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形婚,你有哪些看法

什么样的女人,值得男人娶回家,一辈子去珍惜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对于形婚,你有哪些看法,以及为什么不建议形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你的拉拉朋友突然要形婚了,你会劝她吗
  2. 对于形婚,你有哪些看法
  3. 同性恋生活好不好过
  4. 形婚之后是一种什么体验

你的拉拉朋友突然要形婚了,你会劝她吗

我是壁炉公子!是情感领域作者,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会劝她不要这么做,这是害人害己。

只有一个情况可以,两个人都是同性恋者,可以给彼此找个遮阳伞。如果对方是异性恋者,就请她收手吧!

关于危害,我们从下面几点讨论一下。

1.没有正常的夫妻生活

婚姻是两个相爱的男女进入一个家庭。他们不只是搭帮过日子,正常的夫妻生活不可少的。有多少家庭,因为夫妻生活不和而离婚的。你朋友明明不喜欢男人,结婚后可以想象一下他们的生活。一个年轻的、健康的男性是有正常的生理需要的。怎么满足?

2.孩子是受害者

这样的家庭怎么有孩子呢?当然你朋友可以做试管婴儿。即使孩子出生后,也改变不了家庭的气氛和性质,两个大人只是在自欺欺人。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一点好处。

3.出轨随时有可能

这种家庭,迟早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你朋友喜欢女人,难道她会一辈子坚守这个家,无欲无求?而男方在这个家里就是一个摆设、一个工具、一个挡箭牌,他迟早会为了让自己感觉还活着,去外面找温暖。

4.婚姻不能长久

明知道这是个不能长久的婚姻,而为了掩人耳目投入的。开始就是个错误,欺骗难长久。结过婚的过来人都知道,离婚就像扒了一层皮。这个将会对那个男人造成多大的伤害啊。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小说《罗亭》里指出:世上有三种利己主义者: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也要让别人活下去;另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要活着,却不让别人活;最后一种利己主义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让别人活……

不让自己活,也不让别人活,是最残忍的。

建议你那位拉拉朋友大胆出柜吧!这样对谁都好!

@壁炉公子一支笔写人间悲喜事。关注我!精彩持续!

对于形婚,你有哪些看法

不少同性恋者考虑以“形式婚姻”来应付父母和异性恋社会。但是形式婚姻也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那么简单,在中国社会中,父母与子女终身捆绑在一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对子女的期待并不因为有了一场婚姻戛然而止,两代人之间仍然会有进一步的互动。形式婚姻关系到双方情感、财产、下一代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些同性恋者形象地将形式婚姻称为一场“连续剧”,做一个好的演员很重要。剧中的演员一旦进入角色,恐怕一时难以退出,需要不断地演下去,因为观众(主要是双方父母)不断地提出新的期待和要求,有时候甚至会角色串联、戏里戏外、真真假假地同台表演。

与异性婚姻不同的是,形式婚姻没有去伤害无辜者,婚姻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是透明的,相互之间甚至还会有各种协议———也可以说是“剧本”。而这个“善意的谎言”的对象则是男女同性恋者双方不知情的父母。对许多同性恋者而言,不告诉父母自己是同性恋者而假装进入父母所期待的婚姻,比让父母知道真相后出现可以预料的各种担忧与家庭冲突要好得多。

形式婚姻的适用性也因个人的性格特征、经济状况等因素、双方的家庭因素、俩人之间的配合以及双方长期生活中出现不可预测的意外等而有很大的差异,这方面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定论,而且个人的认知、理解与期待也不尽相同。一些同性恋者对形式婚姻持乐观、赞同的态度,如:

我28岁结的(形)婚,已经5年了,但我觉得这5年挺顺利的,也很快乐,让我来形容形婚,它应该叫“一个很美丽的谎言”。为什么呢?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特色的环境和传统,我们并不是所有的同志都可以选择出柜,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情况,或者他父母有他父母的情况。出柜以不伤害父母的情感或影响你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不把事情搞得更僵为前提。我的拉拉女朋友,很T,很爷们儿,比我还爷们儿。(她)是我一个好朋友介绍的,是个医生,我们俩也是好朋友,在结婚之前我们俩就有一些接触,协商好建立一种好朋友的关系。虽然这是很假的婚姻,但是我们用法律的关系或婚姻的关系把我们之间的友谊、我们之间非爱的感情固定下来。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可能我们俩是最亲的人,因为我们俩是亲人。关于如何面对双方父母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我就把她的父母当成我的父母、我的最好朋友的父母,她对我父母也非常孝敬。(李某,男)

考虑形式婚姻的同性恋者除了为应付家庭与社会压力之外,通常都是已经有长期、固定的理想同性伴侣,有一起生活的长远打算。因此,他们考虑的问题也多比较现实,例如一些同性恋者顾虑到将来由同性家长抚养长大的孩子在成长经历中是否会存在某种缺失,是否会与异性恋父母养育的子女有区别等问题。

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在计划要孩子,为什么要孩子?这是我们一直很纠结的问题,怎么要?要来之后怎么办?当然我们不会这样(指他跟妻子生)来要,我实在是不行(指发生性行为),所以我们商量的可能是用人工的或第三方的方法要孩子。孩子出生之后的问题我们也考虑了很多,就是孩子怎样面对同性恋身份的父母。当然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都会去爱他,她和她女朋友,我和我男朋友,他有4个父母亲。那么当孩子懂事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们的真实情况,我会告诉孩子的一句话就是:你像其他孩子一样,你很幸福;虽然你的父母不相爱,但是你的父母像其他父母一样爱你。所以,我很看好我的这一段连续剧。(张某,男,)

形式婚姻的状况与非同性恋者本人可控制一些外部的因素(如家长对子女的态度等)以及同性恋者双方的特质都有关系。下面这位同性恋者与他的形式婚姻对象由于从小就“青梅竹马”,双方的父母已经认可他俩的“异性恋关系”,所以他们形式婚姻也就比较顺畅。

我的成长经历跟大多数同性恋者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因为我来自单亲家庭,可能从小对我的教育会比较宽松一点。在我们家,女孩是当男孩养的,男孩是当女孩养的,所以从小的成长环境不一样。4年前我刚考上大学的时候,我妈妈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要找女朋友,找一个家境好的、能照顾你的女朋友;如果你找男朋友,也记住,找一个待你好的。有这样一个开放的母亲,相比她而言,我有时候想东西可能更保守一些。我很幸运,在正式牵手之前,我认识的第一个同性恋在“熊”的问题上跟我聊了很多,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发。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一个同班同学,我们俩住的地方只有十分钟的距离。她是女同性恋,非常非常爷们,从我们见面的第一天,从教室门口走到她旁边问她有没有坐人的那一瞬间,就确定我是了,然后各种和我示好,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她(布下)的一个局。但最后,我们俩相互扶持着走到今天了。(男,20多岁)

当然,也有同性恋者对形式婚姻持有质疑、不赞成态度的。这些人对形式婚姻更多的是感到疲惫与无奈,认为不是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走这条路,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适时向父母出柜是最好的选择。作为“剧中人”、也是“局中人”,“大宝”对形式婚姻有着非常真切的体验与感受:

如果能争取到父母的理解,我觉得最好还是跟父母多沟通。如果像我这样到了30多岁非要走形婚这条路、觉得形婚这条路可以试一试的话,我倒觉得有几条建议可以考虑一下:第一,年龄太小的不要去想这条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在你30岁的时候会达到顶峰,你在这个时候去迎合父母的话,期望值太高,失望会更大,会造成对双方的各种伤害,因为父母绝对不会想着让你凑合着随便找个伴侣就能够接受的。我觉得想搞形婚的也是30岁以后的事儿;第二,如果自己情感不稳定的话也不要去尝试,如果你连自己的男朋友都搞不定,而将两个没有感情的人硬扯到一块儿去演戏的话,这个难度会更大。自己的感情都处理不好就不要想着能去处理好形婚这件事儿;第三,如果你真的决定要走这条路的话,一定要简单再简单,把所有的丑话说在前面,说白了,两个人就是互为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不要想着你们会有多美好的感情,这个是在你们把所有的关系都处理好之后再表演出来的感情。把所有的东西都写下来吧,要花哪些钱、要做那些事儿,你的场面要控制到什么地步,这绝对是一个制片人做的活儿,应当像一个制片一样的把所有可能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再做导演、再做演员的时候才能保证你们形婚的过程不出意外。但是我觉得最好还是与父母沟通做到理解。除非你一开始就说明了我就演三年,三年以后就打算离婚的那种,要不然形婚牵涉进来之后不是你随便能够退出的。你形婚了以后还要考虑拉拉朋友的家庭环境和她那边的感受,所以一旦这场连续剧开演之后,你就收不住了,中间会掺插进来很多配角。(“大宝”)

不是到了迫不得已或者跟父母没法沟通的时候还是不要走这条路,因为一个谎言需要一百个谎言来掩饰,你就想,这是一个永远要续保的保单,但是这个保单是没有生意的。你无时不刻要处在一个演戏的状态,随时要进入状态。这不是一个婚礼这么简单,婚礼的那一个月的话,你就是再大、再头疼你也可以忍受过去,但后面一年一年的、没有尽头的谎言,这是对两个人最大的折磨。(阿伟,男)

另外一些同性恋者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形式婚烟,有的同性恋者面对形式婚姻则望而却步、“临阵退缩”了。

逼不得已我会考虑形式婚姻。但是第一,如果家里不知道你是形婚,就会逼着你要孩子。第二,形式婚(姻)开始之后,家里来人,一起生活是个很大的问题。形式婚姻执行起来有很多工作,最好还是别去做。(“军魂”访谈,)

家里逼你结婚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孩子,结婚是解决了,但是下一步逼你要孩子怎么解决?这是很多人事先没有考虑过的。前不久有一位女同跟我来信,她和她女朋友与另外俩男同六年前形式婚姻了,而且生了个孩子,现在孩子已经6岁,看出问题了,说为什么我爸爸怎么老是跟一男的在一起,妈妈老是跟一女的在一起。所以孩子老是问他们,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形婚能够维持几年以上的非常少,因为它是一个谎言,一开始就有四个人知道,四个人在各自的圈子内告诉自己最亲密的闺蜜,一下子就十几个人知道了。这个时候就很难维持这个(谎言)。更重要的是,形婚的协议是无法强制履行的。很多人现在签合同,比如说保证我妈妈来北京看我,你必须来给我扮演妻子。但她不来,不来怎么办?你能去法院告她么?有一对男同跟女同结婚后一个星期,男的被车撞了,在病房里抢救的时候他父母就说,你老婆怎么不在,她老婆平时根本就不跟他联系。(“星星”北京同志中心分享会)

我接触的孩子里边形婚的有好几对,每个人的经历当然不同。有一些很幸运,他的父母年龄已经很大,也不会继续去追究这件事情,所以他可能就这样过去了;有的也离婚了、出国了,但接下来父母还会要求你离婚再结婚。有一个解放军今年结婚,他的父母非常重视这件事,结果在三个城市一共办了上百桌酒席,因为他父母觉得挺亏的,过去送给别人很多钱(礼金),想借此收回来。特别巧,这个男孩子得病了,肠脓肿,结果他的父母对他的妻子很不满意,因为她总不可能陪在旁边。那个男孩子是在北京的部队,回到唐山去疗养,刚开始还可以解释,女孩子工作在北京,但是后边接着“五一”、“国庆”等一系列的节日,现在真的快包不住了。所以我觉得不能只看到顺利的,也要看到这些意外的事情。(“藕姨”)

作为父母来讲,如果他们对自己的同性恋子女不知情,对形式婚姻这个问题自然无从回答。从一些已经知道自己子女是同性恋者的父母来看,他们对形式婚姻的看法也不尽相同。如果父母更多地是从自己子女的角度出发想问题的、倾向于在家庭内考虑的话,他们会对自己的同性恋子女结成形式婚姻持反对态度,因为没有这种必要,既然大家都已经坦白,又何必多此一举。同性恋亲友会会长吴幼坚女士也不支持形式婚姻,她更多地是从爱情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

形婚是“权宜之计、无奈之举”,我从来不提倡、不撮合。我觉得人生本来不是很容易,就算你是异性恋,想要找个相爱的人一起过下去也有很多困难和矛盾,而且你是同性恋,要找到相爱的人好好地爱也已经很困难,你干嘛还自讨苦吃地去找一个跟你原来毫无关系的人扯进来,还要把她的父母、祖父母这一辈这么多的人都扯到一起,弄得一团乱麻?可能还没来得及把喜事的欢乐分享完就已经遇到很多麻烦了。(吴幼坚)

但是如果从自己的核心家庭之外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社会形象、面子等)的父母,他们则会倾向于赞成自己子女的形式婚姻。如有家长甚至主动帮助自己的儿子在同性恋网站上寻找合适的形式婚姻对象。

同性恋者采取形式婚姻的背后或许有着更多的文化涵义。儒家文化注重“孝”道,它的解释是“无违”,也即承认长老权威。长老代表传统,遵守传统也就可以无违于父之教。“反对”在这种关系里是不发生的,除非在文化传递失效的情况下。费孝通认为,在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中,“名”与“实”之间的分离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种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是口是心非。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无违下,事实上被歪曲的。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对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

形式婚姻正是体现了这种“名”与“实”的分离、“无违”地恪守“孝”道。形式婚姻颇有中国特色,从家庭世系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婚姻很注重形式的要求。子女的婚姻通常是奉父母之命,其目的在于进入家族世系,借由香火的传承获取社会地位,在这种婚姻关系中,爱情与性等并非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比如“冥婚”与“嫁神主牌”,死者亦可以结婚,中国婚姻对仪式的要求可以是纯粹得只剩下仪式。在一个讲究人情、面子的社会中,它是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之调合的产物。在这种情境下,形式主义与人情关系又是另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同性恋生活好不好过

我简单说两句,同性恋是先天性的,他们之中不乏有些人迫于社会压力,特意去改变自己的性取向,虽然表面很平静,娶妻生子,家庭和睦,但内心其实是压抑的,甚至是痛苦的。

我原来有个同事,人也帅气阳光,我也只是认识,没有过深的交往。有一次到我宿舍来玩,对我做了那种事,我才知道他是gay,临走时他问我要不要每晚来陪我聊天,我说不要,他当时表情很失望的,多年之后的现在,我还一直忘不了他失望的眼神,也有点自责,其实他是很好的一个人,做个朋友挺不错的,后来天各一方,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那时他大概晚上经常出去玩的,因为他老婆来我这里找了几次,我后来猜想,他那时一定很寂寞空虚的,出来找刺激。

还有一位朋友,也住单位宿舍,后来宿舍里搬进来一个本地乡下的,因为回去路有点远,有时就住在宿舍里,他们两人很聊的来,晚上睡一张床上聊天,开头是正常的聊天,后来开起玩笑,两人动手动脚,再后来朋友对那人有了感情,那段时间他们很快乐的,一起溜冰,看电影。大概有两年吧!那个人回老家镇上去上班了,我那朋友很痛苦,好长时间才从这段感情中慢慢走出来,不过朋友后来娶妻生子,生活步入正轨,一直没有再去触碰同性生活,把那段刻骨铭心的痛一直深埋在心底。

从那两个朋友的例子来看,他们的生活真的不易,同性想要一起生活一辈子,真的有点奢望,两人总会有一天会分道扬镳,那是非常痛苦的,与其要承受撕心裂肺的痛,不如不去触碰那它,但愿来生不要投错胎,最后祝愿天下的同性朋友永远快乐。

形婚之后是一种什么体验

7个Gay的失败形婚丨“我是Gay,娶了高中Les同学"丨

1Alex

我和前任,一起五年,因为形婚分手了。他是福建漳州人,温台、潮汕、泉漳,是世俗人情生意文化浓厚的地方。2018年,他春节回家,先斩后奏就形婚了。他智商为零,冒冒然领证。事后才知道,女方嗜赌啃老没工作。木已成舟,他们按照风俗,操办起了婚礼。他家出12万彩礼,女方说婚后还给他。我提醒男友,钱不应该出,毕竟不是真的。但他入戏了,当作耳旁风。形婚半年,鸡飞狗跳。我们5年的感情,折腾完了;他也离婚了。彩礼有去无回,女方威胁他说:逼急了就跟所有人出柜。

2Andesin

2019年10月14日,我形婚一周年。几年前,我去宠物店,偶遇她和她女友。我们雷达响了,互相搭讪认识。一开始,只是朋友,双方家里逼婚大战,我们合计结了算了。婚后,她和女友住,我独住婚房。我们倒没矛盾,都是善良的人。但也不敢提要小孩,毕竟只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是,夜深时分,在空荡荡的家里,就会觉得很难过。我从一个有家可回的小孩,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大人。

3唐常生

我和男友,感情很好,两个人都打算形婚。我比较幸运,形婚对象是女同学,和她在杭州买的房,我花的钱多一些。我们住一起,考虑要小孩。人算不如天算,男友骗婚去了,生了一个小孩。不相爱的人,不会设身处地。我和同学,没有争吵,只是冷战,越来越客气,越来越陌生,最终协议离婚。昨天,10月22日,多年不联系的男友,突然打电话问我过得好不好。我说,“我很好”。我终于把你们都放下了!

4小韩我不打算形婚,因为身边朋友,几乎没有好结果。之前,一个朋友和我同一小区,他本身条件还不错,做工程承包有点小钱。家里催婚,他找了Les,打算生小孩,给父母一个交代。婚前说得很好,还签了婚前协议,约定生完孩子离婚。女方怀孕六七月,还常去夜店喝酒蹦迪。生完孩子,她不同意离婚了,说“我为你生孩子是多大的贡献”。一哭二闹三上吊,闹得两个人都出柜了,但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后来,再见他,像个老头。他认命了,说“后悔也没用,过好当下吧,照顾好女儿,其他啥也不想”。除了说起女儿时,感觉这个人已经没有一点光芒了。

5一人一猫我和“妻子”,是高中同班同学。我们形婚时,认识11年了。婚后两年,在一起住,分开房睡,空了回家陪父母吃饭。家里开销,从不计较,柴米油盐,水电燃气,没了谁说一声都会去买。父母拉扯我长大,我不愿让他们受伤害;但如果不为他们,我也不用过得这么辛苦。人一辈子,没有爱过,为别人活着,总是不甘心的。“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6天空父母催婚。我不想骗无辜女孩,又想给父母交代。上百度贴吧,发形婚征帖。加本地形婚QQ群,群里的人像人肉市场喊话,“男-90年-有婚房-父母有养老金-寻德州本地女孩-婚后同住要小孩!”找三观脾气大的人太难了。2015年,快绝望时,遇到一个T【女同中偏男性的角色】。她和女友七年,女友已经形婚,我们条件都符合。接触一年多,见对方父母,一切按当地风俗,顺理成章领证结婚。婚后,她搬过来住,一年后和女友分手。后来的女友,年纪都很小,她的想法也变了,不想再要小孩。而这是我们婚前的共识。平时,她和女友在家,我像不和谐的第三者。而我又喜欢独处。我们像抱团取暖的刺猬。矛盾多了,契约瓦解。2017年结婚,2019年离婚,对外只说感情不合。父母像过山车一样,难受过了很久。他们不再催婚了,我只想着代孕要个小孩。

7轰炸机

2016年,我28岁单身未婚在重庆,认识15年的高中女同桌好Gay蜜,突然说,“你要结婚时通知我”。我说,“当然叫你啊”。她说,“你通知我,我和你结!”我一脸懵逼,她是脑里装屎想不通了么?她告诉我,她和女友3年了,我简直太兴奋了。她们定居成都,我决定投奔她们。2017年,见了家长;2018年,我来成都找工作;计划同居生小孩,连名字都取好了;求婚、婚纱照、给彩礼、订婚、筹备婚礼。路遥知马力,我们都有点后悔。她觉得,形婚只是一场婚礼,而我们已介入对方生活太多;我觉得,她只是利用我办婚礼,以前的共识全忘了。但没回头路,2019年5月,如期办婚礼。买两张假证,糊弄父母用。

婚后没同居,也没经济纠葛。她的房子,是她父母买的。我家的彩礼和婚房装修费,她私下打了欠条分期还给我了。我们没了瓜葛,但更难过的是,我失去了一个朋友。我回家、聚会、参加婚礼、亲戚走动,她从不陪同出席。她说,“感觉自己的生活被打扰了”。今年十一,她父母想来成都,她为了不让“两口子”出现,就说我们出去旅游了。我就在成都,我真的可以过去的,但她从不用我打圆场。我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现在连“老友聚”都没了。对于形婚,我的建议:1.经济上,明算帐,别牵扯;2.Les不是生育机器,Gay也不是种马;你们不是真正的家,没有爱;不要幻想有孩子,就能有多交心;尽量代孕;3.形婚不只婚礼,既然是一出戏,把戏演好演活。

结语

推送这篇征集后,好几人在后台诘问我,“你怎么不写写形婚成功的呢?”回答如下:

一、写过了。9月中刚发过《假结婚的中国Gay与Les们丨为了躲避世俗的恶,他们选择了结盟》下文可读。

二、我相信,逼人演戏的时代会结束。终有一天,文明会照耀这片土地。人们会觉醒,为他人牺牲人生是不可忍受的;人们会明白,评判性取向是无知浅陋、越线冒犯的;而Gay人群,也不用甘居人后、讳疾忌医。

我真希望,你们问问这个时代为什么不来,而不是问为什么不写写更好的“丛林求生技能”。

关于对于形婚,你有哪些看法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妻子绝望裸身跳楼,丈夫冷言怂恿 想死就死,没人拦你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1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