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物历史冷知识?关于食物的历史

不为人知的食物的10个冷知识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关于食物历史冷知识,以及关于食物的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人类食物进化史
  2. 古代食物发展史
  3. 食物的来历
  4. 人类食物的演变历史

270万年前,人类主要吃草,早期生活在树林和草原中,它们有巨大的下颚可以咀嚼根茎类植物。

他们的消化系统,也可以将植物纤维转化为脂肪,用作关键的能量来源。

但是,这些古人类的大脑很小,在120万年前就灭绝了。

→环境变化(250万年前)

地球在300万年前发生了变化,森林减少,草地增加,能消化的植物性食物变得不那么容易获得了。

如果要在这些掠食者众多的草原上生存下来,最有营养的食物来源,就是这些掠食者的残骸。

一些原始人开始吃肉,肉类有维生素A和K、钙、钠和钾,以及铁、锌、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

除了热量,还有脂肪,这有利于更大大脑的进化,人脑一夜之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一批狩猎采集者(180万年前)

开始吃肉后,人类开始进化成为了直立人。

他们开始进食其他捕食者留下的残羹剩饭,对于人类祖先来说,这是一种更安全、更有效地寻找肉类的方式。

随着大脑尺寸的增加,能量需求也随之增加,消化肉类所需的能量要低得多,消化系统的体积减小了。

有证据发现,直立人是最早制造壁炉、食用大量动物肉和骨髓以及照顾老人和弱者的早期人类。

→人类的胃(160万年前)

人类进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胃的进化方式。

为了消化更多动物性食物和更少的植物性食物,人类小肠的大小急剧增加,而结肠却缩小了。

而且胃里开始出现胃酸来消化肉类,对抗病原体。

胃酸度随着食源性病原体增加而增加,胃作为生态过滤器,是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灵长类动物进化的重要选择因素。

人类的胃酸PH为1.5,酸度很高(一个非常适合消化动物性食物和杀死病原体的环境)。

胃的酸度,是区分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的关键因素,高胃酸可以让人类吃肉,将肉的营养消化、吸收。

→不断发展的人类饮食(150000年前)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摄入的肉越来越多,早期人类变成了专业的猎人。

作为猎人,需要极其复杂的技能,例如能够熟悉环境、追踪动物以及与部落交流,这些技能在人类大脑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可以说,动物性食物+复杂的思维=更大的大脑。

1.狩猎采集时期

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通过狩猎采集来获取食物。他们捕猎野兽、捕鱼、采集果实和根茎等,这些食物成为了他们的主要营养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发展农业,开始种植谷物和蔬菜等植物,这些食物成为了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

2.古代文明时期

在古代文明时期,食物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开始变得多样化。在古埃及,人们开始制作面包和啤酒等食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们开始制作奶酪、葡萄酒和橄榄油等食物。在中国,人们开始制作豆腐、酱油和茶等食物。这些食物成为了当时文明的象征,也对后来的食物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食物来历神话故事

神农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从原始畜牧业向原始农业发展的转变关头。那时,人口已生育繁多,维持生计的是打猎和采集植物的果实。可是,天上的飞禽越打越少,地上的走兽越打越稀,所得食物难以裹腹。怎样才能解决人们的吃食问题?一天,一只周身通红的鸟儿,衔着一棵五彩九穗谷,飞在天空,掠过神农氏的头顶时,九穗谷掉在地上,神农氏见了,拾起来埋在了土壤里,后来竟长成一片。他把谷穗在手里揉搓后放在嘴里,感到很好吃。于是他教人砍倒树木,割掉野草,用斧头、锄头、耒耜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种起了谷子。

在远古时期,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主要依靠渔猎采集。渔猎,即捕捉河湖水域中的鱼类与狩猎飞禽走兽;采集,即采摘收集植物的浆果、根叶、块茎等。获得食物的方式极为原始、简单,也极具偶然性。受到人类居住的范围的局限,可食用的食物品种也比较单一,基本上只能满足人们吃饱的需求。

随着人类逐渐适应环境,敷衍生息,人口基数愈大,靠渔猎采集得来的食物显然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于是农业革命应运而生——农业、畜牧业出现了。人们开始掌握野生作物的生长周期,并且开始驯化、培育它们,人类的食物来源开始变得多样,食物的供应也趋于稳定。

据记载,早在纪元前13000年,人类就已经开始采集野生各类植物并用它栽种谷物。在距今10000~8000年间,中国早期农业已形成了以栗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和以水稻为代表的南方水田农业两大系统,以及与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南稻北栗格局。

食物演变史其实也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人类文明的进步使我们的食物得以丰富、美味,反过来,人类对美食的不懈追求也使得时代不断发展。

关于食物历史冷知识和关于食物的历史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日本最早的冷冻商品是草莓 日本饮食文化中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篇幅较长,建议收藏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若需转载请注明:https://bk.jguuu.com//13/166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