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风险识别与防范(借壳上市存在的问题)

暴力整顿借壳上市 唯恐治标不治本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借壳上市风险识别与防范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借壳上市风险识别与防范以及为什么不建议买壳上市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要借壳上市而不是ipo
  2. 什么叫买壳上市买壳上市的方法步骤
  3. 你觉得公司上市真的好吗为什么
  4. 借壳上市风险识别与防范

为什么要借壳上市而不是ipo

借壳上市的公司之所以不自己上市,可能是因为该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和要求,而这些条件和要求可能对公司来说过于苛刻或者难以满足。

例如,在进行传统的新股发行上市时,公司需要提供大量的财务信息和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并经过严格的审核。这些审核程序可能会耗费公司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审核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外,公司还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对于一些公司来说可能难以满足。因此,这些公司选择借壳上市的方式,以便在经过简化的上市程序后快速获得上市资格。

借壳上市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在借壳上市之后,企业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来筹集资金,这可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此外,由于已经上市的公司通常具有较高的信用,因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和投资,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融资机会。

但是,借壳上市也有一些风险。由于借壳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情况可能与已经上市的公司存在差异,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仔细审核借壳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什么叫买壳上市买壳上市的方法步骤

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是指非上市公司购买一家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来取得上市的地位,然后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一般而言,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的较佳选择。由于受所有制因素困扰,无法直接上市。

买壳上市的方法步骤

首先是买壳,即收购或受让股权。

收购股权有两种方式,一是收购未上市流通的国有股或法人股,这种收购方式的成本较低,但是困难较大。要同时得到股权的原持有人和主管部门的同意。场外收购或称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是我国买壳上市行为的主要方式。根据上海市场1999年上半年买壳上市行为统计,在场外收购方式中,发生频率最高的三种方式为国有股转让(40%)、法人股转让(40%)和收购控股股东(12%)。其中国资局、政府部门控股的企业买壳上市动作最多。另外,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涉足买壳上市的现象日益增多。

另一种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这种方式在西方流行,但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只适合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较高的公司或者“三无公司”。二级市场的收购成本太高,除非有一套详细的炒作计划,能从二级市场上取得足够的投资收益,来抵消收购成本。

其次是换壳,即资产置换。

将壳公司原有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卖给关联公司,再将优质资产注入到壳公司,提高壳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配股资格,实现融资目的。

最后是价款支付。

目前有六种方式,包括现金支付、资产置换支付、债权支付方式、混合支付方式、零成本收购、股权支付方式。前三种是主要支付方式。但是现金支付对于买壳公司实在是一笔较大的负担,很难一下子拿出数千万元甚至数亿元现金。所以目前倾向于采用资产置换支付和债权支付方式或者加上少量现金的混合支付方式。

如何选择收购目标

根据1997年以来深沪股市上百起资产重组案例,壳公司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

首先是所处的行业不景气。尤其是纺织业、冶金业、零售业、食品饮料、农业等行业,本行业没有增长前景,只有另寻生路。股权原持有人和主管政府部门也愿意转让和批准。

其次是股本规模较小。小盘股具有收购成本低、股本扩张能力强等优势。特别是流通盘小,易于二级市场炒作,获利机会较大。然后是股权相对集中。由于二级市场收购成本较高,而且目标公司较少,因此大都采取股权协议转让方式。股权相对集中易于协议转让,而且保密性好,从而为二级市场的炒作创造条件。只跟一家谈肯定比同时跟五六家谈容易些。

最后是目标公司有配股资格。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只有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最低为6%)时,才有配股资格。买壳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配股融资,如果失去配股资格,也就没有买壳上市的必要了。

买壳上市的利弊

一般来说,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在直接上市无望下的无奈选择。与直接上市相比,在融资规模和上市成本上,买壳上市都有明显的差距。所以,买壳上市为企业带来的利益和直接上市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由于成本较高、收益又较低,打了一个折扣而已。上市的收益主要有资金和形象两方面。

目前企业考虑更多的倒应该是买壳上市的弊。一是成本,二是收益。即成本收益比能否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买壳上市的成本总体上是逐年上升趋势。1997年每起买壳上市案例的平均成本为6000万元,1998年上升为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深沪股市已经有上百起买壳上市案例,但是成功率并不高。买壳上市获取收益的主要途径是配股融资。当然也不排除主要通过二级市场炒作获取收益的情况,但是由于很难统计这种现象,而且本文的阅读对象是那些考虑将买壳上市作为长期投资的企业家,所以评价买壳上市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是效益能否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你觉得公司上市真的好吗为什么

你若真心做企业,上市肯定能把企业做强!那上市当然是好事!你想像那些圈钱投靠洋主子的牲口样,已失去上市振兴企业的意义了。将令人唾弃!

借壳上市风险识别与防范

借壳上市,也称为“反向收购”,是一种通过收购已经上市的公司来实现上市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省上市的时间和成本,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以下是借壳上市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风险识别:

1.财务风险:借壳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存在问题,如财务造假、负债累累等。

2.市场风险:借壳公司的市场前景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如市场竞争激烈、行业生命周期短、技术变革等。

3.法律风险:借壳公司的法律风险可能存在,如侵权纠纷、税务问题、违法行为等。

4.监管风险:借壳公司的监管风险可能存在,如金融监管、环保监管等。

防范措施:

1.了解借壳公司:在进行借壳上市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借壳公司的财务状况、市场前景、法律风险和监管风险等方面的情况,避免盲目决策。

2.慎重选择借壳公司:选择借壳公司时,需要考虑其企业文化、管理团队、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与自己公司的价值观和经营方向相符。

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制定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等,以尽可能减少风险。

4.积极应对风险:一旦发现风险,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加强对借壳公司的监督和管理,调整经营方向,加强内部控制等,以保证借壳上市的顺利进行。

关于借壳上市风险识别与防范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市值股整理,这3股市值已经跌破20亿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0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