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些人动不动就用“道德绑架”这个词,请问是什么心理

移民等于不爱国 请停止你的道德绑架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近来有些人动不动就用“道德绑架”这个词,请问是什么心理的问题,以及和为什么不建议道德绑架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你们怎么看待道德绑架这个词的
  2. 何为道德绑架,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3. 道德绑架,越来越让人反感讨厌,有同感吗
  4. 近来有些人动不动就用“道德绑架”这个词,请问是什么心理

你们怎么看待道德绑架这个词的

论基于“道德绑架”的道德绑架

2019-7-1917:27

牟林

2019/7/18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此段落摘自百度)。

这段叙述可以认为是对“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的定义。它有三个要件,A行为实施人,B行为内容,C行为承受人。其中A和C既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B又有以下几个要素a过高或不切实际的道德标准,b要求、胁迫或攻击的具体内容,c形成了一种能左右行为承受人行为的压力。毫无疑问,“道德绑架”本身属于公共道德领域的一个不道德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但由于道德本身的公共性和私人性之间的界限具有模糊性,而具体事件的情节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有许多与法律、义务、责任等概念搅和在一起,使得“过高或不切实际”这句话本身可以被随意解读。所以,一个现象是不是属于“道德绑架”,出现了概念边界不清晰的情况。因此“道德绑架”这四个字又常常被人各取所需地滥用,变成基于“道德绑架”的道德绑架。目前社会上就有许多滥用“道德绑架”一词的现象。把正当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规定说成是“道德绑架”以试图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面列举两个常见的例子。

例一,情感生活一向正常的夫妻,一方突然身患重病,健康一方为了逃避责任和义务向生病一方提出离婚。受到社会指责的当事人说指责他的人是在搞“道德绑架”。

例二,亲子关系一向正常的亲子,在父母年迈失能后,子女以各种理由逃避照顾父母的责任和义务的。受到社会谴责的当事人还说谴责他的人是在搞“道德绑架”。

婚姻法明文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什么时候需要扶养和赡养呢?当然是因病或因年老体衰失去生活能力的时候。可见,这是一个人应该履行的基本的法律义务,不是什么道德绑架。

那么,什么才是真的道德绑架呢?我们也举例说明。

例一,强迫别人捐款的行为。比如,C被认为很富有,A采用某种强制手段要求C必须向需要帮助的B实施捐赠。理由是C很富有,如果C不愿意向B实施捐赠,A就借助媒体等工具指责C为富不仁。

例二,A非因迫不得已的原因从未履行抚养子女C的义务,老年后的A却超标准地要求子女C尽赡养义务,否则就起诉C忤逆不孝。

例三,老年人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用强迫手段要求年轻人C让座,否则A就对C施以语言辱骂甚至动手打人等行为。

例一的问题在于,A有以道德的名义侵犯C的财产处置权使得C为了维护自己的道德名声而不得不实施捐赠的行动的嫌疑,A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属于典型的道德绑架行为。例二的问题在于A以道德的名义要求子女C超标准(超过子女的承受能力或提出其他不可理喻的要求和A自己应尽的抚养子女的义务严重不匹配)地赡养自己,是典型的道德绑架行为。例三的问题在于A有强迫C让座的具体行为,也是典型的道德绑架行为。

道德绑架行为和滥用“道德绑架”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都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触犯法律的要追究法律责任。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道德绑架行为和基于“道德绑架”的道德绑架行为呢?就目前社会现状,大致原因有:

第一,公共道德的概念边界不明确,客观上给人造成混乱,一些人可能出现理解偏差,另一些人可能是故意曲解。

第二,法律条文也存在较大的灵活解释空间,尤其是对人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语义含混,也给一些人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给另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留下余地。

第三,由于物质文明发展迅猛,精神文明明显滞后。对道德和法律,无论是宣传还是教育,是褒奖还是惩罚力度都不够,方式也很欠缺,效率不高。一些公共服务人员、公众人物利用自己职权之便窃取公共利益的行为又起了巨大的负面导向作用,毒化了社会风气。

第四,在物质文明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刺激了人们的私欲。认为正常途径满足个人欲望需要付出的劳动太大效率太低,寻找非法途径就成了一些人的选择,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不断被突破。

所以,要尽量减少道德绑架和基于“道德绑架”的道德绑架行为,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一,理清公共道德的概念边界,减少其模糊性。

第二,对现行法律条文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法律用语必须严谨、清晰、可操作。

第三,有关部门要大力加强道德与法律的宣传教育力度,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提高宣传教育效率。对道德和遵纪守法方面正面典型要大力褒奖,比如公而忘私、舍己救人、无私奉献(不要被人忽悠地认为这些都过时了)等。对该方面的反面典型要严肃教育、批评和惩罚,尤其是贪腐行为、欺骗行为、敲诈行为和道德绑架行为。

第四,筑牢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对敢于触碰和跨越底线的人要严肃惩处,并向全社会公开,让危害公共道德和基本法律的行为暴露在阳光底下。对公共服务人员和公众人物要在相应规定范围内公开其合法收入、纳税情况等财务信息。

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风清气正的社会是可以期待的。

何为道德绑架,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道德绑架古至有理!特定的人和环境是理性与教,并非强奸与每个人;人的最高景介是育人之花,并非索毁腐庸之所属愚人之道……一切是天性所属!

道德绑架,越来越让人反感讨厌,有同感吗

挺让人反感的。道德绑架,更多的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强迫别人去帮助那些在他们眼里需要帮助的人,而自己只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充当道德裁判,审判他人道德上的死活。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的事情,有什么理由强迫别人去做。道德是人们发自内心自觉地遵守,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弘扬和维护,并不能用来绑架或者威胁。行善是每个人的权利,但并非是义务。

道德绑架之所以让人讨厌,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原则地让他人遵守自己以为的道德。一个身体舒服的女大学生没有给身体还算健康的大爷让座,就被一公交车的人认定为没素质,甚至上升到现在所有的大学生都没素质。这样的逻辑太可笑。不管女大学生是否在承受痛苦,只关心一个老人站着是否累,一味地贴标签。那些道德绑架的乘客,认为别人应该尊老爱幼,难道自己就不应该尊老爱幼。关于道德,一味讲求双重标准,自己只当审判他人道德的看客,太虚伪,太伪善。

明星不捐钱了挨骂,明星捐钱少了挨骂,捐多了甚至还会挨骂,认为那是炒作。这样的道德绑架,怎么不让人讨厌?

近来有些人动不动就用“道德绑架”这个词,请问是什么心理

所谓道德绑架,无非是绑架者站在自认为的道德制高点,以道德的名义,对你提出看起来无法拒绝的要求,他们往往认为被绑架者会碍于面子或者害怕舆论而妥协,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其实在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就不一一举例了,就拿大家都深恶痛绝的熊孩子和熊家长来说明吧。假设你的一家子并不熟悉或者并不亲近的亲戚去你家拜访,熊孩子趁你不备,先摔坏你新买的IphoneX,然后扭断你绝版手办的胳膊腿还说是给它们做手术,再然后追着你家的猫咪薅尾巴,吓得小猫躲进床底下不敢出来,最后用你男朋友送的纪梵希小羊皮口红在白墙上画画,这些事情他妈妈都看在眼里却视而不见,你站出来理论,却得到熊家长“别跟孩子一般见识”、“都是亲戚”、“大过年的就算了吧”、“大不了我赔”等等等等的无耻言论,可能,我是说可能,你的家长碍于面子也会给它们台阶下,但是这些损失怎么办,就在它几句推辞之下就真的这样算了吗?不,任何人都有原则和底线,如果我们不保护我们的利益,那就和任人宰割的羔羊无异。

行道德绑架者,必是道德败者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近来有些人动不动就用“道德绑架”这个词,请问是什么心理和为什么不建议道德绑架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笑趴了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笑出眼泪了哈哈哈哈哈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1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