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为什么七十年代农村种植的作物,不打农药却没有病虫害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这个问题,和明朝有关的历史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2. 明朝知道地球是圆的吗

明清时期农物种植的特点和原因

一、农业中新因素的出现

明清时期。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重农政策、同时对与农业关系密切的赋税和徭役制度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如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对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农业生产的这种区域性分工更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明清农业的另一重大成就是新作物的引进和推广、如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和甜菜等。因这些作物大多具有高产、耐瘠、适应性强的特点。

二、传统农业的纵深发展

明清是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人口为5987万。相当于西汉时的人口峰值。到了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人口猛增至4.01亿,400年中人口增长了近6倍。人口过速的增长使原已紧张的人地矛盾加剧,因而明清时期的山区开发与边疆垦殖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期。在广大平原地区。因可供耕垦的荒地已经告罄。

而围湖造田又加剧水患之害人们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充分利用土地和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因而农业经营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其主要措施之一是大力推行多熟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这一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普遍形成了二年三熟或三年四熟制,多种形式的一年二熟在长江流域渐居主导地位,双季稻栽培由华南扩展至华中。珠江和闽江流域部分地区发展了三季稻栽培。

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促使田间作业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安排与配合更为紧密,也促进了栽培、灌溉、施肥和病虫防治等技术的发展。套犁深耕、浅耕灭茬、沙田栽培、亲田法、看苗施肥、小麦移栽等技术多形成或完善于这一时期。

明朝知道地球是圆的吗

中国最早是明朝时知道地球是圆的.

中国知道地球是圆的是麦哲伦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之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介绍给中国人知道的,

其知道地球绕太阳转是哥白尼证明日心说之后才知道的.

其实中国近代科学知识很多是外国传教士教中国人.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农安县 因时因势优化种植结构 特色经济作物遍地开花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55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