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意见反馈及建议怎么写(家校共育宝贵意见)

二小家校共育春来时 县第二实验小学 线上家访 助力家校共育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家校共育意见反馈及建议怎么写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家校共育意见反馈及建议怎么写的知识,包括家校协同育人专家建议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家校共育意见反馈及建议怎么写
  2. 五育并举学校解说词
  3.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4.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家校共育意见反馈及建议怎么写

家长只要对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客观、全面,尤其是孩子的进步、成绩如何,孩子还存在的问题等都可以进行评价。

另外家长也可以对班级管理、学生教育进行评价,合理化建议等。针对自己的孩子还需要老师做哪些努力等。

五育并举学校解说词

规范办学行为首要的是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总抓手,其根基就是“五育并举”。学校要适应新时代需求,从“五育”入手,精准发力、精细落实、精致打造课程育人体系,让“五育”规范落地成为新时代育人的鲜明特征。

一、德育养根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一个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决定着人生的价值和志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以德育为先,以高尚品德引领走向成人。遵循《基本规范》提出的坚持德育为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德育工作指南等要求,我们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围绕“党性、品性、习性”三个内容:一是以党性教育增强爱国爱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必须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学校德育必须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以党史教育为契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党员导师、文化阵地、场景体验等形式,讲好党史,达到以史增信立德的效果。二是以品性教育塑造爱家爱人品质。品性是一个人素质之源。没有好品性的培养,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学校要把品性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创设优良家风、培育健康心态等相结合,通过多力合一,培育孩子向上、向善、向美的品性。三是以习性教育打好成人成才的底色。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成长的惯性力量。寿光市圣城小学把习惯养成和礼仪教育作为重要课程,通过开办公益圣贤学堂、诵读国学经典、邀请名家讲学等活动,孩子们受益很大。

二、智育养志

爱因斯坦说:“当一个人把课堂上所学的东西都忘掉后,剩下的才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应当是素养和能力。学校的智育在于育智,其核心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养或能力。《基本规范》要求提升智育水平,对学生学业质量、创新能力、因材施教等方面做了具体要求,我们学校智育工作从三方面来开展:一是由“教本”到“学本”的理念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以学为本”,学校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全员参与、深化“学本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站到了课堂中央,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二是由分数到素养的育人方式转变。新时代的教育更应该规避应试教育过分看重分数的弊端,更侧重于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培养,通过全科阅读、各学科素养评价等方式,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由片面关注到全面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家长摒弃掉片面关注学业成绩的观念,因为智育的发展途径并非只是课堂、考试、升学率,涉及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分析力、实践能力等全面的发展,学校应通过统筹规划,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家校协同育人,真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体育养生

体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基本规范》中强化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我们学校体育工作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一是打造体育教学特色模式。结合“学本课堂”教学改革,学校体育教师团队在教学中注重小组展示和小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体质提升的同时,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二是打造体育社团特色课程。依托延时服务与大课间平台,以社团活动为切入点,打破年级界限,组织开展可自主选择的体育社团,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喜欢的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三是打造校园体育特色活动。体育课既要落实国家课程,还要结合实际创新校本特色,如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创造性地改革大课间活动,自编了“圣贤操”,还加入了特色的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积极锻炼的运动兴趣,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广泛欢迎。

四、美育养气

美育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基本规范》要求增强美育熏陶,从开齐开好艺术课程、校园艺术展演和学会艺术技能等做了具体规范。我们学校美育工作将通过学科渗透、主题活动、到环境中感受等形式来开展。一是在学科教育中进行美育。学校美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各学科的教学来进行,如美术课、音乐课等,因为学科中包含大量美育内容,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知识和艺术技巧,受到艺术美的熏陶,审美能力得到发展。二是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美育。通过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举办艺术节、美术作品和书画展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之中、到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的事物,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三是在校园文化中感受美育。学校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五、劳育养能

劳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遵循《基本规范》提出的加强劳动教育要求,我们学校劳动教育主要围绕“课程融合、拓展载体、家校共育”三个内容:一是重构融合,打造劳动教育教学新课堂。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各学科课程的有机融合,梳理和分析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方式,找到可行的渗透切入点,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劳动教育清单,把教育目标和内容衔接起来。二是升级赋能,拓展劳动实践新载体。注重实践性,拓展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通过班级劳动岗、校内实践园、劳动周为主,校外不断整合社会资源建设学生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开展主题实践、劳动体验日等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三是家校协同,夯实劳动育人新天地。家校共育,是劳动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之举。通过家政、烹饪、手工等家务劳动,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我个人认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家长学校成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家长成长的平台。在不断完善共育工作机制中,积极探索并创新构建“浸润、交互与实践”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的三维体系。

一维体系主要打造以家长开放日、学校活动、家校“结伴”、教师家访、家长会为平台的浸润式课程;二维体系以专家平台为抓手,强化家长队伍建设,专门开办家长培训讲座;三维体系以“百个行业进校园”、百个德育实践基地活动、开设社团活动课程为载体,强化实践体验,打造实践课程中三大体验平台。

家校社协同育人实施方案

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理性表达诉求。在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家校矛盾。应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即接纳家校间的不一致,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它;以孩子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来解决矛盾。同时掌握三个关键技巧,即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评、抱怨和否定学校及老师。

要积极沟通,发现不一致后及时与老师沟通,沟通过程中充分共情,站在教师的立场充分接纳和理解教师的意见和情绪。

要理性沟通,切忌意气用事,以“校闹”等非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携手相约 见证真实而有温度的教育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1/5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