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必须学唐楷吗如果不学会影响书法作品

写字好看是种什么体验 书法学院学生一个假期写秃5杆毛笔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学习书法必须学唐楷吗如果不学会影响书法作品,以及唐楷为什么不建议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现在学书法的人总是直奔草书,不学书唐楷呢
  2. 为什么好多初学书法的人,学楷书而不学行书这不是误入歧途吗
  3. 为什么练楷书进步很慢
  4. 学习书法必须学唐楷吗如果不学会影响书法作品

为什么现在学书法的人总是直奔草书,不学书唐楷呢

诚谢悟空邀请!

题记:礼义廉耻不仅是对书法家的要求,对全国人民也是如此。(启功)

我曾问过一个有点名气的书者,他还是民间机构的会员。

问:老兄,你为什么不学正书而要学草书呢?

他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

他说,写正书花费时间,我很忙,写草书快,几分钟就可以写一幅,就是参展,评委还不易挑出毛病。

这是什么鬼逻辑啊!可笑!可气!

草书也是有“草法”的,怎么能随意书写呢?可见此人的变态心理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悲哀!真是悲哀啊!

多年来,不习正书而直奔草书的人多了去了。当然,只要书者自己喜欢,直奔草书也是可以的,没人规定习书者必须先习楷书而后习草书,但草书是有严谨的“草法”的,而且书写难度也较大,如果没有正书基础,是很难达到书写境界的。

浮躁的心态和名利的追求,导致一些人的心理扭曲,对于习书者来说,这是很可怕的!

不尊循法度的胡写乱画,是对中华传统书法文化的侮辱和糟蹋,我们必须坚决地予以反对!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只针对道内的现象,不针对任何人,请勿对号入座。

为什么好多初学书法的人,学楷书而不学行书这不是误入歧途吗

其实问题没那么复杂,也无需谈太多理论。练过行书的人都知道行书笔画中的撇、捺、点、钩等如果没有楷书基础怎么写的出来?最基本的横平竖直又怎样出的来呢?诚然直接练行书,经过刻苦努力,可能会把字的结构、整篇作品的章法结构都掌握的都不错。外行人一看就是一个漂亮,可是行家一看你的功底不行,也就是说没有楷书底子。临过王羲之《兰亭序》的人都知道,整篇文章字里行间夹杂着多少楷体笔划及楷体字,还有赵孟頫行书中包含了更多楷体的笔画。所以初学书法的人一定要学好楷书,之后才能学行书,这样才不会误入歧途。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为什么练楷书进步很慢

由于题主没说练哪种楷书字体,也不知道你正在练小楷、中楷、大楷?具体想要解决哪方面的技法问题?所以,这个问题有点大了。我只好无的放矢,信口开河,随便谈谈了,只当是聊天。

根据我多年书法教学经验,不管是练硬笔书法、毛笔书法,诸如临不像、写不好、进步慢,主要原因是训练方法不正确,缺少必要的技法训练科目造成的。比如,从一开始就直接照着字帖临写,没有执笔法、运笔法、笔画、结字法等,前期系统的基本功训练过程,可能是嫌麻烦图、省事儿。殊不知,恰恰是由于这种训练方法过于简单粗放,给后续工作埋下了很多隐患与麻烦,致使问题层出不穷,深陷误区,难以自拔。

恕我直言,凡是照着字帖硬性模仿的作法,都属于偷工减料、违章作业性质的行为,其结果必然周期长、效率低,偏离正常书法轨道,最终事与愿违。

不妨仔细想想看,除了临帖(照着写),前后没有其他相关配套的辅助方法与措施,与抄写文稿没什么两样,这种训练套路是极不正规的,实际上,等于起步就错了,是在走错弯路,误入歧途,自讨苦吃,练不好是理所当然的。

实践证明,只有采用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模式,学习质量与效果才能有所保障。我觉得,学习书法过程,就好比出门旅行必须选择最佳线路是同样的道理,一旦弄错了,悔之晚矣。因此,别人的成功经验一定要借鉴,即所谓寻求捷径,利用秘诀,循序渐进,方能做到优质高效,节约时间、少出废品,不至于练出怪癖,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练习书法从何起步入门?怎么做才算是正规的呢?这是很多人的愿望和心声。不妨先看一下我的《潘氏分步摹临法》示意图:

这个图,类似地铁或公交车运行线路图。从中可以看出,①书法原理,相当于始发站的意思,其他皆属于中途经由站,比如⑧范本临摹。第12步艺术创作,则是技法训练尾声,并不是终点站,它是向更高级的领域进发的换乘站。

如果按照上述〈书法训练操作规程〉进行,不但轻松愉快,兴趣大增,而且长进迅速,不会出现瓶颈。因为,这些训练科目都是必不可少的。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彼此之间是工序关系、因果关系。每一个训练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规范要求。例如:

1、执笔法。宜采用潘氏三指执笔法,如图:

这种执笔法,是将传统的拨灯法、单苞法、五字法等优点集中在一起,重新配置,主要是针对现代人书写环境与应用条件,量身定做精心设计的。

其主要特点是:手型及指法分布科学合理,指法、腕法、肘法职责分工非常明确。书写时,笔拿在手上,像平进餐使用小汤勺和筷子觉,特别舒适。笔法动作灵活自如,笔尖活动范围大,并且没有障碍感,随心所欲,任意挥洒。

这种执笔法最大的优势是,适合操纵各种类型的硬笔、软笔,可以书写各种大小字,以及不同风格的书体、字体。

常见很多人在练书法过程中,总是感觉进入不了最佳状态,正如题主所说的“进展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执笔法有严重问题。比如,误用了当今流行的假冒伪劣“五字执笔法”,也就是说,不是唐代陆希声正宗的原创五字法,也不是沈尹默的五指法,而是当代某些所谓大师个人不良书写习惯……

想走书法正道,必须学会顿悟,保持觉醒,决不能盲目崇拜名家,应注重技术性、艺术性,切不要以名取法,急于求成。

2、运笔法。画写线性图符,借以训练操控毛笔的能力,熟练掌握常规的笔法动作技术要领,如:提、按、顿、挫、折、挑、掠……以及起止当中的驶转、停驻、逆顺、方圆、藏露,中侧锋应用效果,书写速度快慢及其行笔节奏感、力度感、韵律感等等,诸多技术问题都在这个环节里面。所以说,运笔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步骤,可以说,笔法既是书法技法核心,它又是写好笔画、字法的前提条件,坚决不能忽视和省略。如图:

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掌握运笔动作技巧,除上述书写单个线性图符之外,还要进行图符组合练习,熟悉起止之间怎么调锋理毫和转换笔势,为下一步练习笔画打好基础。(图略)

3、基本笔画。这个环节分两步进行。

首先,重点对原帖笔画进行研究,通过仔细读帖,反复试写,确定正确的书写动作,不在于写多少遍,重要的是必须弄清楚怎么做是对,这是最关键的。

其次,为降低技术难度,需将笔画分解,像跺排骨似的,分别按起笔法、行笔法、收笔法、过笔法,进行单项动作分解练习,然后,再作起~行~收~过组合练习。这样,等于把笔画分成三段逐个研究,再把两个以上的单画进行重组,于是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笔画。

这个分解后组合的办法,是揣摩笔法、研究笔画写法最有效的方式。不然,直接临写原帖字形,等于在丝毫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拿笔写字,而且书法多是高难度动作,相当于没经过排练就匆匆忙忙的进入正式演出了……结果可想而知。

要想临得像,最起码必须知道原帖笔法是中锋法为主,还是侧锋法为主,或是中锋、侧锋兼用。尤其是笔画起、止和转折处,每个部位的形制是什么写出来的,其规律是什么?这些技术问题若不知道,临帖的时候肯定作不上来。为什么有人写笔画的时候,总是描画呢?原因就出在这里,实属不正常。

比如,欧楷的横画、竖钩,这两个很典型的笔画,其收笔应该是一次完成,可是,很多书写者视频讲解示范,以及教材中的示意图,都是用比较繁杂的复合笔法描画出来的!实质上,这是误读曲解原作精神实质的作法。

正确的写法是这样的,如图:

4、临摹法。临帖是技法训练核心内容,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贯穿于书法训练全过程的必经之路。

古代流传下来的临帖方法有很多种,遗憾的是,大多数没有详细的使用方法说明。我想,也许是,古人当年用毛笔写字,纯属于办公、社交,仅仅是书写技艺方法而已,相当于我们今人,在电脑出现之前,人人都使用钢笔、圆珠笔、铅笔工作写字一样,没有必要建立理论学说体系、训练方法体系。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关于临帖一词,我认为,实际上是学习范本方法的总概称,并非单指照着字帖写。

按其操作方式不同,分为摹帖法、临帖法两大系列十余种作法。其中,属于摹帖法之列的有:单勾法、双勾法、填勾法、摹写法、描写法等。属于临帖法之列的有:对临法、意临法、背临法等。此外,还有一些辅助训练方法,如划空法、意描法等。

上述方法,各自都有独到的功能与用途,并且有特定的适用范围。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选择正确,恰到好处。比如单勾法,主要是解决字形结构问题的,同时,也是训练笔断意连、气韵贯通,以及节奏与速度的好办法。所以,既然知道书法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过程,那么,类似这些必须掌握的技法,它们都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正确的使用,让它们发挥作用,如果一盖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用,怎么能顺利过关。

另外,哪个阶段采用什么临摹方法,匹配什么样的笔和练习纸,这些细节也都是影响效果的因素,不可忽略。如图:

总之,练习书法,犹如每天攀登楼梯一样,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上走,这是特定的书法活动规则,无论你情愿与否,必须得遵守照办。否则,徒劳无益,得不偿失。

如果方法得当,掌握书写技巧,练一手漂亮的硬笔字,只需60小时。

毛笔书写技能虽然比硬笔难度大,但是,只要是讲求科学,套路正统,善于读帖悟法,专练一种字体或一个帖,写得有模有样,也就两三个月,挺多一年半载,这还是按上班族业余爱好者间断性练习测算的,如果是大学书法专科在校生,正规化训练的情况下,应该一个月拿下一个帖,这是挺正常的,不然怎么叫专业?

练写字、学书法,难点是提升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水平,那是无止境的课题。而常规的技艺训练不需要十年、二十年……如果,一个写字,得至少练十几年以上?那样的话,古代那些官员、文人们,怎么有机会考上公务员、中举状元?难道没有年龄限制吗?

其实,书法是技术和艺术的总和,从技术层面说,它是一项书写技能,从艺术层面讲,它是人为的加入了一些思想感情,所谓字外功。

之所以说,写字是技术,书法是艺术,它们的区别在于书写者的意图与诉求点不同,所采用的表现形式各有差别,仅此而已。不管当今书法界那些被捧为大师,或誉为当代名家高手的,怎么玄乎,书法其实就是一张窗户纸,一旦懂了,你就会觉得,原来大师、名家也不过如此……

以上是我的心得,仅供参考。感兴趣的朋友请点赞,或关注我互动交流。谢谢!

学习书法必须学唐楷吗如果不学会影响书法作品

学习书法,没有规定必须学唐楷。不学唐楷,也未必一定会影响书法作品。

一、字体有不同,书体有别样。大体说:真、草、隶、篆、行五大书体,都是学习的艺术类别。专门学哪一门都是可以的。将来写作品,哪一种字体都可以作为艺术来创作。

二、人的性格有不同,审美观也有不同。能够抓着适合自己的字体,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来学习,应该说是最佳的方案。

三、单就楷书而言,也有晋人小楷、魏碑大楷、隋齐等唐代之外的墓志和造像记,有不少也可作为范本来学习。包括元、明、清甚至近现代许多楷书大家的书体,也能学习借鉴。

不过,我想在这多说一句话,或许可以帮助你进一步解惑。那就是为什么有的先生提倡学学唐楷?又为什么许多教师教学书法是,都推荐从唐楷学起?

这也是有其道理和先进性的。大致理由:一是中国汉字发展和演变定型于唐楷。换句话说,楷书是中国汉字最具优秀特点的形式(理由文字学有专门论述,这里从略),是我们今天书本和印刷物上看到的印刷体,如宋体、黑体,以及仿宋体、美黑体、综艺体、彩云体等诸多字体的基础体。学习了唐楷,更加了解印刷体的来龙去脉。增加文化素养。二是唐楷的优秀和规范,有利于我们的审美观的优秀形成,提高我们日常生活汉字运用的水平。学书法,也在运用。学而不用则少其意义!学了唐楷能兼顾交流使用岂不更好?!三是唐楷是由篆、隶发展而来的,又和草书、行书等其他字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人从小学起所接触和学习的都是印刷字课本,相对来说比较熟悉楷书。从熟悉的楷书学起,省时间省脑力,主要是没有增加识辨的困难。进而,再深入隶书、篆书和行草书,就有事半功倍之便了。

因此,我们说:小学生还是从唐楷学起更好!成年人都有了一定的阅历,有的人也接触了不少唐楷之外的书体,或审美观并不局限于楷书,那就随其性情择选所好,不一定非要学习唐楷。

(宋凤洲2020年冬至)

关于学习书法必须学唐楷吗如果不学会影响书法作品,唐楷为什么不建议学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伯翔书法艺术展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117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