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为何还举行和平的降旗仪式

印巴边境那场好看又好玩的降旗仪式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为何还举行和平的降旗仪式和印巴边境为什么要降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为何还举行和平的降旗仪式以及印巴边境为什么要降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如何评价印度这个国家你怎么看
  2. 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为何还举行和平的降旗仪式
  3.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是怎么成为宿敌的

如何评价印度这个国家你怎么看

首先要说的,我不觉得印度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点不是在埋汰印度,而是和他当年独立统一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留下了不少隐患。

你如果尝试把印度比做一个共和国,或者一个民主制国家,或者一个联邦制国家,都会遇到很多难以解释和理解的地方。但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段时期,特别适合描述现在的印度,那就是先秦时期。就是东周列国时期!

第一条:尊王分封。

印度今天的每一个邦,相当于咱们的省,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咱们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印度中央政府就相当于那时的周朝王室。每个邦,在立法和司法上有非常大的特权,特别是在税收上。

从印度的一个邦,横跨到另一个邦去送货,那是要交税的!各位想象一下,这相当于我从北京送货到上海,一路上要给河北、天津、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交税!

这导致在印度做物流非常的困难,还没出货呢,沿路的各邦的特派员就来问你要税了。在印度,货运公司有很多不是指我们意义上拉货的公司,而是专门帮你去摆平沿途各邦的各种税收衙门,好让你清关过卡的时候快一点。

第二条:书不同文,语不同音,度量不统一!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度语,但是全国有近一半的人不会说!

因为印度有20到30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的官方用语。这可不是我们粤语吴语那样的方言哦,而是彻底是从书写到文法上都不一样的语言!

今天印度的钞票上,为了表示面额,就用二三十种主要语言一一印出。这还不算每个邦内部还有N种不同语言,如果一起加起来,全印度一共有300多种语言。

语言不通会造成什么样的困扰呢?

首先就是消除文盲很苦难。

你在你们邦终于会用自己邦的语言写字了,到了隔壁的邦还是睁眼瞎,文盲一个!这给印度人在自己国家里面迁徙造成了很多障碍。有些人甚至一辈子走不出自己的村子,因为他说的语言和周围地方的不一样!

再有一个恶性的,就是文化垄断!

大家可能会问,国家为什么不能推广印度语,就像我国普及普通话一样呢?

不能,很多邦为了保持自己文化上的“独立性”,就是不教印度语,别忘记了,每个邦在立法上的独立性哦。我们碰到一个成奈出生的IT主管,在孟买上班,他就只能和同事说英语,因为他从小就没学过印度语。

如此一来,能把所有印度人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竟然是英语,而不是属于本民族的印度语,这也是印度很悲催的地方。

印度现在有30%到40%的人是文盲。剩下的人中,大概有一半会讲英语。下层人英语口音很重,中产阶级说的英语能听懂,高层的英语很地道。印度说英语的总人口超过了英国。

到了印度,最好别穿短袖短裤,不露出膀子和腿。印度人可以露腰,但是露腿和胳膊在他们的概念中就是暴露了,会让他们的脑袋“运转”起来。这点上,男女通用,女生别穿裙装热裤,男生别穿汗衫和沙滩裤。

印度特色火车

印度的国家火车票分为7个等级,第七等级的车票,基本就是扒车顶。

孟买的城铁车厢是开放式的,没有门,很多人半边身子挂在门外,一是为了风凉透气,二是为了好玩(常有年轻人作各种开挂特技),三是为了上下车方便,这里人都是不等停稳就跳车上下的,火车和马路上的公车还有卡车都是如此。

印度的铁轨,一种神奇的腐朽,枕木都烂了。火车开动时,很多人也是把身子探在外面。

这火车开得不慢哦,大概时速60到70公里的样子,我们试了一下,这时把半边身子挂在车外,吹着风顶着太阳,确有一种独特的快乐感。

坐多几次,我们也和当地人一样,跳车上下了。

环境卫生——脏!

印度该脏的地方,非常脏,脏得不忍直视,但你心理上还能接受,谁让你专门找这种地方去看的呢!但是不该脏的地方也会脏,从医院,到中产阶级社区,还有寺庙周围。甚至有时在花园洋房遍布的富人区,走着走着你前方地面突然出现了一大坨牛粪,或者垃圾堆!而且看起来没有人想要去打扫一下的意思。这种脏是突兀的,你心理是没准备的。

宗教

印度主要的宗教是印度教,大概全国7成的人是其信徒。第二大教是伊斯兰,大概15%的人口信仰,穆斯林们主要聚集在南部的成奈和海德拉巴德。

剩下的就是佛教,基督教,耆那教,祆教(也就是摩罗教,或者说我们武侠小说中大名鼎鼎的“日月神教”)甚至犹太教,以及其他各种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的宗教。总的来说,印度是全民信教的,不是信这个,就是信那个,基本上是信印度教。

印度人对宗教那是非常非常的虔诚。很多与我们同行的印度人,都会在遇见寺庙时,询问我们可不可以让他进去参拜一下,他很快就会出来。有些特别虔诚的,会每遇到一个寺庙都要进去参拜一下,而且不是我们那样双手合十心中默念的那种参拜,而是五体投地的跪拜,每拜一次就要唱一段经文。

有一些人不拜,但是会紧紧扒在神像外的柱子上,默默注视着神像长达几个小时,就像注视自己的父母孩子一样,其中一些人看着看着就突然对着神像流泪了。

印度教对印度普通老百姓最大的影响,那就是吃素。

印度教是反对杀生的,所有从印度教中衍生出来的,就像佛教,都是反对杀生的。印度教的反对杀生,和我们现代的人道主义观念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出于一种原始宗教的信仰,既万物有灵论。

在阿育王的时期,他因为信仰佛教,就命令释放鸟兽,汤中无肉,更甚者,百姓不得聚众,因为聚众就会思娱乐,思娱乐就会有情欲之念。

每个宗教体系中都有例外,而操行例外之人就被视为异端,虽可容忍但不可接触。

有些异端是神圣的,比如巫医。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为了治病救人,要用药下刀,难免要违反宗教信条。

有些异端是低贱的,比如剥皮者。人总要穿衣服吧,在冷的地方要过冬靠扎草鞋没用,得有动物的皮毛可以御寒。但要皮毛,必会杀生,所以剥皮杀生的职业就有特定的一群人从事。

这些人天天在血污中生活,在其他信众严重是异常污秽的人等,所以除非每年特定的交易时刻,平时不愿意和他们接触。这些人猎杀和剥皮制衣的手艺,出了宗族之子,外人不愿继承。

慢慢地,有一些人,不与群体接触,却变得神圣,受到敬仰和祭祀;而另一些人,不和群体接触,却被排斥和隔离。他们的身份和地位都在子嗣间代代相传,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种姓。经过文化的发酵,还有出于政治制度的压制,这变成了一种制度。

这就是种姓制度的根本由来。

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异常复杂。

1.从历史上来看,因为印度历史多为口述,缺少文献,对于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现在只能从经书和其他国家涉及印度的文字中拼凑出个大概。

2.在英国殖民时期,出于统治需要,英国人为了调整印度的种姓制度,有些较高的种姓被调到了低种姓,有些较低的则被划为更高的种姓,并在总体上拉开了每个种姓之间的社会距离。

因为印度历史上频频被外来统治者侵占,我们可以相信许多统治者出于自己的政权考虑都会调整印度的种姓制度这个工具,导致今天的种姓系统和千年刚诞生时的涵义相差甚远。

3.种姓制度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户制,包含了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的固化。常识上印度的种姓有四大层,比如婆罗门、首陀罗、伏舍云云。但是每个大层内,又包含数千个小层面的家族,如果放在政治层面上考虑中央性和地方性,问题更复杂。

4.由于种姓制度的继承性,造成了跨阶层不通婚,呈现出基因隔离和姓氏隔离。所以说看长相看姓名就知家族,谁让你爹你爷爷千年来都是这个种姓阶层的呢?

5.职业的不可跨越,由于一直以来很多职业属于不同的种姓,他们之间是避免接触的,或者是有尖锐矛盾的。种姓内的人永远从事类似的职业,而种姓外的人永远不会参与这个行业。

这又导致现在印度很多职业是和种姓挂钩的,比如工程师都是出自某种姓,教师都是出自另一个种姓,搞文宣的是某个种姓,做医生的祖上是另一个种姓,而扫大街的依然还是不可接触者。

这中分层对印度现在企业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挑战,比如,搞财务的和搞IT的两类人出自两个不同种姓的系统并坚持互不接触,我该怎么让他们一起开发出一个财务管理软件呢?!

种姓制度深深地割裂了印度社会。在同等级的种姓间,也或者因为利益或者优越性的见解,发生暴力冲突,称为castwar。这在印度农村很普遍,就像张家人和王家人械斗一样,在印度的电影题材上反映的很多,形成了印度特有的依托种姓制度存在的帮派文化。

种姓制度是有传染性的,即使不属于印度教信徒,但在印度教站主题的社会文化熏陶下,也难免继承种姓文化。

今日的印度政府官方坚决反对种姓制度,并通过鼓励教育和就业的方法,力图改变低种姓和不可接触者的社会地位。锡克教和祆教等其他宗教群体也先后声称绝对放弃和反省种姓制度。

但千年之冰非一日之寒,延续千年的劣性文化,在沾染了诸多历史禁忌和既得利益后,哪里是这么容易撼动的。

如果我们在种姓隔离上,再加上宗教隔阂,和每个国家都有的地域歧视,以及新时代的拜金主义,那印度社会现实中真是充满了各种隐形的墙。

印度人的奇葩思维

人要做任何的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比如我今天要高考,考试很难我复习了很久。不幸高考当天,我病了,头昏眼花,写一题就流一摊鼻涕,痛苦不堪。

从管理来看,苦难分两种:一种是可以争取克服的,靠主观能动性能解决的;另一种是难以克服的,是自然生产,人力难以改变的。

印度人的奇葩在于,他们把很多其他人认为是可控的因素,划归到不可控这一栏去了。

我们很多认为很基本的要求,在印度看来是uncontrolable,而且既然不可控,那印度人就完全漠视,一点不去花精力去过问。在印度人看来,市场,定价,宣传策略,包装等等,这是可控的。但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很虚。

相反我们认为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周期,耗时,员工等等,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的!他也不会去管理。

我们估计啊,是因为印度的基础条件限制,导致的一些痛苦的“既定事实”把印度人虐惨了。

我们中国人,遇到这些问题,要啃骨头,越是困难越是要上,因为今天你不解决了拖到以后问题越来越大,届时再解决成本就大了。印度人的态度是甩手掌柜,爱咋咋的,不管了。

如果你能理解印度人这种把很多事情划分为“不可控制”,并且之后就真的“完全不控制”的思维方式,对印度的很多奇景你就能立刻理解了。

很多不能想象的奇葩,以这种思维去揣度,估计在印度人的世界观里,完全就不是问题,因为连产生问题的场景在他们的脑中都是“漠视的”,或者“不存在的”。

孟买这个城市没有一个类似我们市长的职务,现在的市长就是一个荣誉头衔。那么谁在管理孟买呢?

一个由很多单位组成的,意见互不统一的委员会。这么多群龙无首的政府官员,印度人认为是“不可控制”的,所以也不需要去想怎么弄出个领导,于是大家都“互不控制”,随便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印度是个传媒开放的国家,谁想说什么评论什么,都可以上舆论吼两下。这个印度节目的评论员,想法和言论完全是彻底的扯淡。

我这里想说的媒体“控制”不是国家要对舆论要进行严格的管控,而是行业界对参与人员要有一个基准的业务要求。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员你可以上电视就事论事的挑战对方,但不能坐在那里随意扯淡。

而印度的电视采访,扯淡非常多,而且离题万里。比如采访一个阿联酋来的企业老总,那个印度记者在机场问的是“你认为某某板球运动员退役后应该赚了多少钱?”这是采访一个刚来到印度,还没出机场的外国企业老总的问题吗?

而印度就是这样,你可以在涉及外交的节目上谈自己很擅长烧咖喱,也可以在涉及印巴冲突的节目上谈某位影星快结婚了。因为印度人觉得说什么话题完全是当事人即兴发挥,纯属“不可控制”,所以不需要做任何的规范。

不知道是这种“不控制”的思维导致了印度的乱象,还是印度的乱象催生了这种“不控制”的思维。

总之印度就是存在很多无法对接的差异,而且这些鸿沟性的差异也不被认为是一些“很重要的,需要管理的”问题。

印度的社会,往往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差异,扯出一片不靠谱的问题,然后很多不靠谱的事情以几何级数堆积在一起,搞得整个国家以一种很随机的,无法定义的状态在前进。

很靠谱的精英,和一大群不靠谱的人民。

这让我个人很难对印度人做出一个评价。

我只能说印度的两极分化存在于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层面。从广义上的文化,到微观上的个人,都存在着差异。

印度现在有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这些成就相互无法策应,全部是某几个人孤军奋战的结果,难以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大的影响,在系统上对这个国家的撼动非常的小。

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为何还举行和平的降旗仪式

经济重要过战争,这个简短的升旗仪式,让印巴收入不菲,同时他们可以实地较量,并不是简单的和平的降旗仪式,外界称印巴边境的降旗仪式为无硝烟的“战斗”,他们降旗地点位于巴基斯坦的瓦格赫村和印度的阿塔里村,1974年印巴分治后,这里形成了口岸,然而每天日落之前的印巴降旗仪式,成为了全球旅游的热点,很多国家的游客都是慕名而来,后来这一降旗仪式还加入了表演性节目,更加吸引世界各国游客。

前几年,巴基斯坦为了迎接独立日的到来,干脆在边境竖起一根约121米的旗杆,引起印度方面的注意,同时向巴基斯坦国的抗议,原因巴基斯坦在旗杆顶部安装了探头,印度以安全为理由,继续向巴方抗议,印度认为他们的旗杆够高,而且配备了摄像头,由如一双眼睛盯着印度方向,这根旗杆相比印度的高出14米多,不知道印巴两国有没有考虑过下雨的时候闪电怎么办?不过该地区雨水量不大,避雷针他们都有这方面的常识,咱们担心也是多余的。

印巴的降旗仪式是世界独有的,他们希望在降旗仪式中震撼对手,看他们气势互不相让,两国士兵会按照降旗流程走,如踢正步(和各国正步不同,印巴是比谁踢得高)、整理国旗(四名士兵折叠国旗)、跺脚等,他们以搞笑的步伐去征服对手和游客。

印巴两国冲突是1947年以来,从未有停止过,不单是冲突,更是双方在各个领域中进行竞赛,由其是军备竞赛,两国相斗数十年,似乎巴基斯坦失去的更多,现在的孟加拉国就是巴基斯坦分出去的,不管如何,双方冲突都没有赢家,前段时间,印度在疫情期间,顶风作案,同时向多国边境进犯,印度这样的操作,目的是转嫁国内矛盾,就在印度军队侵犯他国边境时,吃哑巴亏,到目前为止,印度依然没认识到错误,继续向边境增兵,印度疫情很可能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但他们降旗仪式不受影响,原因世界各国游客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来源,要是两国唯一的合作,都受到冲突的影响,除非他们对于钱财不感兴趣,印巴矛盾谁也化解不了,除非两国不计前嫌,要不然没戏。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是怎么成为宿敌的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所以能成为“巴铁”,除了“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更多的是两国共同的邻居——蠢蠢欲动的印度,毕竟国际关系上有个规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两国怎么往死里面“较劲”,从印巴边界的仪仗队换岗仪式上,就可以略见一斑。

下图,两国士兵为拼气势大劈腿狠瞪眼,跺脚跺的恨不得把地面踹个窟窿,一股浓郁的火药味扑面而来。印度与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的人,我倒是都接触过,他们生活习惯类似——印度能出来留学的,基本都是中高种姓,几乎吃素,所以不吃猪肉;巴基斯坦人是穆斯林,也不吃猪肉;吃饭都用右手抓;两国人都喜欢大冷天上面穿羽绒服,下面光脚穿拖鞋(我们这里供暖好,室温高);还有就是最让人迷惑的,两国都是摇头yes,点头no!!!!两国人从外貌上也傻傻的分不清(不过有巴基斯坦包头巾或者穿黑袍的女生,这个倒是比较好认,但不是所有女生都这样穿);而且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和印度的印地语听起来也很像,说英语基本一个调调,很难懂。比如,隔壁的华北理工大学就同时接收了巴基斯坦和印度留学生,因为怕弄混了,给分别放在了公寓楼的两头,平时基本没有交集,倒还相安无事。

这两国家在1947年才正式出现的,并没有“源远流长”的国耻家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怎么就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了?

一提到印巴分治,大家想到的往往想到的是英国爸爸在一旁“坏笑”。

与大一统的中国不同,印度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几千年来,一直处于是邦国分裂的状态,所以才有了遍及各地的印度王公。比如,下图,著名的莫卧儿王朝最强盛时期的印度版图——可以看出,印度南部还是诸多分散邦国,加上宗教民族成非常分纷杂,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能力非常有限。从17末世纪开始,英国殖民者趁莫卧儿王朝衰败,印度四分五裂之机,成功在这片大陆上建立起殖民统治。

注意下图,印度版图面积的巅峰竟然是“英属印度”时期。英国殖民者没怎么浪费枪炮,用几句空洞的许诺,几纸瞒天过海的契约,几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薄礼就收买了印度的王公、将军,顺利的把历代印度本土王朝都不能顺利统治的区域全纳入了行政区划,成了英王王冠上最闪亮的宝石。

到了19世纪,从未去过印度的维多利亚女王直接成了印度女皇,画像挂满了南亚次大陆的各种场所。印度中上层人士会也以说英语,给英国人做事儿,去英国开眼为荣。

下图,2017年电影《维多利亚与阿卜杜勒》就描述了一个忠心耿耿侍奉维多利亚的印度男仆形象,大赞女王和印度仆人的深厚友谊。这期间,虽然大多数印度人都是乖乖的顺民,但英国的殖民统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导火索是英国给印度雇佣军发的子弹用了猪油、牛油来包裹,结果大家都受不了了——国家可以亡,皇帝和王公们可以被囚禁、流放,但是神灵和信仰绝不能被亵渎。虽然起义很快被镇压,但是英国方面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许多妇女儿童死于暴乱中的仇杀。

英国殖民者镇压完起义后,开始认真总结教训,发现,印度这片热土上,不论种姓贵贱、或者民族归属,大家最重视的是“拜神”和种姓的高低贵贱。

毕竟,印度大陆上有160多个民族,印度教、锡克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四大主要宗教;还有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种姓制度(4个种姓,外加一个等外品——贱民)

这么复杂的情况,够印度人自己折腾了,他们内部折腾累了,自然顾不上一致对外。

于是,狡猾的英国人为维护自己的殖民统治,有意识的对占人口最多的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进行分化瓦解、挑拨离间,试图利用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使其互相牵制以削弱对殖民统治的反抗。

在英国这种殖民政策的“煽风点火”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到了二战结束,英国衰败的厉害,越来越扛不住“日不落帝国”的重担了,世界经济中心开始由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向美国的太平洋沿岸转移,拦都拦不住。

此时,英国几乎丧失了独立干预海外事务的能力,已经无力控制庞大的殖民体系。加上战后民族独立的历史潮流下,印度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在1947年,英国人决定“体面的”从印度大陆撤离。

早在前一年,英国艾德礼政府就与印度国大党、穆斯林联盟展开了艰难的协商。国大党的尼赫鲁坚持一个印度,穆斯林联盟吵吵着要建立“巴基斯坦国”。像其他诸多非穆斯林国家里的穆斯林一样,很多印度的伊斯兰教徒,尤其是北方邦聚集区的穆斯林,首先将自己视为穆斯林,然后才是印度人,他们对印度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虽然有一些穆斯林领袖热烈拥护国大党,主张团结印度教徒、共同摆脱英国统治实现彻底民族独立,但他们还是不能带动整个教派,甚至在一些重要场合,为了拉拢人心,也逐渐倾向鼓吹分治方案。

在谈判过程中,激进的穆斯林开始在印度各地挑起种族冲突。孟加拉省、尤其是印度最大城市加尔各答,发生了严重的骚乱,并很快升级为种族大仇杀....

加尔各答的暴乱中,在穆斯林暴力袭击下,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也参加了骚乱,强悍好战的锡克人手持弯刀,在穆斯林聚居区里展开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英印当局出动了4.5万军队,才平息了暴乱。据统计,骚乱后,加尔各答清理出了3500具尸体,扔进河里和大海里,被报"失踪“的遇难者估计高达2万人。

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一方面煽动和参与仇杀,一方面又互相指责对方是种族仇杀的策划者。英印政府在旁边简直看傻了眼,平日里安贫乐道,整日拜神的阿三们互殴起来,战斗力简直跟纳粹有的一拼。

终于,在几经周折之后,“分而治之”的《印巴分治方案》/《蒙巴顿方案》出台了。将庞大的印度分成了3块,其中一块就是现在的印度,另两块是巴基斯坦。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后,东巴变成了孟加拉国,西巴就是当今的巴基斯坦。由于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非常的不信任,还提出了个幺蛾子——划界者必须与双方毫无关系,要由对印度完全不了解的英国人进行,以保证划界人不带有任何的倾向性。

最终,划界工作由一位上议院法官在总督府闭关两月,用一张并不太精确的地图完成的,期间未与任何印度本土人接触过。以闭门造车的形式,硬是给印巴两国划好了分治的国境线。

结果,这个国界划分的漏洞百出——将穆斯林的聚居地划给印度,印度教徒的聚居地却划给了巴基斯坦。比如,旁遮普地区没划利落,又引发了新的一轮骚乱....

之后,基于《印巴分治方案》,英国体面的撤退,但该方案却没明确规定土邦(相对独立的省市,名义上归土著王公——”大君“管辖)归属问题,只是附带说明:土邦可以基于地理联系加入印度自治领或巴基斯坦自治领,但不允许独立。试想如果有土邦与印巴同时接壤,这个土邦该归属谁?事实上,就存在这样的土邦——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大君是印度教徒,而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克什米尔不同区域分别倾向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克什米尔大君说了也不算,何况连他自己都提前逃到了印度。期间,英国还把克什米尔问题提交了联合国,联合国除了磨嘴皮子,也没什么好办法。

印巴都顺势想兼了并克什米尔。三次印巴战争由此爆发,两国的仇恨越积越深。而且,作为两国“拥核”国家,成了南亚次大陆最不稳定的因素。实际上,印巴分治并不是传闻中描述的那种单纯“幸灾乐祸的留下隐患”或者是英国殖民政府“强加给印度人民的后殖民主义政策”。

事实上,英国也是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换了两套人马,协调了印度本土各方意见后做出了协商式决定。毕竟,如果英国不能谨慎的处理好退出最大殖民地的事宜,必定给英国其他殖民地,甚至本土留下诸多隐患,甚至会撼动英国的已经及岌岌可危的大国地位和国际声誉,被全球人民耻笑。

而且,英国对印度也是下了本的,多少有点感情。英国创建了印度的现代教育体系、修筑铁路网(现在还用着)、发展本地工业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印度资产阶级,其精英阶层最后影响了印度的未来。所谓的“帝国主义阴谋论”着实有点夸张了。

半个多世纪来,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跟前“宗主国”英国关系倒是都不错,均为英联邦的主要成员,还非常的看重这个身份。比如,巴基斯坦曾被中止会籍4年,结果急坏了,各种的表现,终于在2004年5月被恢复了身份,这才算松了口气。

最后说一句,如果当年印巴没分治,甚至连缅甸部分地区也留在印度领土内,印度会作为一个大一统多民族国家而独立。那么,中国不但缺少了好邻居巴基斯坦,而且还要面对拥有近五百万平方公里领土、16.2亿人口印度.......这个压力,想想就后怕。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印巴两国冲突不断,为何还举行和平的降旗仪式和印巴边境为什么要降旗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中国航母上一装备价值2千万,印度脑洞大开用2万,仅有两国能造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4/132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