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text-indent:2em;">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税务数字化转型专家建议,以及税务系统2271工程指什么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国家税务局信息中心主要是做什么的
我记得国税是没有事业编的,在我们分局,就只有正式公务员和合同工,合同工一般是坐在大厅窗口,不过也有可能我是新录用的公务员,知道的还不多,别的地方也不知道
如何提高办税服务厅服务效能
现行办税服务厅涉税服务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办税服务厅办税排队拥挤,办事效率低下
(1)在与纳税人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纳税人希望办税手续再少一些,工作效率再高一些,办税时间再短一些,纳税成本再低一些等此类问题。在这一方面各级税务机关都做了积极努力和探索,如大力度推行个体户预储帐户管理,企业网上自助申报、中介机构代开货运发票,“网上税务局”的建设等;这些措施的确减轻了办税服务厅工作压力,也缓和了征纳矛盾;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地看到,征收期内纳税人排队等待叫号办理涉税事项的现象还在发生,因为服务效能、网速过慢等原因发生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办税服务大厅整体形象。
(2)现行的办税服务厅窗口设置综合服务岗、申报纳税代开发票岗、发票管理岗、税务登记岗。各个时段工作忙闲不均,一人一岗,环环相接,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此类涉税事项无法及时办结的情况,影响整个办税服务厅的工作效率。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仍需多头排队,不可避免造成窗口排长龙的局面。各级税务机关应从如何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更多从纳税人角度考虑,优化办税流程,提高服务效益、加强税务人员素质。
(二)、办税服务厅人员工作、心理双重压力
(1)在办税服务大厅的工作中,大部分工作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持续在岗时间长,工作量大,眼疾、颈椎、腰椎等职业疾病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时间久了,有时还容易产生疲劳、厌倦、消极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发生工作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与纳税人争执等不良问题;工作积极性难以长久保持,工作过程中的专注程度及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也会逐步降低。
(2)办税服务厅是窗口单位,迎接检查多、考核多、要求高、监督多,责任追究概率高,懂得多,操作多,工作量大,出问题就多,大部分干部职工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强大的工作压力使他们都不愿从事此项工作。每次进行岗位轮选时,其他科室的税收工作人员说本职工作如何难干,可一旦让他到大厅去工作,竟无人愿去大厅。由此可能给办税厅人员带来的较大的思想精神压力,为了解决大厅人力资源不足,各地税务机关采取外聘人员,而非正式干部。
(3)办税服务的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足。由于受办税服务厅的工作单一的影响,大厅人员都是从上班到下班在忙碌中度过。每天只是忙于应付日常纳税服务工作,业务学习机会比较缺乏。新的政策法规接触不到或很少,特殊的工作环境是有些工作人员想静心自学,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他们并非惧怕工作繁重劳累,只是深觉工作单调,青春在日复一日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中已似停滞,心中稍存无奈。
二、改进的建议
(一)优化办税流程,重整窗口职能
(1)现行征管软件工作流程注重内部监督制约,注重权力的分解,讲究程序规范,充分考虑了执法责任监控的需要,许多业务办理分散在多个部门和岗位,过程较为繁琐;业务处理细节上,人员责任心有弱有强,操作水平有高有低,工作能力有好有坏,由于数据录入不准确、文书审批流转不及时、操作不到位,降低了办税效率,容易引起纳税人不满。同时存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造成责任不清和管理上的漏洞。建议办税服务厅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譬如征收:可以分服务岗和管理岗;或管理岗参与进来,有效解决“征管”脱节,信息传递不畅,有效解决容易产生推诿、扯皮、划分不清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2)建立各岗位有机衔接,可以整合窗口资源,实现“一窗多能”“一窗全能”职能,真正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总体要求,使纳税人尽量在一个窗口就办理完所需的涉税事项,征收期忙时,可以增设窗口,闲时可以撤并窗口,使大厅人员从真正意义上解脱出事务性工作,有时间接受或自学各种技能。我们要培养一岗多能、一人多岗、多面手、全能型人才,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保证工作高效运行,有效缓解了窗口业务量不均衡而带来排队等候的问题。
(二)积极探索和加强导税员制度
随着税收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税收政策、征管方式、办理涉税事宜等也经常发生变化,如果税收宣传和办税指导工作不能同步进行,势必引发征纳矛盾。我们应当将征收、管理部门有机结合,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在征收期内,建立有责任心的业务骨干坐班导税,一方面缓解大厅压力,另一方面让其他岗位的税务干部参与进来,更进一步贴近纳税人,使服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在教育培训,干部交流、福利待遇等方面对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倾斜,譬如培训机会优先考虑大厅人员、轮岗交流办税大厅工作人员优先挑选岗位,各类津贴等福利待遇方面显著提高。这样一来,一是可以激励其他科室的人员到征收一线工作,二是可以有效刺激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性。
(四)加强领导监督制度,部门配合协调联系制度
(1)建立和实行”局长接待日”制度,每月征收期定一日,领导班子成员轮换在办税服务厅值班,集中解决和处理纳税人咨询和反应问题。
税务系统2271工程指什么
2271工程是指“全国税务信息化建设项目”,也称“税务总局信息化建设项目”,是中国税务系统在2009年启动的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旨在实现税务系统的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
该项目的数字名称“2271”意为:2009年启动、7年时间、总投资71亿元人民币。该项目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2009年至2012年为第一阶段、2013年至2015年为第二阶段、2016年至2016年为第三阶段。主要目标包括推动税收管理模式转型、优化税收服务模式、提升税务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等。
该项目涵盖了税务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税收征管、纳税服务、财务管理、数据管理等。其中,税收征管系统是项目的核心,包括了税收核心业务管理系统、企业税收一体化征管平台、纳税服务大厅、税收大数据平台等。
通过2271工程的建设,税务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转型升级,推动了税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和提升了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税收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化转型有什么理论
数字化转型”。它是关于生产力与存取的,是让顾客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们想要的。整个企业的人都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到了这种转变。那么,启动或维持某种广义下的“数字化转型”是否真的有价值呢?
?
基于对702位IT和商业决策者的调查结果,IDG的研究人员试图将一个统一的领域理论应用到探讨“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上。基本上,他们确定了人们看待数字化转型的8种方式:
·员工生产力。对52%的高管来说,“成为数字化业务意味着通过移动、数据访问和辅助流程等工具来提高员工的生产率。”
·数据驱动业务表现。接近一半的高管(49%),也将数字化转型视为“通过数据可用性和可见性更好地管理业务表现的能力”。
·客户体验。“对于46%的决策者来说,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满足客户的体验,44%的人认为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理解客户需求”。
·移动业务。另外46%的人认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优化的随时随地可以获得的资产”。
·流程自动化。至少有37%的人表示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对业务和/或流程进行数字化修改”。
·收入来源。三分之一(33%)的人表示,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开发新的数字业务/收入流。
·产品创新。有31%的人认为数字化转型是通过数字化产品升级/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实现营收增长。
·供应链优化。对于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企业(27%),数字转换意味着数字化“全球数据和信息的流动,使商品、服务、金融和人员的流动成为可能。”
?
在所有这些领域中,都有一些关键的技术措施,使数字化成为现实: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软件定义网络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在IDG调查中,只有大约一半的组织在使用这些技术,或者正计划这么做。例如,53%的人使用私有云,45%使用公共云。另外,有56%的人正在探索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即其他一半人在做什么——以及他们希望如何在一个迅速向科技领域的颠覆者倾斜的世界中展开竞争。重要的是要指出,技术和数字化本身并不能带来市场的成功——它首先需要有远见的卓识。
回到我们关于启动某种数字转换程序的有效性的问题。关于数字化转型将如何使组织走上辉煌发展之路的说法并不缺乏。但这并不是要制定一些宏大的企业计划,或者投入大量昂贵的新技术。重要的应该是与来自不同行业的团队一起坐下来互相沟通,了解什么对业务有效,以及如何改进。
当涉及到对上述功能领域中的任何一项进行数字化转型处理时,可以考虑一下数字化将如何在升级现有商业模式和流程中发挥作用。在IDG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组织(44%)实际上已经具备了一种“数字优先”的理念,它涉及到对业务流程、运营和客户参与的改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关于税务数字化转型专家建议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