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厉害的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上28个超劲爆的事件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以及历史冷知识类视频素材下载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
  2.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3.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酷刑
  4.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穿越网络小说

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

1个日本女人和32个男人孤岛惊魂,安纳塔汉女王事件轰动日本

事件发生时间:1944年到1950年间。

事件发生地点:安纳塔汉岛是太平洋北马里亚纳群岛的一个岛屿,位于塞班岛北部117公里处,原为德国所有,一战后被日本接管。

安纳塔汉岛全景

1个女人:比嘉和子,1939年因丈夫南洋兴发公司员工比嘉正一工作调动,随丈夫一起来到安纳塔汉岛。

比嘉和子

32个男人:这32个男人应该分为1+31两部分来说。先说“1”,名叫菊一郎,是比嘉和子丈夫的同事。当时正值太平洋战争期间,一次比嘉正一出差离岛,接着安纳塔汉岛便遭到美军轰炸,与日本的联系被切断,比嘉正一再无音讯,比嘉和子作为一个女人,只好依靠菊一郎,成了他的情人。再说“31”。1944年6月,美军向太平洋要塞“塞班岛”发起猛攻,也殃及了安纳塔汉岛。岛上原有的40多个原住民因为身份中立纷纷逃离该岛,只留下了比嘉和子和菊一郎。过了不久,4艘日本渔船在战争中被炸,有31名幸存人员逃了安纳塔汉岛,其中有10名日本兵和21名渔船水手,这些人都在二三十岁左右,血气方刚,龙精虎猛。

至此,1个女人和32个男人荒岛求生的故事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剧情让人瞠目结舌。

开始时,33人相安无事,比嘉和子和菊一郎还积极帮助其他幸存者,给他们提供食物和水,岛上气氛还算和谐。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安纳塔汉岛划归美国托管,但该岛仿佛被人们遗忘了,岛上的人们从此与世隔绝。

随着时间流逝,封闭的小岛,无法预料的归期,渐渐烦躁的情绪和无法排解的欲望弥漫在岛上。作为岛上唯一的女人,年轻的比嘉和子牢牢吸引着32个男人的目光。为了打消其他男人的念头,菊一郎与比嘉和子简单办了婚礼,就算正式结婚了,而且不许和子和其他男人说话,这也导致菊一郎和其他男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1946年8月,两个男人在岛上的山林里发现了一架美军轰炸机残骸,且在残骸中找到了2把手枪和一些子弹。有了枪,两人马上强占了和子,惧怕武力威慑,菊一郎也不敢多言,于是便形成了1女3夫的荒唐局面。

随着枪的出现,男人之间的矛盾有了有效的解决手段。不久,一次公然的谋杀发生了。一名男人因与和子走得过近,被其中1个持枪者当场射杀,这无异于掌权者的一次主权宣誓。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人性总是贪婪的。第二年,2名持枪者因为都想把和子占为己有爆发了冲突,其中一人被另一人枪杀,菊一郎害怕自己被杀,主动远离人群,到岛的另一边住了,再也不敢接近和子。从此,2把枪被同一个男人控制,胜利者理所当然独占着岛上唯一的女人。

然而好景不长,这位岛上的King还没享受几天大权独揽的愉悦,就跌进海中丧生,原因想必大家也能猜到。是的,枪到了一个叫岩井的手中,自然和子也成了岩井的枕边人。此时,枪就是权力,女人就是岛上最稀缺的资源。

新王上位,必定要扫清对自己的威胁,菊一郎不久后便被岩井开枪射杀。但两年后,岩井也遭遇到与上一任King同样的结局,遇刺身亡。

岩井死后,大家意识到枪在带来巨大权力的同时也隐藏夺命的危险。后来,因食物匮乏,生病和意外等原因,岛上仅剩了24人。岛上的年长者为了平息男人们的争斗,让和子在剩下的人中选一个男人结婚,并单独去岛的另一侧生活,而手枪也被丢进海中。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男人的明争暗斗,没有枪,一样有人离奇死亡。

当岛上还剩19人时,男人们认为和子才是这一切的根源,女人就是红颜祸水,密谋除掉她。但其中一个男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和子,她逃进丛林中,每天担惊受怕,忍饥挨饿,因为每一个男人都有可能把她杀害,就这样艰难地生存了33天。

1950年6月,和子在海边发现了美国船只,并成功获救。男人们因为不知道战争结束,不敢接触美国船,都躲了起来。从开始到结束,和子在岛上生活的6年间,有13个男人死亡。直到1951年6月26日,岛上剩余的全部幸存者才被接回日本。

比嘉和子被救后与美军合影

回国后,安纳塔汉事件的火爆使和子声名大噪,她演话剧、并拍了电影《安纳塔汉》,轰动日本。后来,热度退去后,她在东京当过脱衣舞娘,后回到老家冲绳结婚,丈夫40岁去世,她49岁罹患肿瘤,1974年3月结束了自己的传奇一生。

和子是小岛连环凶案的罪魁祸首吗?当然不是,她从没杀过任何人。人一旦被放在一个没有秩序的环境,没有了社会的约束,在赤裸裸的私欲面前,人本性中的凶残和自私就会展现,那才是真正的凶手吧。

历史上有哪些搞笑的打油诗

(文章有点长,不仅仅展现的是众多有趣的打油诗,主要还附加了打油诗的生动故事!)

趣谈打油诗,不能忘记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张打油。其《咏雪》:“江山一笼统,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通俗易懂、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打油诗是一种俚俗诗体。其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通俗性,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打油诗深受大众喜爱。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上至饱学之士,下至黎民百姓均无阅读障碍,都能明白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人人均可“打油”。因此,千百年来它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第一、开山鼻祖张打油的趣闻

众所周知,所谓“打油诗”就是张打油的诗。张打油到底写了多少诗,没有诗集留传,散见也很少。但他虽存诗不多,却因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影响不少,后代不论雅人、俗人皆有仿作。

张打油谓谁?明代李开先《一笑散·张打油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中唐时有一年的冬天,一位家居南阳的高官祭奠宗祠,见宗祠内大殿的墙壁上有这样一首诗:

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高官读罢,顿时大怒:“谁敢在我宗祠内写下如此这般拙劣的诗?这岂不是侮辱我祖宗?”即下令缉拿写诗之人。属下通过查寻,遂将不远处张家村平日喜作这类诗的穷秀才张打油抓了来,问:“这诗是你写的吗?”张打油回答:“是!”高官心想,既然是秀才,缘何写出这等歪诗?心中存疑。为了判断确否为他所写,即以眼前安禄山兵困南阳事为题,令他再作一首。张打油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贼兵百万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一听,哄堂大笑。这位高官不禁笑了起来,心想:确然为他所写!罢了,这或许也是一种诗体!便未给张打油治罪。于是,张打油远近有名。这打油诗开始风行起来,成为一种独立诗体,为他人和后人所摹写!

张打油和他的诗,民间流传很盛,很有影响,只因不受正统文人青睐,过去的文学史不曾提及。

第二、历史上搞笑、有趣的打油趣诗及其故事

(1)当年苏东坡得了个儿子,一时得意忘形,高兴之余写诗打趣: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另外,诗人苏东坡的《静坐》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

民间流传苏东坡和儿媳之间的丑闻,有一首诗:

(苏)红罗帐中一琵琶,想去弹它理由差;

(媳)公公想弹是情义,肥水未淌外人家。

对苏东坡丝毫不留情面地揭老底,同时又多有回护,偏责其儿媳,其实读者对这种低俗的玩笑是不必当真的,看看一笑了之。

(2)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为此他作诗以咏:

《开门七件事》

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3)明代县令徐九经.为官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惩恶肃贪。他曾写过一首打油诗,以示他的为官宗旨,诗云::

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

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

(4)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安徽桐城人。其老家宅旁有一块空地。与吴姓为邻。一次.吴家修房越界.张家与吴家为界墙争执不休。张家遂驰书赴京,要张英出面干涉。可是,张英并未干预,只是寄回一首打油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见诗明理,撤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亦让三尺。互让之地,后人称为六尺巷。

(5)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自幼目睹鸦片之害.遂在25岁那年写下一首劝人们戒毒的打油诗:

烟枪即炮枪.自打自受伤;

多少英雄汉.弹死在高床。

此诗语言明白如话.比喻生动形象.读来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6)1927年.鲁迅写了一首打油诗嘲笑蒋介石的要员:

大家去谒陵,强盗装正经;

静默十分钟,各自想拳经。

这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他们谒陵是假.排挤他人是真。

(7)193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的60寿辰.延安根据地为徐老祝寿。作家丁玲即席赋打油诗一首.活跃了现场气氛。诗云:

长征二万五,衣服自己补。马儿跟着跑,生活最艰苦。

闲暇爱读书,年老心不古。遵纪是模范,谦逊与人处。

革命主义真,名利当粪土。大家贺徐老,共撰英雄谱。

几句话,把徐老的风范情操.描绘得惟妙惟肖。

(8)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激动万分,兴奋不已。吟了一首《咏原子弹》的打油诗:

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

大家都有弹,协议不放弹。

这首诗寓庄于谐.风趣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9)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经历坎坷,性情旷达。幽默潇洒。66岁时.他曾自吟《墓志铭》一首: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起臭。

谦慎的性格.豁达的胸怀.让人一目了然。

(10)还有一则趣事,是毛泽东主席为乔冠华写打油诗。

1972年尼可松访华后中美决定互设联络处,中方由韩叙赴美建联络处,下榻于美国五月花旅馆,美方由詹金斯来华筹建,由乔冠华负责与之商谈。乔冠华与詹金斯谈判很顺利,高兴之中写了三句打油诗,征求第四句。当时毛泽东同志闻知,欣然续道:“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

欢欢喜喜詹金斯。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赚钱多。

毛泽东同志为什么如此续诗呢?原来,1967年外交系统造反派要打倒乔冠华,让他到大街上卖小报,而小报的内容就是打倒乔本人。乔每次都把小报收起来不卖,然后用自己的钱换成小额钞票到造反派那里去交账,说报卖完了,还赚钱。后来毛泽东同志也知道此事。毛泽东同志之所以如此续诗,显出对乔的肯定,堪称打油诗史上的一段佳话。

(11)冯玉祥驻扎徐州时,下令禁伐林木,贴告示如下:

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

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12)北宋状元吕蒙正发迹前写过一首打油诗:

一碗清酒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蒙正文章不值钱。

真可谓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呢。不过此人后来青云得路,成为一代名臣,可见牢骚一下,说不定灶君真的上达天庭。玉皇才发现了他的才能也未可知。

(13)明朝文人沈石田有一次收到友人送来的一盒礼物,并附有一信。信中说:“敬奉琵琶,望祈笑纳。”他打开盒子一看,却是一盒新鲜枇杷。沈石田不禁失笑,回信给友人说:“承惠琵琶,开奁(lián)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有味。”友人见信,十分羞愧,便作了一首打油诗自讽:

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14)传说康熙皇帝下江南时,见路边坟墓旁翁仲(坟前石人),不识,问随行翰林学士,孰料此公亦拿不准,说是“仲翁”,皇帝明白以后,作诗一首对误答皇帝问话的翰林做了这样的处置:

翁仲如何读仲翁,想必当年少夫功。

从今不得为林翰,贬尔江南作判通。

此诗故意将每句最后两字颠倒,嘲此翰林学士之不学,而能朗朗上口,颇见文思之机敏。

(15)鲁迅曾仿崔颢《黄鹤楼》一诗描绘了日军逼近时达官贵人们借口保护文化,只顾抢运文物,不顾百姓及学生的丑态。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同“迫”)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另外,1924年,鲁迅与徐志摩同在北大任教(鲁迅教小说史,徐教英文),此时徐志摩热追“多才美女”林徽因而不得,就整天哭丧着脸,见了谁都“阿呀阿唷,我要死了”,装出一副病态。林与他本是朋友,平时相互来往并常有礼品、果品、诗文之类的馈赠,并不存在爱情,他是剃头担子一头热。鲁迅对徐志摩这一作态很反感,加之徐志摩平日与胡适、陈西滢等人在一起,同属“新月派”,政见不同,鲁迅就与他开了个大玩笑,写下了这首诗。诗为:

我的所爱在山腰;想去寻她山太高,低头无法泪沾袍。

爱人赠我百蝶巾,回她什么:猫头鹰。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心惊。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

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葫芦。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糊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

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家;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

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

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鲁迅说它“拟古”是“新打油诗”,是指它模仿东汉张衡《四愁诗》的旧格式,用现在的大白话写出来的。

(16)如宋代诗人陆诗伯的《咏雪》:

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

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

(17)诗人高敖曹的《杂诗》:

坟冢地瘤肿,星宿天围棋。

开门屋张口,卷席床剥皮。

(18)清人钱咏《履园丛话》载,浙人陈斗泉收到朋友赠送的金华火腿一块,因存放日久,煮不烂、咬不动、吃不成,但又不得不表示感谢。故作打油诗云:

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

柴烧三担尽,水煮一桶干。

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

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

心藏怒火,不便发作,不吐不快,故语多讽,以求心头慰藉。

(19)北京寿安山南坡的卧佛寺,有尊长5米、重量50余吨的铜质卧佛。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玉春游览到此,见到这卧佛,有所感,即吟诗四句:

你倒睡得好,一睡万事了!

我若像你样,江山谁人保?

批评语言风趣,但思想主旨严肃,是一首典型的打油诗!

(20)从前有个叫郑广的海寇,被朝廷招安后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

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

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

快人快语,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

(21)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一首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其尴尬处境。

(22)这也是一首极其有趣的打油诗,是新嫁娘写的《逐客诗》: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

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新婚之夜,闹洞房的宾客不肯散去,坚持让文才出众的新娘子赋诗。夜阑更深,新娘无奈,遂以诗代逐客之令,巧用双关之语,含蓄委婉,众人听罢乐不可支,哄然而散。

(23)广西三江县长宴请本县一位进士,席间众人只是向进士敬酒,受冷落的老师出于气愤,就对众人趋炎附势的丑恶行径进行了讽刺: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敝乡;

敝乡文章数进士,进士跟我学文章。

(24)古代官府公文往往使用“该”字,有时流于冗滥,或所指不明,或官腔十足,于是有人作诗讽刺:

一纸公文九个该,一该该出是非来;

尔后该员该注意,不该该处不该该。

(25)在我国古代,数字入诗屡见不鲜。一些文思敏捷的诗人,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诗中.读来别有一番情趣。如纪晓岚的一首咏舟诗:

一蓑一笠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一人独钓一江秋。

全诗用了十个“一”字.写出了渔人的悠闲自在。

(26)讽刺昏官的一首诗:

老爷坐大堂,衙役站两旁。

为官清似水,——米汤!

诗先用三句渲染,然后用两个字实现全然相反的转折,取得了强烈的嘲讽了效果。

(27)倒是晚唐诗人崔护的书僮兴儿的一首“打油诗”,很有点儿味道。去年,崔护在城外途经一座农家小院,因为悦恋一位美女,叫书僮兴儿三次上前讨水喝,以耽延时间。今年再来,不见了那位美女,十分失落,遂题诗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兴儿也很有感慨,于是依葫芦画瓢吟了一首:

去年今日此门里,人与桃花相映美;

今年若有佳人在,兴儿还喝三碗水。

(28)元代文化“沙漠化”,杂剧和南戏中的许多诗词曲白之外,大量无名氏的散曲中就有许多绝妙的打油诗。《[正宫]塞鸿秋·村夫饮》:

宾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会舞一会笑一会,

管什么三十岁五十岁八十岁,你也跪他也跪恁也跪。

无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红轮日西坠,

打得那盘也碎碟也碎碗也碎。

(29)清代乾隆也有一首类似的打油诗,题为《咏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四片五片六七片,

八片九片千万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30)传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来到一座庙前要进去,看门僧问他姓名,触犯了他的尊严,就在墙上题诗一首: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主,妄自哓哓问姓名。

那口气,果然像,非同一般。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提出要来看当年题诗,既是为了重温光辉历史,恐怕也不无向山僧报复寻仇的用意;其时题诗早被铲去,这可如何是好?山僧灵机一动,作了一首阿谀皇上的打油诗:

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

故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这才幸免了杀身之祸。

(31)才子解缙也会拍马。有一次,解缙陪朱元璋钓鱼,朱元璋久钓不获,很扫兴;解缙说:“皇上,别看鱼儿小,却懂礼节呢。何以见得?有诗为证: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一抛荡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朱元璋一笑,总算摆脱了尴尬的局面。

(32)明代流传下来的打油诗,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作者涵盖了官民工商僧俗人等。徐文长的一首祝寿诗,如今许多人依然耳熟能详:

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奉至亲。

(33)从前.有个考生,在考场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了四句打油诗: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采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涛,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何必”个字这样,整首诗就成:

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

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

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

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

(33)早年有个不孝之子,其父年老体衰后,便被其关锁在破屋之内,且只让老父吞糠咽菜,他却和自己的儿子遍吃珍肴。这事被老人看到后,他感伤无限,就吟出了《明日他儿饿我儿》的打油诗:

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

今日我儿来饿我,明日他儿饿我儿。

这首打油诗看似平淡无奇,但为后世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

清代诗人袁枚所著的《随园诗话》里也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一箍桶匠对儿子十分疼爱,怎奈年老体弱不能自食其力后,其子经常让他饿肚子,而把好饭留给自己的儿子吃。箍桶匠触景生情,感慨之余哼出打油诗:

曾记当年养我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凭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结论:

由于打油诗的首创者或曰首倡者张打油是个穷秀才,来自社会底层,故它反映的多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或普通人的所见所闻,在内容上接地气。但流行了一千几百年,后来这种形式亦为达官贵人或上层文人所利用,故在内容上也有所扩张,社会政治、社会军事等方面的内容,在打油诗中也有所反映,与通常传统诗歌的内容有所靠近。

事实也证明,打油诗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图片均来自网络)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酷刑

谢谢邀请。

且不说东周时的“五牛(马)分尸”,唐代来索臣发明的“请君入瓮”。单说我在抱犊寨看到陈列的明清时“女人骑木驴”的刑具,就会觉得苦不堪言。抱犊寨半腰设有监狱。在水牢一旁的岩砍下,有一醒目的刑具,虽然已近腐朽,但寒气逼人。那里立一木驴,背上竖一手腕粗细,七寸长短的木椎。传说女子如若出轨,就把她置于其上,木椎插入阴道,用绳索将其捆紧,再不停地摇动木驴,让其疼痛而死。使人惨不忍想。

看看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君王可以三宫六院,丽人三千,官吏土豪也可三妻四妾,任霸民女,唯独女人则从一而终!岂不悲哉?!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穿越网络小说

对历史穿越小说榜单的评点因人而异,正所谓众口难调,我试着按几位大神写作特点做下推荐。

首先,当家丁也好,当王爷也好,本质上都是属于同一类的爽文,主人公基本都是广纳后宫发种马,金手指一开便大杀八方,还是草民贱仆时便王霸之气四溢。虽然读起来爽快淋漓,但是易落俗套难以出新,久之则令人生厌。大神作家首推月关,作品有《回到明朝当王爷》、《步步生莲》、《锦衣夜行》、《醉枕江山》等。

其次,是布局长远峰回路转型,作品虽然慢热,但是故事情节一旦展开便扣人心弦欲罢不能,且文笔出彩逻辑严密,对话更是千人千面。这一类的大神有cuslaa(哥斯拉)《宰执天下》;愤怒的香蕉《赘婿》;习惯呕吐《陌上行》。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入坑就会时常埋怨更新不够给力,常常断更甚至太监。

第三,是不但作品数量多更新快质量好,且令读者热血沸腾之余还有深入思考探究之余地。这一类的大神也是我偏爱的类型,如骁骑校《铁器时代》、《橙红年代》、《国士无双》、《匹夫的逆袭》《穿越者》;猫腻的《间客》、《将夜》、《择天记》、《庆余年》;灰熊猫《窃明》《虎狼》《伐清》;酒徒的《指南录》、《家园》、《开国功贼》、《盛唐烟云》;祈祷君《木兰无长兄》、《人人都爱马文才》;另外,这一类型的神作还有《民国投机者》、《二鬼子汉奸李富贵》等等

第四,文字构思都属于中上水平,更新人品也令人放心的作家,比如特别白,作品有《锦衣当国》《顺明》《恶明》。

第五,百科全书型,如无语的命运,写了《小市民的奋斗》等许多关于清末民初的作品。不过我要推荐的是《临高启明》,虽然属于集体创作,小说的文笔和故事性都只能说凑合,但是如果你真的有机会穿越,记得只要带上这本就够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历史上有哪些超劲爆的事件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5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