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奇案

历史上有哪些惊天奇案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上有哪些奇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八大历史冷知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2. 历史方面的写作,可以去哪里找素材
  3. 历史都是真实的吗
  4. 历史上有哪些奇案

有什么好看的历史书推荐,值得看的

我看历史书很多,但我最爱看的一本书,书名《明朝那些事》,用白话文写历史,通俗易懂,此书我看过二遍,我推荐这本书,值得看。

历史方面的写作,可以去哪里找素材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6则历史典故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历史典故:赵氏孤儿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2、历史典故: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这种不畏权贵、信守军令的作风,使司马穰苴树立了威信。打仗的时候,士兵们个个奋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敌人。

3、历史典故: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4、历史典故: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意思是说,李白要是提笔写诗,风雨都惊动了,诗写成之后,连鬼神都感动得哭泣。

那么,李白是不是天生就那么聪明?是不是他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都不是。李白小时候很贪玩,经常逃学。

有一天,李白在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妈妈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很奇怪,不明白老妈妈磨这根铁棒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前很有礼貌地问:“老妈妈,您磨这根铁棒干什么呀?”老妈妈头也不抬,还在一个劲地磨:“我的绣花针丢了,我要把它磨成一根针!”李白一听吓了一跳,说:“这可太不容易了!”老妈妈抬起头来:“铁棒磨成针是不容易,可是,时间长了就可以磨成针了”。

从铁杵磨成针,李白想到了做学问。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做得到。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自己的学问就一定会有长进和建树。以后,李白再也不逃学了,他每天苦读诗书,终于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5、历史典故: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6、历史典故: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马绍良的人在朝中做官。他年轻气盛,自以为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经常在同僚面前卖弄自己,因此得罪不少人,皇帝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时有耳闻。

这天,皇上把马绍良召进后殿,闲聊几句后拿出一首诗对他说:“听说爱卿才学出众,且看这首诗写得怎样?”

马绍良不知道这是皇上的诗作,只草草看了一眼,见其中有两句是:“明月上竿叫,黄犬宿花蕊”,他不假思索地说:“这诗不通!明月怎么会上竿叫,黄犬怎么能宿在花蕊中呢?”

“那么,以爱卿高见,这句诗改如何改呢?”皇上不露声色地问。

马绍良说:“就改为‘明月上竿照,黄犬宿花荫’。”

皇上听了,微微一笑,说:“爱卿才学疏浅,不配在京为官。”于是,马绍良被贬三级,发落到福建漳州做太守去了。

马绍良自认晦气,但也满肚子不服气,无奈圣命难违,只好带着家眷到漳州去赴任。

一天,他来到闽南一座山岭下休息,忽然看见山道旁野花团簇,争奇斗艳,便随手折了一枝花,他往花蕊中一看只见一条黄绒绒的小虫儿在花蕊中蠕动,便问身边的轿夫:“这是什么虫子?”

轿夫一瞧,笑着说:“它叫黄犬虫,专爱往花蕊中钻。”马绍良一听,一下子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

天很快黑了,马绍良心事重重,无心赶路,便找了一个小店歇了下来,回想起白天的事情,他久久不能入睡,就到窗口赏月,这天晚上,碧空如洗,只见一轮明月照着在晚风中摇曳的翠竹,缓缓升上了天,正当月儿挂在半空的时候,不断传来鸟儿悦耳的叫声,他听了好长时间,似有所悟,叫来店主,问道:“这是什么鸟在叫?”店主回答说:“这是明月鸟,这只有在月亮当空时才叫,所以人们叫它‘明月鸟’。”

马绍良听了,心里惭愧万分,这时才明白皇上为什么把自己贬到闽南做官。

马绍良年逾古稀后,辞官回乡,他特别后悔自己年轻时的狂妄浅薄,便时常对人们说:“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我生在北方,不知南方事,到了南方,才知天之高,地之厚,自己所知道的,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一个人最大的过错,莫过于自以为是啊!”

从此,“不读哪家书,不知哪家理”便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历史都是真实的吗

历史事实肯定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很难说了!因为一般书本历史都是后人经过加工写上去的。它掺杂了个人观点、政治立场和时代的需要等,很难呈现原本的事物,甚至有人篡改历史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和需要,所以,不是所有纸面上的历史都是可信的!

历史上有哪些奇案

2001年9月5日,台湾富豪洪若潭携娇妻钻进特制焚化炉,关门~启动~焚烧,短短几分钟共赴黄泉。洪若潭临终前还留下一份遗书,表明3个子女皆已被焚烧,骨灰磨粉抛撒至大海。世人皆惊这会是一场怎样凄惨的灭门自尽案?

还原案发现场

最先发现洪家出事的是洪若潭下属苏泉锡。年已51岁的洪若潭创办众源贴纸公司,自任董事长,是台湾彰化县赫赫有名的富翁。而苏泉锡则担任众源公司总经理一职。

洪若潭前妻十几年前因车祸丧生,随后续弦娶了小娇妻姚宝月。洪若潭不愿前妻所生3个子女受委屈,遂与姚宝月达成不再生育的协议。

所幸姚宝月对丈夫言听计从,不仅主动做了结扎手术,甚至对继子女视如己出。由此3名子女不仅未受丧母影响,反而更加追求上进表现相当出色。总之洪家出事前,一家5口一派和睦,未有一丝反常迹象。

9月5日下午,一张到期支票需要洪若潭签字,可其却一反从不迟到的自律习惯,不仅迟迟不到,甚至连电话都打不通。苏泉锡实在等不及就亲自跑到洪家别墅找人。

洪家别墅占地3000余平方米,是洪若潭亲自设计建造,庭院内诸多装饰绿植皆是西方舶来品,红墙白瓦气派非凡,堪称当地数一数二的别墅豪宅。

俗话说财不外露,洪若潭怕招小偷又养了两条狼狗看家护院。苏泉锡来到洪家别墅,只见大门紧闭,按门铃也久未有人回应。于是苏泉锡翻墙进入别墅,诺大别墅一片寂静中透着一丝诡异,就连平素欢实的狼狗都未见踪影。

苏泉锡在别墅四处察看未见人影,只在客厅茶几、神桌以及卧室桌上,看到三封洪若潭亲笔写给妹妹洪玉燕的遗书,信中内容大体相同,皆有他们夫妻带着孩子离开这个丑陋世界,三个儿女已被火化磨粉抛入大海的语句。

苏泉锡感觉不妙随即选择报警。警员闻讯赶到洪家别墅,四处搜查未发现什么线索,只是被空气中弥漫的一股烧焦恶臭气味,引到后院角落里一台崭新的焚化炉面前。

焚化炉体积巨大,高宽各有170厘米,深度足有240公分。焚化炉旁摆着一台研磨机,上面还有一个装柴油的油桶,炉前整整齐齐摆着两双洁净的拖鞋,炉门没有关严透出浓浓得足以让人呕吐的恶臭,门边还有高温灼烧后留下的焦黑印记。

紧接着警员又从磨粉机里发现一些类似人类骨骼渣子,只不过太过细碎,已经无法直接辨认。

警员们望着炉前一黑一红,一大一小两双头朝里的拖鞋,就像亲眼看到两个人脱下拖鞋走进焚化炉般,心中陡然冒出一丝不安。

警员又察看焚化炉电源箱,发现电源呈开启状态,液晶屏上显示焚化炉已被设置连续两次,每次两小时的高温焚烧程序。

警员们怀着忐忑心情试图打开焚烧炉,却发现炉门只能打开一道缝隙,无论怎么用力都不能完全打开,遂上前仔细察看才知炉内有铁丝反复缠绕反锁痕迹。

警员们随即又设法利用强力打开反锁炉门,炉内景象不禁让警员们头皮发麻后背发凉。焚化炉内部高与宽皆有90厘米,深度则有165厘米,炉内散落着两个玻璃瓶、用过的注射器以及两具上下交叠的烧焦死尸。

死尸是一男一女,姚宝月颈部以下完全烧化,洪若潭尸体趴在姚宝月身上,似乎是想保护妻子,但其尸体唯有腿部已呈白骨状态,其胸部以上部位还算比较完整。

经过法医检测,洪若潭气管内有积碳,说明洪若潭死亡前还有呼吸,极有可能还曾剧烈挣扎过。而姚宝月的气管内未发现积碳,足以说明她被焚化前就已陷入昏迷甚至早已死亡。

散落的玻璃瓶一个已经破碎,另一个虽已被烧变形,但还残存着部分不明液体,经检测确认液体中含有大量麻醉剂成分。

后来警方清查现场又发现两副已经破碎的眼镜,经问询眼镜行职员确认眼镜主人正是洪若潭夫妇。除此之外,警方在洪家别墅只发现一堆焚烧后的灰烬,不仅未发现洪家三子女踪迹,甚至连照片都未找到。

可见洪若潭事先已有意销毁家人照片资料。后来警方还是从洪家子女就读学校找到几张洪家全家福图片。洪家惨案震惊社会顿成世人舆论揣测焦点。

洪若潭事业有成,夫妻和睦;长子洪崇釜24岁,刚刚考取中原大学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次子洪崇荏23岁,在众源公司任职;女儿洪孟瑜19岁,就读致远管理学院幼教系。

前不久洪家五口刚参加了洪崇釜本科毕业典礼,一家人其乐融融,难道真像洪若潭遗书中所言自愿集体赴死吗?

自尽还是他杀

案发一个月前,洪若潭借口焚烧椰子与动物,从销售焚化炉好友处订购了焚化炉,并提出安装延迟打火装置以及能从里面反锁的炉门。

只是源于材料缺失,好友未能按照洪若潭要求安装反锁炉门。随后好友将焚化炉送到洪家后院时,曾留心观察洪家除了两条狼犬,并无其它动物。就在同一天,洪若潭居然将两条狼犬当做检验焚化炉功能实验品,并致电好友声称焚化炉烟太大需要调整。

后来警方发现洪家焚化炉门之所以关不严,因为一根固定炉门的铁丝一端栓在焚化炉外左侧底部,另一端则伸进焚化炉拴在炉门后一个圆形螺丝上。

从洪若潭购买焚化炉的要求以及用铁丝反锁炉门等种种迹象,推测洪若潭夫妇应是有预谋的自尽无疑。因为如果是他杀,凶手可以从外面关闭炉门,又何须费事用铁丝反锁固定炉门呢?而且如果是他杀,凶手会力求毁尸灭迹,又怎会故意关不严炉门以致焚尸不尽呢?

于是警方推测洪若潭先给妻子注射麻醉剂使其丧失意识后,将其放入焚化炉轨道平车上。然后洪若潭设置好焚化程序后,自行注射麻醉剂并钻进焚化炉用铁丝固定好炉门,再趴到妻子身上静静等待焚化炉启动。

根据尸检报告,洪若潭临终前意识清醒,在1200℃高温下曾痛苦挣扎以致身体扭曲变形。但洪若潭抵死将妻子紧紧护在身下,只不过因铁丝在高温下融化,致使炉门未能关严,尸体未能完全焚化,给警方留下了破案线索。

还有洪家3个孩子情况又怎样呢?警方在洪家别墅卧室内的床罩上,发现两处微量血迹,经DNA检测,应是洪家子女所有。这两处血迹呈点状分布状态,遂警方怀疑这是用针头注射药物所致。

随后警方又仔细勘察洪若潭汽车发现,其白色吉普车左前踏板,以及黑色凯迪拉克左右两侧前踏板皆有海沙、海水成分。

由此警方怀疑洪若潭真的将孩子焚化成灰,并将骨灰撒向大海。可孩子们真的心甘情愿跟随父母自尽吗?洪若潭次子的日记揭示了答案。

原来洪崇荏在2001年3月的日记中,曾说父亲因为奶奶的事想死,继母也抱同样想法,同时父亲说如果只留下3个孩子会被人看不起,遂问其是否会跟着一起去死,但其并不同意父亲的想法。

由日记可以推测洪若潭自2001年3月就开始谋划自杀,可其子女并不同意全家自尽计划。

尤其是长子洪崇釜并未打算在8月31日回家,是接到继母电话说姥姥病故才请假回家奔丧。可洪崇釜未在约定的9月2日返校,同学打电话讯问,接电话的梁宝月称其带妹妹出去玩了。同学们皆知洪崇釜与妹妹关系好,所以对此并未起疑。

警方综合各方信息推测,洪家子女很可能陷入了一场假借“爱的名义”的谋杀。很有可能洪若潭夫妇于9月1日夜,趁子女熟睡为其注射麻醉剂,然后又将孩子们用焚化炉一起焚化,再研磨成骨灰撒入大海。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推测,因为研磨机中的骨灰残留,只能测出部分骨灰属于洪家狼狗,其余骨灰都无法构成检测条件,不能确定这些骨灰残留是否属于洪家子女,也无法确定洪家子女是否存世。

因为洪若潭生前将其子女照片等资料一并销毁,是否有意制造子女死亡假象,让他们远离是非隐匿身份平静生活呢?所以警方当时只将洪家子女视为失踪,直到7年后仍未发现洪家子女踪迹,才正式宣布洪家3子女死亡。

洪若潭堪称人生赢家为何突然做出如此决绝之举

“阿潭这是以死对抗谣言!”与洪若潭私交甚好的洪文瑞,听闻好友留下遗书主动赴死遂向警方痛心直言。

原来洪若潭为人低调,不愿像其他富豪那般高调炫富,遂建成洪家别墅后,又在别墅四周筑建高墙以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

所以洪若潭在乡邻心中留下了“刻板小气”的印象,但洪若潭对此倒也未太在意,直到一张大字报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洪若潭的人生。

2001年5月,洪家别墅附近菜市场突然贴出几张写有“洪若潭强抢弟弟财产”的大字报。舆论为之哗然,乡邻静等观看这场豪门内斗的瓜。

这一切还得从洪家别墅说起。其实洪家别墅占地是洪家祖产土地,原本应属洪家三兄弟共有财产。谁料洪父以此地抵押贷款300万做生意周转资金,可其生意失败,贷款长期未能归还,以致这块祖地成为烫手山芋,只有先还完贷款才能拥有土地所有权。

当时洪家兄弟中只有洪若潭钱多人脉广,由此洪若潭独立担下300万还款任务,就手将其他两兄弟手中土地所有权收归己有。

要说这事也算合情合理,毕竟洪若潭付出了300万巨款。而其兄弟当时也相当感激洪若潭,毕竟是洪若潭解决了家庭债务危机。

可是后来随着洪家别墅越建越大,越来越气派,洪家兄弟内心失衡遂联手母亲花样找事。于是洪若潭在母亲哭天抹泪攻势下,成为“男版扶弟魔”,不仅为兄弟还贷款,还要为其买房、买车甚至找工作。

久而久之,谁能忍受这般无休止的“吸血”重负?谁又甘愿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白白送人?由此年届5旬的洪若潭面对亲情困局开始选择反抗。

可想而知洪家母亲与兄弟岂肯放弃可以不劳而获的“提款机”,遂开始跳脚公开辱骂洪若潭。而洪若潭公众形象也瞬间逆转,由当地富豪一夜间变成了“不孝子,不把兄弟当人看的黑心强盗哥哥。”

洪若潭面对声誉受损苦不堪言,不仅生意受影响,就连家人都被困扰,甚至还有至交好友都劝其息事宁人。

洪若潭为之暴跳如雷:“贷款是我还的,两个兄弟各一栋房子,何来我抢兄弟遗产之说?”任凭母亲与兄弟怎样折腾,洪若潭这次铁心不妥协,也直接导致洪母更过分的戏码上演。

洪若潭发妻出车祸去世后,洪若潭曾得到一笔超千万的保险赔偿金,洪若潭创业也正是依靠这笔钱做启动资金。洪母为此不仅凭空捏造“洪若潭杀妻骗保”谣言,甚至还跑到儿子家一味挑拨家庭关系。

洪母先跑到姚宝月面前说:“阿潭心里忘不掉孩子妈,你在阿潭眼中不算啥!”后又跑到孙子孙女面前说姚宝月这个继母如何如何不好。

其实洪若潭与姚宝月夫妻感情很好,真正不能接纳姚宝月的反倒是洪家父母,以致洪若潭当年迎娶姚宝月违逆了父母之命。

而姚宝月为维护家庭关系,不仅主动做了节育手术,还视继子如亲生,与继子关系融洽并无嫌隙。可是三人成虎言语诛心,洪若潭一家在洪母挑拨之下,人人各怀心事烦恼不堪。

洪若潭从未想到母亲居然做出如此有违道德,颠倒黑白之事,不禁为之气结,再加上公司生意频频受挫,银行贷款已逾2亿,各种压力一起袭来早已不堪重负。洪若潭面对难缠的家庭纠纷以及债务危机在洪家子女日记中都可寻到端倪。

洪孟瑜曾在日记中写到:“不敢跟父亲说父亲节快乐,家中风波不断,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为什么我的家会这么糟糕?”

洪崇荏则在日记中透露:“父亲后悔投资扩大厂子规模,以致资金链断裂。”

而洪若潭则在遗书中又透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诸多负面情绪压垮了洪若潭心理防线,可真正致其决绝采取“灭门自尽”方式的,还是其极端追求完美的偏执。

“他那个人就是道德洁癖、精神洁癖相当严重,无端被舆论受不了的。”多数认识洪若潭的人几乎都提到其性格中颇为极端的一面。

洪若潭的姑父曾说其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半点瑕疵。这些在洪若潭日常生活点滴中可窥见一斑。常去洪家别墅做客的林姓朋友介绍说,在洪家别墅抽烟不能弹烟灰,甚至有时等不及客人离开,洪若潭就开始打扫卫生,可见其对洁净的追求已到病态程度。

而洪家别墅庭院内的松柏间距都严格控制在90厘米,毫厘不差,可见洪若潭对细节的追求已颇有强迫症倾向。

还有一次,一位朋友说洪若潭收藏的茶壶是赝品,洪若潭居然当场将茶壶摔碎。洪若潭对完美的追求就是这样刚烈极端,也正是源于这种偏执,其不仅对妻儿负责,而且热心公益,对当地教育以及彰滨工业区贡献极大。

洪若潭苦心维护自己完美形象,却被母亲与兄弟破坏。也许洪若潭自知如果杀害母亲、兄弟,社会舆论依旧不会放过其家人,遂采取“灭门自尽”最惨烈方式报复,以便母亲与兄弟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

结语

如果换成其他性格的人,也许面对压力会不以为意,然后逐渐化解。可洪若潭作为极端完美主义者,钻入牛角尖就难以摆脱各种洁癖桎梏。

其实完美主义者表面自负,内心却极度自卑,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而是更多关注自己的缺点,如果长期受挫就很容易导致习得性抑郁,从而会逐渐形成恐惧和逃避心理。

我们反观洪若潭性格就是完美主义中最为广泛典型的社会期许型:害怕负面评价,过度迎合社会期待的高标准,一旦出现瑕疵就害怕遭到世人贬损或看不起。所以巨大压力并不能成为动力,反会使其失去动力陷入颓废。

完美主义就是一种病态,只有懂得顺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更健康生活。可是洪若潭无法认知自己极端追求完美的病态成分,无法容忍世人的白眼,所以才会采取极端死亡方式,甚至其完成死亡过程都透着完美主义的影子。

洪若潭有了自尽倾向后,就开始购买焚化炉筹谋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2001年9月3日,洪若潭夫妇在银行提取2000余万现金,分别以委托代理人、亲自还款以及汇款方式,给贸易伙伴或亲戚还钱。

9月4日上午9点,洪若潭夫妇赴台中看望妻兄姚瑞吉。下午,一位代理人电告洪若潭,其归还现金中有一张假钞。不到二十分钟,洪若潭亲自拿一张真钞来换。

9月5日凌晨四点三十七分,路口监控录像显示洪若潭夫妇驾车向二林市区开去。九点四十七分,洪若潭夫妇返回,也许他们就是在这段外出时间给妹妹邮寄了遗书。

随后洪若潭夫妇就按部就班启动自尽计划,甚至临终前连拖鞋都要摆放的整整齐齐。洪若潭在遗书中告诉妹妹,要将他们夫妇的骨灰磨成粉投入大海,不举行仪式,不入祖先牌位,不入塔里,一切回归大自然。

洪若潭的告别仪式除了遗书,什么也不想留下,但却透出其追求极致完美,不希望留下赊欠人情不讲信誉的坏名声。

七年后,警方正式宣布洪家三子女死亡。也许源于逼死亲人的愧疚,洪若潭的兄弟姐妹放弃继承其遗产。

2006年,洪家别墅由法院第三次拍卖。退休医生李世杰购买后,斥巨资将洪家别墅改建成当地有名的休闲度假好去处。

人生而不完美,我们总是在不停犯错并不停修正自己的错误。只有承认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才能更好的生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历史上有哪些奇案和八大历史冷知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历史上那些奇案 了了村童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5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