现低品高职或者高品低职的情况。

到了清朝时期,甚至出现了超品的情况。比如亲王,郡王甚至公爵都是超品的,就算是正一品的大员见了也要行礼。但是清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员在顶戴花翎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文官都是仙鹤补服,武官都是麒麟补服,都戴红宝石顶子。只不过,清朝的一品官员很多,有很多正一品的官员大多数情况下干的都是从一品官员的活。

清朝的正一品官员主要有: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掌鸾仪卫事大臣。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通常情况下是不设的,一般只是追赠。通常清朝的正一品官员即是殿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居多。殿阁大学士在京的通常要管部,因此称为中堂。外放的一般即为地方总督。

清朝的从一品官员主要有:各部尚书,协办大学士,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地将军,都统,提督。一般而言,各地总督加御史和尚书衔,也是从一品官员,甚至还有巡抚加提督衔的也是从一品官员,如年羹尧任四川巡抚时就加了提督衔。

唐朝后期为什么有许多官员的散官长期得不到升迁和官居几品为什么不升官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官酝1118 唐代的酒究竟是什么滋味 为何诗人们动不动就喝上了头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