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知识晚唐困局?晚唐局势

盛唐之后弊病丛生的唐王朝,为何能存在一百多年的时间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历史冷知识晚唐困局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历史冷知识晚唐困局的知识,包括晚唐局势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晚唐颓势的原因都有哪些
  2. 晚唐历史
  3. 甘露之变晚唐困局解析

中、晚唐是大唐王朝的后续阶段,经历了安史之乱,大唐王朝的元气大伤,历任皇帝又没有什么优秀的代表,安于现状。

内受制宦官,外受制于朋党,各方势力互相碾压,争权谋私利,地方上藩镇割据,对抗朝廷,甚至拥兵自重,引发进一步危机,所有这些,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导致王朝垂垂老矣,日甚一日。

唐玄宗后期出现的安史之乱(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渐没落。在中晚唐时代,皇帝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已无实权,致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最后,各方纷纷脱离唐王朝的统治而成为各自独立的政权。

从875年后,唐朝进入了晚唐时代,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晚唐时代结束。从此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甘露之变是晚唐时期一次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唐朝皇帝与文官集团最后一次军事政变,是最后一次自我挽救,意图结束当时的宦官时代。但遗憾的是,由于意外泄密,导致了失败,就此唐朝彻底进入宦官时代。大唐也就此走向衰亡。

大唐大和九年,也就是公元835年,唐朝已经是宦官时代了,就连皇帝都是宦官所里,包括李昂自己,但27岁唐文宗李昂不甘为宦官控制,与密谋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以及相关亲信诱骗至埋伏地诛杀,但事败泄密。被仇士良发觉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最终主导此事的文官集团李训、王涯、王璠、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灭门,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官集团之间的勾心斗角。皇帝没有和文官集团没有充分合作。但首先指出的是,自安史之乱以后,皇帝上就不信任文官集团和藩镇,开始重用宦官,也就是说唐朝的宦官只是皇权的继续,只不过后来由于宦官掌控了神策军和军权,才让皇帝失去控制权。而甘露之变的实质不是皇帝,而是“唐代甘露之变是宦官集团与文官集团为了争夺最高权权力的一次争斗,说白了都不是啥好鸟。

文宗志大才疏,有志向,无能力,作为皇帝。平衡政局是第一位的。当时宦集体已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团,文宗希望彻底除掉所有宦官,显然不现实和不对的,而让宦官和文官集团相互制衡是最好集团,可以说。文宗的出发点就是失误的,文宗的能力是甘露之变失败的首因。当时的唐朝已经衰败,经不起折腾越,文宗这场政变失败,也彻底让政局失衡,宦官拥有了最高权力,文官集团就此失事,宦官换皇帝也就习以为常了,就算甘露之变成功,大唐也不会复兴,李训郑注的成功,这二人大概也会成为“权臣”唐朝完全有可能四分五裂,神策军牢牢掌握在宦官手里,下面啥都没有的宦官完全可以展开疯狂的报复。闹大了,地方藩镇再借口造反,那就太有意思了。

具体到计划实施,唐文宗无人可用,也说明文宗目不识人,缺乏能信任,有能力的大臣;只能用李训和郑注这两个草包,但文宗想不到是李训和郑注面和心不和,根本就无法充分协作,各有各的小算计,而且在最重要的时刻并没有按照原计划行事,所以蔡东藩评价是李训、郑注,皆小人耳,小人安能成大事?甘露失败以后,他自比境遇不如周赧王、汉献帝,但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

关于历史冷知识晚唐困局,晚唐局势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冷知识 为何古代的盛世只能存在一段时间 是财政惹的祸吗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