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粮食有关的古代词汇

古汉语词汇问题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与粮食有关的古代词汇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粮食冷知识大全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与粮食有关的古代词汇
  2. 古代有哪些粮食作物
  3. 古代人是如何加工食用小麦、玉米、小米这些粮食的
  4. 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能吃到大米吗他们日常的饮食到底是什么

与粮食有关的古代词汇

古代粮食代称:谷,五谷,百谷。

种类:粟,黍,稻,菽,大麦,小麦,薏苡,麻。

粮食单位:斗,升,秉,石。

古代有哪些粮食作物

中国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

在原始社会,中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糜子)、稻、菽(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夏、商、西周时期,中国的粮食品种有黍、稷、稻、小麦、大麦、菽、麻等七种。主要的粮食品种是黍、稷。直至明代以前,中国的粮食品种大致如此。在《诗经.小雅》中,农作物的排列顺序是:黍、稷、稻。当时人们很迷信自然,称社为地神,稷为谷神,故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称为社稷。因而社稷即成了国家的代名词。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灌溉的发展,人们才有条件种植对水土要求较高的菽和粟。虽然粮食作物品种变化不大,但是,作物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的特点是菽(大豆)的地位上升,并和粟一起列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这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从战国到唐代,粟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主要粮食。西周以前,中国粮食品种以黍、稷为主,其他粮食品种不占主要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了五谷的概念,表明当时粮食作物的品种初步有了定型。主要粮食品种有:粟(禾、稷)、菽(大豆)、黍(糜子)、稻、小麦、大麦、麻七种。

秦汉时期粮食结构有所变化,主要粮食品种有:粟(谷子、小米)、稻、小麦、大麦、大黍、粱、大豆。汉代董仲舒建议在关中一代推广小麦。汉魏时期由于石磨的推广,麦子磨成面粉,这一饮食史上的进步,也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粮食品种的顺序是:谷(稷、粟)、黍(糜子)、粱、大豆、小豆、大麻、大麦、小麦、水稻、早稻。

隋唐五代时期,主要粮食品种的顺序是:稻、粟、麦。

宋元时期,稻麦两熟制逐步形成,双季稻得到推广,明代以后,水稻更加发展,因此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同时,玉米、甘薯、土豆从国外引进,更加丰富了粮食品种。当时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小麦、谷子、玉米、豆类。

古代人是如何加工食用小麦、玉米、小米这些粮食的

问题:古代人是如何加工食用小麦玉米小米这些粮食的?

答案:人类的出现时是以渔猎和采摘野果为生,在神农时期开始种植五谷。当时是利用火烧熟五谷种子或生食。在先秦时期,普通百姓只能利用石制或陶瓷锅将五谷杂粮煮熟食用。自鲁班发明了各种木石器和金属工具后,在贵族上层社会,利用石臼樁谷碾米,利用石碾石礳加工小麦、玉米、大豆等等,变成大米、面粉,变成浆糊,煮熟后有利于食用和人体的消化吸收。

在秦汉时期,农业和手工业非常发达,生产力有了飞速的提升,人工石碾石礳石臼,大量出现和使用,后来发展到大型牲畜和水作动力,如牛、骡、马等牲畜拉礳拉碾,有水车带动石礳碾等转动加工粮食。能把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变成大米、面粉、浆糊等粮食制成品。由于冶金业的出现和兴起,一般百姓都可利用金属锅烹调加工的粮食制成花样繁多的食物,大大地改善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人的身体健康程度日益向好的方向提升,人民的寿数也相应地提高了。

总之,这样以人工、畜力和水力加工粮食为生活从出现之日起,延续到近代以至解放前后止,才被先进的机械化潜代。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能吃到大米吗他们日常的饮食到底是什么

自古以来都是民以食为天,而我国的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北方跟南方有着各自的饮食习惯,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南方历代以来都是以大米为主食,而我国北方则不尽相同,特别是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可能因为地理气候的原因吃不上大米,然而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主粮食,那么这些游牧民族的日常饮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国传统美食文化发展的历史极为悠久,古人们最初摆上饭桌的是一种称为“黍”的谷物,它属于一种禾本科植物,形似狗尾巴草,叶绿果实黄,磨开皮壳后得到黄色的米粒,用这种黄米煮成的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属于古人们的充饥主粮。

然而早期的黍属于野生植物,被人们发现之后才开始驯化成种植谷物,不过黍这种植物就算种在肥沃的土地上其产量也不高,并且获得的谷粒小而硬,磨壳麻烦,吃下去又不容易消化,于是古人们就从黍的基础上培育出了稷。

《诗经·王风·黍离》有记载:“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因此人们怀疑稷就是古代的高粱,比黍还要高产,大概公元前10000年,南方的原住民收集到黍稷的种子,并且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由于地理气候的优势,所以南方能够给这种稻谷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并且产值可观,逐衍变成南方人的主食,相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对种植黍稷就因气候地理问题缺乏优势,他们能种植所获取的谷物并不多,所以主要是以面粉食材为主,诸如采用蒸烤煎等烹饪方式,制作出馒头、面条、干饼等。

我国的北方游牧民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大族群,其主要以放牧为生,所住的地方也不固定,会经常因水草环境的好坏而变迁,因此不存在耕田种地自然就缺乏谷粒食物,不过北方游牧民族们有着自己的习俗饮食文化,这源于他们的独特生产方式所致。在大部分人形象中,草原民族整天放牛放样,想必餐餐都能吃牛肉喝羊奶,然而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以放牧为生,其养成的动物除了给自己吃之外还会当成商品,赶到贸易区交换各种物资,诸如用一头牛换取多少袋面粉,用几头羊换来餐具、衣服、茶叶蔬菜等。

虽然他们整天养着一大群牛羊,但是普通的游牧家庭并非每餐都可以吃上肉,天天能吃上肉的却是富裕的家庭或者贵族阶层的人群。所以北方古人的普遍食物为一天两餐,清晨熬上一锅小米粥或面饼,晚餐则配点肉干、熏肉跟米粥一起吃,每逢到了节庆日才杀羊宰牛大吃一顿。

有文献记载,意大利的传教徒加宾尼曾在他的《出使蒙古记》中描述道:“牧民们将小米放入水中沸煮,清晨喝上几杯粥汤,白日就不会再吃食物,到了夜晚则吃一点肉食,配以汤喝”。

由此可见北方牧民偶尔也吃点小米,不过他们也会经常吃牛肉跟羊肉,有时候遇到祭祀活动或招呼重要客人的时候才杀马,取马肉来吃,因为马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工具,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宰杀,所以吃上一顿马肉,对他们来说算是十分奢侈的。

后来游牧民族向南发展,劫掠了不少汉族人们的粮食,甚至实力稍强的游牧部落还会跟边境南面的耕田部落征收谷物粮食以及一些他们不能生产的物资。为了补充身体需要的各种养分,北方牧民还会吃蔬菜水果、在湖里捕鱼,在草原中挖野菜,给自己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来源,另外他们自己也研发出各种以马奶、牛奶、羊奶为主的乳制品。

如今随着北方牧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接近现代式生活,因此在饮食方面也从以前的一日两餐变为三餐,此时他们的食物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在古代时期,由于生产落后跟资源贫瘠的缘故,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还是比较单一,此单一并非指他们天天以肉食为主,而是说能选择的食物不多。大家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牧民们在吃饭的时候不是吃手抓肉就是烤羊肉,其实蒙古的游牧民族很少宰羊来吃,除非有远方的贵客到来或者遇到了啥喜庆节日才会宰羊。毕竟养一头羊的成本也挺大,据说要有近20亩地才能够养活一头羊,而普通的牧民家庭要养活三百头羊以上才能算是要个小康家庭,那么总需要的草地就达到每户6000亩以上。

在放牧牛羊的漫长岁月里,若是遇到天气不佳,在极热或严寒的气候影响之下有可能引发牲口病亡,特别突如其来的一场口蹄瘟疫,会彻底让一个放牧家庭在一夜之间沦为贫困户。有时候好不容易熬过寒冬,牧民结果发现自己养的羊群有都给冻死一半了,这时别说是吃羊肉,恐怕连喝粥都困难。

那么到了非得宰羊的节日,牧民一般都不会杀母羊,只会选择一些不能抵抗严寒的弱小的羊羔或以公羊。所以说北方牧民并不把杀羊作成主要的食物来源,他们主要是靠乳制品以及一些杂粮为主要食物,蒙古大草原土地也算肥沃,虽然不像南方易于耕田,但有一些小地方是可以种一些蔬菜稻谷的,只是范围比较小而已。

另外人们更需要羊衍生出来的羊毛跟羊奶,既然羊为主要生产来源不能把家底吃光,唯有吃些次生品——乳制品,因此就衍生出许多羊奶茶、羊奶泡馍、奶饼等等,而羊毛则可以用来编制过冬的毛衣、被子、毯子、缝补衣服跟营帐,以及拿去市集交换日常物资,古代的牧民们甚至还有用羊毛交税的。

而清朝赵翼的《檐曝杂记》中也有一段有关北方牧民饮食习惯的描述,称:“食酪,蒙古之俗,膻肉酪浆,然皆不能食肉也,食肉惟王公台吉能之也,吾等穷夷,逢节仅杀一羊足矣”。

说的就是普通的游牧家庭都是以吃奶酪食品为主,而那些羊肉大餐都是贵族们所能享受的权力,咱们这些贫苦穷人,只要每次过节杀一头羊来使用就满足了。

北方牧民们在饮食习惯上也有很多规矩跟礼仪,比如牧民主人在用餐时会首先捧上一碗奶茶,依照年龄辈分,给宾客逐一品尝,其接受方式是宾客需要跪接奶茶,此跪非跪主人而是归此碗食物,象征感恩大地众神赐予我们食物的意思。

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好茶喝,有好脸看”,蒙古牧民把茶看成是自己的面子,也是自己的主食之一,主要你来到旷阔的大草原,牧民不论是否陌生都会双手合十和蔼的给你敬茶跟食物,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你参加主人餐宴的时候,席间摆着奶制品跟香喷喷的手抓肉,此时你由于抵抗不了肉食的诱惑,选择先吃手抓肉而不是先尝点奶制品的话,那么主人就会拉下脸色来,毕竟这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蒙古游牧人还研发出一种新的饮食,叫做“奶茶泡炒米”,此美食滋润爽口,浓稀混合,入口不腻,舒胃提神,有助消化,特别是搭配美味的手抓肉配合来吃,能够起到素荤的美妙搭配,可谓真是人生一大快事也。

参考文献:

《诗经·王风·黍离》

《出使蒙古记》

《檐曝杂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抄袭必究,欢迎大家关注、评论,每天更新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您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动力,共同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古汉语词汇学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4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