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司马昭更有谋略,更像个政治家,为何司马懿传位给司马师的问题,以及和司马师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权力不交给司马昭却给了司马师
-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师是继承人,怎么不说成司马师之心,路人皆知
- 司马昭更有谋略,更像个政治家,为何司马懿传位给司马师
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
司马昭:我的才能虽然比不上我哥,但我哥没儿子,所以江山迟早是我的,不必争。不过话说回来,我也想早点掌权,那我就来点阴的吧。
汉末到三国时期,兄弟阋墙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说刘表的儿子刘琦和刘琮,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以及孙权几个儿子的大混战,无不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
但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却表现得相当和睦,让司马懿很放心,司马懿去世后两人又通力合作,最终为西晋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司马昭是个野心家,那么他为何在权力面前没有与哥哥司马师反目成仇,反而极力配合司马师的工作,甘愿成为附庸呢?
看完以下内容,我们就会发现,司马昭十分明智,也要很好的演技。
司马懿的嫡妻是张春华,她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女子,生育了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干三个儿子。
当初,司马懿为了不给曹操当官,就装病在家不出,有一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院子里晾晒的书籍没有人收,司马懿思书如命,便不自觉地跑到院子里收书,结果被一个新来的婢女无意中看见了。
张春华回家之后,得知了这件事,她担心那婢女是曹操派去的奸细,便拿起一把刀跑去将婢女给杀死了,以此来阻止司马懿装病的消息泄露。
由此可见,张春华做事果断,心狠手辣,不是个简单人物。
因为有司马懿这么优秀的权谋家作为父亲,还有张春华这样厉害的母亲,所以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得了真传,长大后都是玩弄权术的高手。
至于说司马懿的最小的嫡子司马干,由于他年纪比司马昭还小很多,并且从小就有间歇性神经病,所以他失去了成为司马懿继承人的资格。
相比较而言,司马师的才能要比司马昭高,这一点从两件事上可以一窥究竟。
第一件事,当初司马师娶了夏侯尚的女儿、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为妻,后来司马懿与夏侯氏家族成为政敌,司马师担心夏侯徽向娘家通风报信,便准备杀掉她,但一直没有想出一个完美的杀人计划。
后来,全国多地出现了严重瘟疫,许多人得病死去,司马师看到了机会,便下毒将夏侯徽毒死,对外谎称说夏侯徽是得瘟疫去世的,果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夏侯徽)知帝(司马师)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要知道,夏侯徽与司马师共同生活了多年,而且为他生育了五个女儿,他竟然忍心杀死结发妻子,可见他心狠手辣,一点也不比张春华差,但这件事也说明他很聪明,在谋略上与司马懿十分接近。
第二件事,魏明帝去世之后,儿子曹芳继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成为托孤大臣,但两人并不和睦,曹爽处处打压司马懿,司马懿最后没办法,只得称病在家不出。
尽管如此,曹爽也没打算放过司马懿,准备找机会将其杀掉,这促使司马懿下定决心发动政变夺权。
但问题是,那时候支持司马懿的将领大多不在京城,因此缺少内援,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司马师站了出来,他瞒着所有人招纳了死士三千,这些人战斗力强且都十分忠诚,他们平时生活在民间,一旦有事就会快速集结,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
等到司马懿决定发动高平陵之变前一天夜晚,司马师这才将他阴养死士三千之事告知司马懿,司马懿听完大为震惊,称赞司马师很厉害。
而在政变过程中,司马师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他从容淡定,调度有方,最终控制了整个京城,为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巨大功劳。
反观司马昭,当他得知司马懿准备发动政变时,一夜都没睡着;第二天政变发生后,他也只是被司马懿安排去防守皇宫,并没什么太大的贡献。
从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发现,司马师的综合才能很高,比只在军事领域略有建树的司马昭相比(也没打什么胜仗,也就是在主军战败的情况下,他的损失比较少而已),强了不少。
因为两人在长幼顺序和才能上都有差距,所以在司马懿眼中,司马师就是他着重培养的继承人。
尤其是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为权力交接做准备,他带着司马师去征讨王凌叛乱,目的是接机让司马师掌管军队,回来之后司马懿就去世了,之后司马师升任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至于说司马昭,则在高平陵之变后先后担任安西将军和安东将军,并在司马懿去世后成为都督(都督淮北诸军事),相当于军区司令,跟司马师的地位相差很大。
对于这样的结果,司马昭当然不会甘心,但他之所以没有与司马师反目成仇,主要还是因为他争不过司马师,并且他的才能也不足以稳定当时的局势,与其这样,还不如全力支持司马师,自己在暗地里谋划就行。
当初,司马懿还活着的时候,对儿子们管教很严,尤其重视兄弟和睦,所以司马昭根本不敢跟司马昭争夺继承权。
司马懿去世之后,魏国的局势十分复杂,支持曹魏宗室的人还有很多,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对司马氏家族虎视眈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富有谋略、手段强硬且威望更高的的人主持大局了,司马师很符合这个要求,司马昭则显然无法胜任。
举个例子来说吧,司马师掌权后为了进一步确立威信,曾发兵讨伐东吴,还任命司马昭作为主帅出征。
这是司马昭第一次作为领军大将,可见司马师对他还是很重用的,并且他也需要司马昭作为自己的帮手,兄弟二人一起努力稳固地位。
但是,司马昭不争气,竟然被诸葛恪打得大败而归!
这还不是丢人的,司马昭为了推脱责任,还在战后暗示属下主动担责,并杀掉了指责他过失的司马王仪,众将因此对他十分不满。
这件事闹到朝堂,许多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司马昭,司马氏家族的地位和威望一度有被动摇的危险。
至此危急关头,司马师挺身而出,他主动承担了战争失败的罪责,并削去了司马昭的爵位和都督之职,其他战败的将领则没有受到处罚。
众人见司马师敢于承担责任,都感到非常敬佩,他的威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更多人愿意效忠于他。
再举个例子,嘉平六年(246年),魏帝曹芳联络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等人,准备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师。
这是曹魏集团对司马氏家族的第一次反抗,但司马师早就有所防备,他安插的卧底提前侦查到了消息,于是他先发制人,将参与政变的一干人等全部灭族,并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
司马师擅行废立固然惹了众怒,但他如果不这么做,将会有更多人对司马氏家族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可见他果断处理这件事也有其必要性。
而在这一事件中,司马昭只是个执行者,所有的谋划和决策,几乎都是司马师做出的。
从以上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司马师是继司马懿之后,司马氏家族的定海神针,而司马昭那时候还稍显稚嫩,不堪重用,只能当司马师的小跟班,甚至还需要司马师保护他。
所以说,司马师如此强势,司马昭怎么敢跟他反目成仇呢,不是找死吗。
但是,也不要以为司马昭就此放弃了,他演技不错,而且愿意去谋划,他有信心从司马师那里接过权力。
前面我讲过,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夏侯徽给他生了五个女儿,但没有儿子。
夏侯徽去世后,为了要一个儿子,司马师娶了镇北将军吴质的女儿吴氏为妻,但吴氏后来被证实无法生孩子,司马师便休了她,另娶泰山羊氏之女子羊徽瑜为妻(母亲是蔡文姬的姐妹)。
羊徽瑜出身名门望族,且年轻貌美,司马师非常喜欢她,与她的感情也很好,但两人结婚数年也没有生育孩子,司马师为此感到十分沮丧。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昭突然做了个决定,以哥哥司马师无子为由,请求父亲司马懿将刚刚一岁多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哥哥,得到了司马懿的同意。
景帝无子,命攸为嗣。
那时候司马师不过四十岁出头,正值壮年,生孩子的机会还有很多,司马昭却在这时候将儿子过继给他,显得很不寻常。
司马昭为何要这么做呢?
表面上看,司马昭是好心为之,毕竟司马师的妻妾十几年没给他生下孩子,司马昭雪中送炭,值得称赞。
但其实,司马昭这么做另藏玄机,是在为自己掌权做谋划,那他究竟是如何考虑的呢?
原来,司马师除了生不出孩子之外,他还有个很大的隐疾,那就是眼睛有毛病,长了一种肿瘤,经常流脓。
这种病在古代是无法治愈的,在现代也是一种顽疾,一般是先天性的,如果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可能会危及身体其他器官,严重情况下可以致死。
司马师的眼瘤或许就比较严重,因为他的死就跟这个病关系莫大,而死亡时间距离高平陵之变不过短短五六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司马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将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他,一旦司马师过早去世,那么他就可以取代司马攸掌握大权;退一万步讲,即使司马师没有死于眼瘤,甚至活得时间比他更长,那他的儿子司马攸也可以继承权力。
也就是说,无论从那方面来讲,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所以司马昭及其子嗣都将是最终受益者,而不是其他兄弟子侄。
不过,司马昭还是比较聪明的,为了掩饰他的真实想法,他在将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的同时,也将另一个儿子司马机过继给已经去世的弟弟司马京为子嗣,以此来避免众人的猜测。
不得不说,司马昭为了争夺权力,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啊,叫他送子童子也不为过吧。
不过,好在司马昭还有四个儿子(一共九个儿子,三个夭折,两个送人),不至于让他膝下子嗣单薄。
当然了,司马昭还是想要自己接手权力的,所以他不能干等,他总得做点什么吧?
机会在正元二年(255年)出现了,这一年镇东将军毌丘俭及扬州刺史文钦发起了对司马氏家族的讨伐,理由是司马师擅行废立,并派人联络了东吴,东吴也同意出兵协助。
而在此之前不久,司马师因为眼疾加重,让医生给他做了一次切割手术,还没有痊愈,只是将眼睛包扎起来了。
既然哥哥司马师有病在身,作为弟弟的司马昭应该替他出征才对,但司马昭自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表示。
在一次朝会上,司马师询问众人如何平叛,大多数臣子都劝他派一员大将前去,但钟会和傅嘏却极力劝说他亲征,由于这两人是他的亲信,所以他最终决定亲征,弟弟司马昭则留守京城。
帝会公卿谋征讨计,朝议多谓可遣诸将击之,王肃及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劝帝自行。
起初,战事还比较顺利,司马师率军击败了叛军,但后来文钦之子文鸯突然率军袭击司马师军营,司马师受到惊吓,眼睛珠子被震出了眼眶,等他返回许昌之后不久,就病重去世了。
司马师去世之时,司马昭和司马攸都在他身边,但司马攸只有十岁,所以司马师便升任司马昭的卫将军,让其统领诸军,也就是选司马昭做继承人了。
这个其实不难选择,为了家族利益着想,也为了国家前途考虑,司马师不能让一个十岁的孩子作为掌舵人。
不久之后,魏帝曹髦使用了一个计策,他下令司马昭留守许昌,傅嘏则统领大军返回京城。
这是曹髦在对傅嘏进行拉拢,其用意是趁机夺取司马氏家族的权力,但傅嘏并没有听从曹髦的诏令,而是跟钟会一起率军护送司马昭返回京城,很快就控制了京城局势。
曹髦见到司马昭之后,知道大局已定,于是册封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助朝政。
而司马昭掌权之后,第一时间就给钟会和傅嘏升官加爵,并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心腹重臣使用,帮助自己控制朝堂。
及景帝疾笃,帝自京都省疾,拜卫将军。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钟会策,自率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帝固辞不受。
这件事的诡异之处就在于,为何钟会和傅嘏要劝说有病的司马师亲征,又为何要极力拥护司马昭掌权?
原来,钟会和傅嘏与司马氏家族的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钟会,他与司马师是好友,但与司马昭的关系也很亲密。
通过这两人在司马师去世前后的表现,以及司马昭对他们的态度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个人已经结成同盟了,而司马师之死极有可能是个阴谋。
另一个佐证是文鸯,他作为害死司马师的凶手,后来投奔了东吴,但因为与诸葛恪的关系不是很好,又转投了魏国。
当时很多大臣建议司马昭杀死文鸯,但他没有这么做,还封文鸯为将军,关内侯,并予以重用。
如果司马昭重视兄弟感情,那他就该为司马师报仇,但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将文鸯当做功臣来对待,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反观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他就因为文鸯害死了他伯父司马师而很不高兴,哪怕是后来文鸯临危受命,击败了秃发树机能,降服了二十余万胡人,司马炎也对他不感冒,还找机会免了他的官。
可见,司马昭对司马师的感情,甚至还不如儿子司马炎,所以他看起来与司马师相处得十分和睦,其实一直在找机会算计司马师,并且他演技十分不错,对司马师十分关心和恭敬,让司马师对他无比信任,临死前心甘情愿选他作为继承人。
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权力不交给司马昭却给了司马师
我记得电视剧《虎啸龙吟》里面,司马懿曾经对候吉说过一句话:刀已不在我手。什么意思呢?司马昭杀了候吉的未婚妻小沅,司马懿要为候吉报仇,但是司马师阻止了司马懿,司马懿感叹:自己已经控制不了局势了,儿子毕竟已经长大,尤其是司马师。
这句话也能很好的解释司马懿死后,为什么是司马师接权,而不是司马昭。换句话说,司马师是凭借实力自然上位,而非司马懿有意安排的。为什么呢?当时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权,朝中流传这么一句话:
及宣帝薨,议者咸云「伊尹既卒,伊陟嗣事」,天子命帝以抚军大将军辅政。伊尹比喻的是司马懿,说司马懿像伊尹辅佐商君一样辅佐魏国皇帝。伊陟是伊尹之子,伊尹死后,伊陟继续接权辅佐商君。伊陟比喻的是司马师,说司马师像司马懿一样有实力,能够继续辅佐魏国皇帝。如此看来,大家对司马师的评价是一致的:司马师接权,理所当然,实力使然。那么司马师有这么厉害吗?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曹叡死后的权利分配问题,曹叡任命了两位顾命大臣,一个是曹爽,一个是司马懿。两人各有控制3000禁兵的兵权。曹叡的意图就是让两人相互制衡,防止有人专权。
曹爽的禁兵由其弟弟曹羲统领,职位为中领军。司马懿的禁兵由司马师统领,其职位为中护军。相比而言,中领军权利要大于中护军,两人虽然都有总领禁军的权利,但中领军是禁军将领的长官,统领下面的中护军、五校尉以及武卫、中垒、骁骑、中坚、游击等禁军首领。
虽然名义上曹羲职位比司马师要高,但其实两人实力相当。各自代表曹爽和司马懿,统领的禁兵数目也都是3000人。请记住这个数字,后期司马师就是利用这个数字来发动的政变。
曹爽为了压制司马懿,推荐司马懿做了太傅,位列三公。名义上升官了,但是权利却失去了。后来曹爽为了掌控军队,故意策划了一次伐蜀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曹爽的势力已经渗透入魏国军队内。那么曹爽为什么后来被司马懿篡权了呢?
主要原因在于曹爽太自大了,司马懿装病后,曹爽肆意张狂,利用手中的权利培植私人势力,甚至欺负皇室成员,搞乱社会风气:
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鄴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饮酒作乐。先帝曹叡的后宫妃子被曹爽安排去当歌姬、舞姬。曹爽还擅取武库兵器,组建自己的私人练兵场。曹爽的行径引起皇室成员及朝廷大臣的反感,慢慢的人心所向转向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开始谋划清君侧,除掉曹爽。司马懿找司马师商讨如何对付曹爽,商讨一开始,司马懿就震惊了,原来司马师早有准备:
帝(景帝司马师)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那么司马师为什么要提前阴养死士呢?而且数目是3000人?司马师认为司马懿被架空以后,接下来就该轮到自己了,只是曹爽暂时不想做这么绝而已。自己处于中护军的位置,迟早要被曹爽拿掉,而且自己的家族也有可能要遭到屠杀,作为家里的长子,作为朝中最后一道屏障,司马师必须做准备,以预防最坏的结果。
而司马师只统领3000禁军,曹羲也同样统领3000禁军,而且曹羲还有优先控制其他禁军的权利,因此,司马师只有自己组织力量,于是司马师阴养3000死士,以备不测。
曹爽做梦也想不到,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竟然有人敢谋反。因此,当高平陵政变那一天,曹爽带着所有的弟弟和皇帝出洛阳城时,总领军曹羲也在其中。谋士桓范提醒他,应该留下曹羲,控制禁军。万一有人谋反呢?曹爽大笑说道:谁敢?
桓范谓曰:「总万机,典禁兵,不宜并出,若有闭城门,谁复内入者?」爽曰:「谁敢尔邪!」由此不复并行。至是乃尽出也。于是,趁着这个机会,司马懿领着司马师等人,迅速占据了司马门,阻断了洛阳浮桥,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在这个过程中,司马师指挥3000死士迅速控制京城各门,处事果断干练,连司马懿都称赞道:这小子可以!
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因此,从整个高平陵政变来看,司马懿是一面旗帜,真正的主力其实是司马师。如果没有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没有司马师临危不乱的指挥,这次政变能不能成功还真的不一定。
当司马炎接受禅让开创晋朝后,除了追封自己的父亲司马昭为文皇帝外,还追封了司马师为景皇帝,因为司马师受得起这个称号,他是西晋最主要的奠基人。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司马懿有两个儿子,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昭为典农中郎将,而司马师为中护军。两个儿子相比而言,司马师才是父亲司马懿的重要依靠。后来发动高平陵政变,正是由于司马师阴养的3000死士,司马懿才得以发动政变成功。在整个过程中,司马师指挥得当,镇静自若。而司马昭则恐慌的整夜睡不着觉。因此司马懿死后,司马师顺利接权,这在当时是公认的实力所然,不存在任何争议,甚至连司马昭也认为应该这样。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师是继承人,怎么不说成司马师之心,路人皆知
司马师并未篡夺皇位,他的身体不能让他有当皇帝的梦,司马师死后,司马昭野心勃勃篡夺皇位,司马昭的坏心思,所有都知道,所以才有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说。他的心又狠又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司马昭更有谋略,更像个政治家,为何司马懿传位给司马师
司马师在各方面都比司马昭强很多,有可能也不输于其父司马懿,只是司马师命短,执政时间短,所以大家都以为司马昭比司马师强,如此认为是错误的。
文章分享结束,司马昭更有谋略,更像个政治家,为何司马懿传位给司马师和司马师为什么传位给司马昭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