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四川12个水利工程集中开工 超500万人受益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四川的水利工程有哪些这个问题,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冷知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都江堰分流原理
  2.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造原因
  3. 都江堰水利工程讲解
  4. 都江堰水利工程结构

是通过分流洪水和排放淤泥的方式来控制水域内的水流。

具体来说,都江堰工程的主体部分是由抵挡洪水的堤坝、分流洪水的分水堰和过滤泥沙的沙井组成。

当水流经过分水堰时,会根据水流的大小被分为不同的河道,随后再通过沙井过滤泥沙,使得洪水的流速和流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防洪、排沙和灌溉三个目的。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建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的秦朝时期,历经两千多年仍然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仅是一项防洪工程,还是中国文化史和科技史中的重要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灌溉技术、水文学方面的知识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1.成因: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的原因是因为四川是中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山区多雨,四川盆地水灾频繁,民众苦不堪言,因此,为了避免水患灾害,更好地利用雨水,并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2.解释: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项较早的水利工程,它利用自然界的力量,充分调节河流的水能,起到了非常好的治水效果,并使得四川盆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推动。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规模水利工程之一。对于人类历史上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都江堰水利工程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No.1鱼嘴工程

第一道工程是鱼嘴工程,它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排洪,内江通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四六分水:李冰治水时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在冬、春枯水季节,岷江水位较低,河流主流线多靠近河谷凹岸流去,分水堤将约十分之六的江水流入内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流入外江,保证了灌区的用水量。

夏、秋洪水季节,岷江水位相对升高,河流主流线相对变直,大部分江水流向凸岸,故分水堤又将十分之六的江水排入外江,十分之四的江水注入内江。

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四六分水”

二八分沙:在鱼嘴分流的地方,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根据弯道的水流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浑浊的底层水流流向凸岸,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沙石都会被外江带走。

No.2飞沙堰工程

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

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每年有河工掏出清理,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

在飞沙堰与离堆之间,又修建了一条长200米的溢洪道。在水量较大时,溢洪道自动泄洪,使多余的内江的水排入外江正流使内江不受洪灾。

No.3宝瓶口工程

宝瓶口这里本来是玉垒山的一段石壁,李冰治水时,花了8年时间将石壁凿开,形成了如今千年不变的宽度,因为它的形状像瓶口,顾命名宝瓶口,被分开的玉垒山形状如石堆,后人称之为离堆。

修建宝瓶口的目的是分流和灌溉,约束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如果遇到洪水时期,大量的水被宝瓶口阻拦,水面就会上升,当水面超过旁边的飞沙堰时,就会被飞沙堰后面的排洪渠排往外江,达到二次排洪。

最古老的世界水利工程为何经久不衰、屹立不倒,至今仍能发挥愈加重大的作用。

都江堰最伟大的发明是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构成,鱼嘴功能是将岷江水分内江和外江,达到引水目的,飞沙堰功能是将河沙分离,避免河边进入内江,宝瓶口是内江入灌溉渠入口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备战春耕 四川各类水利工程总体蓄水良好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1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