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爷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郑成功外号
国姓爷啊。在台湾福建一提国姓爷,都会说这是郑成功啊。
国姓爷的称呼,源於郑成功蒙受明·隆武帝赐予国姓“朱”。郑成功为郑芝龙长子,本名森,字大木。明·隆武帝为郑芝龙所拥立,隆武帝很赏识郑芝龙之子-郑森的才华,同时也为了笼络郑氏。故赐郑森国姓“朱”,名成功,自此,郑森便更名为朱成功。
那么,既然郑森以获赐明朝的国姓为耀,而民间亦常称其为国姓爷。却为何后世很少称其为朱成功,而通称其为郑成功呢
其一,郑氏在闽台地区的强大影响力。郑氏为入闽八姓之一(其余七姓为林、黄、陈、詹、邱、何、胡),在闽台地区深有影响力(在闽南及台湾,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俗语)。郑芝龙经营海上数十年,家族力量盘根错节、极为雄厚,而获赐国姓唯有郑森。而由于郑森青史留名、千秋功载,故在郑氏宗法上,也得称呼其为郑成功,以示为郑氏之荣耀。
其二,南明的最终败亡。获赐国姓虽为无上荣耀之事,但南明政权并没有能支撑多久。在国力强盛之时获赐国姓,乃是蒙受国家的恩宠与庇护。而在国家衰败之时获赐国姓,乃是朝廷往往已经要仰赖受赐姓者的支撑才能得以维系,这在实则上已经主客易位了。故而,“国姓”的含金量已然不同,而在明郑政权被满清消灭之后,“国姓”更成为烫手山芋。在满清的统治之下,郑氏战战兢兢,为与明朝撇清关系,也不会再称其先祖为朱成功。
其三,满清的官方影响。“国姓爷”成为郑成功抗清的一块金字招牌,屡屡令满清头痛不已。在明郑政权被消灭之后,满清官方惧怕郑氏残余力量,再以此为抗清的名号(“国姓爷”的名号,在很大程度上就已意味着获得了大明授予的抗清名分),故复其本姓为郑,称其为郑成功。
郑成功被封为延平王,有何来历
文|小河对岸
自汉初刘邦剪除异姓王之后,便与大臣们杀白马盟誓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此后,“异姓不封王”,也就成为了历朝列代的定策。但随着王朝中后期的中央权力衰弱,渐渐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力,又时常不得不倚重权臣或军阀才能维系统治。于是,为了笼络权臣或军阀,又常常打破“异姓不封王”的国策。
一般来说,异姓被封“郡王”还犹可臣,朝廷还能再苟延一段时期。而一旦异姓被封为“亲王”,就意味着皇帝已完全沦为了傀儡、改朝换代已然不可逆。安史之乱时,郭子仪、李光弼等以对大唐再造之功,被破例封为郡王(郭子仪为汾阳王,李光弼为临淮王),而为大唐延续了一百五十年国祚。而待黄巢之乱时,朱温(梁王)、李克用(晋王)、李茂贞(岐王)等皆已被封亲王,大唐也就很快迎来了尾声。
而至南明永历朝也是如此,在永历政权与大西军余部汇合之后。野心家孙可望便向永历政权讨封“秦王”的封号,而在张献忠死后,大西军一直是四将共事制度,虽奉孙可望为长,但实际上四将的地位平等,遇事共同商议。孙可望讨封“秦王”,即欲是打破与李定国、刘文秀之间的平等地位(其时,艾能奇已死),而欲高出李定国、刘文秀一等。
最终,永历朝廷在孙可望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封其为秦王。但为了牵制孙可望,又不得不封李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而对另外一支抗清势力--郑氏力量,也不得不晋升一番以示安抚,于是,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永历帝曾封郑成功为潮王,但郑成功坚辞不受)。至此,国姓爷郑成功也有了“郑延平”这个称呼,而“延平王”也成为了郑氏的世袭爵位。
秦王、晋王、蜀王等都属亲王,为一等王,都来自先秦时期的诸侯大国国号,人们也都很熟悉。而这些尊贵无比的爵位封号,在明朝建立时,都被朱元璋封赐给了他的儿子们。而延平王,则要次一级,“延平”又有何来历呢?
福建,别称“八闽”之地。北宋,福建之地被分为八州(军),南宋分为八州(府、军);元为八路,明改八府,因有八闽之称。明朝时,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分为: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等八府。延平王的爵位封号,即源於福建延平。明朝时的福建延平的疆域,大致包括了现今福建省南平市的东南及三明市的大部。
郑成功为什么又称“国姓爷”
郑成功,原名郑森,后来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所以称为“国姓爷”。
郑成功最主要的功绩是收复了台湾。有趣的是他还有一个英文名:“Koxinga”。也就是“国姓爷”的谐音。
郑成功为什么叫国姓
郑成功之所以叫国姓爷,是因为他被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因为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台湾为人所熟知。郑成功年轻时候和父亲郑芝龙一起在南明隆武帝手下效力。隆武帝非常喜欢郑成功,就赐郑成功朱姓,因为明朝朱是国姓,所以人们通常才称呼郑成功为国姓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