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发明“天炉战术”的抗日名将薛岳,到台湾以后,过得怎么样,以及薛岳为什么不回大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豫湘桂战役,百万国军为什么会一溃千里
1937年的淞沪会战,国民政府70万野战陆军,最终不敌约30万鬼子兵;1938年徐州会战第二阶段,李宗仁50多万大军差点被20多万日军包了饺子;同年的武汉会战,老蒋亲自指挥的110万大军,还是被不到30万日军击败,武汉沦陷。而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日本人更是出动了史无前例的50万大军,只有对比一下才知道危险。
(副参谋总长白崇禧)
“豫湘桂战役”是国民政府一方的称谓,日本人的战役代号是“一号作战”,被东京参谋本部称为“明治维新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日军纠集了华北方面军、第六方面军、第11军、第13军、第23军等侵华日军主力,还从关东军调来的大批增援部队,地面兵力达到了历次战役的峰值,仅就兵力对比而言,其实客观来说,百万国军也是必败之局。
日本人内部又称此次战役为“纵贯大陆交通线作战”,也就是要打通从东北到华北、从华北再到华中、从湖南经广西最终进入越南的铁路交通线。因为太平洋战场的水上运输线已被美军基本封锁,位于越南西贡的“南方军”司令部饿得快不行了,迫切需要补给渠道。而海军已经没有力量翻盘了,于是日本人无奈之下,认为陆军还能打打,所以选择了打通陆地交通线。
在这条准备打通的漫长的铁路线上,黄河以南的河南省(豫)大部,尚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下,蒋鼎文第一战区司令部就设在洛阳。岳阳附近新墙河以南的湖南省(湘)大部,也在薛岳的控制之下,第九战区长官部位于长沙。而广西(桂)当时更是抗战的大后方,第四战区长官部所在,这都是日本人想打通铁路线,而必须新增的攻取之地,现在明白“豫湘桂战役”的名字由来了吧?
所以豫湘桂战役的战场范围非常巨大,其中河南段的战事又被称为“豫中会战”,湖南段的战事又被称为“长衡会战”,而广西段的战事则被称为“桂柳会战”,一次战役涵盖三场大型会战,规模可想而知。按理说,日本人到了1944年已经是强弩之末,就算国军最终失利,也不应该败得太惨,结果呢?除了方先觉守衡阳有一抹亮色外,余皆一败涂地。
(方先觉)
日军出动的兵力超过50万人,新建了14个混成旅团和8个野战补充队,战马10万匹及汽车1500辆,按照当时的中日战力比,没有个150万以上的军队应战,重庆一方都很难守住上述地区,但问题是,可以打败仗,却不应该败得如此之惨!豫湘桂战役的惨败,是老蒋都没有料到的事情,更让美国方面对国民政府的军队大失所望,间接催生了《雅尔塔密约》的签定和苏军后来出兵东北,其军事和政治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那么,已经得到了一定美援和美械的国军,为什么败得如此之惨呢?除了兵力上的对比之外,归结起来还有四大原因:
第一,国军高层的战略误判非常严重。
战争进入到1944年以后,日本法西斯的败象已露,尤其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几近崩溃,上自老蒋下至各战区司令长官,都不认为日本人还有力量在中国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在日本人紧锣密鼓酝酿“一号作战”的1944年3月间,老蒋还跑到衡山呆了两周多,期间召开了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这次会议没有研究任何日军可能发动攻势的议题,而是部署1944年的部队调整、换装和局部反攻事宜。
在老蒋等人看来,日本投降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抗战最危险最艰难的时期已经度过,比如第一战区蒋鼎文,换掉卫立煌之后整整两年都没有进行认真备战,加之跟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内斗不止,所以黄河河防形同虚设,甚至连日军留在南岸的一个桥头堡(两个大队的兵力)都懒得清除,因此当日军于4月份发动突袭时,37天连丢38城,真的是一溃千里。包括之前表现还好的薛岳,也不太认为日军还敢再取长沙,第九战区的应战准备也比较差,遂有长沙的迅速沦陷。
“天炉战法”早就被日本人琢磨透了,再加上横山勇第11军兵力充足,所以薛岳肯定要走麦城。
(汤恩伯)
第二,国军内部腐败和“等胜利”的思想非常严重。
从1939年以后,日军并没有再进行大规模的战略级进攻行动,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等,都属于“短切突击”的扫荡式作战,也就是重创国军部队、破坏所到区域后,打了就跑。尤其是1942年以后,这种态势更加平常,所以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进入到深水区后,既然没有大仗可打,各战区部队驻防相对比较稳定,腐败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省边区总指挥的汤恩伯,本来抗战初期打得还可以,然而后面几年从军人沦为了政客,每天研究怎么攀龙附凤和扩充军队,手下的兵力从一个集团军扩充到四个,战斗力却反而下降了。尤其是纵兵殃民,使“水、旱、蝗、汤”成为了河南四大灾害,所以当日军大举杀来时,汤恩伯的四个集团军迅速崩溃,他和蒋鼎文也被双双撤职,老蒋只能以胡宗南代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率兵东进阻遏日军兵叩潼关。
其实第九战区也好不到哪里去,薛岳兼着湖南省主席,吏治很是腐败钱也没少捞,甚至还有了脱离重庆拥兵自重的念头,这都不是空穴来风。
(张发奎)
第三,重庆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日趋尖锐。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老蒋与白崇禧的关系上面,集中爆发在桂柳会战期间,当时两广地区归张发奎的第四战区指挥,广西境内既有中央军、也有粤军和桂军,然而广西地方当局和桂军,又只听白崇禧的命令,无论是张发奎还是老蒋都指挥不动。日本投降已是定局,桂系也在拼命保存实力,尽管方先觉死守衡阳给广西争取了47天的备战时间,然而当日军攻进全州以后,桂柳会战仍然打得乱七八糟。
国军还有另外一个顽疾,那就是“各扫门前雪”,各战区从来不会积极主动配合其他战区的作战,因此豫湘桂战役开打后,第一、第四、第九战区仓促应战,本来就只有招架之功。而且由于日军抽调兵力用于主要战场,其他防区的兵力已被稀释到最低程度,可惜的是,第三、第五、第六战区均没有做出有力配合,奉命出动进行牵制性作战时,也是出工不出力,没能从河南、湖南和广西战场上调回一个日本兵。
1944年的国民政府军,尽管坐拥600万以上的军事人员,但是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腐朽,这是由老蒋的独裁和任人唯亲所决定的。
第四,重庆军委会也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队。
在如此规模巨大的会战中,统帅部是必须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战略预备队的,以便在战役进行中随时加强到危险地段,然而在美国方面的压力下,老蒋很不情愿地下达了滇西反攻的命令,这样,大部分换装美械和半美械的精锐,都去滇西和缅北作战了。其中包括卫立煌的20多万中国远征军、杜聿明的昆明警备部队、以及新一军、新六军等王牌部队,这就使重庆方面在战局最危急的时刻,拿不出来有力预备队,比如为了阻止日军在贵州的推进,不得不从遥远的第一战区、第六战区甚至第八战区抽兵救援。
同时,老蒋还不愿意抽调胡宗南的主力南来,胡部当时已经得到了相当美械,并且河防压力大大减轻,但是老蒋不肯解除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封锁,那怕西南非常危急,这一点连美国顾问都看不下去了。而没有生力军的投入,河南、湖南和广西的战场,就只能以原有的兵力维持作战(大约是120万人,三大战区各有约40万的兵力),那么损失一部分就少一部分,最终使战局不可收拾。
豫湘桂战役从1944年4月中旬爆发至1945年1月为止,八个多月时间里国军损兵50余万,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掉了洛阳、长沙、桂林等146个中小城市,七个大型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用“一溃前里”来形容并不过分。并且如此的惨败发生在日本投降的前夕,实在令人无法理解和愤怒不已,也难怪老蒋后来三年就败亡大陆。
因为日本人的这次攻势被称为“回光反照式的一次行动”,被快死的人给揍趴下了,怎么能说不丢人呢?一声叹息。
罪大恶极的特务头子康泽,被俘虏后为什么不直接枪毙
1948年7月17日,中野名将王近山统一指挥的我军各部刚刚解放襄樊,就接到了野司转来的西柏坡急电:“速将康泽送往华北,并派可靠武装,加镣铐押送”!在解放战争中后期,俘虏一个中将绥靖区司令官,已经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为什么军委对抓获康泽如此重视呢?因为康泽的政治地位非常特殊,这厮当时是国民党“中央常委”。
(康泽剧照)
换句话说,康泽的军队级别在俘虏中并不出众,当时的蒋军已经是“中将多如狗,少将满地走”的状态,但是作为老蒋早期的嫡系、复兴社创办人之一(总社书记)、三青团的实际把控者,黄埔三期的康泽在蒋军将领中的政治地位是非常之高的。1947年3月,康泽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立法委员,举个例子,即便是老蒋的心腹爱将王耀武,康泽的黄埔三期同学,也不过是个中央委员而已。
所以康泽必然进入“高级战犯”名单,既是军队高级将领、又是党团骨干、还是曾经的特务头子,这样的高级战犯轻易是不会枪毙的,因为在宣传上、政治上、历史问题调查中均有较大作用,所以我党的政策都是以关押、改造、学习和交代为主。如果你不能理解康泽的政治级别有多高,不妨看一下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数据统计:
在功德林关押的200多名高级俘虏中,仅有国民党中央委员四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一人,而其中的“中常委委员”仅有康泽一人!在被关押初期,康泽也因此牛叉得不行,一副瞧不起其他战犯的模样,就因为他有这个政治资本。而实际上,其他带兵的战犯也根本瞧不上他,认为他根本不会打仗,就是个紧紧依附老蒋的党棍、特务头子。
那么康泽既然是黄埔毕业生,为什么没有像王耀武、方先觉一样始终领兵作战呢?无它,是因为他有一个特殊的履历,即在黄埔三期毕业后的1925年底,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不仅与我党不少高级干部曾经同学,而且在校期间主要学习的是政治和组织工作。所以1927年7月回国后,立即被分配到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工作,从此成为“党棍”和特务分子。
(王耀武剧照)
这个中央党务学校是陈立夫、戴季陶等人创办的,所以康泽是黄埔生中的另类,他这个特务头子跟军统一直关系不大,反而跟中统的关系更近一些。正基于此,康泽在早期是深得老蒋信任的,因为黄埔生大多是武夫,会舞文弄墨并且善长政工组织的人不多,1928年成为老蒋的少校侍从参谋,1929年3月被老蒋指定为国民党“党代会”候补代表,年仅26岁。
康泽为老蒋可谓是鞍前马后,1931年老蒋第二次下野之前筹组“复兴社”,康泽与贺衷寒、桂永清等人便是筹建骨干,他把在苏联学来的东西都用上了,复兴社的框架结构和纪律条例,均由康泽亲自执笔完成。复兴社首批40多人当中,康泽的排名非常靠前,这个老蒋的亲信组织设有“干事会”和七个直属处,包括什么组织处、宣传处和特务处等等。
众所周知,复兴社特务处正是“军统”的前身,而康泽差一点就成为这个处的处长,老蒋最初的属意人选就是他,并且亲自面谈。但是康泽认为自己善长的是宣传和组织工作,对特务专业不够门清,选择了组织处处长一职,而特务处处长,老蒋最终选择了黄埔六期肄业的戴笠,但是从这一段历史,很清楚地看出康泽在老蒋心目中的分量,早期肯定是在戴笠之上的。
康泽在宣传上非常卖力,所以到了1937年被任命为总社书记,直到1938年4月复兴社正式解散。在此期间,康泽的罪恶行径达到高峰,那就是为了配合蒋军对苏区的围剿,提议组建了“南昌行营别动总队”,这个别动总队是蒋系第一个正规特务武装,主要由中央军校“驻赣暑期研究班”的学员组成,以研究班主任康泽为总队长。
别动总队是略高于团级的建制,总共下设三个大队(营级),每个大队下设三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设三个分队,每个分队下设三个区队,每个区队的额定编制为17人,总计2000余人。这个别动总队不仅人员都是军官或者特务,装备也非常精良,队员都是长短枪各一支,每个分队装备一挺轻机枪,队员装束为灰布军装灰色绑腿,黑鞋黑袜黑皮带,很有模仿纳粹“冲锋队”的意思。
这个别动总队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配合蒋系正规军“清剿苏区”和恢复反动统治,在蒋军占领苏区某地后,康泽率领别动队采取清查户口、编组保甲、训练壮丁等形式,疯狂迫害红军家属、农村干部和游击队员,用白色恐怖来血洗苏区。从1933年10月到1935年,大批苏区群众被别动队杀害或者判处徒刑,期间别动总队还与红军游击队作战300余次,因此罪行堪称罄竹难书。
(影视中的别动总队)
1937年老蒋又筹组“三青团”,以争取青年加入到反动阵营,康泽是三青团“中央临时干事会”24名干事之一,跟陈立夫、陈诚等共同在名单上,并且兼任组织处处长。其后康泽逐渐掌握了三青团的实权,在中央常务干事兼组织处处长的位置上稳坐七年之久,然而当老蒋有意让小蒋来接手三青团时,不识时务的康泽不肯交权,终于被一脚踢出重庆派去国外“考察”。
1947年2月康泽回国,老蒋曾面许东北行营新闻处长、北平行营新闻处长的职务,康泽皆不受,因为这些单位都归“国防部新闻局”管理,他看不上新闻局长邓文仪。直到1947年11月,才被任命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这是隶属于武汉行营的机构,当时还是“后方”,下辖鄂西北、豫西南、陕东南和川东北的一大片地区,管理三个专区和十几个县,绥区司令完全就是个土皇帝,所以康泽痛痛快快地就去了。
万没想到,这一去“土皇帝”没做几天,就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的俘虏,其实康泽也不会打仗,让他带兵就是个笑话,他只是没想到,我军会这么快就攻击襄樊地区罢了。搞笑的是,康泽兵败被俘后,南京中央社还公开宣布:“康司令官在襄樊作战中业已殉难”,人民解放军没杀他,南京当局先宣判他挂了。
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连被俘的宣统皇帝、康泽这样的人也不杀,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不杀头,就要给饭吃,对一起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自新的机会,这样做,对人民事业、对国际影响,都有好处”。这段话,也就提出了对康泽等人的基本政策,进而决定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由于学习和改造的情况良好,康泽于1963年4月9日第四批被特赦,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担任文史专员,期间回忆撰写了《复兴社缘起》、《三青团成立的经过》等文章,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料。他在功德林里面写得交代材料之多,可谓首屈一指,各类材料总计3000余件,稿子摞起来有5尺多高,所以康泽又被戏称为“功德林的材料库”,不杀确有不杀的道理。
1967年12月,康泽因旧病复发去世,年63岁。
(黄维剧照)
强渡乌江之对岸中薛岳的扮演者是谁
强渡乌江之对岸中薛岳的扮演者是王挺。王挺(1972年6月26日-),原名王泳茗,出生于贵州贵阳,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编剧。
发明“天炉战术”的抗日名将薛岳,到台湾以后,过得怎么样
薛岳是在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护卫。在长沙会战中,薛岳发明了“天炉”战术,一生歼灭日军接近20万。
在逃到台湾以后,薛岳由于不是蒋介石嫡系,逐渐被边缘化,晚年远离事实,终日在书房读书。
薛岳于1998年去世,享年103岁。
薛岳是广东乐昌人,原名叫薛仰岳,绰号老虎仔。由于薛岳的父亲,仰慕南宋抗金大英雄岳飞,就给儿子起名为“仰岳”。
但是,薛岳长大后,自认为仰慕岳飞意犹未足。于是就取消“仰”字,单名一个“岳”字,并以当代“岳飞”自称。
薛岳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随后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受训两年。毕业后,再入保定军校第6期,与张发奎,邓演达等人为同期同学。
1918年,薛岳还未毕业,就南下广东,加入孙中山的革命军,任总司令部上尉参谋。
1921年,26岁的薛岳,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一营中校营长,另外两个营长分别为叶挺和张发奎。
同年5月4日,孙中山以路海空大元帅名义下令北伐,薛岳追随孙中山奔赴广东韶关。
在孙中山还没到达广州的时候,中华民国政府陆军部总长,兼内务部总长的陈炯明,公开反对北伐的主张。
陈炯明还假借北伐名义占领了广州,并通电要求孙中山,恢复其粤军总司令及广东省长的职务。
6月1日,孙中山携夫人宋美龄一起回到广州,打算说服陈炯明支持北伐。
薛岳率领警卫营护卫,孙中山和宋庆龄下榻在粤秀楼。
在6月15日傍晚,薛岳侦查到陈炯明可能会在当夜发难。
薛岳立刻通知孙中山的秘书,安排孙中山化装成夜诊的医生,连夜赶赴广州天字码头,登上永丰舰。
这天夜里,陈炯明果然率领3万之众,包围了大帅府,。而孙中山的警卫部队只有800多人。
宋庆龄此时正居住在附近的粤秀楼身边,也只有20多个护卫,情况十分危急。
薛岳沉着指挥,击退了数次叛军的攻击。陈炯明见久攻不下,就命令部下火烧粤秀楼。
薛岳连忙让宋庆龄下楼,并且由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陪同。
然后由叶挺开路,薛岳断后,将宋庆龄护送到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处,不久后登上永丰舰与孙中山会合。
薛岳事前提醒孙中山提前逃离,又在枪林弹雨中,以寡敌众,护送宋庆龄与孙中山回合,可谓是智勇双全。这一战,也让薛岳在孙中山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4年,蒋介石二次东征陈炯明。薛岳任粤军第一师少将副官,兼师参谋长。
第2年,薛岳升任第一军第十四师副师长,兼第十四团团长。
1926年7月,北伐开始,第1师,第2师为总预备队,归属西路军,目标是江西的孙传芳,也是北伐军的主力。
同年9月,西路军抵达长沙,开始对孙传芳进行攻击。
其中,最激烈的就是南昌城的攻守战。在此期间,南昌城两次失而复得,北伐军遭受大的挫折。但是,唯有薛岳率领的第3团,始终英勇奋战。
战后总结教训,薛岳发现是由于地图不准确导致的,这对薛岳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教训。
在其后20多年的征战生涯中,薛岳行军作战,更加注重研究实际的地理环境和地图。
江西肃清之后,第一军第一师划归到东路军,总指挥是何应钦,前敌总指挥是白崇禧,薛岳升任第1师师长。
到了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起兵反蒋。
李宗仁和白崇禧,率部从广西进入湖南,占领了衡阳,继续北上。
张发奎则沿北伐军旧路,偷袭了醴陵,然后与李宗仁、白崇禧在长沙会合,直逼武汉。
但是,由于后续部队还在衡阳,被中央军蔡廷楷,蒋光鼐阻击,张、桂的后路中断。
这时,薛岳主张向东南进发,直捣南京,以吸引中央军的主力,以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
但是,这一提议被张奎发拒绝。
结果,张桂联军在衡阳,遭受到中央军的围攻,伤亡惨重。等到突破至广西时,仅剩下千余人。
薛岳的主张被拒绝,再加上大败,导致信心丧失。于是就以脚部负伤为由,请求休养。
随后,薛岳被调任柳州军校校长。
不久之后,薛岳由于看不惯上层军阀,分分合合的丑陋嘴脸,就辞去了柳州军校校长一职,回家赋闲。
1933年,薛岳被任命为第五军军长。
淞沪战役以后,薛岳出任第三预备队副司令,驻扎在贵阳。
就在此时,薛岳再三主动请缨,希望前往前线杀敌。
到了9月,薛岳奉命抵达南京,被任命为第19路军总司令,归第三战区左翼军总司令陈诚指挥。
在罗店、失守以后,日军分别向蕴藻滨等地进攻。
薛岳临危受命,出任左翼军中央作战区总指挥,在蕴藻滨南坚守了半个多月。
10月28日,薛岳指挥第10九集团军,在竹园村与日军展开争夺战,向敌军发起5次猛攻,并重创日军。
但薛岳部下也损失惨重,活下来的不足1/5。
11月11日,日军绕道杭州湾,在金山卫登陆。左翼军侧背受到威胁,被迫离开上海,退守吴福线。
撤到芜湖县的薛岳,将部下3个集团军,划分为左右两翼。
但是还没等布局就绪,日军便于突破防线,情势危机,薛岳被迫再次撤退。
薛岳打算利用锡澄线的坚固防御工事,与日寇决一死战。
但是,几十万大军在后撤时,受到日军空军狂轰乱炸。等到大军达目的地,防御工事居然找不到钥匙,导致无法利用,最终南京陷落。
薛岳撤退到锡澄线之后,升任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驻扎在屯溪。
同时,薛岳开始收容整顿部队,深入杭、嘉、京、芜一带,展开敌后斗争。并奉命切断水路交通,策应第五战区对地作战。
此时,薛岳根据当时的战略形势,做出了“以正规军防御,以游击队攻击”的作战方式。
同时,薛岳还授予游击队两大任务和三大战法,就是打倒活着的敌人,摧毁死的地物,和骚扰、埋伏,扰乱敌军。
1938年5月,薛岳调任第一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驻扎河南开封,指挥兰封会战。
薛岳首先在兰封附近,消灭日军的第13师团。然后歼灭鲁西豫东的日军,保卫了京汉铁路,阻止日军。
不久之后,薛岳升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
1938年7月,日军占领九江之后,发动4个师团,分别从湖口何九江向南进发。企图占领南昌,进而占据长沙和粤汉铁路,试图从南边包围武汉。
薛岳奉命指挥南浔铁路,和潘阳湖沿岸的防卫,防止日军从南方包围武汉。
薛岳在南浔布下了一个“反八字形”阵地,一举歼灭日军101师团,并且阻击了106师团的支援。
1938年10月,薛岳又指挥了万家岭大捷,一战歼灭敌军1万多人,俘虏300余人,挽救了岌岌可危的南昌。
万家岭大捷,与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齐名,都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南昌失守以后,薛岳奉命收复南昌。薛岳率领大军从东面攻打南昌,战斗持续了10天,由于缺乏攻城武器被迫放弃。但是,日军也付出了1.5万人死亡的代价。
1939年9月,薛岳升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第1次长沙大捷。
日军派出六个师团,数百架飞机,以及3百多只舰船,由赣北、鄂南、湘北,分六路进攻长沙。
薛岳调集了21个军,52个师的兵力,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
先是阻击了从赣北西进的日军,接着击退鄂南之敌,切断敌军侧翼。最后,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正面来敌。
战斗一共进行了20多天,日军伤亡达到4万多人。其中,少佐以上的军官死亡人数,高达40余人。
战后,蒋介石特别高兴,还特地犒赏了参战将士共计15万元。
1941年9月,日军再次进犯长沙,派出了4个师团,两个独立旅团,一共15万人。外加100多架飞机,200多架舰船,兵分两路进攻长沙。
薛岳调集了17个军,20万兵力,依旧采取“后退决战”的方式。
薛岳先用7个军部署在东侧,牵制住敌军侧翼,经过初次抵抗之后,将敌军引诱到汩罗河伏击地,并予以重创。
此次,薛岳歼敌2万余人。
到12月,日军又发动12万兵力,进行了第3次进攻长沙。
此次,薛岳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天炉战法”。
就是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手段,逐次消灭敌军兵力,挫其锐气。然后在决战地带,利用优势兵力,密集的火力,实施反包围,给予敌军歼灭性的打击。
根据这一战法,薛岳选定新墙,汨罗河为伏击地点,将捞刀河、浏阳河两地,设定为决战区域,同时下令第十军死守长沙。
这次,薛岳出动了30万兵力,在逐次抵抗之后,将敌军引诱到捞刀河和浏阳河的决战区域。
薛岳立即命令各部按照预定部署,对敌人进行球心攻击,并表示本战“抱必死之决心,必胜之信念”。
薛岳还要求,各集团军总司令、、军长师长,务必掌握部队亲自指挥,倘若延误战机,军法从事。如果敌军从某部队作战区域安全逃窜,必严惩各级主官。
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历经半个多月,歼敌5万余人。
战后,薛岳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此后,薛岳又率部支援了赣东战役,和解除常德之围,虽然不是主攻,但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4年5月,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板恒征四郎,率领20万日军,600架飞机,30辆汽车的配合架,兵分三路,第4次进攻长沙。
此次,薛岳依旧采取“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
薛岳命令所属部队节节阻敌,消耗敌军兵力。并将主力置于左翼,准备在涤水、涟水北岸,与日军决战。
但是,因为援军受阻,防线被日军强大的正面钳形攻势突破,最终导致长沙失守。
日军占领长沙之后,立刻挥师进犯衡阳。
早在日军入侵长沙之前,薛岳已经命令第十军驻守衡阳。
随后,薛岳又将商震兵团,设于渌水南岸,又调集大量部队,位于衡阳外围,准备与敌军决战。
薛岳指挥部队先后击退了,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的日军。
这时,日军又调来了大量援军,和重型攻城武器,并以衡阳城西南角为重点,配合空军的狂轰乱炸,发起了猛烈攻击。
但是,衡阳守军顽强抵抗,日军久攻不下,被迫撤退。
7月30日,冈村宁次亲自指挥日军攻打衡阳,薛岳命令各部进行反包围,并且发出13封求援电。
这时,驻守衡阳的部队,损失大半战斗力大大减弱,而增援部队又受到了阻拦。第十军在苦守88天之后,被迫撤出了衡阳。
在衡阳陷入日军之手之后,薛将部队部署在赣粤边界,阻止日军进犯粤汉铁路。
薛岳是抗日将领中,歼灭敌军最多的将军。初略统计,薛岳大约歼灭日军20万人。
日本投降以后,薛岳任南浔线受降司令官,接受日军投降。
美国总统杜鲁门,还给薛岳颁发了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
在解放战争期间,薛岳在鲁南战役中打了败仗,蒋介石以“指挥无力”的罪名,将薛岳撤职。
在解放前夕,薛岳率10万余人退守海南,最后还是逃往台湾。
到台湾以后,蒋介石任命薛岳为总统府一级上将战略顾问。
到了1958年,薛岳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
1966年,薛岳出任光复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
但这些其实都是闲职。
薛岳终究不是蒋介石嫡系,在台湾仍然需要看人脸色。
他的晚年也颇为艰难,甚至在蒋氏父子去世之后,连李登辉都敢为难他。
李登辉当政以后,大搞修宪勾当,企图扩大自身职权。
薛岳拥有国民大会代表的身份,拒绝在李登辉提出的宪法修正方案上签字,结果得罪了心胸狭窄的李登辉。
薛岳在台北的房子,是由台湾银行承租,并由光复设计委员会承担经费。
而李登辉为了报复薛岳,就将这个委员会裁掉,让薛岳自付租金。
台湾银行也开始向薛岳索要巨额房租,薛岳不接受,台银便将薛岳告上了法庭。
像薛岳这种国民党元老,而且在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两蒋时代,台银怎么也不敢动薛岳。即使真的需要自付租金,两蒋也不会因为这点钱为难薛岳。
薛岳对民族、对国家,作出的贡献,难道还不顶这点房租吗?这就是李登辉故意想为难薛岳。
1998年5月3日,103岁的薛岳离世。
但是,李登辉对处理薛岳的丧葬仪式,却显得草率而无礼。他甚至都不愿意在殡葬仪式上,为薛岳覆盖旗帜,真是让人唏嘘。
发明“天炉战术”的抗日名将薛岳,到台湾以后,过得怎么样和薛岳为什么不回大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