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平民阅读的古籍

耗资300余万,古籍修复大师是怎样与先贤对话

大家好,关于适合平民阅读的古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不建议阅读的古书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有什么适合给误入歧途的人看的书
  2. 适合平民阅读的古籍
  3. 感觉古典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年龄小的学生阅读,可否建议18岁前不要阅读
  4. 您读过的古书都有哪些,哪一本古书对您影响最深,为什么

有什么适合给误入歧途的人看的书

感谢头条秘书邀请作答!

如果说为歧路迷途者推荐指点迷津的哲学和思想著作,马列毛邓三科新思想都是最佳选择。

如果说推荐一本文学著作,建议认真读一下清代作家李绿园(李海观)的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老陈同志也是在1980年代末期才有幸读到。

老陈同志之所以推荐《歧路灯》这部小说,为误入歧途者指点人生,除了书名非常契合之外,还因为这部小说的精彩故事,就是讲了一个歧途迷路者的心路历程:

明代嘉靖年间,河南开封的贡生谭忠弼谭老爷,为人端正谨慎,家教特别严肃;谭老爷的儿子谭绍闻,质朴淳厚,聪颖过人。谭绍闻的同辈发小,有夏鼎、张绳祖、管贻安、盛希桥等几人,虽然浮华浪荡,由于惧怕谭老爷,倒也不敢造次。

谭老爷好人无长寿,临终之前,给儿子留下八字遗训:用心读书,亲近正人。

谭老爷子撒手人寰,夏张管盛等人再无顾忌,想方设法引诱谭绍闻,骗酒骗色骗钱。那谭绍闻没了严父之约束,竟然与夏张四人结拜为五兄弟。五兄弟同吃同喝,同赌同嫖,谭绍闻乐在其中,恶习渐成。他们五人开赌场,蓄土娼,宠溺娈童,私铸银钱,最终,谭绍闻陷于泥潭,背了全部黑锅,入狱候审。多亏忠实家仆王中,无私帮助,家里人倾家荡产,打通关节,谭绍闻始得出狱。而在此时,他的结拜兄弟,要么落井下石、图财害命,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无人施以援手。

为了偿还债务,谭绍闻倾尽家产,甚至不得不把祖坟上的古树老林,砍伐净尽。在备受煎熬折磨、备尝辛酸苦辣之后,谭绍闻终于迷途知返,立志悔过自新,虽然年过四十,仍然发奋苦读圣贤书。天道酬勤,谭绍闻苦读数年,得中功名,朝廷授以知县之位。

谭绍闻的儿子,名叫篑初,聪明好学。绍闻经常以自己的歧路迷途和平生遭遇当作活教材,告诫儿子端正持身,奋发有为。篑初随父读书,追求上进,考场屡战屡胜,后来被皇帝钦点为翰林,重振谭家书香门第。

这本小说的作者,是河南人李绿园,出生于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乡宋家寨。《歧路灯》全书108回,70多万字,在古典章回小说中也算是煌煌巨著了。它与《红楼梦》《儒林外史》创作和问世时间几乎相同,大致都是在清代乾隆年间。但是,可惜的是,此书脱稿后,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河南乡村民间流传,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1918年,蒋瑞藻出版《小说考证》(商务印书馆),《歧路灯》首次见于出版物的记载,但是蒋氏也并未读到原著;一直到1924年,洛阳的书局"清义堂",出版《歧路灯》石印本,共105回;1927年,冯友兰、冯沅君兄妹标点本《歧路灯》第一册,由北京朴社(景山书社)出版,共刊印26回,后来未见下文。

冯友兰为《歧路灯》写了一篇长长的序言,对《歧路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作了全面的评价,非常欣赏小说在语言运用(特别是河南方言)、人物塑造方面的成就。这是世人对《歧路灯》的第一次正面认知和正确评判。

1928年,文学评论家郭绍虞发表文章,将《歧路灯》与《红楼梦》《儒林外史》放在一起作比较,赞美"《歧路灯》亦正有足以胜过《红楼梦》与《儒林外史》者在",高度评价“他(李绿园)精锐的思路与隽爽的笔性,足以驾驭这沉闷的题材”。

也是在1928年的年底,朱自清先生发表文章,赞叹《歧路灯》与《红楼梦》是“中国旧来仅有的两部可以称为真正长篇的小说”;“全书滴水不漏,圆如转环,无臃肿和断续的毛病”。朱自清下结论说,“若让我估量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

1980年,河南学者栾星校注本《歧路灯》由中州书画社(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老陈同志就是1980年代读中文系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小陈呢),在柯国森教授推荐读到《歧路灯》的。

推荐《歧路灯》到此打住,请各位头条朋友指教!

适合平民阅读的古籍

道德经,论语,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诗经

感觉古典四大名著并不适合年龄小的学生阅读,可否建议18岁前不要阅读

我觉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对“年龄小的学生”做一个界定。如果是低年级小学生,书中大多数的字尚不能认识,当然不适合阅读。根据题主提出的“可否建议18岁前不要阅读”所及的年龄上限,我们就将其界定为中学生吧!

我认为,题主提出的“可否建议18岁前不要阅读”,既没有根据,没有道理,也不可行。

既然题主提出了不适合阅读,想必您也是担心书中的不良思想会对孩子产生消极作用,影响三观的形成。毋庸讳言,这四大名著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字里行间充斥着很多封建思想糟粕,譬如愚忠、欺诈、暴力、色情、迷信等东西。其实,这个担心古来有之,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亦有言西游)”,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这种担心是大可不必的。这些东西,在社会中本来就是存在的,而我们绝不能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而不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反之,对于尚未涉世的孩子们,正好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这些,认识这些,为步入社会做一个思想的准备。

更重要的是,四大名著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有益的东西更多。对于孩子们而言,少年时代正是读书的好时节,读了这些书,他们会受益终身。

我读四大名著,都是在初中阶段,有时候还在课堂上偷偷地读。四十多年了,感到还是有益的。

您读过的古书都有哪些,哪一本古书对您影响最深,为什么

谢邀:

我喜欢读书,除爱情之类的书外,什么书都读,因此:读的书比效杂。当然不是苦读,只是乐在其中,也就是一种享受吧,这句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中国旧书大多以重视形上之道,不屑于形下之器相标榜,此种性格一直渗透到现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中。从文化问题而言,在旧书中,不管人们持什么观点,各家各派基本上都是以传统性为主导,都含有孝:道:忠:义之类的意境。

在古老的书丛中,五光十色,有激进温和,或耽于空想,或注视现实,纵横交错,光光相照,交织在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画卷。有激昂花腔,有深沉的咏叹,亢奋号角,痛苦呻吟,果断反叛,缠绵彷徨等等,尽在旧书中演进。

旧书同时包含着真理和谬误,且有不同量慨论,在描述同一件事,同一个理论中就有不同的含意,只是其精确度不同而己。它们都是有着时代观念的需要,对客观社会规律特殊的反映形式,为着当时的社会政治而服务。传统旧书往往是以吸取历史教训以警世人,就是历代文学家抱着的宗旨所在。

周易是不同其它类型的古书,它影响了数千年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和发展趋向,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在这里,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书中集中表现了主体对客体探索过程中的精华,其中感性和理性的具体与抽象,逻辑与非逻辑的予盾,又集中表现了人类认识自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问题共形成的一部实质性的古书,然而,它的价值也不会限于某一学科之内,也可称之玄学。

可是,尽管读过些旧书,书的内容涉猎极广,只有叹为观止之感,存留古香的回味,要真正说对哪一本旧书影响最深,脑海中仍然一片空白。

适合平民阅读的古籍和不建议阅读的古书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最新上架 珍奇柜书阁 孔夫子旧书网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02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