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冷知识(上海人 讲究)

上海人都未必知道的冷知识 上海市中心点在哪里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上海人的冷知识和上海人 讲究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上海人的冷知识以及上海人 讲究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人都知道的常识
  2. 上海马路命名的冷知识
  3. 关于上海的七条冷知识
  4. 真正上海人的三个特点

1.上海地铁,英文全称ShanghaiMetro,简称SM,标志也是由SM两个字母组成

2.魔都是上世纪20、30年代起,上海就有的别称,是当时日本人对上海的习惯称呼。20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籍作家松村梢风有一本畅销小说《魔都》,他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之后,风靡一时的日本动漫《中华小当家》也把上海称为魔都,更加推广了这一个称呼。

1862年,《上海马路命名备忘录》发布,规定凡南北走向的道路用省来命名,最早有福建路、山东路、四川路、河南路、江西路还有云南路等等。

而东西走向的道路用城市来命名,最早有福州路、南京路、汉口路、九江路等等,到目前为止,基本囊括了中国所有的省份。

但是依然有4个省份没有用来命名上海的道路,分别是安徽路,河北路,内蒙古路,黑龙江路。

1、意大利有比萨斜塔,上海也有一座比萨斜塔,而且倾斜角度更大,也就是松江区佘山镇天马山景区的“护珠塔”。

2、上海虹口区有个“下海庙”,是当地渔民和居民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神庙。

3、上海简称为“申”或者“沪”。在古代时“沪”是一种捕鱼工具,把呈喇叭形向外扩张的水道为“渎”,而上海就在松江口处呈喇叭形的海湾成“沪渎”后来又改为“沪”,而“申”是因为战国时期这里是春申君的封邑。

4、“印度阿三”这个外号其实是从上海租界传出的,因为那时候在租界里印度人多是充当保安维持治安,由于他们的巡捕制服上有三道杠,于是上海人就叫他们为“阿三”。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在租界里,洋人是老大,华捕是老二,而印度人专门指挥交通和守门的,所以被称为“印度阿三”。

5、同济大学以前叫德意志大学。

6、崇明岛并不都是上海的,有些是属于江苏省的。

7、上海最长的马路是沪太路,足足有38.5公里。

三个特点是精打细算,淡薄人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第一个特点是精打细算

他们精细打算着自己的每一分钱,绝对不会因为没必要的东西花自己的一分钱,绝对不会不砍价就爽快的买下一件东西。

上海人不会让多余的东西浪费自己的人力财力。这一点从上海的菜式上就可见一斑,上海的菜品在于精致,这就和北方的量大,形成了对比。这样做是为了不浪费,更是为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金钱。

第二个特点是人情世故上的“淡薄”。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上海这个城市没有温度,上海人很冷漠排外的一大原因。

因为在上海人的观念里面,自己的事情就要自己做,不要去麻烦别人,也别让别人来麻烦我。

上海人这样的处事方式,给足了彼此更多的空间,也减轻了社会上面过重的人情负担。

第三个特点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绝对不去莫名的充脸面。

这点和很多人传统的认知可能有出入,大家都觉得上海人一直在装,他们永远让自己的生活很精致,看起来非常不接地气。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上海人来说自己有什么样的水平就过什么样的日子,展现出来的那些都是自己平常的生活,并不是像大家认为的炫富或者是故意展现给别人看。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消费阶层上面努力地生活着,生活精致其实并没有错,打肿脸充胖子对自己来说才是一种错。

文章分享结束,上海人的冷知识和上海人 讲究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上海本地人才知道的3个上海冷知识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