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带兵严不带将(慈不带兵的管理模式)

俗语 慈不带兵 义不养财 善不为官 情不立事 什么意思 将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慈不带兵严不带将的一些知识点,和不建议改解放军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慈不带兵严不带将
  2. 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怎么区分
  3. 解放军的中型合成旅与过去的机步师有何区别
  4. 解放军的现役作战枪支有哪些,有何优劣势

慈不带兵严不带将

这句话的意思是:仁慈的人不适合带领士兵打仗,不严格的人不适合做将军

在古代社会,战争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所以带兵打仗的统帅和将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军队来说,军纪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军队没有军纪,那么就会像一盘散沙一样,而不同的将军带兵有不一样的纪律,如果将军对部下太过于心慈手软,树立不起自己的威严,自然不能服众,纪律不严明,久而久之,必生祸乱。

解放军、八路军和新四军怎么区分

其实这事挺复杂的,因为“新四军”的番号直到1947年初才撤消,而“解放军”的称谓最早在1945年8月15日就已经出现,时任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提出了将部队番号改称“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机关改称山东解放军总部,并且在8月末的延安文件中得到了确认。先说明一个根本区别: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国民革命军”的部队番号,是联合抗日的产物,而解放军是人民军队自己的名称。

(八路军总指挥)

另外一点重要的区别,“解放军”的名称并非是部队番号,更不是哪一级部队的建制,而是人民军队的正式全称,好比二战期间的“苏联红军”或者“德国国防军”一样,而八路军是“路军”建制的一个作战单位,其级别比普通的“军”略高,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同样当年还有第五路军(李宗仁)、第十七路军(杨虎城)、第十九路军(蔡廷楷)等我们熟知的部队番号,它们的建制和级别是对等的。

至于新四军,其全称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就是一个普通的“军级”番号,跟我们熟悉的新一军(孙立人)、新五军(陈林达)、新六军(廖耀湘)在严格意义上是完全相同的。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的番号,都是在国共联合抗日期间,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颁给我党领导的红军部队使用的,以便于统一抗日军队的作战序列。

(第115师师长)

1937年红军改编时,在陕北地区的红军部队已达72000余人,这里面包括长征过来的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原在陕北坚持斗争的陕北红军(原红26、红27军等部)以及后来“扩红”发展起来的部队。而南京军政部虽然给了一个“路军”的番号,却没有给军级番号,并且规定只能编组三个国防师,因此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之下,是直接下辖第115、第120和第129三个陆军师,共有46000多名红军指战员(主要是精锐作战部队)编入了“第八路军”。

也就是说,还有26000多红军指战员并未实际入列,而是以边区警备部队、留守兵团、晋绥联防军的名义完成了改编,并且仅仅在一个多月后,军政部重新给第八路军授予了“第十八集团军”的战时番号,所以后来在与重庆方面沟通的正式行文中,我军的落款均是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只是由于“八路军”的名号已经在华北打响,所以也就继续沿用了这一称谓,但只是俗称而已,并不专业和准确。

(第129师师长)

至于新四军,则是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定,将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各游击区的部队,统一整编后颁发的番号。首任军长叶挺将军为了纪念北伐铁军第四军,提议部队番号为“新编第四军”,并且得到了军政部的批准。由于最初集结的红军游击队只有10300人,所以未设师、旅等建制,军部直接下辖四个支队,每个支队再设两到三个团。

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开辟抗日根据地之后,部队规模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师分别组建了若干大的军区,比如第115师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和山东军区,第129师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第120师成立了冀中军区和晋绥军区等,对内是以军区名义实行领导,对外则仍然保持三个师的番号,这也是斗争的需要,比如第129师师部就兼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各军区也没有再建师级部队,而是在各师作战序列内增加编制和新建“旅级”番号,以及纵队、独立团、游击支队等武装,比如第115师挺进山东的部队,通过与山东纵队的合编发展,到抗战胜利前,已经从最初的1个旅发展到五个二级军区、20个军分区、3个教导团、18个主力团和4个独立旅。这期间各军区都出现了新编旅、教导旅的番号,已经不再是每师仅辖2旅的状态,尤要分清。

特别要注意区分一点,即在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重庆政府已经单方面撤销了新四军番号,而我党领导的武装已经在事实上跟国民政府脱离了关系,所以新四军重建以后的7个师都是自拟番号,八路军扩建的各旅、各团的部队番号,也是我方自己的作战序列。比如新四军的3师、4师、5师,也都是八路军南下部队改编的,跟重庆军政部不发生关系。

只是在独立发展的前提下,为维护联合抗日的大局,各军区部队仍然沿称第八路军、新四军(不强调第18集团军的番号,已经是一种明确态度)。到抗日大反攻和日本投降阶段,各军区已经出现了师级番号,比如山东军区就将所属二级军区整编为8个师、12个警备旅,加上各军分区部队已达230000余人,并且为了与蒋政权的军队区别开来,从1945年8月起已经开始使用“解放军”的称号。

1946年起随着蒋军大举进攻各解放区,原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和其他各地区我方武装,陆续开始改称人民解放军,部队编制则形成了野战军和地方武装两大类型,野战军的作战序列一般为:军区(野司)、纵队、师(旅),地方武装则主要是军分区、独立团(营)等等,所有的番号都由各大军区自拟。不过这一时期全军尚未统一序列,群众对我军的称谓仍然习惯用八路军、新四军。

直到1948年11月1日,西柏坡正式发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全国各战区的人民解放军才实现统一称谓,并且划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三类,于是出现了我们熟悉的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以及大批的地方部队。所以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番号,到1941年以后,已经不仅仅是建制名称,而是军队阵营的代指。

部分军迷总是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部队规模错误的解读,就是没有理清“军队称谓”和“部队番号”的区别,不妨可以这么解释: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早期是部队番号,代表着两种建制,而到了1941年以后,已经成为我党领导武装的军队称谓,其所辖的部队番号,跟重庆政府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性关系,当局面发生变化和条件成熟时,便统一改称为了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的中型合成旅与过去的机步师有何区别

最简单直观的区别,就是一个由6000多人组成的中型合成旅,其作战能力大致相当于过去一个1万人左右的机步师,而且在信息化作战、火力支援以及快速机动方面更胜一筹。

合成旅这种作战单位,是在人员编制、武器装备,以及战术思想等基础上,根据军事现代化的需求,而形成的适应战术、作战规模的多兵种协同、快速反应、确保完成作战任务的新型合成编制。

我军军改后取消了师、团编制,实行的是“军、旅、营”3级编制。以陆军为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现有29个重型合成旅、23个中型合成旅、19个轻型合成旅、5个山地合成旅、6个两栖合成旅,以及驻港部队的中、轻混编型合成旅。

中型合成旅作为一支体系化作战部队,所能发挥的作用和威力,是远超过去的机步师。而且也一改过去人员庞杂、机构臃肿的编制,转而成为更加注重实战化能力的队伍。

中型合成旅的编制与重型合成旅差别不大,有4个合成营,炮兵营、防空营、作战支援营、勤务保障营组成。区别就是把重型旅装备的履带式装甲载具改为轮式装甲载具。

从每个合成营的配置来看、都是采用大量轮式装甲步战车,以及轮式突击炮、轮式迫榴炮等,而且还有坦克、防空、侦察等装备。

这使得作为基本作战单位的一个合成营,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作战任务,而且有着相当强悍的火力打击和快速机动能力。

不一一列举数据了,这么说吧,一个中型合成旅配备的装备,不但重量轻、机动性好,而且可以通过空运,就能快速到达指定作战区域,在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快速展开作战行动。

可以说摸着鹰酱过河的我们,完全是通过1991年发生的那场颠覆性的战争,让当时还没有信息化概念的军队发生了相当大的震撼。

由此,在认识到现代信息条件下,体系化联合作战的威力后,促使我们建立起了一支具有信息战优势、战场侦察,火力支援,以及与空军、陆航协同的能力的军队。

解放军的现役作战枪支有哪些,有何优劣势

解放军历史上,由于有着长期恶劣条件下作战的习惯形成,对枪支的第一要求就是能打准、高可靠。而在精度与枪管寿命等方面,则受制工业条件,逊于西方。

现役枪支。步机枪目前四代同堂。第一、二代56/81式7-62枪族基本退役,但尚有少量装备;第三代95/03式5-8枪族,目前为主力装备。

不负军迷们厚望的、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第四代05/19式枪族,已在阅兵中公开露面。目前正在部队小批量列装试用中。相信在不久后,将会取代95系列。

下面就以步兵班现役的步枪、班用机枪为例、讨论一下解放军的枪械。

一:步枪与轻机枪。

56式系列步、机枪。

(1)56式冲锋枪与半自动步枪。

56式系列,就是AK47的中国版。因为是中国装备的第一款可以连发扫射的步枪,所以我们习惯的把56自动步枪称之为冲锋枪。

而实际它是一款货真价实的步枪。如今,绝大多数已退出现役。

海军军舰上还装备有少量五六C型短枪管自动步枪。这是执56C的海军舰艇上的哨兵。

56式自动步枪优点:火力猛、皮实、耐用,高可靠性闻名于世。

56缺点:没有瞄准镜接口,安装枪瞄要经过特别改装。还有就是后坐大,连发时枪口上跳严重导致精度偏差。

但说实在的,在用连发泼撒弹雨时,这也不是大毛病。

(2)56半自动步枪。

苏联SKS步枪的中国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解放军步兵班的绝对主力,曾在1962中印边境战争中大放异彩。

1979年自卫反击战后,下决心淘汰步兵班的半自动步枪。然后被56突击步枪全面取代。如今,三军仪仗队与少数边海防民,还有56半自动。

优点:可靠,射程远,精度高。

缺点:半自动射击,不能连发,弹夹容弹量十发,火力持续性不足。

(3)56式班用轻机枪。

仿苏RPD轻机枪。曾为我步兵班的绝对火力骨干。

100发弹链/盒供弹,射击500米处单个目标精度良好,有效射程800米;1500米处弹头仍有杀伤力。

缺点:仍是不能装枪瞄,只能连发,无单发功能。

81式枪族。

(1)81式步枪。

固定枪托的81与折叠托的81–1步枪。

1979年战争中,根据对56式在山岳从林作战暴露出来的不足,改进研发了81式枪族。这是中国第一代班用枪族。所谓枪族,就是步、机枪主要零部件通用互换,与弹药可以紧急情况下通用。实际上,步机枪弹药通用会降低、损坏枪械性能。

81步枪基本性能与56式相同,高可靠性,射击精度高于56式。在边境战争中,曾出现用三支81步枪点射,可以压制越军地堡射孔枪眼的事。

主要缺点:仍然是没有枪瞄接口。

(2)81式班用轻机枪。

武警部队81轻机枪战斗组。

81班用机枪与56机枪不同的是,81机枪使用75发弹鼓供弹,并也可使用30发步枪弹匣供弹。

相比56轻机枪,81轻机枪可单发射击。射击精度更高。

主要缺点:与步枪一样,不能安装枪瞄。

81式班用枪族中我军第二代枪械,全面取代了56式系列。如今81步枪己基本退役,主要装备民倰与预备役部队。但是81轻机枪却仍少量部队还在装备。

装备95枪族的维和部队中加强了81轻机枪。

下面就是现役的主力枪械,95式步、机枪了。

95步枪与班用轻机枪。

赴亚丁湾护航海军特种部队的95步枪。

95枪族是我军第一代小口径枪族,又是第三代的自动步枪。在95之前,还有过一款与95同为5.8口径的87式步枪,但没有大量列装。

1997年解放军入驻香港时面的、无托式的95步机枪,应用了大量新材料与新工艺。

95步机枪全新的外形,当时给看习惯了AK的军迷们,是带来了惊喜与震撼的。

坊间有个笑话,据说香港警匪电影中的匪徒都是拿AK的。所以,为了让驻军给港人一个好印象,就不能让AK外形的81式步机枪进港。

装上弹鼓的95轻机枪。

95的优点,就是打得准,觇孔式瞄准取代了准星缺口,射击时,只要大孔小孔套住目标,就保证击中,不会脱靶!当然,十环,那还是要练出来的。

单发射击的95轻机枪,或因枪管更厚更长、甚至能打出比步枪更好的精度。

缺点;那就是无托式人机功效差,没有经受过大战的考验,而使用无托步枪的英法二国,传出风声,又要重新用有托枪换掉无托。

否而,95步机枪虽有瞄准镜接口,但用的是燕尾槽。燕尾系与皮轨系列,究竟谁更好?网上争论一直有。

但从近年新枪全部用皮轨看。皮轨系优于燕尾系。事实说明一切。

伴随95的,还有采用传统有托设计的03步枪,与95弹药通用,装备部分武警与陆军边海防部队。

(边防战士背负的03步枪。)

03式是对95的补充,另一方面,也或许是戏无托式究竟能不能适应大战,心里也没底的体现。

05与19步枪。

(1)05战略步枪。

05是一款步榴合一的、充满科幻色彩的新步枪,网上戏曰为:战略步枪。

特点:据说,枪瞄整合了先进观瞄装置。集侦察打击一体,步、榴双枪管,榴弹枪管能发射编程榴弹,榴弹飞至战壕上空爆炸,下撒钢珠破片杀伤敌人。步枪仍用5.8步枪弹。

央视《军事报道》公开报道过此枪,正在陆军某部试用。由于试用阶段,真正性能未公开,故而优缺点未知。

但是此枪的特征决定了,这不会是一款普及到步兵班、人手一支的步枪。

(2)19式新班用枪族。

这是一款外形上真正与国际潮流接轨,让军迷们很兴奋了一阵的枪族。

是中国首款采用了“皮轨式”的通用导轨接口,以枪瞄为主、机械瞄具为辅的步枪。枪瞄普及,这是国力提升的象征。也意味着解放军普通步兵能精确射中目标的距离,将提高一倍。

全系有步枪、短枪管步枪、精确射手步枪、班用轻机枪等系列。口径仍为5.8毫米。

大阅兵时,新步枪正式露面,所以网友称之为19式。与05一样,尚在试装完善之中,具体性能不详。

但此枪,必将全面替代95,成为解放军的下一代步枪。对此,我们是充满期待的。

(图来自网络。)

关于慈不带兵严不带将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慈不带兵 义不养财 ,古人智慧的体现,你别不当回事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2/9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