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要必取街亭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司马懿为什么要必取街亭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司马懿为什么要必取街亭的知识,包括街亭为什么重要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都说街亭,到底街亭在什么地方
  2. 诸葛亮自知“街亭”的重要性,为什么还派马谡去守难道他不知道马谡的能力吗
  3. 街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兵夺回
  4. 司马懿为什么要必取街亭

都说街亭,到底街亭在什么地方

街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陇城镇,距大地湾遗址8公里,是一处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地带,是关陇大地的咽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魏蜀街亭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街亭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河谷开阔,四通八达,南北山势险要,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

三国时期诸葛亮派参军马谡督先锋众军,裨将军王平为马谡军中先锋(领兵1000人)固守街亭,因马谡违亮部署,又不听王平力谏,“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终被魏军大将张郃所败,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马谡(有逃狱之责)下狱被杀,上疏请求自贬三级。从此,街亭便名扬天下。

诸葛亮自知“街亭”的重要性,为什么还派马谡去守难道他不知道马谡的能力吗

守住战略要地街亭,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成败的关键,诸葛亮作为蜀汉北伐大军的主帅,要说他不清楚当时“街亭”的重要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然最终的结果却是相当的讽刺,诸葛亮明知街亭的重要性,然却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启用毫无作战经验不足的马谡担任镇守街亭的主将,最终致使“街亭”失守,蜀国的首次北伐也因此无功而返。

据《三国志》记载:

“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

当时诸葛亮账下并非无名将可用,更有人劝说诸葛亮不要轻易任用马谡,然而诸葛亮却还是力排众议,坚持启用马谡为将去镇守街亭,难道当时的诸葛亮真是被鬼迷了心窍?诸葛亮启用马谡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呢?街亭之战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先从这件事的起因说起。

事件背景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首次率军北伐,这是整个蜀汉沉淀了长达五年之久所进行的兴复汉室的壮举。时蜀汉大军气势高昂,诸葛亮以声东击西之计令赵云、邓芝统领一偏师出斜谷道佯装攻打曹魏扶风郿县地区,成功的将魏军主力吸引了过去,自己则率主力大军对陇右地区用兵。时曹魏陇右五郡疏于防范,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由于准备不足更是直接望风而降。时陇右五郡已得其三,只剩下陇西、广魏二郡尚有魏军负隅顽抗,此时诸葛亮的战略目标毫无疑问便是要拿下此二郡,然此二郡若真被蜀军攻下了,则意味着曹魏自此便失去了对陇右一带的掌控,而且更要命的是陇右若失,则关中危矣,所以当时的魏明帝曹叡都不得不亲往长安坐镇,并急调大军前往增援,据《魏书》记载:

“乃部勒兵马步骑五万拒亮”

既有曹魏援军要来,那自然就得要有人拖住这魏军才可以争取时间拿下这最后的二郡啊,那么在哪里阻击这曹魏援军呢?便是这街亭了。

街亭这个地方位于天水郡陇城镇东部,是关中军快速进入陇右地区的一个关键节点。街亭要道后面是孤山环绕,前边则是一片开阔地待,是一个典型的易攻难守的隘口。所以诸葛亮要想争取时间夺下陇右,就必须得派一可靠之人来守住街亭,拖延曹魏援军。由此便拉开了街亭之战的序幕。

那么诸葛亮为何执意任用马谡来担此重任呢?在我看来有以下三个重要原因

诸葛亮任用马谡的三大原因

第一:马谡是绝对的忠诚可信。

马谡可以说是蜀汉朝廷中元老级的人物了,他早在刘备入主荆州时便因伊籍的推荐而得到刘备任用。我们知道蜀汉朝廷的派系是很分明的,而马谡与诸葛亮同属荆州集团,这自然使得诸葛亮对马谡多了一份信任。

第二:马谡确有谋略。

陈寿曾这样评价到马谡:

“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

就说诸葛亮当年南征吧,当时诸葛亮能顺利平定南方,使得南中人心归服,这马谡在其中就起了不小作用。

第三:诸葛亮有心让马谡做接班人。

有人说诸葛亮不是有亲儿子(诸葛瞻)吗!为什么还要选择别人作为接班人呢?很遗憾,诸葛亮是晚年得子,诸葛亮病逝时,其子诸葛瞻年仅8岁,加之诸葛亮本就是一个以国事为重家事为轻的人,故他急需培养一位以后能接替他的人!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看中马谡呢?首先自然是诸葛亮对马谡才能的肯定,其次马谡之兄马良与诸葛亮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据史料记载,马良曾在书信中称诸葛亮为“尊兄”)。那么当时诸葛亮与马谡之间究竟到了怎样一种地步呢?

《襄阳记》中这样写道:

“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

既然马谡是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如何培养这接班人呢?要知道马谡之前可从来没有过独自领兵的经验,那难道这一步就不迈出去嘛?自然是不行的,故诸葛亮然马谡镇守街亭的目的就是希望让他在实战中历练成长。其实当时诸葛亮启用马谡还是做好两手准备的,其一他有明令让马谡只守不攻,其二他以实战经验丰富的王平为副将从旁辅佐。按照诸葛亮的构思,凭借街亭的险峻地势,加上马谡、王平的才干,拖延魏军时日是不成问题的,然只可惜马谡年轻气盛,急于立功,屯兵山上以攻代守,终被魏将张郃击败,实乃命也!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街亭的战略地位如此重要,诸葛亮为什么不派兵夺回

诸葛亮在马谡失街亭后基本也就失去了信心!他六出祁山,国力空虚,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后主刘婵昏庸无能,偏听谗言,北伐因为诸葛亮的愚忠受阻!攘外没能安内。只有尽人事顺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司马懿为什么要必取街亭

一直以来,关于街亭失守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争论得比较多的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街亭失守,是由于马谡刚愎自用,不听诸葛亮和副将王平的劝告造成的。另外一种则认为是由于诸葛亮用人不当造成的。

其实总的来说,街亭之战本来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一个天赐良机,但由于诸葛亮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才致使这一宝贵的机会从他的眼皮底下消失了,因而使他判断失误,指挥不当,最终致使街亭失守,从而失去了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机会。

那么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街亭真的如此重要吗?为何马谡失掉街亭之后,诸葛亮就要全线撤退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街亭”在何处?

街亭的位置辨析

关于街亭的具体位置,一直以来人们的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认为街亭即“街泉亭故城”,位于今天的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的地方;第二种说法认为街亭在三国时期的西县境内,即今天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第三种说法则认为街亭是隋代汉川郡西县境内的街亭山,即今天陕西勉县境内。

在后来的历史研究中证明,第一种说法可以说是古今人公认的说法,第二种与第一种相近。第三种则是完全错误的。

根据《街亭考》中记载:“蜀军攻下祁山,占领西城之后,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诸县纷纷表示降顺、只有上邦、冀城为魏坚守……”

这是《街亭考》否定街亭在今甘肃秦安县陇城东北六十里街泉亭故城的重要理由。按照记载中所说,街亭在今天甘肃天水市东南的街子镇,而且该地以东的渭水南部有一条通往关中的古道。

当年魏军的将领张郃率领的援军就是通过此道西达街亭的,马谡的军队也是想由此道:“循南山东进”,“强占陇山,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的。而这也就是那所谓的“陈仓——陇山——上邦大道”。

街亭之战为何会是诸葛亮消灭司马懿的天赐良机?

关于这个问题,其原因有三:第一,街亭地处“山僻之处”,其地势十分复杂,可以藏匿数万兵众;第二,当时的蜀军总计有三十万,是司马懿的一倍有余;第三,司马懿没有与诸葛亮交过手,不熟悉诸葛亮的用兵之道,而且魏军又是孤军深入到蜀军背后,这无疑是一招险棋,倘若蜀军切断其退路,那么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便会从人间消失。

如果想实现这一目标的话,蜀军的作战计划就必须加以调整,以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其具体部署如下:

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在街亭正面等候司马懿而攻其首,然后魏延和高翔各率领五万大军以断其身,再由姜维率领五万大军切断司马懿的退路以袭击其尾。

赵云再率领五万大军打着诸葛亮的旗号向箕谷、斜谷前进,以迷惑魏军,这样一来可以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大将军曹真,促使他相信诸葛亮中了司马懿的计谋。二来可以切断魏军通往街亭的要道,防止曹真增援司马懿。三来则可以切断司马懿与曹真之间的通信。

当然了,也许有人说这样的部署,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但其实,恰好相反,时间上是非常充裕的。因为马谡在街亭的小山上将兵士屯好之后,司马懿才赶到,所以诸葛亮做这些部署,时间上是完全是足够的。

所以如此一来,诸葛亮便可以在街亭之战中彻底消灭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这不但可以使他威震四海,还可以促使魏国时时处在恐惧之中。因为曹魏朝廷中已经无一人可与诸葛亮对抗,用诸葛亮的话来说就是:“孺子曹叡即为,余皆不足虑”。等到这时,诸葛亮不仅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而且长安城的大门就从此向蜀汉大军敞开了,进取中原,指日可待。

但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只算中了司马懿的计谋,但却没能认识到这是消灭司马懿的一次绝好机会,街亭的失败,最终没能除掉司马懿,而这也致使了诸葛亮七次北伐皆无功而返。

至于诸葛亮为何会在街亭失守后赶紧撤退,是因为此时街亭丢失之后,蜀军如果继续进军,那么便会使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还会被司马懿阻断通往汉中的要道,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诸葛亮恐怕就会成为瓮中之鳖了。所以诸葛亮撤兵是明智的选择,当然了,这其中自然也有无奈!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